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live
当创作者为了市场而作歌曲的时候,
当歌手为了粉丝而作歌曲的时候,
当艺人追求流量不追求实力的时候,
当资本在市场肆无忌惮驰骋的时候,
当歌曲只有娱乐的时候,
音乐也就需要重新定义了。
1:流行歌、流不动
2019年短视频真正的爆发时间,抖音占据了顶流,那些广为流传的音乐也只是抖音的BGM片段。音乐是影视片段、是网络段子BGM时候,才证明了它有那么一点价值。
仔细想来,我们尽没有认真的听过一首完整的歌曲。
手机、电脑的功能可以让我无限制的下载保存歌曲,可以无限的循环听,然而永远也坐不下了,戴上耳机静静的欣赏音乐。
回顾以往,《凉凉》《体面》《刚好遇见你》《最美的期待》......这些歌曲一首接一首的慢慢退出市场,连抖音作为BGM时都越来越少。
流行歌曲流不动,一两年不到,甚至几个月就面临淘汰,音乐变成了快餐文化。
2:歌手带红歌曲
曾几何时看到郑钧老师说当今音乐榜单都是一些垃圾歌曲的时候,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尤其心痛。
歌曲带火歌手突然变成了歌手带火歌曲,听众悄悄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歌手身上,歌曲变成了陪衬品,作为心灵寄托、心灵安慰的音乐就毫无意义了。
虽然现在提倡、支持原创音乐,可一首首所谓的原创音乐我竟完全没有听过几首。让我记忆犹新的只有去年周杰伦的《说好不哭》,然而火的却不是歌曲本身,而是因为周杰伦三个字。
之前大张伟和薛之谦合作过一首张震岳的《再见》。
这段很有意思,大张伟弹的大致没问题,最大的问题应该在于很久没弹过了,缕缕后面都顺了。而薛之谦不同,这是正红的时候,但是他不会弹。
自称一个创作人,吉他不会!
学过吉他的应该知道GDC这种前三品的大三和弦,应当是最基础的1+1=2的东西,一个新手反复练几十分钟都可以学会的。
然而薛之谦原地爆炸,完完全全是大张伟带着他完成了这首歌曲。
我想不明白薛之谦的歌到底是什么原创?但是他本人却又不避讳说自己音乐上的缺点。
他很红,曾经红到底一塌糊涂,然而想明白了就知道,是他的人红,不是歌曲。作为一个唱作人,红的是人不是歌,何其悲也?
3:音乐只剩娱乐经济了
有些人做音乐是真的在做音乐,尽管赔的一塌糊涂。而有些人做音乐却是大把大把的捞钱。
最近一周的音乐榜单,看了一眼,发现就没有几首说是听过的,歌手倒是有很多耳熟能详,可也没有拿的出手的作品。这就是大众所认知的好歌手、好音乐,几十位歌手顶着音乐的名头攻城略地,占据着榜单。
何其可笑啊,在我看来完全是经纪公司包装出来的,因为没有几首是走进大众的视线的。为什么这些歌手还能长久的占据榜单?眼下全部归于经济下的炒作。
华丽的包装,不注重音乐本身,音乐也就变成娱乐了。
只是不知道,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哪里还有真正的音乐?或许也只存在音乐学院等那一片最后的净土吧。
音乐任重而道远啊!
