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哪些令人吃驚的歷史真相?

史論縱橫


英法聯軍侵華中八里橋戰役的戰況

1856年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的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傾銷鴉片,於是要求清廷繼續增加通商口岸,清政府前期不答應,後期拖延。

但是到1858年的時候,戰爭停停打打,英法聯軍打到了天津,在簽訂了《天津條約》後英法聯軍還不滿足,還想利用換約挑起戰爭。

於是英法聯軍和清軍發生了八里橋之戰,清朝騎兵最後的榮耀,僧格林沁率領精銳清軍將近三萬多人,其中騎兵一萬多人,而英法聯軍共為八千多人。

戰役的過程相當激烈,從早上四點,英法聯軍開始推進,到七點的時候,開始攻擊,清軍騎兵從正面衝上去,英勇無畏,激戰一個多小時,斃傷多人,因為聯軍步兵密集火力覆蓋在加上有壕溝,清軍無法突破,於是退卻下來,到上午九點的時候,抄襲僧格林沁後路,使僧格林沁腹背受敵。

八里橋之戰從早上七點打到中午十二點,清軍騎兵表現異常勇敢,多次衝向敵軍陣地。

重點是結果,清軍被打的潰不成軍,然而法軍死亡3人,受傷17人,英軍死亡2人,受傷29人,也就是轟轟烈烈的八里橋之戰,清軍出動三萬多人(一說是5-6萬人),結果就殺了5個人!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相

其實,清朝和英法沒有根本上的矛盾,在清朝統治者看來,和太平天國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因此沒有必要打的那麼慘烈,尤其是當時的清政府可以說是內外交困了,太平天國當時已經佔據半壁江山。

所以,英法在天津時期要求的條件,咸豐皇帝都答應了,但是當英法使團抵達北京的時候,清朝官員要求英法使團的使者下跪行禮,但是英法使者認為他們不是清朝子民,所以不同意下跪,雙方因為這點事情,遲遲沒能談妥,於是談崩,英法使團準備出京,這在這時候,咸豐下令扣押英法使者巴夏禮,並且希望以此讓英法聯軍群龍無首,然後打退聯軍。

這個39人組成的使團遭到了清廷的極度虐待,據說他們被押解的時候,手是被用水泡過的皮繩捆住,隨著水分的蒸發,皮繩會越來越緊,然後捆綁處就會腐爛生蛆。反正是被折磨的不成樣子,到後來英法聯軍打到北京的時候39人只剩19人,於是英法聯軍展開報復,搶掠併火燒了圓明園。

在火燒圓明園之前,額爾金還在北京張貼了告示,說明了燒圓明園的原因和放火的時間:“任何人,無論貴賤,皆需為其愚蠢的欺詐行為受到懲戒,18日將火燒圓明園,以此作為皇帝食言這懲戒,作為違反休戰協定之報復。與此無關人員皆不受此行動影響,惟清政府為其負責。”

當然,本文不在於替英法聯軍的侵略行為做變法,無論什麼樣的原因,任何侵略行為都是可恥的,不可原諒的。但是,清朝統治者的愚昧做法,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當地的老百姓不但不進行阻攔,反而繼續劫掠,在當時的老百姓看來,這的確是皇家的產業,而不是自己的產業。


現在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拉水果的車翻車了,百姓過來哄搶;有的地方因為急轉彎經常翻車,當地不但不進行警示,還會安排一個吊車在翻車後進行吊車收費;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輛車在高速公路翻車,當地村民搶走了受傷人員的貴重衣服和飾品,導致受傷人員被活活凍死。

歷史總在重演,但是如何去警惕?歷史的真相是如此荒涼,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


史論縱橫


今天是4月12日,那我們就聊聊91年前的今天。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

這次政變,給革命力量造成多大的損失,我們都知道。而這次政變也給國民黨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在蔣介石政變前夕,國民黨擁有65萬普通黨員。但是在1928年重新統計黨員的時候,只有22萬。

那剩下的43萬哪去了?被蔣介石殺了。

被殺了這43萬國民黨員,基本以有理想、有熱情、愛國的左派熱血青年為主。



先說國民黨組織。

北伐前夕,國民黨在省、市、縣、鄉都有完整的組織機構,牢牢掌握著基層地方的組織運作。

在政變以後,國民黨的基層組織基本瓦解。

直到1933年,全國僅有17%的縣擁有國民黨的組織機構。

剩下的大部分地方,全部由地方民團、土豪劣紳、地主富農掌握,政府勢力水潑不進、針察不進。

從此以後,國民黨再也不能夠組織人民、徵收稅賦、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淪落為黑幫性質的黨派。



再說國民黨員。

1928年,四川黨員是政變之前的百分之十七。

浙江黨員是政變前的百分之二十三;

湖北、湖南、廣東、江蘇,黨員數量全部減半。

經過幾年的恢復,1933年逐步恢復到政變前的水平。

數量恢復了,質量呢?

