03.06 南京蟹黄汤包有哪些好吃的店?

创意风向标


南京最好吃的蟹黄汤包非苏亦铭莫属,为什么这样说?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我跑农口很多年,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农家乐美食包括六合的龙袍蟹黄汤包。记得2007年第一次品尝的感觉是鲜香美味,但接下来却是腻。龙袍蟹黄汤包的特点是个头大,汤多,但是很多记者过不了腻这一关。有的大肚皮可以一次吃3到5个,而我顶多吃两个。

尽管如此,龙袍蟹黄汤包毕竟有名,所以一有机会就会去尝尝。但都被腻的不行。我甚至怀疑我的肝脏有问题,后来仔细研究之后有怀疑汤包里放了太多的猪油是不是太多?直到最近去苏亦铭蟹黄汤包店做传承度调查时,才发现蟹黄汤包惊天秘密。六合蟹黄汤包名气很大,很好吃。人家个头毕竟很大,一般人吃两三个很正常,而不是腻的问题。好吃不好吃,或者说更好吃的秘密在于蟹黄是否与馅肉融合,这是关键。

面对蟹肉蟹黄的诱惑,反正我表示欲罢不能。

我的反应通常要比别人慢好几拍。或者说必须有人提醒才会大彻大悟。就像每次和酒香国际品酒师品酒时一样,只有当被问到是否喝到草莓味、烟草味时,我才突然感觉到,啊!确实有。

所以仔细回忆以往品尝的蟹黄汤包之后发现,有的汤汁确实有鲜美的蟹黄味道,而肉馅仍然是猪肉的味道,有的甚至是,蟹黄颗粒归蟹黄颗粒,肉馅归肉馅。而当高万能说了他家的蟹黄汤包的蟹黄可以与肉馅融为一体时,我才恍然,肉馅口感确实有蟹黄与肉馅融合之后的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蟹黄的糯香。这种糯香是一种复合的香味,一种糯糯的复合香味,一种吃了还想吃的复合香味。

店老板高万能对跟着老夏吃遍南京说,他的祖辈就是经营洪泽湖大闸蟹和蟹黄汤包的高手。受其影响,他17岁进入淮安饭店学徒,立志成为一名蟹黄汤包的优秀面点师。不过起初只是打杂。但心灵手巧的高万能边看边学,6年之后终于掌握了淮安汤包的各种做法。

来到南京创业后,在继承、借鉴淮安蟹黄汤包烹饪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并巧妙的加如南京小笼包的特色推出了苏亦铭蟹黄汤包。高万能表示,苏亦铭蟹黄汤包制作原料十分讲究,馅心主要以蟹黄、蟹肉,加入原味鸡汤调制,并融入到肉馅当中。做成汤包必须皮薄、馅嫩、味鲜、不腻。其特色是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可以说是制作绝妙、形态美丽、吃法奇特。

高万能每年一到螃蟹肥美的时候都会亲赴洪泽湖精选大闸蟹

至于蟹黄与肉馅的融合技术,高万能说这是商业秘密。不过他表示:“自己经常会从顾客角度分析怎么让客人吃了有好感。而为了让客人吃了有好感,我不断地对蟹黄汤包进行改良,直到客人吃了有好感。这个融合技术就是在不断改良过程中产生的。”


跟着老夏吃遍南京


六朝古都南京的小吃很多,很多街区的大街小巷都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美食小吃。而想把南京的小吃一下子吃全,建议你去夫子庙逛逛。秦淮人家、晚晴楼、安乐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小吃一道一道的,摆在精致的小碟子、小碗里,端上来,精细之极。一顿饭都尝遍,是一件过瘾的事情。

蟹黄汤包是南京小吃里著名且很有代表性的一道。小笼包的皮薄薄的,用筷子夹着,皮不会破,也不会粘,透明的表皮里能够看见汤包里的卤汁晃动的模样,蟹黄点缀在其中,十分诱人!

更经典的蟹黄汤包,是很大的一只,用一个小碗盛着,端上来,混合着蟹黄的汤汁,在小笼包的薄皮里晃动着。

蟹黄汤包吃到嘴里更是鲜而不腻,薄薄的表皮入口即化,加了蟹黄之后,满口的香味,令你味蕾大开。蟹黄汤包蟹香馥郁,浓而不腻,佐以老醋和姜末,味道用南京话说,呱呱叫的哦!

