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何不得善终?

于谦,明朝中期名臣,永乐年间的进士,主要历经明宣宗、明英宗和明代宗三朝,明宣宗和明英宗时期因能力出众不断升迁,土木堡之变时因兵部尚书邝埜随明英宗出征,死在了乱军之中,于谦得以主持兵部工作并立下了不世功勋,对明朝来说有定社稷之功,对后世来说是民族英雄。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何不得善终?

于谦画像

于谦的主要功绩就在于先是严厉抨击了迁都南渡的论调,避免了南宋的悲剧,之后成功组织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坚持守大城必有野战的思想,没有一味的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有效提升了军民士气,打退了瓦剌的进犯。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为由,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即位,杜绝瓦剌挟持皇帝进行敲诈勒索,可以说为明英宗被放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何不得善终?

北京保卫战

于谦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一首《石灰吟》就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并广为流传至今,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自始至终以文天祥为偶像,一直供奉着文天祥的牌位,重名节轻名利,注重大局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生为公而不贪图个人享受,称得上是有功、有节、有德的忠臣。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何不得善终?

明英宗画像

但他恰恰赶上了明朝中期剧烈变动的时代,先是明英宗被俘,后是明代宗继位,之后明英宗又被放回,后来又有明英宗复辟,于谦作为手握兵权的大臣,政治站队就直接关系到了自己的荣辱得失。于谦既对明代宗登位和稳定明代宗的统治有功绩,也对瓦剌愿意放回明英宗和劝说明代宗同意迎回有功劳,但是却被拥立明英宗复位的复辟派所不容。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何不得善终?

明代宗画像

看看复辟派的主要成员就知道了,石亨,于谦对其有知遇之恩,北京保卫战时亦立下大功,明代宗曾封其为太子太师,可见对他的恩宠。但是这样一个人却愿意发动夺门之变,说明他急于跟明代宗划清界限,投入明英宗的怀抱,所以拿下于谦就是他的当务之急。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何不得善终?

石亨剧照

徐有贞,就是土木堡之变后提出要迁都南渡的那个人,于谦甚至说出“提议南迁的人应该斩首”的话来,遭到徐有贞的记恨,后来急切要杀于谦的就是他。曹吉祥,曾隶属于大太监王振门下,与内阁大臣多有不和,对功劳甚大且为人正直的于谦更是忌惮。所以在复辟派政治投机成功后,于谦马上就被治罪下狱。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何不得善终?

南宫复辟

于谦被下狱后,诬陷判定的罪名是谋反,判死刑,于谦以定社稷功,为举朝所嫉,再加上人至察则无徒,文武大臣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英宗复立搞清算,满朝文武竟没有人为之说情。明英宗在最后勾选时念及于谦的功劳,不忍心杀害于谦,徐有贞却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痛下决心,将于谦弃世问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何不得善终?

于谦影视剧形象

可怜一代名臣于谦,在自己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热土——北京城,在这座他曾经拼死保卫的城池前被斩首,一位民族英雄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