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什么都死在一个“水”字上?

大家都知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文思卓然,都是天纵奇才。也都知道天妒英才,他们的寿命都不怎么长。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四大才子之死都犯在一个“水”字上,这就值得念叨念叨。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什么都死在一个“水”字上?

如果看官您风浪倜傥,自命为不世之大才,起码跟这四杰也有一拼,那更需要仔细阅读本文,然后再去学习个《西游记》里的“避水诀”之类,以策安全。

绛州王勃被称为四杰之首,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多少人题写在毕业纪念册上,到老都会吟唱在耳边。很可惜的是,他傲骄地写完了《腾王阁序》之后,就渡海跑到交趾去探望在那里为官的父亲。返回时,走到今天的北部湾防城海域,船只遇到了风浪,王勃不幸溺水而死。

满腹锦绣文章的王勃被爱才的龙王迫不及待地请走了。他出生于650年,死在676年,仅仅只有27岁(古人算虚岁)。有人说,如果天可假年,再给他50年寿命,他可能会力压李白杜甫一头,但是……只能长叹一声罢了。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什么都死在一个“水”字上?

陕西华阴人杨炯跟王勃同岁,都是生于650年,他也是那种从小就遭人嫉妒的神童,简直不让邻居家的孩子们好好过日子,中了神童举又中进士。文章很有影响力的是《公卿以下冕服议》,但个人最偏爱的还是他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尤其是最后一句,简直能让在这里敲字的小编羞愤撞墙而不死。其他如《战城南》、《紫骝马》慷慨激昂、风骨遒劲,所以,杨炯说 “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他并不服气同龄人的王勃,但文人自负,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对王勃还是惺惺相惜的。王勃死后,是他将其遗文遗诗收集起来,汇编成卷的。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什么都死在一个“水”字上?

赶紧说杨炯是怎么死的,要不砖头都飞将过来了。

杨炯后来出任盈川令,即今浙江衢州。693年夏,盈川遭遇大旱,几近绝收,杨炯心急如焚,跪祈三日无雨,杨炯竟然自投于井中。当夜天降大雨,井水浮杨炯尸体而出。这一年,杨炯也只有44岁。当地百姓感其恩泽,建祠塑像,祭奉不衰,遂为城隍,至今有1300多年。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什么都死在一个“水”字上?

从前面的话里可知,杨炯连王勃都不服,为什么却惭愧名字排在幽州卢照邻(字升之)的前面呢?没别的,一方面卢照邻年纪比他们大个十几岁,他是636年生人,以老为尊;另一方面是这个大V的实力一直被低估,加之宣推不到位,其实四杰的排名座次是诗文并称的。论诗,谁不知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可惜这个调调不能被放在中小学的课本里而已,要不他的粉丝数绝不在王杨之下。所以,《竹林答问》才说:“六朝之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唯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很推崇卢照邻,说他在其他人之上,而且说杨炯的话也不是纯客气。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什么都死在一个“水”字上?

卢照邻也当过什么都尉之类的官儿,但他患了“风疾”,也不知道是小儿麻痹症还是麻风,反正是不得不退职。药王孙思邈曾收他为弟子,也曾悉心为他调治,但可惜也无力回天。后来他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了。680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他决定告别这个始终与他为难的世界,他郑重地与亲属道别,然后投颍水自杀,年45岁。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什么都死在一个“水”字上?

最后说婺州骆宾王,出生在大约638年,此人也是正宗“神童”,七岁时候写的《咏鹅》,至今都是多少两岁孩子在来宾面前表演唐诗的保留节目,这首十八个字的诗能让写诗一万多首而无一流传于世的乾隆皇帝气杀。

短诗写得奇妙,七言歌行尤妙,他的《帝京篇》更是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就被大家称之为绝唱。当然他最出名的是跟着徐茂功的孙子徐敬业造反时候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那家伙!真是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什么都死在一个“水”字上?

据记载,当武则天读到这骂她骂得如此精彩的文章时,她忍不住问到:“这是谁写的?”回禀说是骆宾王,武则天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意思是宰相啊,这样的人才不能招进政府里来,你太失职啦!

684年,徐敬业失败,史书中记载骆宾王被杀,但笔者相信与骆宾王同时候的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这里就明说是投江而死,《朝野佥载》六卷,张鷟[zhuó]所撰。据此,也有人说他投江之后潜水跑了,当了灵隐寺的和尚,莫非他那时候就会唱个避水咒的诀儿,水遁而去了?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什么都死在一个“水”字上?

总之,四杰一是淹死,二是投井而死,三是自沉于水,四是投江自尽,说来说去,都绕不过一个“水”字,这其中难到还有什么偶然中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