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盐城高中老师收上千元帮学生报志愿被发帖举报,教学任务之外事宜应该允许教师收费吗?

佩弦教育


被举报这事不稀奇,买卖双方有争议呗,为啥这话题会火,无非就是服务者的公立学校老师身份嘛。

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这个问题下所有的回答,答题的基本都是老师,唯独没有从事志愿填报的“专家”来回答,于是瞬间变得手痒,果断决定来答一波。

作为“专家”中的一员,必须得说1200元填志愿这个价钱真心不贵(虽然不到半小时填一个志愿我真心做不到),市场价格五位数的多得很,也就是说抛开服务者公立学校老师的身份看,这份钱买这份儿服务,值!

那填志愿是不是老师的本职工作?由于缪老师有很多朋友在公立学校任教,大概也是略知一二。大体上老师们的工作有教研教学、生活管理、行政任务这么三大板块,但是似乎无论哪个版块也不包括填报志愿嘛,所以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得明白一点:填报志愿这活儿并不是老师分内的工作。

既然有买卖关系已经坐实,那这就是生意,既然是生意,就得公平,想要公平就得信息对称,如果说老师事前没有说收费,事后完成服务提出收费,那就存在讹人的嫌疑,但如果提前谈好了价钱,双方都无异议,那么事后再去举报是不是有点出尔反尔的意思?

据我所知,这个提供服务的老师2018年并没有带高三,而是带高一,那既然不是孩子的任课老师,究竟是这位老师主动提出要为孩子服务还是家长主动找到这位老师要求服务的呢?如果是前者,那这位老师的市场嗅觉还是挺强的,八成事前谈过了收费问题,毕竟这是最起码的商业逻辑嘛。如果是后者的话,这位家长难道提前不知道老师的服务要收费吗?还是从没有服务开始就已经打算结束后去举报了?果如是,人心可畏。

志愿填报是个啥活儿呢?其实说容易的确不容易,尤其是碎片化的大学和专业周边知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其实说难也并不难,如果单纯从很多人的认知“不浪费分数就叫做成功填报”的话,研究研究往年数据,家长自己完全就能填。

我见过研究的很深的家长,甚至很多这行当里面从业的老师原本就是从一个学生家长身份做起的,前几天还有少数几个家长很认真的跟我探讨非常专业的问题。以我的经验来看,作为家长如果每天少看半小时肥皂剧,或者每周少出去应酬一场饭局,有一年的时间来学习,在志愿填报上根本犯不着找一般水平的咨询师,自己完全能解决得了。

作为提供服务的老师,必须提前讲好价钱,这才是专业的态度。作为接受服务的家长,如果愿意接受服务,那么就该支付谈好的价钱,如果价钱没谈好,就别接受服务,接受了服务还要去举报,这个逻辑,我看不懂,也不明白。

关注缪登峰老师,你的高考已经成功了一半!

本文由“大学活地图”、高考规划师、职业规划师缪登峰老师原创,谢绝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仿冒必究!


缪老师妙笔生花


禁止公办中小学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偿服务,需要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明确教师权利和义务

这个问题,和教师有偿家教,是同样的问题。引发争议不可避免。关键在于,要理顺治理教师有偿兼职、服务的逻辑。

在职教师给学生辅导填志愿,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一费用比市场价低,有人说,学生可以花几倍的钱请校外机构请人咨询填志愿,为何老师收这点钱却不可以?这其实和教师有偿家教是一个道理,有的教师收的费用只有培训机构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可是,教师有偿家教是被禁止的,一旦发生将作为师德问题处理。因此,只要在职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偿服务,都会涉嫌违反师德规定的问题。

这一问题一直令不少教师感到不满。而要理顺这个问题,必须明晰教师的权责。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在职教师也是禁止向学生提供任何有偿服务的,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实行国家教育公务员制,教师享有教育公务员的待遇、权利,与之对应,也就得履行公务员不得有偿兼职的责任。教师如果觉得国家教育公务员待遇低,可以选择辞职去校外机构从事培训和服务工作,也就是说,在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之下,教师只能二选一。

我国教师却不是国家教育公务员,虽然《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不得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一方面,很多教师的待遇并没有达到公务员的标准,另一方面,教师也不是公务员,但现在,教师没有享有公务员的待遇、权利,却被要求按《公务员法》的规定,不得有偿兼职(主要是家教和教育服务活动),这显然是权利和责任不对等。这是我国禁止教师有偿家教,以及这次这名教师给学生辅导填报志愿被举报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没有建立教育公务员制,让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享有国家教育公务员的待遇、权利的背景中,教师有偿家教、给学生提供有偿教育服务的争议将会一直存在。教育部门会反复重申师德规定,而有的教师还是会私下提供服务活动。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规范管理。我国《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这针对的就是目前的管理,缺乏合理的逻辑的问题。


