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哪些令人吃惊的历史真相?

史论纵横


英法联军侵华中八里桥战役的战况

1856年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的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于是要求清廷继续增加通商口岸,清政府前期不答应,后期拖延。

但是到1858年的时候,战争停停打打,英法联军打到了天津,在签订了《天津条约》后英法联军还不满足,还想利用换约挑起战争。

于是英法联军和清军发生了八里桥之战,清朝骑兵最后的荣耀,僧格林沁率领精锐清军将近三万多人,其中骑兵一万多人,而英法联军共为八千多人。

战役的过程相当激烈,从早上四点,英法联军开始推进,到七点的时候,开始攻击,清军骑兵从正面冲上去,英勇无畏,激战一个多小时,毙伤多人,因为联军步兵密集火力覆盖在加上有壕沟,清军无法突破,于是退却下来,到上午九点的时候,抄袭僧格林沁后路,使僧格林沁腹背受敌。

八里桥之战从早上七点打到中午十二点,清军骑兵表现异常勇敢,多次冲向敌军阵地。

重点是结果,清军被打的溃不成军,然而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也就是轰轰烈烈的八里桥之战,清军出动三万多人(一说是5-6万人),结果就杀了5个人!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相

其实,清朝和英法没有根本上的矛盾,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和太平天国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因此没有必要打的那么惨烈,尤其是当时的清政府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了,太平天国当时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所以,英法在天津时期要求的条件,咸丰皇帝都答应了,但是当英法使团抵达北京的时候,清朝官员要求英法使团的使者下跪行礼,但是英法使者认为他们不是清朝子民,所以不同意下跪,双方因为这点事情,迟迟没能谈妥,于是谈崩,英法使团准备出京,这在这时候,咸丰下令扣押英法使者巴夏礼,并且希望以此让英法联军群龙无首,然后打退联军。

这个39人组成的使团遭到了清廷的极度虐待,据说他们被押解的时候,手是被用水泡过的皮绳捆住,随着水分的蒸发,皮绳会越来越紧,然后捆绑处就会腐烂生蛆。反正是被折磨的不成样子,到后来英法联军打到北京的时候39人只剩19人,于是英法联军展开报复,抢掠并火烧了圆明园。

在火烧圆明园之前,额尔金还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放火的时间:“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这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

当然,本文不在于替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做变法,无论什么样的原因,任何侵略行为都是可耻的,不可原谅的。但是,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当地的老百姓不但不进行阻拦,反而继续劫掠,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这的确是皇家的产业,而不是自己的产业。


现在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拉水果的车翻车了,百姓过来哄抢;有的地方因为急转弯经常翻车,当地不但不进行警示,还会安排一个吊车在翻车后进行吊车收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辆车在高速公路翻车,当地村民抢走了受伤人员的贵重衣服和饰品,导致受伤人员被活活冻死。

历史总在重演,但是如何去警惕?历史的真相是如此荒凉,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


史论纵横


今天是4月12日,那我们就聊聊91年前的今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

这次政变,给革命力量造成多大的损失,我们都知道。而这次政变也给国民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蒋介石政变前夕,国民党拥有65万普通党员。但是在1928年重新统计党员的时候,只有22万。

那剩下的43万哪去了?被蒋介石杀了。

被杀了这43万国民党员,基本以有理想、有热情、爱国的左派热血青年为主。



先说国民党组织。

北伐前夕,国民党在省、市、县、乡都有完整的组织机构,牢牢掌握着基层地方的组织运作。

在政变以后,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基本瓦解。

直到1933年,全国仅有17%的县拥有国民党的组织机构。

剩下的大部分地方,全部由地方民团、土豪劣绅、地主富农掌握,政府势力水泼不进、针察不进。

从此以后,国民党再也不能够组织人民、征收税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沦落为黑帮性质的党派。



再说国民党员。

1928年,四川党员是政变之前的百分之十七。

浙江党员是政变前的百分之二十三;

湖北、湖南、广东、江苏,党员数量全部减半。

经过几年的恢复,1933年逐步恢复到政变前的水平。

数量恢复了,质量呢?

