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老人帶孩子,育兒方式跟我們不一樣怎麼辦?

頭條號“覺醒女人”,專注婚姻、兩性、情感、親子!

文 / 糖 糖

01

在育兒的路上,經常會出現:

1、 年輕的小兩口跟父母的育兒方式不一樣;

2、 男女和女方的家庭育兒方式不一樣。

我想說:其實這不是問題,這是正常的。

事實上,我們通過自由戀愛而走進婚姻的,雙方家庭的育兒方式基本都不一樣。

一個孩子,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會有他們的方式對待他;當他去外公外婆家,外公外婆會用他們的方式對待他;回到自己家裡,媽媽用媽媽的方式、爸爸用爸爸的方式對待他。

這本來是很正常的、沒有問題的事,但是因為我們成年人覺得必須統一戰線,把所有的人都保持一致。告訴各位,這是神話,不是真相。

老人帶孩子,育兒方式跟我們不一樣怎麼辦?

02

父母是人,不是神,所有對待孩子的人都不一樣,所以千萬不要想把周圍的人都變成一樣,要知道只有從小就跟不同人生活的孩子長大才會情商高。

我們總想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方式一樣那是不可能的,爸爸和媽媽的方式都不可能一樣,不是嗎?

重要的不是要把大家都變的都一樣,因為永遠也不可能都一樣,如果你想把大家都變的一樣,第一你是做不到的,第二你會生很多氣。

無論你溝通技巧學的有多好,你都無法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以及另一半溝通到同樣的方式上去。,而夫妻之間也不可能溝通到一樣,因為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不一樣。

重要的是,這對孩子來說一點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大人,大人總想把大家變的都一樣。

小孩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他觀察爺爺奶奶,他就知道爺爺奶奶是這樣的;他觀察姥姥姥爺,他知道姥姥姥爺是那樣的。孩子就會他們的方式跟他們互動。這就是,見什麼人,就跟什麼人用什麼方式交流,這情商得多高呀!

老人帶孩子,育兒方式跟我們不一樣怎麼辦?

03

對於孩子來說,能感受到,爺爺奶奶也是愛他的,姥姥姥爺也是愛他的,爸爸媽媽也是愛他的,而且每個人愛他的方式都不一樣,這對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身邊的人都一樣,長大心裡就接受不了社會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事實。

之後在找伴侶的時候,就要求伴侶必須跟自己一樣,不一樣就是對方的錯;有了孩子之後,就會要求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跟自己一樣,不然就是孩子不乖,有問題。

很多人學習了科學育兒之後,覺得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以及另一半說的話做的事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壞,有多大。

其實,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無法去統一所有人,也沒有必要去統一所有人。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去感受和看到他們說話和做事背後對孩子的愛。

不要忘了,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多過身體營養;孩子不僅吃飯長大,更多是吃愛長大的!

老人帶孩子,育兒方式跟我們不一樣怎麼辦?

04

身為父母,如果我們評判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孩子夾在中間,就會很為難,孩子就會很敏感的感覺到,我的媽媽不喜歡我的爺爺奶奶,我的爸爸不喜歡我的姥姥姥爺。

所以,不要太擔心,孩子被帶壞,因為孩子只要得到的愛和接納度足夠,就不會被帶壞哪去。

我們作為家長,來學習是為了讓自己變的和別人溝通的足夠好;我們學習,是為了當下讓我們跟身邊的人相處的足夠好,而不是讓我們把周圍的人都改變的跟我們一樣。

這個世界永遠都是像萬花筒那樣,我們學習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學習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與這個世界友好的相處。

如果你學習了,覺得身邊所有人都有問題,覺得他們才是需要學習的人,那說明你沒有學好。當然,如果夫妻倆或一家人能一起來學習是更棒的。

老人帶孩子,育兒方式跟我們不一樣怎麼辦?

05

所以,老人帶孩子,育兒方式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

只要在道德和原則範圍內:

1、接受老人帶孩子的方式就是跟我們不一樣這個事實,並知道這對孩子來說是正常的,沒有問題的;

2、孩子面對對待他不同方式的家人和親戚,其實就是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從小就知道用不同的方式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3、當老人帶孩子和我們帶孩子方式不同的時候,引導孩子看到老人行為背後對孩子的愛,這對孩子心智成長很重要;

4、不要試圖改變老人,要試著去接納老人本來的樣子,接納後,才好溝通。

(本文內容源於任亞老師)

作者糖糖:

國家教育部“一三五”重點科研課題《夢想教育》研究員

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

兩性情感專家

7年兩性情感諮詢經歷

參與上萬組家庭教育諮詢與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