原先為了革命、為了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熱血青年被殺了,新加入的是黑幫、地痞、土豪、軍閥。

這樣的黨員素質,談何革命?談何抗日?談何現代化?

國民黨敗退大陸,根基就在1927年4月12日。


溫乎


我們最早看歷史的時候,都是說日軍因為在諾門坎戰役被蘇聯全殲6萬人,還有一個國寶級的戰車第1師團遭到全殲(鳳凰衛視一個紀錄片如是說)。蘇軍僅僅損失幾千人,才害怕的不敢北上,後來長大了才發現這都是瞎扯。

諾門坎戰役日軍參戰總共就兩萬幾千人,傷亡病失蹤被俘一共是19000人,而蘇軍的損失也不是幾千人,而是2.5萬人。而且也沒有什麼國寶級的戰車第1師團全軍覆沒的故事,第1戰車師團是1942年才成立的,而諾門坎戰役是1939年爆發的,還能穿梭時空嗎?1939年去殲滅1942年才成立的部隊。

最後發現關東軍真正準備北上並且開始關特演,恰恰是諾門坎戰役結束以後,從1941年才開始的。在1941年7月6日日軍大本營令關東軍的航空兵團,作進攻蘇聯之準備。7月7日,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參謀總長杉山元,根據國策要綱並列向裕仁上奏,為對蘇作戰須動員85萬青年入伍並得到裁可,隨之於7月13日開始動員並立即經大連、釜山向東北輸送。

日本從張鼓峰和諾門坎的經驗是,要多派正規野戰師團,要多攜帶彈藥,避免再遇到諾門坎那種1個師團對戰蘇軍1個集團軍的窘境。根據計劃,關東軍將在1941年在8月28日以前結束關特演,從8月29日開始對蘇作戰,攻佔至黑龍江上游的加林達及三叉鐵路交叉點的斯科沃羅迪諾地區。

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美國宣佈從8月1日開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凍結日本海外資產。英國也宣佈廢除與日本通商協議,凍結日本資產。日本全國石油儲備只有840萬公升,必須要奪取油田,否則自己就會崩潰。而蘇聯西伯利亞和遠東大油田,那都是60-70年代才發現和開發的,在1941年日本附近唯一的油田就是印尼,於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從北上改為南下。


深度軍事


關於“織女”的傳說,可不止有《牛郎織女》還有《董永之妻》

這還真不是胡說。

牛郎織女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流傳至今。可以說家喻戶曉。如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七月初七,已經成了“中國情人節”。小時候,我也在七夕的晚上,躲在葡萄架下偷聽過牛郎織女的悄悄話,雖然代價是被蚊子狠狠的飽餐了一頓,但依然樂此不疲。

這個傳說的源頭,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更早的版本則出自《詩經·小雅·大東》和《古詩十九首(之十)》。

而董永與織女的故事出自東晉文學家幹寶的《搜神記·董永之妻》。

內容大概是董永的母親早逝,父子相依為命,後來父親去世,董永因沒錢安葬而賣身,買家知道他孝順,給了他錢也沒為難他。董永守孝滿三年後,準備給買家當奴僕。這時,他在路上遇到了織女,織女願意嫁給董永為妻,跟他一起去當奴僕。兩人到了買家的家裡後,買家說:“當初給他錢不要了”,董永堅持要報恩。買家問:“這女子會做什麼”,董永說:“會織布”。買家說:“讓你妻子給我織一百匹娟,我們就兩清了。”結果,織女很快就織好了。然後,織女對董永說:“我是天上的織女,因為你的孝順,天帝讓我下凡助你還債。”說完,織女就回天庭了,再也沒回來。

額,故事是不是很熟悉?

