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银行也不敢说理财保本了,还敢存钱吗?

九-王子


先说一点,并不是银行不敢说,而是国家不让说。

因为银行承诺保本理财,并不怕损失,一个银行发行几百上千只保本理财,只要大部分盈利,即使出现少数个别亏损的,银行照样可以用其他的盈利来弥补损失;而且标注保本理财更能吸引投资者,壮大规模;此外保本理财投资的本身都是低风险性的产品,安全度较高,发生损失的概率很小;所以银行并非不敢承诺理财保本,而是国家不允许。

政策法规不允许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文规定,打破刚性兑付,不允许银行在发行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过渡期到2021年(目前个别银行仍有在发行保本理财,这些都是发文之前的存量产品,无需担心,银行不是名目张胆在违规)。

PS:刚性兑付指的是理财到期后,如果出现亏损,由银行兜底进行赔付,投资者不承担损失。

那么国家为什么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呢?道理很简单,金融投资既然是投资未来收益,未来又是不确定的,你银行凭什么承诺零风险,且能预知未来收益?除非是银行固定存款。

长期以来,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保持着刚性兑付,被认是大资管市场难以健康发展的顽疾,也被资管业内称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产生了严重问题:首先、投资者享受更高收益的同时并没有承担对应的的高风险,从而吸引了大量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其次、刚性兑付预期抬升了无风险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刚兑使投资者过度追逐高收益,倒逼金融机构相互竞争抬高收益率,扭曲市场风险定价,抬高了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最后、金融体系整体风险。一旦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兜底,风险积聚在金融体系中,容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如何应对

虽然国家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不会坐看原来投资保本理财的资金外流,因此纷纷力主推出了保本型机构性存款用来替代保本理财。

什么是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呢?简单的来讲,买入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后,你的资金资金会被分为两部分:大部分放在定期存款里做保本用,小部分投资于金融衍生品以博取高收益。

举例:

1、假设你在银行购买了一年期的1000万元保本型结构性存款;

2、那么银行在收到1000万元后,会把其中的980.9万元,拿来存在定期存款里,假设利率为1.95%,那么到期本息合计=本金+利息=980.9+980.9*1.95%=1000万元;

3、剩余的19.1万元,投资于高风险收益的金融衍生品,比如股指、期货、期权等。

这样一来,即使到期后金融衍生品投资部分全部都赔了,一年后定期存款的本息合计还是1000万元,刚好保本;如果衍生品投资赚钱了,收益肯定高于只放在定期存款。

这就是保本型结构型存款,这个产品的好处是本金无风险,不过收益率是浮动的,预期的高收益并不一定能100%拿到,要看银行的具体投资情况,这个产品可以替代保本理财,但是无法替代原来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

总结

其实,国家不让发行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但是银行实际仍在发行这些产品,只不过产品的说明书上没有写明保本保息;投资的产品和以往类似,风险并没有增加,这类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的按时兑付率可以说达到99%,而且即使真的那个极其个别的意外让你遇见,一般也只是损失收益或极小部分本金,而不会像P2P全部都没了。


所以,为什么不敢存银行呢?


鲤行者


为什么不敢呢。银行理财不保本只是政策要求,但事实上,银行的理财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达到预期收益率,很少有不达标的。

通常我们说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是,定期存款也算是理财的一种方式。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正确认识风险,所有的方式都有风险,只不过是风险的高低问题,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就没有风险了吗,这是风险非常非常低而已。

那么,理财只是风险稍微高了那么一点点,同样的道理,基金又比理财稍微风险高了那么一点点,股票的风险又比基金要高一点。期货的风险可能会比股票更高一点。

所以说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风险的嘛,存不存钱就看你自己的意愿了,没有敢不敢的问题。不管政策如何,把钱存到银行里面依然是风险较低的事情。

当然啦,我选择把钱存到余额宝。哈哈ʘᴗʘ


王龙说财


中国银监会规定各家银行不得有承诺性刚性兑付,仅仅是针对理财产品而言,对于老百姓存款来说,该怎么存就怎么存,理财不得承诺保本销售,又不是普通存款利率波动大,存钱该怎么存还是怎么存。


首先,我国的公民存款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不管钱多钱少,也不管农村城市,有钱就想着存,可能有钱人才去想着理财,盘算着怎样的理财方式能够收益最大化又安全,但是有钱人在中国的比例又能有多少呢?老百姓一辈子能赚几个钱,不舍得吃穿,留着给儿女买房子,那钱放哪里?只能是银行。不管政策怎么变,老百姓存款的心不变。

其次,老百姓还是普遍认可银行的。可能发达地区投资方式比较多,但是经济落后地区就显得比较单一,就是银行的普通存款,不存钱放家里更不安全,虽然钱不多,可是辛辛苦苦得来的血汗钱。利率高低老百姓都得接受,本钱不多就当银行是保险柜了,先存上再说。



最后,说说理财。银行不承诺保本了,对于理财的人来说并没有动摇多少,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学习和识别理财风险,在风险到来之前化解和防范风险,这需要拥有长期的理财经验才能在实践中积累认识到,一个新手菜鸟很难在头脑中有这些概念。新手理财还是参照之前客户的一些案例数据,做到稳妥为主。

总的来说,九个字:细心鉴、放宽心、大胆存!