熊丙奇看教育


这个老师打破了原有常规。

一直以来高考填志愿,学生主要是向老师或是学长学姐们咨询了解。现在虽然有互联网,但互联网信息繁多,学生筛选有用信息很难,主要还是老师。

老师有义务帮助学生了解填报志愿的情况。一直以来老师们都是这样做的。

但丰中的该老师违背了老师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人都是有共性的,比如一个旅游景点原本是不收门票的,很多人喜欢心理也有感激之情,但在某一天被告知该景区要收门票并且还很贵,人们就会开始抱怨、谩骂了。反而。该景区从开放日开始就收门票,人们怨言还没这么多。人们心理会有个自我解释,该景区是还不错,收门票是应该的或者说是人们心理可接受的。

类似的,假设从最开始的高考志愿填报老师就收学生钱,反而人们能接受。现实是老师一直是无偿的,是义务的帮助学生。

所以,这件事告诉我们,遵循规律,遵循原则,是很重要的,该老师自然要为自己违反常规的行为作出代价。

至于说师德问题,个人认为还不如说是普遍价值观在老师这里体现出来而已。


化学姐话教育


果然是“师德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现如今,要整老师很容易,随便找个借口,然后往“师德”俩字上靠,准能让他百口莫辩,不死也得脱层皮。

据悉,这位老师并不在本届高三年级任课,我不知道,他怎会有帮学生填报志愿的义务。

高考填报志愿是个技术活。填报得好,能最大限度发挥分数的效用;填报得不好,考了高分,也不一定上得了好学校。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家长们心里都明白。可惜隔行如隔山,很多家长对这方面是两眼墨黑,只能抓瞎。于是,请专家代报志愿,就成了一桩热门的生意。

专家们虽然帮你填报志愿,可他们却不是志愿人士。人家干活,是要收费的。少则几千,多则数万。这里面的水,深不可测。有位朋友,花了3980请专家代报志愿,填报完之后,家长气愤不已——稳是稳得很,可惜白瞎了八十多分,有什么意义?最后还是自己翻资料、做功课,才算填报得基本满意。

一位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比那些来历不明的所谓专家不知强多少倍,代人报次志愿,仅收费1200元,真的是良心价了,你还嫌贵?

不到半小时就填报好了,是因为人家业务娴熟,不是办事草率。这么多人请他填报志愿,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知道,一个穷教师,半个小时却能挣1200元,有人心里不平衡、不舒服,就给人家扣大帽子:报个志愿而已,一开口就要1200元,有违师德!那么,我想请你听个故事:

有家大型企业,价值几十万美元的德国进口机器出了故障,工程师们忙活一个星期,硬是找不到原因,无奈只好从德国请专家过来维修。专家围着机器这里敲敲,那里敲敲,然后用粉笔在机器某处划了个圈。拆开一看,果然是那儿出了故障,换个小零件,故障立马解决。德国专家要了一万美元酬劳。

有人认为德国专家收费不合理,划了个圈而已,能值那么多钱?

专家说:知道在哪儿划圈,值9998美元,划圈值2美元。

报个志愿很容易吗?还想着要人家搞义务劳动。要不,你行你来?

我不知道,如果有人向教育局举报这位老师,教育局会不会查处他。如今有些事,真的无法以常理来揣度。

我只知道,袁腾飞也是高中历史老师,他演讲、写书,曾经登上过作家富豪榜;李镇西也是中学老师,他开公众号,粉丝几十万,经常写广告软文挣钱;黄冈中学和衡水中学有些老师编写的学习资料,销量很好,收入应该也非常高。

老师业余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挣钱,不偷不抢,更没有利用手中权力暗示、胁迫学生购买自己的服务,何罪之有?

教师也不过是社会普通劳动者而已,请不要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动辄对他们实施道德绑架。


毫米


我觉得这个老师的错误在于没有明码标价,事前收钱。老师没有义务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又没有强迫要为你填报志愿,何罪之有。

大家好,我是秦山之巅,从事初中英语教育20多年。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老师,把学生带到教室半个小时就填好了志愿,认为填报志愿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填报志愿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不是说“填好志愿,相当于孩子多考10分”,其实,我觉得还不止10分呀。“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老师在这半个小时之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你是否知道。我有一个同事,她女儿读理科今年高考考了546分,我们江西省今年一本分数线527分,虽然他自己也是一名教师,但是对于志愿填报一点都不了解,那些天,天天都在查找着一些大学的基本情况,专业情况,历年录取情况……,打电话问一些高中老师,还是不知道怎么填报。看他这些天的忐忑和辛劳,说实话,我孩子明年参加高考,我肯定会花钱请人帮我填报。我们这里志愿填报机构一般收费4000到5000元,如果可以帮我把孩子志愿填报好,我愿意花这个钱。

老师就应该义务?就应该免费?哪一条法律规定的?你有力气,是不是你就可以来义务帮我免费搬砖?老师凭他积累的知识赚钱,又为什么不可以?你情我愿的事,你要是觉得老师收费不合理,你就别找他呀。志愿填报好了,又来举报,不纯粹是过河拆桥吗?