把“織女”換成“七仙女”,就是黃梅戲經典曲目《天仙配》改版前的原版《天仙配》也稱《七仙女下凡》。是中國的傳統劇目之一。黃梅戲的新版《天仙配》是1953年5月,陸洪非根據胡玉庭口述本改編而來。

看來“織女”也是挺忙的。


陌上雲白


三國演義裡面一直有一個永遠的正面人物——就是接受漢獻帝衣帶詔,忠心耿耿扶保漢室的車騎將軍董承。他禪精竭慮的幫助漢獻帝,試圖從曹操手裡奪回實權,後來因為行事不密,終於功敗垂成,還連累了自己在宮裡的女兒董貴人。

所以一直以來,董承都是以一個忠於漢室的悲情老臣的形象流傳在這個世界上。似乎沒什麼黑點。但是如果看袁宏的《後漢紀》的話,裡面有段記載,還是能看出董承這個人不簡單。


話說當時是「天子敗於曹陽」的時候,也就是李傕郭汜合兵一處,在追殺好容易從長安逃往洛陽的漢獻帝。然後漢獻帝前面是一條大河,後有追兵,河岸偏偏還比水面高出許多。這個時候大家議論準備把漢獻帝綁在絲綢上放下去到河裡的小船。就在這個時候:

時後兄伏德扶後,一手挾絹十匹。董承使符節令孫儼從人間斫後,左靈曰:“卿是何等人也!”以刀扞之,殺旁侍者,血濺後衣。

董承秘密的派孫儼在亂軍之中刺殺伏皇后,幸虧侍衛左靈替皇后擋了一刀,沒有砍中伏皇后,砍中了旁邊的侍者,血都濺到了皇后的身上。


這個時候,漢獻帝和文武已經是身處絕境,自身難保了,董承居然還能想到這一點,想著亂軍之中刺殺皇后以便於自己的女兒董貴人當皇后…… 這位“老實人”的心思可一點都不簡單。


經史通義


這個問題相當寬泛。

我們知道歷史是一面鏡子,很多人可以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但是受制於自身立場和歷史環境,同一件歷史事物在不同的時期會得出不同的觀點和結論。

例如太平天國在20年前還被定義為我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進步意義的農民起義運動,是正義之舉。然而隨著史料的不斷髮掘,太平天國運動負面的表現開始為更多人所知,其邪惡的本質為更多人所接受。

所以今天的太平天國運動有了更復雜和多面性的評價。

發現歷史不為人知的真相,是歷史學習的巨大進步,尤其是那些被基本確定了的歷史事實。

那麼歷史上都有哪些令人吃驚的真相呢?靜夜史認為列寧遺體的保存真相就屬於一例。

列寧是蘇聯的締造者,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其締造者列寧的地位也是高山仰止。

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列寧的地位開始搖搖欲墜,其歷史定位也在變得越來越尷尬。

雖然列寧在蘇聯歷史上的作用遠遠高於斯大林,但是今天的俄羅斯人民心目中,斯大林的地位要遠遠高於列寧,而列寧的形象也從傳統的革命導師逐漸黑化。

和列寧尷尬的歷史定位相對應的,是列寧遺體的處理。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斯大林堅持將列寧遺體存放在水晶棺,供後人瞻仰。

1924年1月列寧去世後,蘇聯專家對其遺體進行防腐處理,並放入水晶棺保存。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所限,列寧遺體的保存並沒有做得盡善盡美,這為其後列寧遺體保存的不良影響埋下了禍根。

1941年6月,德國對蘇聯發起閃擊戰,兵鋒直指莫斯科。為保存列寧遺體,蘇聯方面將列寧遺體轉移到西伯利亞的秋明進行保存,但由於秋明的技術條件限制,列寧遺體在1943年開始出現潰爛,被迫截去一條腿和部分左肢,以義肢代替。

1961年赫魯曉夫執政期間,將列寧遺體從列寧墓移出。再次導致遺體腐爛,在這樣的情況下,赫魯曉夫決定將列寧頭部和軀幹分開。軀幹被火化,頭部則和人造軀體相連。

今天的列寧遺體,只有原軀體的10%左右,也就是頭部。然而就是這10%,每年仍需數百萬美元的維護費用。

蘇聯時代,國力較強,這些支出可謂九牛一毛。但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長期不景氣,加上對共產主義的背棄,列寧遺體的保護工作開始陷入窘境。