二次元独爱
现在的音乐圈感觉有点青黄不接,能记得住和会唱的歌还是九十年代的。新一代的所谓歌手的音乐我的确听不懂,也不愿意听懂,在我看来那根本是无病呻吟
首先这和大环境的变迁有关系,以前想要做一个歌手,得非常刻苦的练习发声,唱歌技巧,直到你的实力被唱片公司发现,签了约之后,会被安排跟一些当下出名的歌手四处走穴淘经验,这一路虽然辛苦却也是丰收的过程,一路荆棘后终于出了属于自己的歌,质量当然不会差到哪去。关键一点是那时候当歌手是赚不了多少钱的,而且还特别苦,不是真正热爱音乐的人都不会选择干这一行。那时候出专辑是需要一大笔钱,所以不管是唱片公司老板还是策划、词曲作者到乐手及自己,都是相当重视和认真对待。这样的环境出来的作品肯定是不错的。
反观现在,因为科技的发达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出来了一些快节奏的所谓歌手和音乐,要质量没有质量要内涵没有内涵,我们称为“口水歌”,
他们不需要任何经验,认识几个字就说自己会写词,听过几天歌就说自己会谱曲,反正不需要任何人同意,不需要唱片公司点头,自己装一台电脑,买个声卡带话筒,下载一个录音软件百度一下教程,一天就完成了录制,各种修音,对音轨节奏花了一个月,就和(拍照一分钟,修图两小时道理一样)然后网络一发表,嗯,觉得自己是明星了。
而火起来的原因也还是因为当下这种快生活节奏下,人们的确需要简简单单的放松一下心情和缓解一下压力,下班后手机拿出来点了一下,唱的什么搞不懂,只是觉得听这歌不像听之前的那些歌一样专心致志,可以一边听一边想想事情,也蛮好,管他唱的什么呢!这样其实也不伤大雅。可人都是有样学样的呀,以前的歌手跟前辈学唱功,现在的跟别人学捷径,还被一些商人嗅到了商机,反正不需要花钱培训,有这个钱不如花宣传和炒作吧,于是一时间各种传媒公司如雨后春竹涌现,昨天还是杀猪的今天摇身一变,成了娱乐公司老板(注册资金100000)。然后推出了一群根本不懂音乐的“歌手”,人托人的去参加几个演出(对口型演唱),再人托人捧回个奖杯,这就是明星了,大歌星了,出场费一涨再涨,恶性循环、循环、再循环。这一条线上的人都赚的盆满钵满,他们也知道这种假象是骗不了观众多久的,多听几遍大家发现这种音乐根本就不是音乐的时候,大家开始低质,差评满天飞,好吧,这个时候他们会让所谓歌手消失在音乐圈了(雪藏)。然后继续推出下一个可能比这个还差的,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此时的音乐圈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全是这样的歌手了,就像克隆一样,大家才回过神来仿佛10年来天天听歌,却没有一首记得住或者愿意跟着唱的歌,只好又回头听老一代歌手,嘴里说着“还是老歌好听
今天的音乐圈怎么说呢?黄家驹先生说过一句经典的话,香港没有歌坛,只有娱乐圈,放在现在来看,不止是香港了,娱乐至死的年代已经是哪里都没有歌坛,只有娱乐圈了!连欣赏水平都退化了!如何改善呢,我不知道!我只能告诉自己,肯定有专心服务于音乐的年轻人,正在研究词曲,苦练乐器。现在他还在路上,有一天他会带着有共鸣的好音乐到来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破嗓之王
整个影视圈是一个封闭的大圈子,这个圈子的特点我称之为“圈子效应”。在这个大圈子里按照层次分为无数个小圈子,虽然圈子与圈子之间也会有交集,但总的来说是封闭的,有的甚至就像平行宇宙一样,圈子与圈子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再从大势方面分析下整个影视行业,目前来说,三大视频平台正在加紧垄断资源,签演员,签编剧,签能签的所有,然后残酷压榨剩余价值,前厂后店,向制作方向猛冲,形成更深层次的垄断,忙的不亦乐乎。一线大公司,尽管拥有很多资源,也搞垄断,但没有平台具有先天优势,在加上各种原因也渐显疲态,但还勉强能维持。华谊兄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现在活得最好的,就是靠体制吃饭的那些有背景的公司。其他中小公司,要么成为三大平台的小弟,要么自生自灭,生存状态堪忧,因为即便去当小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一些复杂的原因之外,跟三大平台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方式有直接关系,这种垄断会直接造成金字塔基础部分的公司,团队或者个人很难生存下去,本质上,他们这样也是在挖自己的墙角,但中国很多公司都这样,急功近利,毫无办法。如果说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三大平台就是野蛮垄断的血汗工厂,区别是更愚蠢。覆巢之下无完卵,虽然还没到那个程度,但行业的生态已经严重被破坏,在这种环境下,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形成科学的工业化产业链还需要时间。
北海十四郎
我也算是在这个圈子里混的一条小鱼,下面就简短说说自己的一点感受,对与错仅供参考。
当今音乐圈可以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能唱的人多如牛毛,可以创作的人比比皆是。而真正能撑起一根竿的又有几人?