原先为了革命、为了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热血青年被杀了,新加入的是黑帮、地痞、土豪、军阀。

这样的党员素质,谈何革命?谈何抗日?谈何现代化?

国民党败退大陆,根基就在1927年4月12日。


温乎


我们最早看历史的时候,都是说日军因为在诺门坎战役被苏联全歼6万人,还有一个国宝级的战车第1师团遭到全歼(凤凰卫视一个纪录片如是说)。苏军仅仅损失几千人,才害怕的不敢北上,后来长大了才发现这都是瞎扯。

诺门坎战役日军参战总共就两万几千人,伤亡病失踪被俘一共是19000人,而苏军的损失也不是几千人,而是2.5万人。而且也没有什么国宝级的战车第1师团全军覆没的故事,第1战车师团是1942年才成立的,而诺门坎战役是1939年爆发的,还能穿梭时空吗?1939年去歼灭1942年才成立的部队。

最后发现关东军真正准备北上并且开始关特演,恰恰是诺门坎战役结束以后,从1941年才开始的。在1941年7月6日日军大本营令关东军的航空兵团,作进攻苏联之准备。7月7日,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参谋总长杉山元,根据国策要纲并列向裕仁上奏,为对苏作战须动员85万青年入伍并得到裁可,随之于7月13日开始动员并立即经大连、釜山向东北输送。

日本从张鼓峰和诺门坎的经验是,要多派正规野战师团,要多携带弹药,避免再遇到诺门坎那种1个师团对战苏军1个集团军的窘境。根据计划,关东军将在1941年在8月28日以前结束关特演,从8月29日开始对苏作战,攻占至黑龙江上游的加林达及三叉铁路交叉点的斯科沃罗迪诺地区。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国宣布从8月1日开始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冻结日本海外资产。英国也宣布废除与日本通商协议,冻结日本资产。日本全国石油储备只有840万公升,必须要夺取油田,否则自己就会崩溃。而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大油田,那都是60-70年代才发现和开发的,在1941年日本附近唯一的油田就是印尼,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从北上改为南下。


深度军事


关于“织女”的传说,可不止有《牛郎织女》还有《董永之妻》

这还真不是胡说。

牛郎织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流传至今。可以说家喻户晓。如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月初七,已经成了“中国情人节”。小时候,我也在七夕的晚上,躲在葡萄架下偷听过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虽然代价是被蚊子狠狠的饱餐了一顿,但依然乐此不疲。

这个传说的源头,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更早的版本则出自《诗经·小雅·大东》和《古诗十九首(之十)》。

而董永与织女的故事出自东晋文学家干宝的《搜神记·董永之妻》。

内容大概是董永的母亲早逝,父子相依为命,后来父亲去世,董永因没钱安葬而卖身,买家知道他孝顺,给了他钱也没为难他。董永守孝满三年后,准备给买家当奴仆。这时,他在路上遇到了织女,织女愿意嫁给董永为妻,跟他一起去当奴仆。两人到了买家的家里后,买家说:“当初给他钱不要了”,董永坚持要报恩。买家问:“这女子会做什么”,董永说:“会织布”。买家说:“让你妻子给我织一百匹娟,我们就两清了。”结果,织女很快就织好了。然后,织女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的孝顺,天帝让我下凡助你还债。”说完,织女就回天庭了,再也没回来。

额,故事是不是很熟悉?

把“织女”换成“七仙女”,就是黄梅戏经典曲目《天仙配》改版前的原版《天仙配》也称《七仙女下凡》。是中国的传统剧目之一。黄梅戏的新版《天仙配》是1953年5月,陆洪非根据胡玉庭口述本改编而来。

看来“织女”也是挺忙的。


陌上云白


三国演义里面一直有一个永远的正面人物——就是接受汉献帝衣带诏,忠心耿耿扶保汉室的车骑将军董承。他禅精竭虑的帮助汉献帝,试图从曹操手里夺回实权,后来因为行事不密,终于功败垂成,还连累了自己在宫里的女儿董贵人。

所以一直以来,董承都是以一个忠于汉室的悲情老臣的形象流传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没什么黑点。但是如果看袁宏的《后汉纪》的话,里面有段记载,还是能看出董承这个人不简单。