今天的俄羅斯,就列寧墓是否拆除一直爭論不休,但因為總統普京始終不表態,因此列寧墓始終矗立在紅場之上。

但是俄羅斯政府在幾年前已經停止了維護列寧墓和遺體的撥款,蘇聯時期的遺體保護委員會也被迫進行市場化改革,改為民用科研機構,其遺體維護的資金來源開始轉向民間的贊助以及捐贈。

列寧作為第一個使用水晶棺的國家領導人,他的遺體很遺憾並未得到妥善保存。不過有意思的是,以列寧為開端,水晶棺似乎成為共產主義國家的某種象徵。

相比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國家集權程度較高,尤其是首任領導,對國家的奠基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妥善保存遺體供人瞻仰成為必要的選擇。

因此在列寧之後的近100年時間中,很多國家斷出現水晶棺保存遺體的行為。包括:

  • 1949年去世的保加利亞共產主義領袖季米特洛夫;

  • 1952年去世的蒙古領袖喬巴山;

  • 1953年去世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

  • 1969年去世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

  • 1976年......

  • 1979年去世的安哥拉首任總統阿戈石蒂紐•內圖;

  • 1985年去世的圭亞那國家元首福布斯•伯納姆;

  • 1994年去世的北韓領導人金某成;

  • 2013年去世的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

不過因為本國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部分領導人的遺體被移出了水晶棺,甚至被火化。例如:

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其遺體被安放在列寧水晶棺旁。但赫魯曉夫執政後,對斯大林展開清算,認為斯大林濫用職權,違背列寧遺囑,保留遺體不合適,因此將1961年斯大林遺體從水晶棺移出;

保加利亞共產主義領袖季米特洛夫墓地在東歐劇變中被毀,其遺體於1990年7月由家人從水晶棺遷出火化;

蘇聯解體後,蒙古開始進行民主化改革。其首任領袖喬巴山因附庸蘇聯及計劃經濟的失敗,遭到嚴厲批判,其遺體被移出水晶棺,隨後被火化。

在世界近代史的發展過程中,水晶棺待遇似乎都違背其本人的意願,特別是列寧在生前根本不知道斯大林對列寧遺體的處理方式。

但是對水晶棺青睞的國家領導人也不是沒有,孫先生就是其中一例。

1925年3月12日,孫先生懷著未竟的遺憾溘然長逝。彌留之際,孫先生得知列寧遺體經過防腐處理,並放入水晶棺,因此想要效仿列寧的遺體保存方式。

不過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北洋政府軍閥混戰,在防腐技術上相當落後。雖然此時蘇聯和我國關係密切,但蘇聯將列寧遺體保存的藥劑視為最高國家機密,因此孫先生遺體保存計劃擱淺,在孫先生逝世數日後,遺體便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腐爛。

國民黨遂放棄了對孫先生遺體進行防腐處理的打算,隨後孫先生在南京下葬並修建中山陵。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一,《白蛇傳》裡的小青變過性 我們現在熟知的《白蛇傳》,不是最早的版本。

最早的版本叫《雙蛇鬥》,故事的發生地也不是杭州西湖,而是四川峨眉山。

故事講的是在峨眉山修行修了近八千年的白蛇,覺得老是呆在一個地方太悶了,老是看一個地方的風景也看膩了,想到外面走走看看,便下山“雲遊”。

心情愉快的白蛇邊走邊欣賞沿途美景。路過青峰山時,美好的心情被破壞了:一條青蛇擋住了去路。

青蛇見白蛇有幾分姿色,要她嫁給他做老婆:“願與你結為終生伴侶,一同修行,求得正果。”

白蛇不答應,它們(也許該用“他們”?)便打了起來。

也不打了幾個回合,青蛇打不過白蛇,求白蛇饒了它,它願跟在白蛇身邊侍奉它,和它一起修煉成仙,豈不是美事一樁?白蛇還是不答應,誰知道你這人安的是啥心、今後會不會對我搞性騷擾。

青蛇便變成一個女的,這下你放心了八,白蛇這才沒有意見,和青蛇姐妹相稱,一起下山去了。

後來她們來到杭州,在西湖邊遇到許仙…

老王評:哪天要再變成男的,那不是…

二,黃帝曾把蚩尤的肉做成肉醬令人分食

距今約5000年前,為了爭奪適合放牧和淺耕的中原地帶,黃帝聯合炎帝跟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一帶打了一仗,史稱“涿鹿之戰”。

