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这位官员抓住贼就割断脚筋,另一位县令的办法“损”到家了

清代的道光年间,有一位通州知州名叫周焘,这个通州应该是南通州,就是现在的南通。此位知州大人铁腕治贼,竟能将南通的贼吓得纷纷逃亡,他治贼的办法和其中发生的趣闻很值得一读。

这位官员抓住贼就割断脚筋,另一位县令的办法“损”到家了

说铁腕,是因为他的严酷,每次只要捉到贼,证据确凿,他的办法就是“断其脚径”,就是把贼的脚筋挑了。确实是出手很重,也让人置疑,这干法听着是很解气的,也应该很有效果,但这符合司法程序吗?

这不,才捉到一个贼,这个贼还是很有胆气的,他就很不服,在受审的时候直接质问周焘大人:“小的做贼多年,亦颇知《大清律例》,割脚径在何条例?”

周焘想不到这贼还胆敢叫板,于是笑道:“你说的对,但是我也想问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饭着衣裳,你在哪一行?”

这位官员抓住贼就割断脚筋,另一位县令的办法“损”到家了

是呀,笔者特别欣赏这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饭着衣裳”。这贼一时哑口无言,于是,周焘命人施刑,断其脚筋。

这样的手段没有哪个贼不怕,行内人纷纷跑路,逃离南通。于是,南通境内肃清,老百姓甚至可以开门睡大觉了。

当然,周焘不仅是治贼有方,对于兴文教化也卓有贡献。道光八年,周焘将南通谯楼维修一新,更名为“星枢楼”,星枢之名,是依星相学说,冀使通州文化发达、人才兴盛。

这位官员抓住贼就割断脚筋,另一位县令的办法“损”到家了

星枢楼

此事见载于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另有一个人比周焘还早,应在康熙年间为官,此人应是治贼的罕见高手了。

清代吴炽昌《客窗闲话》记载,陆陇其曾在嘉定和灵寿任县令,每捉来一贼,就在衙门里逼着贼学纺纱,他说:“是不难,为利最厚者,莫如教其纺花之法,且人人能为之。”这位看起来很“迂腐”的县令的意思是纺纱是个将来能养身立命的活计,又没多难,我现在苦口婆心地教你,你能当了贼的人还学不会这个?

这位官员抓住贼就割断脚筋,另一位县令的办法“损”到家了

可有些好吃懒做的贼就是不干呢?“能即释汝,不能,是惰也,罪加倍。”也好办,学会了纺纱就放你回家,不好好学,那就给你加一倍的刑期。这是多大的诱惑!群贼为了早点出去也得拼命学,一般就是三五天就学得有模有样了。

到放人的时候,陆县令告诫他们:“你们这几天纺的纱,扣除你的饭钱,还多几百文,你拿回去做纺纱资本。如果再犯,决不饶你!”这样仁慈的县令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凡是有点良心的贼,都是拿着钱哭着走的,也有大多数人从此就能改邪归正。

这位官员抓住贼就割断脚筋,另一位县令的办法“损”到家了

但还是有再犯的,被陆县令捉到后,给脸不要脸?这次可没那么好说话了,一顿大板子雪片一样批下来,让你忍着屁股疼,再锁在衙门里纺纱一个月。

如果第三次再被捉进来,呵呵!你就这么爱当贼吗?别以我陆老爷就收拾不了你,我就能让你当不成贼!

陆陇其的办法实在是“损”到家了,他让衙役赶着那个贼,让他快跑起来,跑到上千步以后,然后趁热摁住,一大碗热醋给他灌下去,等贼喝到一半时,让人猛拍他的背,从此这贼就得上干咳了,走到哪里都“咳!咳!咳!”这咳嗽终生不愈,让你当不了贼,死了这份贼心,那你还不老老实实纺棉纱?

这位官员抓住贼就割断脚筋,另一位县令的办法“损”到家了

一则教之,授其生存之道;二则杖之,给其自悔之机;三者药之,使其终生不得为贼。这位不厌其烦用心良苦的清官陆陇其县令被雍正和乾隆两朝定为官员的学习榜样。

嘉定孔庙里的当湖书院,即是乾隆年间为纪念陆陇其而建,这座古代书院建筑,至今保存完整。

这位官员抓住贼就割断脚筋,另一位县令的办法“损”到家了

陆陇其书法之一

这位官员抓住贼就割断脚筋,另一位县令的办法“损”到家了

陆陇其书法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