蟹黄汤包去哪儿吃呢?我觉得,南京很多汤包店的蟹黄汤包都不错,甚至很多老字号面馆,如“刘长兴”,制作的蟹黄汤包口味也很棒。再远一点,可以驱车去六合的龙袍镇吃,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你吃过南京的蟹黄汤包吗?你觉得蟹黄汤包好吃吗?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

虾吃


秋风起蟹脚痒,8月的时候还满大街飘着麻辣小龙虾的气味,9月被一股新势力慢慢掩盖,等到了柚子多汁、栗子香甜的时候,就是大闸蟹真正的出头日了。

南京的大闸蟹以固城湖的扬名,因而产地也在这一季热闹了一把,吃的人多了也就有人纳闷:精细的吃个蟹少则10分钟,多至半小时,味道虽极鲜美,但有没有爽快点的吃法?

怎么没有?

在固城湖大闸蟹成名前,很多潜伏在南京多年的蟹黄汤包店就顺势而生,在夏末积攒的力量就要在秋冬季爆发。

鲜嫩多汁的蟹黄汤包,不仅不用动手剥,还在这寒意渐浓的秋末,勾起了很多南京人的食欲。

小鱼羊决定趁着饭点,去一趟传说中很有年头的鲁氏汤包打个卡,找一找来自蟹黄汤包的暖意。

坐地铁到夫子庙站,步行七八分钟就到了,远远的在巷子里就听到“两笼带走”的声音,拐个弯果然就瞧见了店铺,还没进店里就被门口几个姑娘吸引住了。

三个女孩围成一桌仔细的在剥蟹肉,旁边一桌坐一大哥专门剥蟹腿,效率极高,一会就剥出了一大盆蟹壳。这样的场景不多见,人来人往的,也常有过路人被蟹香味吸引来找着问情况。姑娘们头也不抬还是一心往碗里挑肉。

“蟹的品质都不会差,每年都用的固城湖大闸蟹”年长一点的大姐告诉我们,“蟹都是用2.5两到3两的,太小了肉还没长实,肉少也不好吃。”

凑近了一看,果然专业!真是挑的干干净净,肉壳分离啊!摄影师聚了个焦才发现桌上细碎的肉。

从下午剥到晚上,也着实不容易。

转身就是店铺了,和想象中暖色调的精致装修不同,满满的烟火气息。

店铺面积在这一块算是大的了,连着三间屋子,最左边一间是后厨,中间的屋子前在下馄饨,也带着鸭血粉丝之类的汤类主食,中间和最右边一间是客人落座的地方。

虽然破旧,但也整体干净宽敞,叫上一份蟹黄汤包,一碗鸭血粉丝,完美搭配。

刚出笼的蟹黄汤包,等端到我们跟前还冒着热气,“赶紧别拍啦!趁热吃!”大嗓门阿姨热情地招呼我们。一笼四个,个头也挺大,不像之前吃过的软塌塌,竟还能很有型的立起来,光是外表就俘获了摄影师的心。

等用筷子慢慢戳开面皮儿,哎呀嘛,咔咔的!汤汁顺着被挑开的小口一骨碌的流出来,一会时间小碟子就被汤汁儿溢满了。趁着热腾呼一口汤,鲜到头皮发麻,任督六脉都被打通了的感觉。

有别于乱撒味精的那种鲜,是渗透在水产河鲜里的味道,喝起来还真像是一口鸡汤就着一口蟹黄,十分畅快!

等皮挑开了,就是考验肉质的时候了。馅儿是蟹黄、蟹肉和鲜猪肉的结合体,想必是猪肉和蟹肉放的较多,并没有那么显“黄”。

刚刚还有些失落的,一口咬下去,嘴里还有些咯嘴,这不就是蟹肉里夹带着的细微蟹壳嘛!还真是吃出了平时啃螃蟹的真实感。

细心的摄影师竟然在汤包里吃出了一整只蟹腿肉!赶紧放下了筷子咔一张,对于走心美食家来说,没有什么是比碰上良心的卖家更欢喜的事了。

相较于夫子庙附近随处可见的蟹黄汤包,不论是汤头的鲜度、面皮的绵薄还是内馅儿的质量都高出大截。

最能区分蟹黄汤包和普通汤包的其实在包子的顶部,鲁氏习惯于抹上一层蟹黄,配合透明剔透的面皮儿,无论是卖相还是口感,都没的说。

吃完去后厨溜达一圈,都在分工合作的各自忙着,擀面皮、搓面粉、包馅儿料。老板忙着将洗好的蒸笼抱去外屋,一环套一环的衔接,搭档多年很是默契。

后厨的师傅们也健谈,聊起自家汤包都是很自豪:“我们这店呀,开了25年了,每天人都很多啊,忙也忙得开心”。

10月、11月虽然是蟹黄汤包的最佳赏味期,但鲁氏的蟹黄汤包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至于一天到底要卖出多少个包子,竟没有人记得。

