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宴席的菜越来越敷衍?感觉随便几个菜就打发人?

老张谈三农


不知道您这个结论是从哪里得来的?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陕西宝鸡肯定不会这样。以我们家为例,我弟是2015年结婚的,按照我们这边的风俗,结婚是大事,基本都是待全村。


你说的做几个菜那是不可能的,会被人笑话死的,而且是国庆节期间,我爸提前就做好了准备,同学亲戚朋友能来的都来,人生就这一次,我弟也是家里老小了,我和姐姐都结婚了,就剩下他了,办这么大的喜事。我们全家都很开心!尤其是我的父母。


做几个菜打发那是不可能的。不是说你要怎么做,是你得让人家掌厨的来说啊!我们都是提前找好厨师,厨师会根据你预估的人数开备货单。肯定都是按人头按桌数让人都吃饱吃饱去考虑的。


具体菜品我就不说了,农村宴席菜品和城里大同小异,一天两顿饭,早上一顿臊子面流水席,中午一桌菜。记得最清楚的是,待了40席!我们全村300多口人,加上亲戚朋友,那场面……真的是,父亲到现在一提起都高兴!


全村父老都来了,这是给你捧场,也是对你家大喜事的祝福,在一个村里住了几辈子,谁家没有婚丧嫁娶呢?如果你今天慢待了别人,改天别人又怎么对待你呢?所以,您说的那个随便打发肯定是不可以的。


袁小猫的美食日记


为什么农村宴席越来越敷衍?感觉随便几个菜就打发人。我是农民的优雅,做为地道的农民,很不想认可这个问题,但是却确实经常有这个感觉,这里我给大家说说我三叔的故事。


村里三叔,因为炒菜技术还不错,经常有请客的就找他帮忙炒菜,所以三叔就打算走专门承办农村酒席的路子。买了几十套桌椅,还有各种厨房用具,一个破破烂烂的农用车就算开业了。

谁家里有红白喜事,提前预约,估计好大概多少桌,费用大概是一百到一百二十块钱一桌。然后三叔就列出来一个菜单,主家按照单子提前一天把食材都买回来。

三叔的团队其实也就三个人,一个切菜,一个打杂烧火,三叔主厨,基本上前一天的下午,准备工作也都做好了,第二天一大早已经开始炒菜,我们这里都是下午两点开餐,所以时间很充裕。

前几年三叔的生意好的很,乡里乡亲的都照顾着。慢慢的我发现三叔的生意越来越差,同一个村的办酒席也都是请了外来的人,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这个疑惑一直到我老母亲八十岁生日。

因为一家人嘛,我没有任何犹豫,肯定得请自己三叔了,那天早晨三叔就来开菜单,给我只开了12个菜,都是非常简单的菜,而且每个份量极少。举个例子,一个凉拌皮蛋,我二十四张桌子给我开四十八个皮蛋!一张桌子那可是十个人啦。我跟三叔说保证十八个菜,单上每份菜量翻倍,想不到三叔竟然因为我一句话发脾气了,说要买那么多干嘛?不用切不用炒?要这么多那就得加钱!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三叔的生意越来越差,也终于明白现在好多酒席感觉那么敷衍!酒席被承包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承包者图简单,偷懒。你好不容易请一次客,对承包者来说不过是一单生意而已,有些主家也架不住承包者的劝说,选择了妥协,毕竟也可以省下好多钱。


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人就是为了省钱。但是这个比例是非常少的,毕竟好不容易请个客,也不想给人寒酸的感觉,否则还不如不请是不是?这就是我的切身体会,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认可,可以留言一起探讨探讨。


农民也优雅


小时候最喜欢跟着爸爸妈妈参加酒席,这几年却对酒席有点抵触心理,当然并不是因为参加酒席要随礼,而是酒席上的菜越来越不好吃,有时候甚至能明显感觉到主家的敷衍。今年五一参加我一个小学同学的婚礼,小学同学在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但是因为双方父母都在农村,所以在农村办的婚宴,婚宴上的菜不仅菜量很小,味道也不是很好,同一个桌的人也一直在说菜很不好吃,参加酒席居然没吃饱。那么为什么现在农村宴席上的菜很敷衍呢?

