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日本有哪些传统文化?

十点夜箫


日本列岛上的早期文明,大多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文明所奠定的,但以后在漫长的历程进程中,慢慢产生了非常具有列岛特色的日本文化,这里举几个重要的方面。

神道和神社。神道是列岛上的土著宗教,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早期宗教一样,主要是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并无特定的偶像,所祭祀的对象也是形形色色,有天皇家族皇祖神的伊势神宫,有祭祀学问渊博的菅原道真的天满宫,有祭祀神话中的各类神祗的八坂神社等,有祭祀丰臣秀吉的丰国神社,有祭祀德川家康的天照宫,还有可以祈愿结缘的神社,招财猫的神社等等,不一而足,其建筑的样式,后来受大陆传来的佛教和儒教的影响很大,类似于中国的寺院或道观等,当然有些加入了诸如“唐破风”的样式,很有日本情调。在今天的日本,神道不只是一种宗教,还融入了许多日常的生活习俗,比如新年里挂的门松,新年参拜,女儿节男儿节等等,混成一体,成了日本人极为重要的身份认同。




歌舞伎和能。这是日本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形成于16世纪末期,成熟于18世纪,他虽然也有一些中国传统戏剧的痕迹,但更多的是日本元素,从舞台样式、表演形式、故事剧情,都非常日本,一般中国人看不懂。

浮世绘。这是日本的一种版画,形成于17世纪初期,兴盛于18-19世纪上半叶,虽然绘画手法上与中国的线描有关联,但更多的是日本人的创造,在构图、题材、色彩的应用上非常具有日本特色。题材主要是市井百态和各色风景,美人画是一大门类,春宫画也占了很大一部分。19世纪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绘画尤其是印象画派等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和食。有长期的历史积淀,完整的形态诞生于江户时代的18世纪前后,诸如刺身、寿司、天妇罗、烤河鳗、荞麦面等,无论在食材、烹饪、调味、食器、摆盘等方面,与中国菜大相径庭。

其他还有诸如“书院造”的传统的建筑、枯山水的庭园等,还可举出许多,限于篇幅,就此打住了。


复旦大学徐静波


日本文化的绍介,往往不离X道的系列,那多属传统文化的精粹,今次想贴近现实向扎根土壤,和大家谈一谈日本人的在地文化(「ご当地もの」)。

下圖:日本的在地美食圖鑑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民族,如日本般如此看重及推广在地文化,并深深以此为荣。 无论在日本的任何城市,不难遇上林林总总推广不同地方美食的活动,至于吉祥物勃兴、甲子园文化、同乡会大行其道、地方偶像及特产的普及化等等,凡此种种均说明了在地文化的深植民心。

下圖:HELLO KITTY都有不同的在地形象

因为例子俯拾皆是,在此反而想多说一下,为何日本人会如此醉心于在地文化?不说不知,其实日本的工作形态,也在背后了助长在地文化的建构。

因为在地是一个与其他地区相对的观念,因此一定要和其他地区作对比,才会建构出在地文化的品味来,例如经常出入于不同县市,自然就会得出自己故乡的味噌汤和他者有何不同,因而就出现对在地文化珍重之情来。 而在日本的工形体系中,无论是银行、制造商又或是公营机关等,凡是行终身佣用制的,也必会采用职务调派的方式去调整劳动力。

下圖:日本人早已接受了职务调派是上班族工作的一部分

此所以日本人早已接受了职务调派是上班族工作的一部分,不少人都因工作而游走于国内的不同县市,自然就会真切感受到大量的地方差异来,包括食物、语言及风俗等层面。 这种工作形态,对推动在地文化极有帮助。 因为在频繁的调迁过程中,会令当事人拓阔了眼界视野,同时也唤起心内的在地意识,透过手信带回来的土产,可与家人及亲友一起共同拥有在地意识。

这一点不可不察。


湯禎兆


当今日本文化,概括而言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自16世纪中叶以西班牙、葡萄牙文化为主的“南蛮学”为开端逐渐流入,在明治维新后急速流入的西方文化;一是明治维新以前形成的传统文化。日本“传统文化”主要在南北朝即14世纪形成发展。按照日本学者村井章介的说法,“在南北朝动乱期(1336——1392年)以后,逐渐形成和确立了传承至今的日本独特的文化。”

