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的“五四”心路历程

1919年的中国让人伤心难过,国家支离破碎,百姓民不聊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内忧外患的半殖民地局面。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如火如荼,你死我活。军阀之间的连年混战使本已贫弱的国家更加衰弱、混乱。“巴黎和会”上,中国正当的领土、主权要求被西方列强们嗤之以鼻,本应从战败国德国手中收回的胶州半岛被无理的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可怜的中国外交官们面对列强们无理的要求而束手无策,在强权政治的强盗逻辑面前,只有苍白无力的拒绝在文件上签字。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沸腾。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那一刻被点燃,全国各行各业纷纷罢工,各地工人、学生、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不公正的无理要求。

这是一次正义的呼声,面对北洋政府软弱无能的媚外嘴脸,中国的知识阶层们第一次如此团结、无私、无畏的思考,并身体力行的为苦难的国家而努力奋斗着。

1919年的春天,历史记住了一些伟大的名字,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周作人、、、、他们不是权势熏天自私自利的政客,不是手握军权荼毒百姓的军阀,他们只有一腔热血,一支笔,但他们却是民族的良心,国家的希望。在水深火热的国家遭受羞辱的时候,他们再也坐不住三尺书斋,独享风花雪月,诗情画意!他们毅然走出书斋,成为社会的精神食粮!

在“科学、自由、民主”的崇高信仰中,当年的北京大学让人是何等的神往,以蔡元培校长“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北大成为自由民主的象征,一大批优秀的师生如: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傅斯年等等,肝胆相照,谱写了一曲最动人的现代悲壮史诗!

当5月4日那天,北京大学的学生们精神抖擞的走向街头,我们第一次真正领略了中国学子的拳拳爱国风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偌大的中国已没有一块可以读书的净土,国耻、家仇时时萦绕。那些甘为国家尊严抛洒热血的青年们至今让我们感怀、羞愧!自此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再也无法超越“五四”那一代学人,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科学、民主、自由”的精神和爱国热忱让后世望尘莫及。

是“五四”精神造就了北京大学,是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奠定了中国大学的灵魂。90多年过去了,“五四”精神的继承依然是我们永远的痛。“五四”高举的民主与科学已是物是人非,在今日强大的中国,我们青年面临的危机和使命将更加沉重,在浮躁、喧嚣、物欲的闹市中,“五四”已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当代知识分子和青年们的精神价值观早已被繁华俗世和物欲横流销蚀的干干净净,而恰恰早已缺失的“五四”精神也许该是我们重拾的时候了。

一个健康活力进步的中国绝不该忽视了“五四”的精神价值,1919年中国的贫弱无能早已远去,面对今日欣欣向荣的强大中国,我们应该更理性,更务实。

回首往事,那些年轻的生命让我常常感慨万千,那一个个可爱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炎黄魂,在那段惨痛的民族记忆中,每一个人都情系着家国、民族、爱恨、、、有太多可爱的生命我们无从追忆,但他们依然值得我们用心去缅怀。中国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浸透着血和泪,哀与伤,“五四”已渐行渐远,但“五四”的爱国热情,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将铭记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