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說實話,做一個地產人,這段時間我也算蠻焦慮的那群,因為市場停擺,成交靜止,逼不得已下各種線上加直播手段都用來自救了。


然而,市場有多買賬,大概只有自己能暖自知了。


不過正當我們以為市場會就這樣無止境焦灼時,世面上開始出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


據說有開發商,開始漲價了


而且還不止一家。


應該是從南京江寧某項目傳出了要漲價800-1200元/㎡的消息


然後,揚州的碧桂園陵江府發出了調價通知,取消之前的疫情優惠,意味著變相上調了價格。


接著,南通萬科翡翠公園,精裝均價上漲540元/㎡,但依然被200人秒光82套房;常州美的金科公園天下也發佈漲價通知,同樣樓層戶型價格上漲300元/㎡;無錫恆大悅瓏灣有沒有75折不好說,所有在售房源即將上浮3個點。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直到昨天,現在樓市中比較有風向意義的蘇州,香悅四季雅苑項目也發佈了價格調整通知,3月1日開始目前在售的產品價格全面上調2%。


整個長三角樓市,彷彿一步從冬天走進了夏天。


雖然,我也沒有完全核實完這些消息真實性,不過我也向業內人士證實了,確實有樓盤是在調價的。


要知道這些消息不僅在中介和銷售的朋友圈高潮的傳播著,我相信也很容易刺激著買房人本來就焦慮等待的神經。


所以我想來和各位深入聊一聊這件事的背後的信號和邏輯。


以及,是否意味著房價真的要漲了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首先,我想和各位說,比拼耐力的時候,不要自亂陣腳。


我把這幾種調價的開發商大概分為三類。


第一種,項目的產品力和區位都很過硬,但是被限價,也就是之前行情被各種搖的那種。


因為反正不愁賣,藉由疫情救市機會能微調多少就多少,省出來都是利潤啊。


第二種,一般是大型開發商牽頭,因為盤子很大,戰線拉也很長,這樣依託自己體量,可以適當放一些鯰魚試試市場的反饋。


用適當調價去攢出一種營銷氛圍,雖然很傳統,但是很有效。


第三種,就是跟風者,因為你也不知道市場到底恢復到何種程度了,但是有了帶頭效應,那我跟著試水,看看能不能搶跑。


但不管處於哪種動機,身上都有兩大明顯特徵:試水和微調


試探市場這個我們可以理解,而微調一方面是開發商確實不敢一步就把步子邁得太大,另一方面,各大城市限價的緊箍依然還在,也做不了太大的動作。


這點上,營銷意味遠多過實質動作,並且被壓縮在極小範圍內,對房價會普遍大幅上漲還抱有疑慮的朋友,大可放心。


不過,我依然想告訴各位,就算這樣營銷行為更多是為了烘托,但是背後折射的信號,各位千萬不要輕視。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起碼,開發商們的信心

回來了。


這種信心的託底,大概來源兩個維度,首先,各個地方穩樓市政策密集出臺:


2月20日,5年期LPR降低5個基點至4.75%;

2月21日,河南駐馬店公積金首套買房首付比例由30%降為20%;

2月24日,浙商銀行,針對非限購城市首套首付降為2成;

2月26日,東莞市公積金最長貸款期限統一設定為30年,可商貸轉組合貸;放寬貸款申請人條件,壓縮審批時限,最高可上浮20%可貸額度。


房企們覺得,市場多長時間能恢復不好說,但目前至少是上了保險的名單了。


接著,成交也在真實的反彈了。


據統計,復工第一週,瀋陽賣出578套房;復工第二週,廣州新房成交大漲172%;疫情之下北京樓市逐步回暖,上週新房成交環比上漲32.9%!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根據蘇州市商品房銷售網上管理系統統計,本週作為復工較為集中的一週,週一至週五(2月24日-2月28日)蘇州新建商品房總成交1172套。