戰爭的結果是黃帝勝蚩尤敗,其他諸侯都歸順了黃帝。

關於黃帝和蚩尤之戰,司馬遷在《史記》裡有這樣的記載: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15歲就當上了部落首領,37歲當上天子;他一生經歷了52次戰爭,在炎帝后期打敗炎帝,然後在涿鹿之野打敗蚩尤,結束了遠古混亂不堪的戰爭局面…

人們都知道黃帝是“中華文明初祖”,卻很少有人瞭解他有多殘忍,《史記》之類的典籍自然也不會記載,但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一張帛書,卻記錄了黃帝打敗蚩尤之後發生的事,足以顛覆這個“文明初祖”的高大形象: 黃帝抓住蚩尤之後,把蚩尤的皮剝下來做成靶子,讓大家“練習”射箭。然後把乾草塞進蚩尤的胃,做成球讓大家當足球踢,還設了個“顛球獎”,哪個顛球時間最長就獎給哪個。

蚩尤的骨肉都不能“浪費”,黃帝把它們做成肉醬混合到菜裡,所有的人都必須吃…

評:雖然寫出來抹黑不了黃帝的牛逼,不過蚩尤有點可憐。

三,岳飛親手殺掉舅舅並挖出心臟

毀三觀的還有著名軍事家和民族英雄岳飛。

據《中興遺傳》記載,岳飛的軍隊並非“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恰恰相反,這支魚龍混雜,發展過程中吸納了各色人等的軍隊經常劫掠百姓,草菅人命。

而且“輒紮營解甲,以所擄婦人佐酒”——一個叫韓順夫的部將,攻入敵人營地後便“勝而驕橫”,紮營後讓士兵把甲解了喝酒狂歡,命抓來的女人陪他們喝酒,結果被敵人殺了個回馬槍,韓順夫丟了小命,岳飛大怒,把他的親隨兵全部殺了。

《三朝北盟彙編》記載,岳飛脾氣非常暴躁,在洪州時和江南兵馬鈐轄(掌管軍旅屯戌、營防、守禦政令的官員)趙秉淵喝酒,結果喝得大醉,和趙秉淵一言不合就打人,差點把他打死——“先是飛在洪州,與江南兵馬鈐轄趙秉淵飲,大醉,擊秉淵幾死”。

《三朝北盟彙編》還記載了岳飛殺舅之事:

岳飛舅舅

紹興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有百姓來告岳飛的舅舅騷擾百姓,岳飛就告訴了他母親,並譴責說舅舅這樣做會把他連累了,即使他能寬容,但軍法不容。

經母親苦勸,岳飛才沒有再計較。

可是有一天,岳飛與其他人押送軍馬,他舅舅也去了。

他舅舅想射死岳飛,結果只射中了馬鞍,岳飛追上他舅舅,把他抓下馬來,命王貴和張憲一人抓住他舅舅一隻手,他則取出佩刀,把舅舅的心挖了出來,然後剁碎。

母親知道後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舅舅,岳飛說我不殺他他總有一天要把我殺了,所以不如先下手為強。

評:掏心有點狠,習武之人,血氣方剛…

四,舜是弒君篡位的兇手

曹丕想當皇帝了,就逼迫漢獻帝退位,把帝位讓給他,美其名曰“禪讓”。完成帝位交接儀式後,曹丕說了這麼一句話:“堯舜之間的事情,我可是知道的。”

言外之意是,他今天所做的事情並不奇怪,早就有人做過了。

曹丕說的是一個典故。

說的是堯帝把位子讓給舜的故事。

歷史上總是把堯和舜並稱為“堯舜”,他們兩人的故事一直被傳為美談,有人還寫詩歌頌,希望六億人民都能像他們那樣“和諧”——“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他們有多“和諧”呢?

堯為部落聯盟領袖的時候,其他部落首領推舉舜為繼承人,堯考察了三年,覺得這人德才皆備,是個當繼承人的料,便定他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位,他繼位後,又以同樣的方式推舉皋陶為繼承人……這便是“禪讓制”的由來(所謂“禪讓”包含兩個意思,生前把帝位或王位讓給別人只是其中之一)。

真是這樣嗎?

