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之浅见

前几天有网友在微信上问我是否有本量利分析的视频课件推荐一下,很少参加培训,说不上哪家的好,也不好推荐。我们顺便就聊了几句,他说他们公司要搞促销活动,想用本量利分析估算下盈亏平衡点,只学过理论,没有实践的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些年一直都鼓励会计小白,把自己公司的会计业务照着书本上的规则去用,很多会计都考过初级、中级会计师什么的,干的也都是本专业,只要肯把日常业务和考试的课本对照着用起来,理论和实践很快就结合了。对于考过职称的同行来说理论不难,同时也做着会计工作,专业实践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提升自己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

我和网友说,把自己公司的数据照着本量利分析的那几个公式套进去,看结果是什么样的,多做几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比听100遍的视频课件有效。先是用销量、平均销售单价、平均销售成本、固定成本(费用)等几个数据进行计算。产品的成本差异不大,使用平均价格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不同类别产品的差异比较大,可以按比例折算成系数计算,方式方法很多。

前几次使用的数据估计都是比较粗的,做了几次之后,就会把平均销售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这个时候可以把固定成本和固定费用(三项费用)都作为固定成本来计算。多做几次,就有适合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分析模板了,一个一个的管理会计工具用起来,不就学会怎么做管理会计了吗?

很多会计同行说缺乏基础数据,那就想办法收集基础数据呗,财务部门原本就有责任有义务收集和整理数据,数据不是业务部门主动呈交给财务部的,财务千万不要有“朝南坐”的心态。

如果不知道该收集数据哪些数据,那就拿着现有数据套管理会计公式,套着套着就知道需要哪些数据了。等到知道需要哪些数据了也就慢慢知道到哪个部门去要数据了,如今,即便没有信息管理系统,业务部门也多是用电子表格记录自己的数据,先把业务部门的电子版数据收集上来,再整理分析,你会发现想要的数据都在里面,只是,财务平时太忽视别的部门的数据了。

现在的会计工作没有那么多了,即便没有ERP,发票(进销)的数据可以导出来、银行存款的数据可以导出来,里面都有客户和供应商的全称,费用报销也都可以用手机端了,二级三级至末级科目也都规范了,编制凭证的会计基本成了录单员和统计员,就连对账也是分分钟的事;会计不用去税务局、出纳不用跑银行;再加上税制改革和金税三,不开发票两套账的企业越来越少。这一些列的变化让财务的日常工作大幅度减少,中小企业财务也不例外,所以大部分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是必然。

拿着自己公司的数据套管理会计工具中的公式,是学习管理会计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然后再去参加培训听老师讲课,可能效果更好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