话说当时是「天子败于曹阳」的时候,也就是李傕郭汜合兵一处,在追杀好容易从长安逃往洛阳的汉献帝。然后汉献帝前面是一条大河,后有追兵,河岸偏偏还比水面高出许多。这个时候大家议论准备把汉献帝绑在丝绸上放下去到河里的小船。就在这个时候:

时后兄伏德扶后,一手挟绢十匹。董承使符节令孙俨从人间斫后,左灵曰:“卿是何等人也!”以刀扞之,杀旁侍者,血溅后衣。

董承秘密的派孙俨在乱军之中刺杀伏皇后,幸亏侍卫左灵替皇后挡了一刀,没有砍中伏皇后,砍中了旁边的侍者,血都溅到了皇后的身上。


这个时候,汉献帝和文武已经是身处绝境,自身难保了,董承居然还能想到这一点,想着乱军之中刺杀皇后以便于自己的女儿董贵人当皇后…… 这位“老实人”的心思可一点都不简单。


经史通义


这个问题相当宽泛。

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很多人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但是受制于自身立场和历史环境,同一件历史事物在不同的时期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例如太平天国在20年前还被定义为我国近代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农民起义运动,是正义之举。然而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太平天国运动负面的表现开始为更多人所知,其邪恶的本质为更多人所接受。

所以今天的太平天国运动有了更复杂和多面性的评价。

发现历史不为人知的真相,是历史学习的巨大进步,尤其是那些被基本确定了的历史事实。

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令人吃惊的真相呢?静夜史认为列宁遗体的保存真相就属于一例。

列宁是苏联的缔造者,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其缔造者列宁的地位也是高山仰止。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列宁的地位开始摇摇欲坠,其历史定位也在变得越来越尴尬。

虽然列宁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远远高于斯大林,但是今天的俄罗斯人民心目中,斯大林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列宁,而列宁的形象也从传统的革命导师逐渐黑化。

和列宁尴尬的历史定位相对应的,是列宁遗体的处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斯大林坚持将列宁遗体存放在水晶棺,供后人瞻仰。

1924年1月列宁去世后,苏联专家对其遗体进行防腐处理,并放入水晶棺保存。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列宁遗体的保存并没有做得尽善尽美,这为其后列宁遗体保存的不良影响埋下了祸根。

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起闪击战,兵锋直指莫斯科。为保存列宁遗体,苏联方面将列宁遗体转移到西伯利亚的秋明进行保存,但由于秋明的技术条件限制,列宁遗体在1943年开始出现溃烂,被迫截去一条腿和部分左肢,以义肢代替。

1961年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将列宁遗体从列宁墓移出。再次导致遗体腐烂,在这样的情况下,赫鲁晓夫决定将列宁头部和躯干分开。躯干被火化,头部则和人造躯体相连。

今天的列宁遗体,只有原躯体的10%左右,也就是头部。然而就是这10%,每年仍需数百万美元的维护费用。

苏联时代,国力较强,这些支出可谓九牛一毛。但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长期不景气,加上对共产主义的背弃,列宁遗体的保护工作开始陷入窘境。

今天的俄罗斯,就列宁墓是否拆除一直争论不休,但因为总统普京始终不表态,因此列宁墓始终矗立在红场之上。

但是俄罗斯政府在几年前已经停止了维护列宁墓和遗体的拨款,苏联时期的遗体保护委员会也被迫进行市场化改革,改为民用科研机构,其遗体维护的资金来源开始转向民间的赞助以及捐赠。

列宁作为第一个使用水晶棺的国家领导人,他的遗体很遗憾并未得到妥善保存。不过有意思的是,以列宁为开端,水晶棺似乎成为共产主义国家的某种象征。

相比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集权程度较高,尤其是首任领导,对国家的奠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妥善保存遗体供人瞻仰成为必要的选择。

因此在列宁之后的近100年时间中,很多国家断出现水晶棺保存遗体的行为。包括:

  • 1949年去世的保加利亚共产主义领袖季米特洛夫;

  • 1952年去世的蒙古领袖乔巴山;

  • 1953年去世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 1969年去世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

  • 1976年......