上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留言,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秦山谈教育


读完问题,我只想说,是无知限制了你的想象力,1200元填个志愿,就给了这么顶大帽子,真是可笑。如果是专门做志愿填报的专业人士给你填,这个价钱,只是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罢了!

半小时填好了,1200元就多了?歌星一首歌曲有半小时吗,收费多少万,你怎么不去发顶大帽子给歌星戴戴呢?

这叫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做,这不是时间多长的问题,是专业的价值。一个专利若干年,年年收专利费,用专利技术的人都不活了?

谁告诉你帮学生填报志愿是老师的职责?早就不是了。老师只负责通识性的讲解一下,填报志愿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学生花钱请老师帮助填报,老师收费,两厢情愿,何罪之有?

一开口就是教育局调查,处理老师,老师就是留着处理的吗?如果管理部门从法理出发,就不会如你所愿胡扯淡!

但是,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悲剧的是,恐怕又有一项禁令要出台了,然后,学生花1200元的若干倍,被挤到社会机构那里去填写,然后,那些喷老师收费多的家长,屁也没有,交钱填报。这就是人性的贱!


当代师说


盐城高中一老师,给学生明码标价,提供志愿填报服务,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

公立学校的老师到底应不应该,在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给学生提供有偿的收费服务?

教师提供收费志愿填报服务是一种市场行为吗?

很多人认为适当的给点费用也是可以的,志愿填报这并不是老师本职的工作,并且现在市面上的志愿填报服务,大部分的费用都是在1000到200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上万元。即便是购买一个志愿填报的付费软件也要600多元。

更何况目前高中的教育也不是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仅仅有义务进行招生政策的宣讲,并没有义务一对一的进行志愿填报服务。

老师给学生提供志愿填报服务,出售的是自己的知识技能,这就相当于在进行诉讼的时候要聘请律师,当然要提供一些相应的服务费。

既然志愿填报不是老师的义务,那么老师提供志愿填报就是一种市场行为,既然是一种市场行为,那么老师当然可以选择收费也可以选择不收费。

只要老师没有强迫学生说,必须要购买自己的志愿填报服务,那么教育管理部门都不应该一刀切的禁止。

如果是按照现在的规定来看,在职教师提供有偿志愿填报服务,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行为,只要老师没有强制,没有损害学生的利益,就不要过分的干涉。

不过,把教师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行为看成一种市场行为,其实忽略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之间的悬殊。

教师和学生地位不对等,有时候只是看似公平

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志愿填报服务,是一种市场行为,那么就不应该限制。

但是如果这种行为是一种“伪市场行为”那么,就应该限制。

教师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是一种劳动,既然是劳动具体免费还是不免费,就应该有劳动者自己做决定,这个思路当然是没有错的。

而在实践中,教师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学生,有不少学生和家长之所以会选择老师提供的志愿填报服务,并不是完全处于对于老师专业技能的信任。很有可能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甚至仅仅因为害怕如果自己不选择老师的志愿填报服务,老师可能会从中作梗,影响自己的志愿填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禁止公立学校在职老师提供有偿课外补课原因。

所以,如果考虑到教师职务的特殊性,那么志愿填报这样的服务,即便是收费合理,也应该严加禁止。

教师的工资低,也不是为学生提供有偿服务的理由

随着高考的改革,志愿填报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家长和考生都对志愿填报相当的重视。

据我个人的了解,有不少有经验的高三老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偿志愿填报服务。

很多老师也觉得这样做不好,因为总觉得和自己的职业道德相违背。不过,想到自己的工资待遇以及各种生活压力,很多老师最后还是决定把职业道德放到一边。

其实,也不用过分的谴责老师提供收费服务。

在个人看来,目前中国教育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平民化之间的矛盾。

姑且不论教育市场化好还是不好,只要推行教育市场化,就会意味着不同人群可以接受的教育资源是不同的,因为市场唯一的规则就是“价高者得”。

“价高者得”的规则不仅是适应学生,同样也适应老师。既然是教育要市场化,那么对于能力比较强的老师就应该有高工资,不然会有一部分老师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收入不匹配,那么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提高自己的收入。