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代,往音乐圈里挤的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抱着能一夜成名,一日暴富的幻想,浑水摸鱼!一旦有能入耳的“好歌”出来,就蜂拥而上,一夜之间就能有成千上万的翻唱版本出现,有的人因此可以收的盆满钵满,名扬天下,名利双收。而真正的创作者可能还在被遗忘的角落里艰难度日。权益受到侵权,心灵受到伤害,想维权却又是那么的无助和艰难。
这就是音乐圈普遍存在的版权意识淡泊的现象。如何维护音乐版权是音乐创作者的心病,也是遏制音乐圈健康长远发展的顽疾!
在此也强烈呼吁,所有爱音乐的朋友们能够支持维护音乐版权,尊重版权就是尊重音乐创作者。谢谢!
雪歌音乐村
经常看到有人争论某某简直就是歌神、歌圣或某某就是个垃圾,其实这没什么好争论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欣赏水平、档次不同,欣赏角度不同,对同一首歌必然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从我的角度和水平说说我对流行音乐的看法,首次发帖,希望不会被轮!!!
个人认为欣赏流行音乐有几个不同的档次:第一,单纯欣赏旋律,只要旋律朗朗上口歌词再烂、唱的再垃圾都认为是好歌,而这些歌即通常所谓的神曲之类的;第二,旋律与歌词的内容、意境相结合来欣赏,这类欣赏者往往对歌者的嗓音条件、歌唱技巧等有比较高的要求,即所谓的唱功,比较挑剔;第三,个人认为这是欣赏流行音乐的较高档次了,那就是欣赏歌者唱歌时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其实我们听歌的初衷不就是寻找感情上的共鸣吗?人得感情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每个人在情感、思想方面又是孤独的,无论别人与你多么要好、多么投缘,他们与你的感情世界也无法相通(对那些能吃能睡的人来说这个根本无所谓),我们需要艺术、需要音乐来寻找一些感情的共鸣!!!因此个人觉得能够准确的表达一首歌的感情和意境的歌者是真正的艺术家,而那些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号称天王天后之类的歌者只能算是流行歌手或音乐人!!!!!
财子57709793709
音乐,没有国界的文化!
对于音乐圈,实力派的歌手更是让人期待,他们的演艺除了新歌也可以让老歌焕发出新的活力。韩红,她演绎的歌百听不厌,加上她的善心更是让国人为之动容,作为音乐圈的实力派,倾其所有于公益事业,真希望更多的明星向她学习,不应只懂索取,更应回报社会!