“都是趁着这两个月多剥些蟹黄蟹肉,然后囤着够用一年的量,不过现在人会吃了,这个时候的蟹肉更新鲜,吃的人也更多些。”

至于价格,一年四季都一个样,20块一笼4只不涨价的。

负责掐面团的大姐告诉我们,一个蟹黄汤包的标准重量是75~80克,时间久了熟练了都不用称,一捏一个准儿。生意好的时候,一次性蒸出的20多笼一下子就卖完了。

干他们这行,还得求手速!

虽然早上5点就开业,晚上8点才打烊,但做起蟹黄汤包来也还是一头是劲。

临走了还见着老板笑眯眯的接了笔大单,30笼蟹黄汤包!说是附近的某餐馆订了去自家店卖的,赚个差价。

跟着小编探了这家25年的老牌蟹黄汤包店,是不是也觉得饿了?

还有哪些好吃的店,留言区等你们哦~


创意风向标


龙袍人家

位于龙袍镇中心转盘龙江路1号,六合龙袍镇的蟹黄汤包历史悠久、远近驰名,曾被称为“乾隆汤包”,可见其地位。皮薄馅嫩味鲜不腻,龙袍汤包的各道制作工序都有着量化的标准。

小李汤包

位于殷高巷30号,最棒的地方就是蟹肉是现剔的,店里看得到,食材保证新鲜,汤汁饱满,口味偏甜,外皮薄韧,内陷鲜嫩。

鲁氏汤包店

位于长白街17号金陵闸小区,因“汤包西施”走红的老店,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久不衰。

苏亦铭

位于湖南路狮子桥2号A2铺,个头够大,店里给配了吸管,可以先“喝汤”。

冶春

位于汉中路180号星汉大厦三楼,这家的汤包与别家不太一样,看形状就知道了,偏扬泰一带的做法,扁平的包子,一个个躺在碟子上,撒上姜丝倒上醋,先用吸管把汤吸掉,再满满啃包子。


扬眼


小李汤包确实不错楼上有人说了,六合龙袍高淳自然有不错的蟹黄汤包,倘若市区吃,推荐南京精菜馆的,德基七楼那家。



发展看江苏


1、龙袍人家

地址: 龙袍镇中心转盘龙江路1号

六合龙袍的蟹黄汤包历经百余年发展,可谓历史悠久。龙袍人家更是六合地区的汤包之先。每天龙袍人家都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食客,说是六合的“网红”也毫不为过。


2、冶春

地址: 汉中路180号星汉大厦三楼

扬州有“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之称。“皮包水”说的就是吃茶了。扬州人的早茶相当之讲究,糕点包子茶水汤饭一样不差。蟹黄汤包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做的同样相当精致。

3、李记清真馆

地址: 评事街打钉巷1号(近建邺路)

李记不止眼前的锅贴与馄饨,还有特别的蟹黄汤包。李记的蟹黄汤包加的是牛肉馅,这可谓是一种创新。


4、记得住汤包馆
地址: 江山路19号老浦口1914街区2幢2号
这家是原来鸡鸣汤包改的,包子的制作风格有一定的继承。不像传统印象中的包子,这里的包子没有成规律的褶,显得更为简洁直接。


5、鲁氏汤包店

地址:长白街17号金陵闸小区(白鹭洲公园后门)

真正潜在居民区里,专业做汤包20年的老店,从来不缺主顾与话题。几年前,老板娘还因为自己的一组照片被冠名“汤包西施”。


6、苏亦铭
地址:湖南路狮子桥2号A2铺(近湖北路)
在狮子桥的蓝色围栏上,总是能够很醒目地看到苏亦铭的宣传幅。虽然店铺相对低调,正门也没有正对街道,不过店里还是有许多食客。

左轮美食记


瑞阳街的邱成宝汤包王的蟹黄汤包口味不错!汤汁超多!



我是铁竿


尚书巷的许氏汤包,现在搬到了八宝前街,我也吃过小李汤包,个人认为比小李家的口味还要好。她家的蟹黄包也很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