據《竹書記年》記載,舜的帝位不是這樣來的,可以說來得很不光彩:舜為了高升,千方百計取得堯的信賴,得到堯帝的信賴後,舜逐漸掌握了大權,但他仍不滿足,把堯的兒子殺了,把堯關了起來,強迫堯把帝位“禪讓”給他,還把堯的兩個兒女也“接收”了。

也就是說,堯舜的故事有兩個版本,一個美好,一個邪惡。

不知道曹丕所指,是哪一個版本?

評:最後舜也沒啥好下場,禹把他幹掉了。

五,朱熹稱自己是沽名釣譽之徒

提到朱熹,人們便會想到“理學大家”等等高帽子。

朱熹總結了以往的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他的思想被尊奉為“官學”,人們把他與孔子並提,稱他為“朱子”。

朱熹有一個很著名的主張:存天理,滅人慾。

他認為女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這話其實不是他說的,是程頤說的。

這個程頤也是一個理學家,與朱熹並稱“程朱”,“程朱理學”被譽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程頤與某人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孀婦於理,似不可取(娶),如何?’

程頤:‘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也。’

又問:‘人或居孀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

程頤:‘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這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來源。

這話被朱熹常常拿來“教育”別人。

比如他一個朋友的妹夫死了,他便用這話來勸朋友的妹妹守節。

他自己卻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君子,勸別的女子守節,卻勸自己的弟媳改嫁,勸告不成就逼,目的是為了侵佔亡弟的產業。

朱熹的汙點當然不止於此。

宋寧宗慶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朱熹遭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列了他“十大罪狀”。

包括“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 、“私故人財”、“家婦不夫而孕”、“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等,其中的“私故人財”,大概指的就是這件事。

雖然沈繼祖所列罪狀有捕風捉影的成分,但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比如他勾引尼姑給他做小老婆的事就“證據確鑿”,還惹得皇帝老兒極為震怒,朱熹嚇得趕緊上表謝罪,稱自己是個沽名釣譽之徒。

朱熹還有過這樣的“光輝事蹟”:為了打擊政敵唐仲友(台州太守),他汙衊唐仲友嫖妓,將一個叫嚴蕊的失足婦女抓來嚴刑拷打,逼她承認和唐仲友那個,沒想到嚴蕊是個有骨氣的失足婦女,寧死也不做誣告之事,朱熹只好不了了之。

評:坊間傳聞 朱熹同學還與自己兒媳婦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六,海瑞妻妾成群餓死女兒

沈德符所著的《萬曆野獲編·補遺》記載,大清官海瑞一生娶了三個妻子兩個小妾,第一個妻子姓許,生了兩個女兒,卻被海瑞休了,理由是婆媳不和。 婆媳不和多了去了,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不少是婆婆的問題,海瑞卻不分青紅皂白地偏袒自己的母親,把責任完全推到妻子頭上,一休了之。

他的第二個妻子姓潘,進門不到一個月也被休了,也是因為“婆媳不和”。 海瑞的第三個妻子姓王,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後來卻“暴死”,原因不明。

他一個姓韓的小妾也死了,死因是自殺。

從這兩人之死可以推測,海瑞這個人一定有問題。

但這人是個大清官,這倒是不爭的事實。

由於從來不搞貪汙腐敗,僅靠他一個人的薪水,顯然無法維持一大家子人的正常開支,家裡之清貧,比如今的特困戶還過之而不及。

女兒5歲了,不僅沒吃過零食,還連飯都吃不飽。

他府裡一個男僕見小丫頭餓得黃皮寡瘦,就給了她一塊餅,剛開始吃就被海瑞發現了,質問她餅是哪來的,女兒用手朝那個男僕一指,海瑞罵道:“一個好女子,是不會隨便接受男人的東西的。你餓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兒!”