5天成交量直接破千,環比前一週增加317套。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這意味著,疫情控制的比大家想象的要好,樓市的復甦也比大家想象的快。


甚至你現在到一些先期復工售樓處,帶著口罩來看房的人已經不算少了,不管他們是被線上導流過來,還是被優惠吸引過來。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而現實就是,有人來看房了。


這點其實也不難理解,就在過年時候我就和各位分享過,今年的小陽春是沒有了,可是樓市冷了兩年,原本要在這次疫情中需求釋放的勢能沒有消失。


我們拿上海來舉例,哪怕在上海這5年週期最差的時候,3月起碼都要16000套二手房成交。


也就是說,就算剔除其中容易被市場和週期擺佈的投資需求,剛需和改善的需求勢能依然很大。


現在他們突然被冰住,但不意味著他們消失了,他們只是被裝在真空盒子中,遲早要等著市場來吃掉了。


而且這種從靜止到突然釋放的動態切換,往往伴隨著市場劇烈的波動,畢竟這些疊加的需求在單一節點上爆發了。


那麼,開發商們雖然過了一個月的苦日子,但是一個月現金流對開發商來說,還真能算捱餓,而不是飢渴。


現在,不管有沒有苦盡甘來,大部分開發商大概都在想一件事,怎麼搶跑市場。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土地市場是能最好反應這種預期的。


很多時候不能靠直覺,我們覺得應該躺下不動裝死的房企,很多都在悄悄吃進土地存貨。


比如,萬科、綠城、綠地、華潤、中海、保利、旭輝、招商蛇口、海倫堡等這樣資金相對充足的大房企,拿地步伐並沒有減緩。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以北京為例,溢價普遍還不低。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甚至還出現了香港置地大手筆出了310.5億拿下徐匯西岸金融港地塊,這樣全國新總價地王的操盤。


就在今天,蘇州第一塊地從園區青劍湖起拍,5分鐘5輪,加價1.54億,直逼現房銷售前一手和板塊地價天花板。


沒什麼能比這種真金白銀花出去,更能表達房企們對後市的信心了。


還有一點,用土地市場去穩定大家對樓市預期,也是所有操盤者都樂於見到的,並且支持的。


特別是在當下這個需要信心的時節。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最後,還有一個信號,雖然和房企們直接關聯不大,但也值得各位注意。


今天上證股市大漲3.15%,而大漲的內核邏輯在於大基建、房地產兩大板塊雙雙爆發,領漲市場。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而你往下再深挖一步,是中央地方數萬億基建投資快速落地,在這樣預期在股市快速被反饋出來。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河南、雲南、福建、四川、重慶、陝西、河北等七個省市先後公佈重點投資項目,基金累計投資額25萬億。


而且據機構預計,近期新增的專項債券約70%投向了基建領域,此後將更加強調投向基建比例的提升。


大概一週期前,經濟學家馬光遠提了這樣一個觀點。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目前看來正逐步變成現實。


而且這也似乎是目前環境中,最無奈但也是最佳的選擇了。


雖然這不意味著我們會回到大水漫灌的老路上去,但是房地產總是能在這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因為承載基建主體永遠會是城市,是土地,是與之匹配的行業,並且價值將會這些要素中進行了內部循環。


一個微妙的信號:居然有開發商在漲價了


其實買房和賣房兩方之間,戰略上的勝負都是週期動態啊,貨幣勢能啊,城市競爭啊決定的。


而戰術市場的博弈,從來都是是場比拼耐力的牌面賽,拼的就是開發商和買房人誰先承不住氣了。


在我眼中,時間依舊還是在買房人這邊,因為疫情,房企不能不卑微一點讓利一點;因為疫情,市場信心需要時間去修復。


只是,現在留給我們窗口時間真的還那麼寬裕嗎?


起碼從開發商的表現來看,他們已經多少顯得比買房人更樂觀點。


我也不知道,最後到底底牌揭開誰會賭贏。


但悲觀者常常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去年的這句流行金句,放在今年,也許依舊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