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应该知道的红细胞生成刺激素的那些事儿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增高始于CKD3期。其患病率随eGFR的下降而逐渐增加,到CKD5期肾性贫血普遍存在。红细胞生成刺激素是临床中治疗肾性贫血的常用药物。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通过几个小问题,来学习下红细胞生成刺激素的有关知识吧~

1.血红蛋白多少是贫血呢?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贫血的界定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孕期女性Hb<120g/l。2006年K/DOQI指南也限定了贫血的标准,成年男性Hb<135g/l,成年女性Hb<120g/l。

2.什么是红细胞生成刺激素呢?

肾性贫血主要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缺乏所致,故红细胞生成刺激素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现有的ESA包括短效制剂的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和长效制剂的达依泊汀α,我国临床主要应用rhEPO。

3.红细胞生成刺激素怎么用?

2012年K/DOQI指南建议EPO治疗不宜开始过早,治疗的时机以Hb100g/l为界,当Hb在100g/l以上时不建议开始使用,当Hb小于100g/l时不一定要马上用药,但应当避免Hb降到90g/l以下。并强调治疗的血红蛋白上限,建议Hb不要超过115g/l,尤其不要超过130g/l。EPO初始剂量每周80-120IU/kg,常用剂量6000-9000IU,分2到3次皮下注射,静脉应用时需要增加剂量的30%-50,以弥补静脉使用的半衰期比皮下注射缩短导致的疗效减弱。同时2012年指南也开始强调注意个体化治疗,临床实践中最终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靶治疗目标及治疗时机。

4.用上红细胞生成刺激素需要监测什么?

血红蛋白是重要的监测指标,用上EPO后,我们建议血红蛋白每月上升10g/l,3-4月达标。如果4周内血红蛋白升高>25g/l,应减少剂量25%-50%。如果在铁储备充足的情况下,4周内血红蛋白增加<10g/l,则增加剂量25%。除监测血红蛋白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网织红细胞、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便潜血等指标。

5.红细胞生成刺激素有哪些副作用?

高血压是EPO最常见的副作用,尤其出现在血红蛋白快速增长者,应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并调整降压药物。此外透析通路血栓、纯红再障、EPO低反应也常有出现。

总之,在应用红细胞生成刺激素时,应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特征来制定肾性贫血治疗靶目标。在满足其机体需要的最小量的基础上,对治疗方案进行最优化调整。避免大剂量使用EPO。增加EPO频率及减少单次剂量,不仅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降低经济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