财富公元


银行理财和银行存款并不是一回事,需要搞清楚。

银行理财区别

银行理财有保本和非保本之分,主要看投资的标的,投资国债等稳健的产品的,银行可以确保收益的,就叫保本,他可以给客户真真切切的保证本金不会损失。而银行非保本指得是投资高收益的标的,部分拿去投资股市等等,这样的产品,不能确保收益,甚至本金都不能保证还有的,就叫非保本。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银行的负债业务,不会拿去投资其他地方,只能用于银行信贷,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样,对于银行存款来说,不存在保不保本之说,这个是必须支付给储户的,这块是负债。

是否能存钱

是否能去银行存钱与银行理财保不保本没有必然联系。即使银行理财不保本也不能说银行存款有问题,所以即使银行理财不保本,银行也一样能去存款。



关注银行小狗,带你揭秘更多银行内幕。


银行小狗


资管新规出台,刚性兑付的“保本”理财逐渐退出大众的视线,银行开始推行各种新型理财产品。这样,人们是不是就不敢去银行理财了?也不尽然。



首先老百姓都不是傻子,比如说余额宝是一种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有风险,但风险到底如何,至少余额宝自推出以来,这五年之间没有出现过本金亏损现象,所以余额宝用户已逾4.7亿,总规模将近达到1.58万亿元。这就是口耳相传的作用,并且确实没出现过赔钱现象,所以大家选择信任。

而银行理财的风险性与余额宝是一个道理。选择的时候,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如果你选择高于5%以上的产品,谁也不敢保证你的收益甚至本金会不会受损,而现在大银行的正规理财产品,收益有时不超过4%,高的也不超过5%,只比一些地方银行的三年定期利率略高一点。比如丹东银行三年定期利率为4.125%。



许多老头老太太都喜欢选择银行理财,简单的说他们害怕有意外,存三年定期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于是去选择短期的银行理财,如果选择理财产品只有不超过4%的年收益,最后兑现的时候仍然出现风险,比如说达不到收益或没有保本,那么老头、老太太们也会一传十、十传百的无限扩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无疑是失败的,会大大削弱人们的购买量。

由此可看,尽管资管新规出台,不再刚性兑付“保本”理财产品,但只是为广大投资者打个预防针而已。风险性还是极小的,如果连这点微不足道的收益都不能兑现,那么银行相当于自掘坟墓,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


坤鹏论


银行说的是理财保本,并不是储蓄保本,所以正常的储蓄银行的风险是最低的,因为现金容易丢失或者损坏等等,携带不方便,但是用于理财产品都有比较高的风险,所以存在银行还是比较合理的,能够抵御一些风险,就算不保本安全系数也高于其他理财产品,当然存钱是不影响的。如果出现挤兑风波国内的金融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谨慎所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目前理财的方式对于很多老一辈不懂金融的人来说其实就是通过银行储蓄,这样能够确保资金安全并且有一定的回报率,之后银行理财的利率越来越少,其实也是为了支援社会发展,通过降低利率来给大家贷款,鼓励投资到实体中来,于是有了很多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现在大家更加愿意购买这些理财产品,银行储蓄的份额会减少一些。

近期,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出台了一份指导意见。该文件里出现了两个“不”: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变革家提示,这个指导意见对于普通老百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花钱买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不再保本保收益,连保本基金也不再保本,你的钱可能亏得血本无归,而且银行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新规的意义在于告诉大家银行也不能够完全抵御风险,但是对于风险而言,银行还是要相对第一点,这样看来未来更多的理财产品涌现,大家则不会拘泥于银行储蓄理财,开始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因为风险的边际成本在升高,而且更高的收益风险相对而言也在下降。之后金融机构将会强化资产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要高于90天,这样看来短期理财的银行市场将会消失。

之后银行工作人员再也不能说银行的理财产品保值保本,如果发生相对应的风险银行的责任将会变得比较小。


变革家


存钱跟理财是两回事,再者,就算银行倒闭了,50万以内存款+利息是保底归还的,每个银行存40万,一定能保本保息。至于理财,我认为二级以内,半年以内的理财风险不大,基本保本保息。


青葱光明草


首先说一下个人观点,低风险理财产品不是发行人不敢说保本了,而是国家监管部门要求不能承诺保本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投资者该怎么应对?,难道不承诺保本就不理财了吗?