而另外一方面是要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就以为着要降低教育的门槛,特别是经济的门槛,让更多的人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质的教育,就不应让教育市场化,而是通过大量的教育拨款,提高教师的待遇,通过补贴老师的方式来补贴所有受教育者。

只要教育市场化和教育普及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会不断的有各种教育问题出现。

不过,即便教师自己也是受害者,其实教师还是应该选择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毕竟,很多学生和家长也是无辜的,毕竟不是因为学生和家长造成了教师的工资低。

不能因为张三打了我,我很生气,就去直接打了李四。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启发


升学与考试


观点;对于这件事我想说“教师有偿填报志愿惹纷争, 回头看还是怪老师自己!”

分析:

1教师严重违背了市场原则

对于这些老师来说,本身你在高中教书就拥有先天的品牌优势,再加上一些家长帮助你宣传,你已经很有优势。关键你还收费那样低,辅导机构收费5000到2万不等,你就收费1000到2000,这就是破坏市场原则,用低价恶意竞争,形成垄断。你让其他辅导机构怎么活?

另外,你有本职工资,做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没有什么成本,而辅导机构成本有多高老师不知道吗?因此教师的行为违反了市场原则。

2教师必须在师德和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虽然那些学生已经毕业了或者你没有教过,但是无论如何你收费就是没有没有师德。人家辅导机构每天几十万的进账,但是和你们有什么关系,人家范老师还4天6000万,你也能比较吗?坚守贫困才能坚守师德,难道没有听说过“贫长良心富生奸计”吗?为了让老师坚守师德,坚守贫困,整个社会容易吗?老师喜欢补课,现在不是严禁有偿补课,这还留着后门,你们可以无偿补课啊!这个填报志愿也是如此,只要不收费就可以,不要扯什么找数据辛苦,劳心劳力的事情,为人师表本来就不容易!

所以老师必须在师德和利益之间做出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要辜负社会的苦心!

3最终结果:以禁代管

这样的帮助填报志愿方式让相关单位头疼不已,处理吧,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不处理吧,呼声很大,不管如何都要消除影响吧。所以最终教师帮忙填报志愿很可能采取的处理方式,还是“以禁代管”,全面禁止。这样也就避免了麻烦。至于辅导机构收多少钱,怎么涨价,那就是市场行为了,不在管理范围之内。

所以,教师群体还是要注意,不要找麻烦,每次处理后事很麻烦。另外,这也是为了教师群体好,有了这个名头,别人无论是死缠烂磨或者是居高临下要求你填报志愿,你们也可以以此挡回去,两全其美!至于家长随后会花费多少,没钱家长的孩子志愿只得胡乱填误了终生,又与你何干?

佩弦教育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教师拘泥于校园,却不懂江湖规则,不被撞得头破血流那才叫奇怪。混沌之间,也许连笑脸之人是忠是奸都分不清。还是早早退去比较好。荒唐一言,请各位指教!


佩弦教育


看到朋友“佩弦教育”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申明非常支持老友的观点,因为心有所感,也想就这个话题谈一谈的看法。我觉得只要是“教师”,只要是“有偿”,不管是补课还是填报志愿或者是干别的什么,总之一定会招来非议的。

我孩子是在16年参加的高考,在孩子上高中之前,虽说我也是一名高中教师也是班主任,但是我在志愿填报方面却是两眼一抹黑,甚至连最基本的平行志愿、线上分、专业极差、录取规则都不太清楚。后来,就有意识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先是看《招生指南》了解最基本的常识,然后看大学的相关介绍,了解大学的实力、专业分布等知识。而这个学习过程是很漫长的,孩子高考结束之后,感觉稍稍有点底气,不至于一问三不知了。即便如此,在志愿填报方面也是参考了很多朋友的建议才做出的选择。

之所以介绍这段经历,是想告诉大家,志愿填报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是需要储备大量知识的。题主在描述中有“老师把他们带到实验室,不到半小时就填报好了,然后老师要1200元钱”,这句话无非就是传达出一种意味,那就是老师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挣了1200元钱,也太暴利了吧。可是,大家知道他前期做了多少准备了吗?他在了解各个大学的前生今世、识记各个大学的强弱势专业、牢记各个大学的专业特色、各个专业大学分布、某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等等知识时,所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大家看到了吗?谁说老师帮学生填报志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教师的职责里面有明文规定吗?让老师帮忙填报志愿,老师免费,那看重和学生的情谊;如果收费,那是老师应得的报酬。这有什么好指责的?何况学生毕业了,已经不存在师生关系了,不要再道德绑架老师了。

