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莫氏政經說系列——中國資產質量問題

資產問題

中國資產總量到底是多少,資產結構分佈又是怎麼樣,資產質量怎麼樣,資產泡沫程度又有多少,資產階層分佈是否均衡,居民財產是否安全可靠,企業資產報酬能力如何,銀行資產負債是否匹配,政府資產到底有多少,全社會資產增長潛力又有多少,資產收益水平是否趨於下降,資產外流動力何在,金融開放如何影響資產市場波動。問題導向,發人深思,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重要。全社會作為整體擁有不同種類資產,不同資產還會相互轉換,衍生類資產還會使得資產總量不成比例膨脹,資產定價不確定性還會助推資產泡沫。資產總量、結構與質量問題永遠惹人深思,每一位經濟學人都可以奮其智以求解之。

資產總量

資產本質是未來現金流彙總,而資產權屬界定更多是社會制度決定,當然資產權屬格局反過來會影響資產增長,因為資產權屬格局直接影響資產收益分配格局,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這裡寡表示資產總量高低並非主要問題,而均表示資產創造產生體制與機制才是重要問題,讓資產創造機會均等化才是社會最大公義,也才會形成和諧穩定社會。最著名的經濟學概念國內生產總值本質上是國民社會資產總量增值部分,基本可分為居民,企業與政府三大部分,而企業進一步可分為工商企業與金融企業。至此,一目瞭然,加總各經濟主體資產便會得到全社會資產總量。但問題並非到此為止,也不會就這麼簡單明瞭。其中尤為令人注意的是金融企業資產問題,作為資金借貸中介機構,金融企業資產本質上是由負債槓桿驅動的,資產與負債基本一一對應,其淨資產比例相對較少。因此,每一次借貸關係與每一次自願負債都會增加資產總量,金融企業資產負債表變得以膨脹一次,當然金融監管機構會通過最低資本充足率等指標限制其增長極限,要不然金融體系資產會直接爆表或漲至天際。金融借貸資產本質就是衍生類資產,並非基礎收益類資產,它的收益來自基礎收益再分配。此外,它還會自我繁殖,自我創造資產,然後侵入並佔用實體資產,至此,交易關係變得更加複雜難測,最後大家都不明瞭真實資產到底幾何,資產價值無形中也被侵佔被削減。

居民資產最重要組成部分當然是房產,房產作為資產本身並不會增值,房產背後更多是社會權利的獲取與壟斷。其他實物資產會帶來資本收益,但房產收益並非最重要,地區利益與階層鞏固更為顯著。因此,不同地段房產價值差別簡直不能再大。工商企業資產自然是傳統生產性資產典範,嚴格意義上資產便是生產類資產。企業通過資產組合與調整創造資產收益,然後再經過社會分配與再分配機制實現資產收益分配。政府資產主要就是國有企業資產與土地資產,屬於全社會集體資產,意欲直接實現資產收益再分配。工商企業資產畢竟只是小範圍內資產收益分配,政府資產則是最廣泛意義上資產收益再分配。因此,政府此時也與企業組織機制差不多,雖然分配目的不見得一致。至於金融企業資產,如前所述,只是資產交易中轉站,還通過借貸關係網實現資產衍生。最後,現代社會通過強制性信用貨幣機制,讓實體或金融資產直接與貨幣掛鉤,因此,資產貨幣化在所難免,貨幣化稀釋與貨幣化泡沫自然也在所難免。

那麼中國資產總量究竟是多少呢,不妨粗略估測一番。當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80萬億元,注意到國內生產總值主要由勞動者薪酬、企業利潤與稅收組成,假設全社會資產稅後淨收益率為6%,總體稅率為40%,勞動者薪酬與資產總收益對半開。如此一來,稅收佔資產總量比例自然為4%,而資產總收益率為10%,勞動者薪酬佔資產總量的比例也為10%,因此,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社會資產總量的比例合計20%,全社會資產總量約為400萬億元。若從細項分解的角度看,居民房產價值可以這麼估算,全國人口14億左右,每人平均居住面積30坪左右,總共居住面積420億坪左右,每坪價格按5000元,考慮到超大城市均價5萬每坪,中等城市1萬每坪,小城市6000元每坪,大中小城市均價8000元每坪,廣大農村2000元每坪,城市農村平均可得5000元每坪,最後可算得居民房產價值200萬億元左右。企業資產可以這麼估算,上市公司股權75萬億元(國內50萬億元,海外25萬億元),假設市淨率為1.5,資產負債率為50%,可算得上市公司資產總額100萬億元左右,若假設未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資產比例為1:1,則可算得企業資產價值200萬億元左右。至於政府資產基本也被囊括在居民房產或企業資產價值裡面了。金融企業資產可以單獨拎出來估算,量級基本也在200萬億元左右,其中100萬億元為標準類貸款,100萬億元為應收類非標貸款,至於負債端基本為存款140萬億元,金融負債30萬億元,同業負債30萬億元,存款基本分為居民與企業存款,若對等分各為70萬億元,金融負債基本也是居民資產,如此一來,居民資產還要加上100萬億元,而企業存貸款基本被囊括在企業資產負債表裡面了。最後合計各細項可得全社會資產總量約為500萬億元左右,人均35萬元,三口之家資產總額在100萬元左右,房產居住面積100坪左右,房產價值50萬元左右,房產價值佔家庭資產總額一半左右,這便從人均房產或資產的角度重新驗證全社會資產總量的估量方法。簡而言之,可從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主要部門資產、人均資產等角度衡量全社會資產總量。其實精確數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分佈結構,諸如不同經濟主體部門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分佈。