  • 1979年去世的安哥拉首任总统阿戈石蒂纽•内图;

  • 1985年去世的圭亚那国家元首福布斯•伯纳姆;

  • 1994年去世的北韩领导人金某成;

  • 2013年去世的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

不过因为本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部分领导人的遗体被移出了水晶棺,甚至被火化。例如: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其遗体被安放在列宁水晶棺旁。但赫鲁晓夫执政后,对斯大林展开清算,认为斯大林滥用职权,违背列宁遗嘱,保留遗体不合适,因此将1961年斯大林遗体从水晶棺移出;

保加利亚共产主义领袖季米特洛夫墓地在东欧剧变中被毁,其遗体于1990年7月由家人从水晶棺迁出火化;

苏联解体后,蒙古开始进行民主化改革。其首任领袖乔巴山因附庸苏联及计划经济的失败,遭到严厉批判,其遗体被移出水晶棺,随后被火化。

在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水晶棺待遇似乎都违背其本人的意愿,特别是列宁在生前根本不知道斯大林对列宁遗体的处理方式。

但是对水晶棺青睐的国家领导人也不是没有,孙先生就是其中一例。

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怀着未竟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孙先生得知列宁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并放入水晶棺,因此想要效仿列宁的遗体保存方式。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北洋政府军阀混战,在防腐技术上相当落后。虽然此时苏联和我国关系密切,但苏联将列宁遗体保存的药剂视为最高国家机密,因此孙先生遗体保存计划搁浅,在孙先生逝世数日后,遗体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烂。

国民党遂放弃了对孙先生遗体进行防腐处理的打算,随后孙先生在南京下葬并修建中山陵。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一,《白蛇传》里的小青变过性 我们现在熟知的《白蛇传》,不是最早的版本。

最早的版本叫《双蛇斗》,故事的发生地也不是杭州西湖,而是四川峨眉山。

故事讲的是在峨眉山修行修了近八千年的白蛇,觉得老是呆在一个地方太闷了,老是看一个地方的风景也看腻了,想到外面走走看看,便下山“云游”。

心情愉快的白蛇边走边欣赏沿途美景。路过青峰山时,美好的心情被破坏了:一条青蛇挡住了去路。

青蛇见白蛇有几分姿色,要她嫁给他做老婆:“愿与你结为终生伴侣,一同修行,求得正果。”

白蛇不答应,它们(也许该用“他们”?)便打了起来。

也不打了几个回合,青蛇打不过白蛇,求白蛇饶了它,它愿跟在白蛇身边侍奉它,和它一起修炼成仙,岂不是美事一桩?白蛇还是不答应,谁知道你这人安的是啥心、今后会不会对我搞性骚扰。

青蛇便变成一个女的,这下你放心了八,白蛇这才没有意见,和青蛇姐妹相称,一起下山去了。

后来她们来到杭州,在西湖边遇到许仙…

老王评:哪天要再变成男的,那不是…

二,黄帝曾把蚩尤的肉做成肉酱令人分食

距今约5000年前,为了争夺适合放牧和浅耕的中原地带,黄帝联合炎帝跟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打了一仗,史称“涿鹿之战”。

战争的结果是黄帝胜蚩尤败,其他诸侯都归顺了黄帝。

关于黄帝和蚩尤之战,司马迁在《史记》里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15岁就当上了部落首领,37岁当上天子;他一生经历了52次战争,在炎帝后期打败炎帝,然后在涿鹿之野打败蚩尤,结束了远古混乱不堪的战争局面…

人们都知道黄帝是“中华文明初祖”,却很少有人了解他有多残忍,《史记》之类的典籍自然也不会记载,但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一张帛书,却记录了黄帝打败蚩尤之后发生的事,足以颠覆这个“文明初祖”的高大形象: 黄帝抓住蚩尤之后,把蚩尤的皮剥下来做成靶子,让大家“练习”射箭。然后把干草塞进蚩尤的胃,做成球让大家当足球踢,还设了个“颠球奖”,哪个颠球时间最长就奖给哪个。