据我所知,社会上的志愿填报机构收取的费用非常高,三四千到几万元不等,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还要2000元-3000元呢。老师帮忙填报志愿,收费要低得多呢,最关键的是家长怕花钱可以不找老师填报,你就不能自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自己给孩子报吗?老师肯定不会强制学生去他那里填报志愿吧!现在是家长自己不懂,想让老师帮忙,还嫌老师收费。需要老师帮忙了,就说这是老师的义务和本分;退一步讲,如果老师给你填报志愿失误,家长会放过老师吗?恐怕又会翻脸不认人,要老师负责吧?



“《丰中的这个老师填志愿做买卖真大胆!》”,这样的标题明显就有故意抹黑老师、挑起事端的嫌疑,无非就是想通过舆论的力量来压制老师,制止老师收费的行为。我相信,发帖子的人绝对可以达到目的。因为只要是和老师谋利有关的事情,都会被制止的。不过,这样的结果无非就是老师以后不再帮助学生填报志愿,无论收费还是免费。家长们如果不懂,只能花更多的钱去找志愿填报机构。这样的结果最终受益的是谁,想必大家已心知肚明了吧!


道道快谈


盐城高中老师收费千元帮学生填报志愿被发帖举报,一时间各种议论沸沸扬扬。让我们一起来捋一捋这个事件传递的信息:

1.不管人们的看法如何,一个既定的事实就是:指导志愿填报,确实是考生和家长共同的需求。

高考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大多数学生是迷茫而懵懂的,绝大多数家长也不懂、又不具备或者不愿意去钻研。这时,市场规律就起作用了,各种填报志愿的机构和“专家老师”蜂拥而至。在我生活的小县城,有一些资深的教师看到了商机,专业做这个事情,一个学生收上千把块钱,一个月能赚好几万。还有一些家长跑到洛阳、郑州去咨询,花费的钱财会更多。不过,这一切比起孩子上学都显得不太重要了。

2.家长的心态:攀比、焦虑、从众。自己填报吧,不专业、不放心,何况别人家都去花钱咨询;花钱吧,花多少?花多了心疼,花少了怀疑人家水平不高。犹豫来犹豫去,还是花点钱吧,就当去去心病!

3.教师的心态:工作这么累、工资这么少,学生平时这么难管教,家长平时又这么多挑剔,这时候有求于我想叫我免费咨询?没那事。我明码标价,爱来不来。反正教育局又没这方面的规定。

4.市场同业和围观者:竞争;羡慕嫉妒恨。发帖的很可能就是这部分人。

5.这个需求如何解决?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填报志愿指导。绝大多数学校领导的思维,还围绕这“高考”这个指挥棒转动。君不见,各校的宣传造势都说些什么?什么六百分以上多少人、一本线以上多少人等等。这直接反映了学校的认知:教学生学习、考试是我的事,我只负责考高分,至于上什么大学,是家长考虑的事。很少学校会真正重视对学生进行填报志愿的指导、几乎没有学校会认真对学生做生涯规划的培训。

很多上了大学的“过来人”说起志愿填报,都是随便选的,或是随大流听家长的选一些当时所谓的热门专业,然而到了大学开始学习之后,发现不喜欢,更改专业又很难,有些人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要是毕业了,一辈子还得和这个专业打交道,不是太痛苦了吗?

一所学校,如果只看见上线人数、上线率,还是太功利、太短视、太无情;如果学校领导层真的有情怀、有追求、真能对学生负责,就应该把学生看作需要自己帮助的孩子,把指导学生怎样做选择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会教育孩子即使志愿填报不尽如人意也要努力前行;东方不亮西方亮,要有勇气选,选错了也有勇气改,大学并不是真的就能决定人的一生。

一所好的学校,不止是看600分以上有多少人,更要看能考到自己想上的学校、能上自己喜欢的专业、未来能热爱自己的专业、能在工作中做出成就的有多少人。


学校不重视这一块,家长期望很高又不专业,就全推向了市场。但是只要市场化,一定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但是学生又不是一般的商品,被坑了实在是太可惜。而管理部门历来是慢一拍的,一般要等到矛盾激化才会引起重视,所以,目前主要是市场在自动调节。

最后,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努力:学校有情怀、负责任一些,平时别光埋头教学,做做人生培训其实很必要;学生成熟、有主见一些、有自己的爱好和志向;家长多研究、尊重孩子兴趣一些,少些盲目和攀比;市场加强监管,少一些焦虑式煽动式促销(如上图的广告,就是焦虑式促销的标准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