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鰲拜被抓後,康熙帝是如何對待其後代?無一人被殺,後代遍佈全國

鰲拜,滿族瓜爾佳氏,乃是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的第三子,是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之侄,可謂是清朝的三代元勳。

鰲拜被抓後,康熙帝是如何對待其後代?無一人被殺,後代遍佈全國


他因驍勇善戰,賜號“巴圖魯”,在大敗明總督範志完和總兵吳三桂軍後,晉三等昂邦章京,後又升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

鰲拜的前半生可謂是軍功赫赫,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順治十八年時,他更是受遺詔,城為輔政四大臣之一,是影響清初政局的一個重要人物。

瓜爾佳氏是滿清古老的氏族,有著紮實的族群根基,且體系龐大。鰲拜只是家族的一個代言人,鰲拜忠心的背後,表示的是瓜爾佳氏整個族群對皇室的效忠,因此,鰲拜的地位舉足輕重。

順治年間,鰲拜同樣得帝王器重。但也正是長久以來的權力,使得他在晚年逐漸迷失了本心。

在康熙登基時,皇帝尚且年幼,在鰲拜看來,康熙不過是一個黃口小兒,並不把康熙當做君主對待,甚至還屢屢挑釁帝王的權力。

最終,他便為自己的目中無人,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晚年飛揚跋扈到了極點的鰲拜,即便他對皇位並沒有什麼企圖心,但也過於驕縱。若是他如果能夠收斂一點,或許皇家還是會重用他來處理大事的。

鰲拜被抓後,康熙帝是如何對待其後代?無一人被殺,後代遍佈全國


但是他專斷以及過於囂張的性格,成為了他最致命的一點。古代權臣中若是有功高蓋主、權傾朝野、主強臣弱中的一者,便很難有所好結局。

而這三點,鰲拜可以說是都佔全了。因此,在康熙眼裡,無論鰲拜是否真的造反,並沒有那麼重要了。若是不除掉他,大清朝便無法安穩。

在一定程度說來說,他的下場是咎由自取的。

康熙八年,康熙帝認為時機成熟,於是便用自己訓練的少年侍衛一舉拿下了鰲拜。此後康熙羅列出其幾十條罪狀,並將他革職監禁。

後鰲拜老死於囚牢中,這位影響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就此落幕了。

然,鰲拜到底有沒有奪位之心,恐怕只有他本人知曉。

鰲拜被抓後,康熙帝是如何對待其後代?無一人被殺,後代遍佈全國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鰲拜死了之後,也就沒有了繼續對鰲拜後代下手了。畢竟雙方並沒有非要你死我活,而鰲拜好歹是三朝功勳,為其留下血脈算是理所應當的。

因此康熙便釋放了鰲拜的兒子和他的一個侄子,給予了他們一箇中等的職位,給了他們足夠體面的生活。

康熙五十二年時,已經滄桑年邁的康熙在回首一生經歷之後,不由得感慨萬千。

他也想起了鰲拜曾對其有過悉心教導,更是為清朝立下了無數戰功。而此時的鰲拜早已去世多年,他們之間再大的仇恨也已經煙消雲散了。

於是,康熙便追封鰲拜,並賜其孫子——達福,為男爵,雖然手中並沒有實權,但也是康熙的一些彌補。

還有一位孫子爾墜,他曾經輾轉經岫巖來到了蓉花山鎮,即是現在的金家屯隱居。鰲拜第六世的後人,已經改為金姓,並且經過了幾百年的繁衍,如今這個村子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鰲拜的後裔。

在《金氏族譜》上面,還清晰的記錄著自先祖鰲拜,以及如今家族中各成員的信息。對於族譜的真實性,也有專家已經驗證過了,確乃是真實。

鰲拜被抓後,康熙帝是如何對待其後代?無一人被殺,後代遍佈全國


鰲拜雖然在晚年有許多過錯,但他的前半生是始終皇太極忠心耿耿的。為其鞍前馬後,都毫無怨言。他對於順治皇帝亦是一片赤誠,說是大清朝的大功臣並不為過。評價一個人,不應只看其過錯,也應該結合其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