南北朝动乱期,文学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徒然草》和《太平记》。《徒然草》共分243段,涉及当时社会各阶层诸多人和事,由杂感、评论、小故事,以及一些属于记录或考证性的作品构成,思想内容丰富而具有启发,语言简练刚劲而不失深邃,描写生动准确而流露感悟,作者吉田兼好(1283-1350年)30岁时在比叡山剃度出家,称兼好法师,精通儒、佛、老庄之学。《太平记》具有军记物语的特色,作者不详,共有三部分40卷构成,以儒教的政道思想为背景,借鉴以《史记》为代表的中国史籍的叙事手法,细致地勾画错综复杂的时事变迁。代表性歌集是完成于1346年的《风雅和歌集》及1381年的(《新叶和歌集》。

不过,上述作品因曲高和寡,难以为一般民众所接受。走出贵族社会樊篱而向民间扩展的,是艺能。在古代,艺能的传载者是贱民。进入中世纪后,艺人组织起“座”。“猿乐”也在各地繁荣并形成了新的“座”。

制作庭院的繁荣,使被称为“立石僧”的作庭僧辈出。枯山水和以池为中心的回游式庭园,开始被广泛修建,成为让人一望便知是“日本货”的日本传统文化代表之一。

南北朝时代,所谓“茶禅一味”也随着禅宗文化的繁荣而普及。被精心装点于禅宗道场的插花艺术,亦被用于饮茶场所,使茶和花互相为媒,构建出一种新的生活文化。

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对新文化的保护使能乐得以发展。相对于具有歌舞剧特征的“能”,以日常语言表演的“狂言”,也在室町时代趋于繁荣。“狂言”是一种就近取材、描述庶民生活的文艺体裁,因此很受普通民众欢迎。

总之,在南北朝时代,许多传承至今的日本传统文化开始形成发展。如果你对何谓“能乐”,何谓“狂言”等感到一头雾水,“莫名其妙”,那更说明它们是标准的日本“传统文化”。有些被视为“日本文化”的东西,如其他答题者提到的插鲤鱼旗等,不仅以前中国也有,日本是从中国传入的,并不足以称为日本“传统文化”。真正的民族传统文化,必须“独具一格”。

图:日本能乐

图:日本狂言


冯玮


这几年去日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一线城市,撇开民族信仰的问题,对于日本的文化,很多是值得我们去欣赏。

日本的动漫、美食、祭祀礼仪、美景、购物等关键词经常被周边人所提及。

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了解比较多的是日本的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等。


娅娅零不是妖妖灵


日本传统文化保留比较好的应该是穿和服吧,日本人不光是盛大节日婚庆穿和服,就是平常的日子在家,逛街也会穿和服,和服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很是平常,这个传统服饰习惯保留的还是比较好的。
还有就是赏樱花,到樱花开放的时节,日本人都会带着家人一起去游玩,自带食物坐在樱花树下吃东西看美景,这个传统也保留至今,他们走的时候都会把垃圾一起带走,绝对不会污染环境,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木棉二十八度


说到日本的传统文化,茶文化不可不提。日本人重礼仪,茶道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日本的这种礼仪。茶道因其美感,最开始深受日本上层社会所喜爱。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央视纪录片《茶》的标题就是日本茶道:唯美的信仰。

日本的饮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如果说中国的饮食是火,那日本饮食就是水、日本的烹饪不像中国大火爆炒,他们的饮食是水性的。日本是岛国,河川多,水质好,鱼肉和蔬菜都有很多水分。所以日本料理看着简单,就是因为要保持水分的饱满和新鲜,这才是食物的本味。所以,日本料理是充分利用食材的料理,食材和水质决定了料理的水准。食材的保鲜程度很短,就在切割事物的一瞬间,为了抓住这一瞬间的原味,料理名家只能面对食客,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让食物进入食客的口中。因此日本很多高级餐厅如米其林,只着眼于把自己七八个座位的小店做好,从未想过开连锁店和加盟店。这也是饮食文化中的匠人精神。

还有不得不提的相扑文化,我们印象中的相扑就是两个体型庞大,横肉满脸穿着裤衩的大汉之间的搏斗比赛。相扑比赛在日本盛行与日本人的体型有关,日本人的体型比较矮小,相扑运动员是从芸芸矮小的人中选出,也象征着日本人大与小的情感交织。而相扑运动没有级别之分,又与日本人以小博大,不愿屈服的性格有关。


daff杂七杂八


自古代中国传入,后在日本盛传的锦鲤文化。锦鲤被日本人尊为国鱼,古代日本只有宫廷、寺院和达官贵人水池中,护城河中才能见到。锦鲤被视为 高贵 吉祥 祝愿、祈福、平安等美好的寓意的代表。


万鲤长成


还蛮多。茶道、香道、花道、书道、歌道,雅乐、歌舞伎与文乐(人偶净琉璃)神乐系统、田乐系统、风流系统、祝福系统(民间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