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孩子出國留學並定居了就等於沒有了,你怎麼看這種想法?

神仙老頭7051


實際就是這樣的,我蘭州有個親戚,女兒學習優秀中學離家求學,現在在美國結婚生子(男方也是中國人),她老公病逝女兒回來眼淚都沒掉,現在自己在蘭州,去美國一次住了幾個月又回來了。過幾年孩子感情更淡漠了,事實也。


於三貼


我同意你的看法,我辦公室主任當年把孩子送到德國留學,後來考研,準備回國前去旅遊,結果途中認識了挪威小夥,愛的死去活來,就跟小夥去挪威結婚了。兩老就一個女兒,堅決不同意,又有啥用呢?兩年才回來一次,雖然寄點錢回家,可老人不需要這些啊。一提起女兒,我就看到他眼中的淚花,後悔當初送她出國。


王者政也


以前在書中看到這麼個故事。

兩鄰居,相互羨慕。

原來鄰居張家兒子成績差,考不上大學,就給擺水果攤子的父母幫忙,這一幫就成了兒子的職業。開始是推著板車進貨,卸貨。後來板車換成了三輪車。每天母子兩個出門會聽到母親對兒子的大聲交代或埋怨。一副相看兩厭卻又充滿生活氣息的圖畫。

鄰居李阿姨非常的羨慕他們母子。有時候會在窗臺邊呆呆的看著他們母子走遠而不知不覺淚流滿面。

原來李阿姨的兒子成績很好,考上大學還出國留學了。在國外開了公司,沒時間回家。李阿姨又不肯去國外。李阿姨的兒子就給李阿姨請了保姆,李阿姨衣食無憂,可以隨便出去遊玩,可是李阿姨卻對這些都不稀罕。她看到鄰居張家的兒子,就覺得還不如兒子蠢笨留在身邊。李阿姨感覺非常的孤獨。

而鄰居張家阿姨,又羨慕李阿姨,有個有出息的兒子,不用每天為生活奔波,不用活得這麼累。

所以,究竟兒子是出國定居好呢,還是留在身邊好呢?如果單純的考慮老了有兒子在身邊盡孝來說,兒子留在身邊好。但為兒子的前途考慮,或者說為兒子的後代考慮,還是出國定居好。何況,如今就是兒子不出國,肯在身邊盡孝的又有多少呢?

所以,題主的說法只代表少部分人。大部分人是不會這麼看的。


一葉草73


肯定是白養!說說前兩天的一件事吧!我們一個樓裡的一對八旬的老夫妻,三個子女,一個北京,一個天津,一個美國,都很有出息!前兩天傍晚的時候,老太太去喂流浪貓,被貓撞倒了,肩膀和腿疼的不得了,恰巧被鄰居看到扶回去了,誰知越來越疼,老太太想起我在醫院工作,就打電話問疫情期間我們醫院的就醫環境,我說:“已經摔了,那必須去醫院啊,咱自己防護好就行啊”!其實老太太也是尋求幫助呢,於是我和我愛人還有那位鄰居,我們三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又胖又高的老太太從三樓抬下來,我愛人開車,我們三個陪老太太去醫院,由於我對醫院情況熟悉,跑前跑後,借了平車推老太太找醫生,做檢查,中間老太太又說冷,我又跑回自己的科室給她抱了一床被子 ,最終老太太是胳膊脫臼,恥骨骨折,胳臂復位了,恥骨骨折只能靜養,在醫院折騰了三個多小時,總算看完病,送老太太回家,到樓底下又用椅子,在另外一個鄰居的幫助下,四個人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老太太抬到三樓!折騰完已經半夜十二點半了!從頭至尾,全部都是鄰居幫忙,這老太太子女倒是不少,國內國外都有,一個也指望不上吧!說讓子女回來一個,老太太說:“都忙,再說疫情期間,回來也得隔離兩週,太麻煩了”!現在她那個86的老爺子伺候她呢,本來有一個鐘點工,但是疫情期間他們老夫妻也不讓鐘點工上門了!這樣的子女可不就是白養了嘛!