先说明一下,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宴席上的菜很敷衍,只有少数的宴席上的菜很敷衍。

原因一,外包的宴席越来越多。记得以前农村谁家办宴席,主家都会提前好久准备蔬菜、肉类,在办酒席时就要找村子里专门做宴席的师傅来做菜,但是近几年在农村兴起了承包宴席,主家只要按照每桌多少钱的标准给承包宴席的人说,承包宴席的会按照主家的标准来准备饭菜,当然是标准越高饭菜越丰盛,标准越低饭菜越敷衍。

原因二,办宴席的目的不纯。在以前农村除了结婚必须要办宴席以外,那就是孩子的满月会办宴席,但是现在除了这两者以外,什么老人六十岁、八十岁寿宴,孩子的周岁宴、升学宴太多太多,其中很多人办宴席时的目的很不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敛财,对于以敛财为目的的宴席,那饭菜丰盛了那就剩不下多少钱,所以饭菜肯定很敷衍。

原因三,参加宴席的人越来越少。近几年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回到老家,平时村子里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所以只要是在平时举办宴席,参加的人会很少很少,所以很多人就会准备很少的饭菜。

就像我刚才说的,在农村并不是所有人举办宴席时的饭菜都很敷衍,只是少数人才会这样做,这样很敷衍的宴席看似主家省下了一大笔钱,其实将参加宴席宾客的心伤的体无完肤,甚至还会失去大家对自己的信任,所以有些钱该省的时候省,不该省的时候千万不能省。你们对农村很敷衍的宴席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回复讨论。


悠悠乡村路


终于有人问这个话题了!我半个月前去吃咯农村酒席,我以为他们会在城里办,结果来一句城里办都没啥吃的,农村办才好,我还说见识哈现在农村酒碗,结果真的是清汤寡水的,一个盘子里一条鲤鱼,还没得盘子一半大。本来盘子就小,估计鲤鱼只有四两一条,然后一只鹌鹑宰成几块放盘子里!其余的就是烧菜关键全是菜,都没肉!真不是骗人的,跟我小时候吃的完全不同,好瞥的菜!现在发现还是城里好!农村越来越敷衍


吧啦吖


问:农村的宴席的饭菜为何感觉越来越敷衍人了?

本人在小县城工作,每年都回农村老家参加多次婚宴和丧宴,并没感觉农村宴席饭菜不好的情况。

我家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地方,这里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农民的收入较全国相比属中等水平,但对农村礼节问题方面还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对宴席饭菜上更加注重可口,注重质量,一定要让亲朋邻居满意。


从前谁家有红白事,都是先让当地知名的厨师开好买菜单子,仔细审查,然后按排几个人去集市上采购,购买后支锅做饭,有凉有炒有大菜有汤。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现在基本上变了,都是请大席下乡,只要订好每桌标准,让事主和问事的大老支品尝一下,不行的换菜,等满意后即按此标准上菜了。

总起来说农村人对宴席的饭菜还是非常重视的。甚至有个别人要面子,还有攀比现象,都想让亲朋好友说好!


至于有人说感到有敷衍人的现象,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

一是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天天吃鱼吃肉,对宴席上的饭菜感到索然无味,不如以前的饭菜香了。

二是以前饭菜采用的是大盘子,以饱为主,现在饭菜采用的是小盘子,以精为主。

三是有个别地区出台勤俭办席政策,可能菜品少了,但仍可以让人吃饱。

四是从前宴席要吃一至二个小时,而现在农村人都忙着挣钱,因此宴席时间缩短了,吃饭时间快了。


新大风歌


有这种农村宴席菜越来越少的现象出现,倒仅仅存在于极少数村子里,是村风更是村里规矩。


小姑子的妯娌娘家在距离我们村有二十里路远的村子,今年小姑子妯娌的爹去世后,小姑子去吊唁了,当天中午,也就是我们当地说的殡上酒席,客人们围坐在有五个大盆的桌子边上,五个大盆里装了炖好的五样菜,就用五个菜来招待客人。

小姑子妯娌的哥哥在吃饭时跟大伙道歉,首先感谢了大家能来参加丧事,其次抱歉招待不周,并且强调中午的饭只能这么简单,因为村里有明文规定:不提倡诸事大办,要学会勤俭节约,把铺张浪费的钱节省出来。

周边村没几个村是这种套数,如此规矩不多,比如我们村里,村干部提倡好多次,不准农民过分铺张浪费,只不过农民们不好意思敷衍客人们,一直没有村民开始执行村领导要求的新事新办,没想到小姑子妯娌娘家村竟然开了这个头。


后来烧五七,我们村某领导也去了,五七是大七,客人比丧事当天还多,中午宴请宾客照旧老套数:五大盆菜,我们村领导用手机拍了不少照片,说要传到村民微信群里,让大家学习,这样一次办酒宴,能够为事主家节省不少花销。

针对这事,农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死了死了,一死百了,连七都不用烧更简单,活着时好好照顾了,死了哪来这么些啰嗦,也有人说:这是老祖宗们留下的规矩,人没都没了,再操办几桩酒席,也算对逝者缅怀,平日里省吃俭用,这块还是该怎样还怎样吧。

其实现在吃酒席,大家没有以前那么在乎吃的好不好了,一般以吃饱肚子为主,哪怕如同小姑子妯娌娘家那样,只是简单的五盆菜。但大家知道是村里规矩,没有人会觉得那是敷衍,相反,很多年轻人觉得这样不错,吃完饭收拾桌也比较简单了。


将来农村无论白事还是喜事,发展方向一定是这种简单摆酒宴的趋势,因为现在很多人连吃酒席都不太愿意去,有时候礼到人未到,大家不再渴望吃酒席改善生活。


悠然见东山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宴席的菜越来越敷衍?感觉随便几个菜就打发人?