幾天後,這個女兒真的被餓死了。

評:上輩子欠他的!做他女兒。


漢周讀書


最令人吃驚的就是揚州十日了,漢奸當道為禍祖國跟人民。當時的清軍攻入了揚州,在揚州遭到了最頑強的抵抗。當時的清軍統帥以滿八旗作為主力對揚州城發動進攻,雖然攻破了揚州城,可是清軍也為此付出了八千人的戰損代價。這使得清軍統帥惱羞成怒,下令屠城十天。然後清軍在這十幾天裡總共屠殺了八十萬揚州百姓。而最讓人吃驚的是,參與屠城的軍隊裡有八萬人是漢人軍隊。

按著當時清軍的編制,一個方面軍為兩旗滿軍旗的人馬,一個滿軍旗大約有士兵9550名,兩旗共19100名士兵;除了這兩旗人馬外,還有大約80000名士兵的漢軍旗或者漢軍作為輔助部隊。總計十萬人。因此,揚州十日傷亡滿軍8000人實際上佔清軍主力的一半了,剩下的清軍也不過幾千人。在清軍主力被重創以後這些漢軍絕對有話語權,就算沒有反抗的意思完全也可以阻止清軍對揚州市民的報復。但是這些漢軍卻廉不知恥,竟然甘當滿清的走狗,把屠刀伸向自己的同胞,最終殘殺八十萬人。


優己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哦。

有倆人大家一定都聽過,倆人都是齊國人。

一個叫鄒忌,就是天天問媳婦我和城北徐公誰漂亮的鄒忌,也是那個天天沒事兒向齊王進諫的鄒忌。

另一個叫田忌,就是那個和孫臏關係不錯,喜愛賽馬,但是總贏不了,最後靠作弊贏了的田忌。

這倆人都是齊威王的手下,長得好看的鄒忌是文臣領袖,喜歡賽馬的田忌是武將領袖。話說當時齊國和魏國的關係不太友好,雙方總是打來打去,一打仗,武將自然就吃香了,再加上田忌有個神一樣的軍事孫臏,所以田忌率軍先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打敗了魏軍,又在馬陵之戰裡殺死了魏軍的主帥龐涓。

這一下,田忌在齊國的人氣就噌噌往上漲,結果文官領袖鄒忌不樂意了,怎麼著哥們,這是要奪我的權呀。於是鄒忌就想了一個損招,誣陷田忌謀反,史書是這麼記載的。

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

給大家翻譯一下。鄒忌讓僕人帶著十金到大街上找人算卦,大家一看有人拿這麼多錢算卦,就都圍了上來。僕人說,我是田忌將軍的手下,我們在外征戰是三戰三勝,現在班師回朝了,準備謀反推翻齊威王,你看能不能成?

事情很快就在都城裡哄傳開了,齊威王也知道了這事兒,鄒忌就在旁邊添油加醋,說田忌功高蓋主,早就有反叛的心思,於是齊威王就立刻下令捉拿田忌,田忌提前接到信兒了,趕緊帶著孫臏就跑到了楚國。

後來齊威王死了,齊宣王即位——就是那個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的齊宣王——知道了田忌是被冤枉的,就把田忌和孫臏又請回了齊國,至於鄒忌後來怎麼樣了,正史沒記載,但據野史說,鄒忌因為害怕報復,後來瘋掉了


楊過的大仙


古代恐怖的監獄

中國古代的監獄十分恐怖,倒不是說其刑罰多麼重,而是吃喝拉撒和死的病的都在一起,成為傳染病的爆發區,再加上恐懼失眠帶來的抵抗力低下。

很多犯人都容易病死在獄中。而這些病死的人中重刑犯倒沒有幾個,但到是犯了小偷小摸等輕罪的人員比較多。所以穿越了一定要當個守法公民!

古代殘忍的砍頭

在古代砍頭也是個職業,並且需要師承。師傅會訓練徒弟從學習人體的結構開始,如何做到一刀下去,從脊縫隙間穿過,而不傷刀刃,這就算是出徒了。但你如果不幸遇到一個生手,就和去醫院割雙眼皮遇到實習生感覺啥不多,自己成為實驗品了。

一刀下去……沒死,恭喜你,買一送一,再來一刀。

又一刀……沒死,買一送二。直到最後反而可能不是被砍死的,而是被活活砸死的。

而這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在古代人的價值觀中,講究人死為大,死後都想屍體完好無損的下葬,因此在被判了斬立決後,都會給官員和儈子手點“小費”,讓一刀完事,屍體和頭顱經過細心縫合後,下葬時屍體就基本看不出來被砍過腦袋了。

而如果家屬過於吝嗇,或者苦主就是個你窮光蛋,往往就會出現上面所說的情況。當然還有一些更無恥的官吏,會扣下死者頭顱,讓家屬私下花錢買回。恩,真的是什麼錢敢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