黎家阿哥73
同胞们大家过年好,我说说我的看法,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们都很小,那时哪个家庭有个收音机都不得了,全院的人都聚聚在一起听听歌,时代是飞速的进步,后来,全队也就几个人买得起的录音机出现了,有的很炫耀,声音放的很大,不过那优美的老歌让人听了又听,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说实话,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你看现在,家家有电视,有手机,对于外出寻找音乐刺激的人就没有了,市场上第一个垮抬的就是电影院,还有,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本就不听音乐了,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歌手根本不是唱歌,是哼歌,就像嘴里塞了个萝卜,强免哼出来的,久而久之谁还浪费时间听他的歌,再看,2020年春晚,我为了等出行,坚持看完了,所有的节目除了阿塞拜疆的舞蹈出色也就是成龙的万里长城永不倒让人有点艺术感,其他的,就是吃饺子,你爱我我爱你的老套套,没有新创意。要问以后的音乐圈发展状况,我看现在的音乐圈也算是风光到头了,艺人的腰包也鼓了。以后的情况大家也不要去猜去想。各自做好自己的事。
耀平绿松石1322760934
当年唱片工业兴盛的时候,制作音乐的流程只掌握在唱片公司手中。他们做出的音乐质量上乘,歌迷唯有在他们提供的音乐的挑选自己的喜欢的一类,而CD和卡带是仅有几个物质载体,那是真正的音乐时代。
但谁能知道,千禧年之后没多久,互联网的崛起,给大众撕开了一个口子,导致唱片工业彻底崩盘。“网络歌曲”开始席卷而来,首当其冲的是彩铃,然后是mp3等载体。但紧下来就是唱片工业的黑暗十年。部分销售唱片的音像店陆续开始关门,因为没有人买唱片了,他们只能另谋出路。
资本将眼光投向了新市场,音乐在大众眼中开始变得娱乐化。大众的眼光变了,人们更希望看到更多娱乐性的东西,于是他们不再重视起音乐,就连最重要的颁奖都没人看了。
在华语音乐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奖项,比如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中国金唱片奖、CCTV音乐盛典等等很多奖项,但到现在这些奖项要么已经消失,要不毫无任何影响力。唯一留下就是台湾的金曲奖,在曾经台湾乐坛大师辈出的年代,金曲奖一度是华语乐坛的风向标。可到现在对于乐迷而言知道一下结果就好了,用不着守着电脑等现场。因为这么多年下来,这些颁奖礼依旧还是明星的堆砌,颁奖现场的表演环境也和平时接个商演没什么区别,粉丝直接失去了兴趣。
在中国的音乐圈,人们只顾华丽的包装包装下的宣传效果,并不注重关注音乐本身。这一切在这个音乐不受重视的国家,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经年累月以后,人们都想看到更多娱乐性的东西,什么东西火,他们反而就去看什么。音乐圈,在我眼中变成了娱乐圈。
踏入世间的灵魂
现在的娱乐圈很复杂,不像以前比较单纯,该拍戏拍戏,该唱歌唱歌,两者老是混在一起,最后什么也没做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片酬太高,很多明星拍一部戏动辄就几千万,甚至上亿,也就拍两三个月,老百姓不要说一辈子就是十辈子也赚不了多少钱,问题是你拍的作品值这么多钱吗?就因为明星片酬太高,所以对于电视电影的后期制作费用紧张,拍出来的电视电影效果都不怎么样;
其次是: 很多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的男女主角都撑不起来一部戏,演技太烂,语言、表情以及动作等都不到位,甚至是连台词都不背,在那数“1,2,3,4,5,6,7”,更离谱的是自己演不几场戏,很多都是替身完成的,抠图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接着是:编剧编不出好作品来,不是翻拍,就是写脑残剧,再用些流量小生小花来拍戏,也不管他(她)合不合适,只要有流量就可以了;
最后是:现在很多的明星不去拍戏,也不唱歌,都一窝蜂似的去参加综艺节目,挣快钱,不思进取。
当然,娱乐圈还是有一些好演员的,只不过他们不是流量小生流量小花,没有或很少找他们演一些大制作、高成本的戏,他们自己在娱乐圈里兢兢业业的演一些小成本的戏,话剧才是他们的主业!希望娱乐圈多一些这样的演员,少一些不会演戏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
小兜芽音乐盒
现在的音乐圈就好像“油腻大叔找情人”。
一帮老掉牙的歌手整天都是唱那几首歌,有的一辈子就是唱那一首歌,就好像是“油腻大叔”找了几个新歌手,但也只是像“情人”一样几天或者几个月就腻了,已经没有像以前一样有可以听一辈子也听不腻的经典歌了,找不到可以真正过上日子的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