食无边、良有界,更多美食问答,请关注觅源良食,让我们给您答疑解惑,相信付出爱是让自己幸福的最好方式!

我先说一下,这两年我参加过的那几次农村宴席吧,参加过三次,一次是亲戚家的小孩做满月、一次是老人去世、还有一次是表姐出嫁;

这三次农村宴席给我的感受是,整体的场面比较大,都是在自家门前搭帐篷,摆满桌椅,非常的热闹,没有开席前,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酒桌前闲聊家常,磕着瓜子,斗着地主,打着麻将,那种热闹的场景是我在城里参加各种宴席所体会不到的;

这几次请来给酒席做菜的师傅们,在我们这边的农村他们有个统一而且朗朗上口的名字,“一条龙流动饭店”请来的师傅们各自都有自家的名字,类似品牌,起到能具体识别的作用;

之所以叫做一条龙,大致的意思就是,给主人家提供酒席提供全方位服务,根据你家的需要开多少桌酒席,他们提供对应的座椅、板凳、锅碗瓢盆,反正就是什么都不用操心,可以全包,主人家点完菜肴之后,谈好每一桌的价钱,之后就全交给一条龙流动饭店,非常的省事;

也有这样的情况,主人家对这几天的酒席比较看重,希望提供更好的饭菜,往往都会在一条龙厨师的建议下,购买对应菜肴需要的主菜,比如猪肉、鸡鸭、鱼、海鲜等;

我去参加的这几次农村宴席,给我的感受是非常好的,宴席的菜肴在酒桌上堆的像小山一般,往往都吃不完,菜肴的口味也非常的不错,我算是比较挑剔的人,但这几次的宴席,我都还比较喜欢,确实没有给我越来越敷衍的感受;

农村宴席的菜越来越敷衍的情况,有没有可能是这样的:

1、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我大胆揣测,如果主人家为了省钱,选择菜肴可能是档次不够高的普通菜肴,导致最后酒席上的菜品比较一般,上菜的数量也比较少,宾客没有什么可以吃的情况发生,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大家是会有小小的意见,是会给人敷衍的感觉,随便几个菜就打发人,但是,这样的情况我是没有遇见的;

2、不过,现在的农村大量的年轻人都在城里打工,如果选择的时间不凑巧,不是在节假日举办宴席,可能就会导致很多的宾客无法参加,能够来参加宴席的又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人数本来就不多,主人家担心菜肴多了吃不完浪费,但是这样的度又不太容易把握,最后导致了菜肴偏少,给人敷衍的感觉;

我再说一个城里老人去世时,我参加的一次宴席感受,一般老人去世,都是三天后才上山,我们这边上山的意思就是火化和入土,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几天都会有很多的宾客来吊唁,比较熟络的亲朋往往会帮忙守夜,所以主人家就会安排便饭;

虽说是便饭,其实也是酒席,第一天中午的那餐便饭我感觉还在正常的水平之内,晚上的那餐我就感觉真是一餐便饭,几乎没有什么硬菜,虽然大家都不在乎吃吃喝喝,但是,那晚酒桌上,我也确实能感受到宾客的些许意见;

但是,大家也都还能理解,毕竟主人家里有大事发生,忙的晕头转向,偶尔有点招待不周,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我想说的是,不是酒席上的菜肴越来越敷衍,可能是主人家确实忙不过来,又或者这一餐就是便饭;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聊一聊您的看法,分享带来快乐,我们在评论区等您;


我们尽量做到恰如合适、通过原创图文,在文字与图片之间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们美味、漂亮、营养,您要什么样的美食,在这里希望我们能够给您!

觅源良食


在农村长大的小孩子,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应该就是去吃酒席吧。记得小时候,每次读书时,每次看到有人请假去吃酒席,就特别羡慕。小朋友们吃酒席回来后那几天,总感觉像是有光环附体一样,总是有不少小朋友围着他们,听那些吃酒席的故事,就仿佛自己也去了一样。

我们是80后的,小时候的农村基本上都是比较穷的,大家很难得才可以吃上一次肉。一般来说,三天可以吃一次肉的,已经算是家庭很不错了。大多数人,都是五天到一个星期才能吃一次肉。