到底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缘自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过渡期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到2020年底。因此今后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得向用户承诺保本保息。

带来的什么改变?

监管部门这样要求后,所有资管单位的委托理财产品都必须按文件要求执行,因此,今后的理财产品确实不会保本保息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低风险理财产品就没有投资价值了,用户的资金都要按存款办理了。

首先这只是监管的要求,资管单位的理财产品行者并没有改变,就像快递不承诺货物丢失赔偿,我们仍然需要网上购物一样。再说象余额宝这类的货币基金,从一开始就不承诺保本保息,由于风险很低,投资者照样进行投资,也没有出现本金损失。

投资者如何应对?

资管理财产品不只是银行理财,还包括券商的理财产品,养老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象支付宝里的定期理财产品:建信飞月宝、国寿超月宝、国有安鑫盈等等,也在此类理财产品之列。

在没有了保本承诺之后,风险将由用户自担,但是并非产品的风险等级增加了,投资者要想达到以前保本保息的效果,只需要分散投资就可以实现。原因在前一遍问答里说过,不重复,感兴趣的爬楼去找。

下面说说如何应对。首先投资者要选择正规渠道发行的中低风险资管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资金投向和货币基金差不多,但有不同期限的锁定期,也有不同的投资门槛,一般是1000-50000万元。

其次,投资者可以寻找多种这类的资管理财产品,按产品和时间进行分散,比如找到5款这类的理财产品,其中3款按工作日发行,2款按周发行,那么一个月会有3*22+2*4=74次投资机会,只要把您的理财资金按5-74次进行分散到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期限中就可以了。

关注理财,请关注天涯孤行者!


不是不敢,是不能。


互金直通车


2017年11月出台的《资管新规意见稿》正式文件开始实施,除了对金融从业者的影响之外,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也非常大,在201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这份《意见》中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不得承诺保本保息,并对刚性兑付作了相关处罚规定。


因此,银行的理财不保本,不是银行说的,而是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文为标志。

取消刚性兑付,主要是在“严监管”的大趋势下,杜绝一些投机行为,扭正一些畸形的金融活动。


试想:

如果一个理财产品无论业绩好坏、底层资金表现如何,金融机构都会按照实际承诺的兑付给投资人,那么一方面对金融机构而言,就不会再重视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实际运营,以高的刚性兑付回报率来不断吸引投资者,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恶性竞争,最终很有可能的是国有银行、财力雄厚的银行不管出了多烂的产品,购买的人都会趋之若鹜;真正有创新的、优质的产品由于没有雄厚资产护航而失去市场,此举严重损害了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会浇灭金融市场的活力。


另一方面给投资者也带来了错误的投资观念,由于银行的刚性兑付承诺,投资者会认为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回报也是刚性兑付,对风险缺乏敬畏之心,对市场缺乏基本判断而盲目投资,后患无穷。


但是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取消了刚性兑付后,好的金融理财产品凭借其业绩和口碑,一样可以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况且,取消刚性兑付后,金融机构对产品的实际运营、口口相传、企业形象更加在意,反而会大大提升其效率。

从目前的实际表现看,除了以往投机取消的个别理财产品,多数理财产品仍表现不错。

这是大势所趋,投资者无需过分介怀。


家族财富高级研究员:金镰刀


家族财富密码


资管新规落地以后,银行理财产品不得刚性兑付,也就是说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除了银行存款以及国债以外,没有哪种投资方式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大家一定要正确、客观的看待此事,理财投资我们还是要做的!

  • 不保本的理财产品安全性依然很高

银行理财产品的背书机构是商业银行,安全性相比互联网理财产品来说还是极高的。全国有几千家商业银行,每家银行每年发行的理财产品少的有几十款、多的甚至达到几千款,而大家听说的到期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一年能有几款?可以说,99.9%以上的理财产品都是按照预期收益率进行发放的,如此高的安全性大家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 互联网理财不再“吃香”

常见的互联网理财方式包括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基金以及股票投资等,它们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强、操作简单以及收益率高等,但风险系数高的缺点同样突出。尤其是进入2018年以来,不断爆出P2P平台暴雷、基金和股票一跌再跌的负面消息,相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互联网理财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综上所述,从风险系数以及收益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的话,虽然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但是依然是性价比极高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市场前景依然无比广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