無雨落花


孩子出國定居了,就等於孩子沒有了。這隻能出在無教養的家庭。在有教養的家庭的,幾女永遠是兒女,永遠不會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是永遠會感恩的。我有個表妹,在北大工作。夫婦兩都在北大工作。。兩個兒子和兒媳婦,一家在美國,一家在加拿大。都在海外定居,每年都回來看望父母。有交流任務,就是每年兩三次回家。沒有丟了呀,很孝順呀!怎麼能等於沒有兒女了呢?去年,我表妹的丈夫死了,兩家四口都回來盡孝了,什麼都辦妥了才回去。他們要接母親出國去隨他們一起生活,但表妹不願去,就把表妹安排去燕山養老院。養老院每戶一套房,象居家一樣,有專門醫護人員照顧,每月交費上萬元。生活得很好嘛。怎麼就沒有兒女了呢?在這一點上,有教養的家庭和無教養的家庭,完全是兩樣。


鍾靈毓秀饒


確實是沒有了,我一個姑媽女兒就嫁到美國,剛開始20年左右很風光,一年四個月到六個月在美國,其他時間回中國,讓很多人羨慕得不要不要的,現在兩個老人到18年身體就不行了,都是80奔90了,長途跋涉受不了,女兒有兩個孩子也要工作,老人在家生病兩個相依為命,一個住院另一個也在醫院吃喝拉撒,一住院都是將近一個月,現在感覺好可憐,兩個人原來是讀書畢業安排在杭州的 ,親戚朋友都在福建,大家也幫不上忙。


丁香花丁香花


我在養老院認識一對老夫妻,閒談間知道兩老只有一個兒子,遠在加拿大。兩老無人照顧,才住到養老院。

大約來養老院半年多,老太婆病了,輸液打針,吃喝拉撒,全靠九十高齡的老頭照看。遠在加拿大的兒子由於工作繁忙,不能回來,只是寄了些錢。

不久老太婆去世,也未見兒子一面。兒子回來時只見到老媽的骨灰盒。

留下的老頭子,孤苦伶仃,全靠護理人員照看。不到一年,老頭病了,很快走了。身邊無任何親人,喪事還是原單位工會辦理的。

所以孩子出了國等於沒了,很有道理。


辛福先


我同事女兒,大一在國內讀,到大二,乾脆自作主張退學了,然後逼她爹媽籌錢讓她去德國讀書(好幾十萬啊,但我同事就這麼一個孩子,拗不過只好去籌錢),然後就出去了,然後就畢業了,然後就定居德國了,然後在那邊結婚生子,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我們覺得我同事算我們單位過得最愜意的~她女兒幾乎每年都出錢請她父母出國旅遊,這麼多年幾乎周遊世界了。然後每年中有3~6個月請她父母去德國住,女兒也經常往國內跑跑住住(順帶著做做業務)。

這個同事現在六十多歲了,身體還很硬朗,也存了足夠養老錢,目前老兩口攙扶著活的有滋有味,說最後到只剩一個真不能動了,可以去好一點養老院,也可以叫女兒回來(女兒那時也五十多到退休年齡了)。

類似這樣的同事(孩子不在身邊的),我們單位不要太多!感覺他們總體比孩子在身邊的活得更滋潤啊。

這年頭,孩子有沒有,哪裡在於距離的遠近?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太老土了吧


屜1623804


女兒去年八月初回國,在澳洲生活五年,讀一個金融碩士和一個工程造價碩士,她本意想留居,開始我們也沒反對,但隨著中國形勢變化和周圍人和事的改變,以及我們年齡的增加,就改變了想法,在她父親的堅持下,她回來了。可回來看就業前景不太樂觀,她找個工作不難,但找個心宜的工作不容易,這時我又動搖了,有時看她不開心的樣子我很心疼,如果時光真能倒流,我不會讓她出國,本科畢業參加工作,現在一定是一個幸福穩定的小女人,多好。如果時間能回到半年前,我不讓她回國,是不是她會更快樂?唉,我真心矛盾呀。


婧師


怎麼說這種事情呢,有的確實是像標題說的,孩子出國留學並定居就等於沒有了。但是中國人的親情觀念比較重,大部分還是會比較掛念父母的,或者接父母團到國外居住,這種都是比較多的。

舉個我碰到過的例子吧,有一對父母把孩子送到了加拿大讀書,孩子比較小,才十來歲,獨在異鄉,沒有父母過去陪讀,孩子接觸新的環境,新的觀念,什麼都是新的。孩子父母偶爾會過去看看,孩子母親就說,孩子不聽他們的,只有要錢的時候會說點好聽的,過去看的時候,就一直問她怎麼還不回國啊,要呆到什麼時候啊等等,對於父母並不是很親暱。孩子母親就和我們說,很傷心,感覺孩子好像白養了。當然對錯我們並不在此評判,只能說,如果你要送孩子讀書,請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要打著為孩子好的這種說法,陪讀其實還是有必要的,如果孩子非常小的情況下。這對於培養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有幫助的。

或者建議,孩子大一些,有獨立的生存自理能力,再送出國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