以前,和堂哥聊天时,他说小时候试过4个月才吃一次肉的经历。那些艰难的日子,使得他一直到现在都心理有阴影。每天吃饭,都必须有肉,只要哪天看到餐桌上没肉,就心理堵得吃不下饭。有时候,不想吃肉时,桌上放一份肉在那里看着,也是舒服的。



过去农村吃酒席,一般都是特别多肉,而比较少青菜的。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是吃肉,很少会吃青菜。而现在农村酒席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恰好相反了,现在肉类变少,而青菜变多。而且,不管菜品还是菜量都有所减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

1:主要是现在物价贵了。

以前农村里,办一次酒席,需要花钱不多,我记得2000年,我家新房入伙时,办的酒席有二十多桌,菜品花销才一千多块。

我堂哥在1998年结婚。办一次酒席,客人们吃两天,而自己人吃了四天。一次吃饭最多时二十多桌。我们自己人吃饭,有五六桌。整个结婚酒席4天下来的菜品消费不到5000块。

在过去农村,虽然说有些菜品是自己种或者自己养的,但总体来说,一桌菜品的费用也就七八十块。

再看看现在的农村酒席,因为物价高,哪怕菜品变少,菜的量变少,所要的费用依然不低。很普通的一桌饭菜,都要三百多块。

在农村里,办理一次酒席,菜品的费用还不到总费用的一半。

很多来吃酒席的亲朋好友,虽然都有随礼,但是在农村普遍随礼一两百块,来吃酒席的有几个人。所以,不在菜方面减点成本,办酒席的会亏本的,这不符合某些地方办酒席的初衷。

2:现在的人,平时吃得比较好,对于酒席的菜不是很感冒。酒席上的菜品,大家吃好就可以了。太多了反而是一种浪费。

前面说了,过去农村人因为平时吃得不是很好,比较喜欢吃酒席,那么酒席上,自然需要大鱼大肉了,菜少了,大家会吃不饱,过后会说闲话的。

现在农村不一样了,大家都比较提倡健康饮食,不再喜欢酒席上大鱼大肉了。现在的人吃酒席反而更喜欢农村里的农家蔬菜。而且,现在的人,为了减肥,一般吃得不多。酒席上的菜量合适就好,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大鱼大肉地上菜,会被客人们说东家死板不懂转变的。

总得来说,现在农村的酒席里,菜品的确变少了,但是这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减少的。大家吃不了那么多,你还弄得像过去那样大鱼大肉,自己浪费,别人也会觉得你奇怪的。


村哥小凡


省去麻烦,简单方便,提高主办方盈利。减轻主办方的经济压力。

我坐标广西,我讲讲我们那边的白事喜事,放在以前,白事法事一般搞三天,其中第二天就是入席,以前起码有十五十六个菜,反正一家有白事,全队的人都要去帮忙,分工明确,这个做扣肉,这个鸡肉,那个羊肉,你炒牛肉,花生,等等。妇女就洗碗,摆桌子。那时候是三天忙三天。现在的情况是,白事就四个菜,白切羊肉,一个猪手,一个扣肉,还有一个青菜火锅,连花生都省了,而且礼包是比以前增加,以前还有二三十,现在最少都是一百,个别还是有五十,喜事就更不得了了,最少都是200起步,一般一场白事收入10万的随礼钱,主办方盈利最少是六七万。

酒席的改变主要是避免铺张浪费,其实在我个人看来是习俗慢慢的改变,向着盈利方向发展,但还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感觉这种习俗慢慢的变味,没有以前的那种感觉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山村额赫


恕不请自来!首先说明我是河南周口的,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题主这个问题问的可以说算是有水准了。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我们那边在十几年前谁家有点红白喜事都是主家自己买菜,租桌椅板凳,然后再请几个邻居家的女主人帮忙洗菜切菜。而后找一位做菜师傅,这位做菜师傅可以是别的村的,甚至别的镇的都可以,因为要给一点报酬的,或者几条烟几瓶酒,或者一点钱都可以!但是找的邻居帮忙是不用给报酬的,管顿饭就可以了。所以那个时候菜品吃的确实香,也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可能所有东西都是自己搞出来的,也可能是我们这个年岁的那时候年龄小,爱吃嘴的原因!但是最近几年下乡包桌的生意人多了。所以真的很少听到看到这种自己买自己做的模式了,基本上都是主家联系一个专门做这个的,谈好要什么样价位的菜席(有240,280,320,350元不等)定好哪天,然后这事基本上就不用主家操心了,只要钱到位,他们会办的漂漂亮亮的!虽然说也有很多做的很好吃,但是吃起来确实没以前那个味道了,可能是我们长大了,嘴也不馋了。

我们那边的规矩是最后一道菜一定是一小盆甜甜的鸡蛋汤,也叫送客汤。不过我们以前都是喜欢叫滚蛋汤,就是吃完这道菜就不用再等上菜了,可以滚蛋了😂

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有这个规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