資產質量

如前所述,全社會資產總量在四五百萬億元左右,那到底裡面有多少泡沫或者問題資產呢。按理說,資產總量估算本就不精確,資產價值漲漲跌跌也很正常,今天少一點明天又多一點好像問題也不大,資產質量本身確實是社會經濟裡最正常不過的問題了。但這好像對企業資產比較適用,畢竟企業資產在市場化經營過程中可以自我解決問題資產。據前述所言,資產貨幣化與資產衍生化恰恰是最大潛在問題。其中資產貨幣化首推居民房產,資產衍生化則首選金融企業資產。房產與金融資產內在含金量就是亟需關注的問題。首先,房產貨幣化造成居民財富效應,財富效應推動抵押消費,只不過消費的是未來勞動價值與當前商品價值。房產價值本就難以估量,雙重標準以及內在利益關聯使得房產價值估測更加複雜,依據由公共品屬性出發的居民購買力標準是一套合理價格,依據由投資屬性出發的市場資源定價標準又是另一套價值,房產背後教育醫療甚至階層區域資源則更是盤根錯節,反正理智健全正常人怕是難以理解其內在價值了。不過當然不妨礙市場交易,市場上有太多拇指替代法則以及情緒性感染魔力。其次,金融體系資產問題恰恰來自其自身衍生性,層層嵌套以及環環交易,讓金融人自身都弄不明白暗池裡或者資產包裡究竟是什麼了,騰挪擺佈以規避監管指標,標準與非標間轉換,渠道與同道間呼應。金融界最容易自我妖魔化,異化出連自己都控制不了的龐然巨象。因其超常高的槓桿經營屬性,金融業經營如走鋼絲繩般,稍微一點資產問題便會吞沒可憐的淨資本或淨資產,資不抵債真是太容易了。一旦出現資產問題,金融企業趨於吮拇指拖延戰略,通過準備金調節緩慢釋放問題資產,但聰明投資者早就知道廚房裡不會只有一隻蟑螂,只能敬而遠之,即使其淨資產市價已出現深度折扣,還是無人過問。

資產前瞻

全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承受著資產總量,通過每年資產總量增值創造出國內生產總值,讓全社會從中受益,提高生活水平,豐富物質生活。所謂承受皇冠者自應領受其重量,全社會資產質量問題便是如此。無論是房產價值泡沫還是金融體系問題資產均與全社會密切相關,此時國家發揮集體作用優勢便凸顯出來了。如何調控房價以及集中處理金融問題資產便顯得十分重要。經濟增長低迷或者乏力,表明愈來愈重的資產總量開始如腳鐐般拖慢向前腳步,這也算是自然界鐵律,畢竟樹還真長不到天際,人也不可能觸摸天空,只不過人類社會制度引導可以讓其慢慢降下來而不是一夜之間突降。資產質量算是正常發育經濟體的病變,綜合調養與保持愉悅心情當然很重要。諱病忌醫或者盲目投醫自然也不甚合理。每個資產細分項量級相當,均為百萬億元,平均在每個人頭上就是十萬元,相當好幾年居民儲蓄收入,處理不慎真的會倒退三五年,這也並非危言聳聽。資產問題需要理清楚問題資產定價問題,如何方便資產定價與交易才能快速出清脫手問題資產。問題資產背後是經濟運行體制或機制出了問題,如何讓資產認清其本來面目,找到自己合理價值定位,而不是隨貨幣起舞或者自我繁殖,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各經濟學人應該為此貢獻自己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