蚩尤的骨肉都不能“浪费”,黄帝把它们做成肉酱混合到菜里,所有的人都必须吃…

评:虽然写出来抹黑不了黄帝的牛逼,不过蚩尤有点可怜。

三,岳飞亲手杀掉舅舅并挖出心脏

毁三观的还有著名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岳飞。

据《中兴遗传》记载,岳飞的军队并非“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恰恰相反,这支鱼龙混杂,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各色人等的军队经常劫掠百姓,草菅人命。

而且“辄扎营解甲,以所掳妇人佐酒”——一个叫韩顺夫的部将,攻入敌人营地后便“胜而骄横”,扎营后让士兵把甲解了喝酒狂欢,命抓来的女人陪他们喝酒,结果被敌人杀了个回马枪,韩顺夫丢了小命,岳飞大怒,把他的亲随兵全部杀了。

《三朝北盟汇编》记载,岳飞脾气非常暴躁,在洪州时和江南兵马钤辖(掌管军旅屯戌、营防、守御政令的官员)赵秉渊喝酒,结果喝得大醉,和赵秉渊一言不合就打人,差点把他打死——“先是飞在洪州,与江南兵马钤辖赵秉渊饮,大醉,击秉渊几死”。

《三朝北盟汇编》还记载了岳飞杀舅之事:

岳飞舅舅

绍兴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有百姓来告岳飞的舅舅骚扰百姓,岳飞就告诉了他母亲,并谴责说舅舅这样做会把他连累了,即使他能宽容,但军法不容。

经母亲苦劝,岳飞才没有再计较。

可是有一天,岳飞与其他人押送军马,他舅舅也去了。

他舅舅想射死岳飞,结果只射中了马鞍,岳飞追上他舅舅,把他抓下马来,命王贵和张宪一人抓住他舅舅一只手,他则取出佩刀,把舅舅的心挖了出来,然后剁碎。

母亲知道后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舅舅,岳飞说我不杀他他总有一天要把我杀了,所以不如先下手为强。

评:掏心有点狠,习武之人,血气方刚…

四,舜是弑君篡位的凶手

曹丕想当皇帝了,就逼迫汉献帝退位,把帝位让给他,美其名曰“禅让”。完成帝位交接仪式后,曹丕说了这么一句话:“尧舜之间的事情,我可是知道的。”

言外之意是,他今天所做的事情并不奇怪,早就有人做过了。

曹丕说的是一个典故。

说的是尧帝把位子让给舜的故事。

历史上总是把尧和舜并称为“尧舜”,他们两人的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有人还写诗歌颂,希望六亿人民都能像他们那样“和谐”——“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他们有多“和谐”呢?

尧为部落联盟领袖的时候,其他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尧考察了三年,觉得这人德才皆备,是个当继承人的料,便定他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位,他继位后,又以同样的方式推举皋陶为继承人……这便是“禅让制”的由来(所谓“禅让”包含两个意思,生前把帝位或王位让给别人只是其中之一)。

真是这样吗?

据《竹书记年》记载,舜的帝位不是这样来的,可以说来得很不光彩:舜为了高升,千方百计取得尧的信赖,得到尧帝的信赖后,舜逐渐掌握了大权,但他仍不满足,把尧的儿子杀了,把尧关了起来,强迫尧把帝位“禅让”给他,还把尧的两个儿女也“接收”了。

也就是说,尧舜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美好,一个邪恶。

不知道曹丕所指,是哪一个版本?

评:最后舜也没啥好下场,禹把他干掉了。

五,朱熹称自己是沽名钓誉之徒

提到朱熹,人们便会想到“理学大家”等等高帽子。

朱熹总结了以往的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他的思想被尊奉为“官学”,人们把他与孔子并提,称他为“朱子”。

朱熹有一个很著名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认为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话其实不是他说的,是程颐说的。

这个程颐也是一个理学家,与朱熹并称“程朱”,“程朱理学”被誉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程颐与某人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

程颐:‘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程颐:‘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这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来源。

这话被朱熹常常拿来“教育”别人。

比如他一个朋友的妹夫死了,他便用这话来劝朋友的妹妹守节。

他自己却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劝别的女子守节,却劝自己的弟媳改嫁,劝告不成就逼,目的是为了侵占亡弟的产业。

朱熹的污点当然不止于此。

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朱熹遭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列了他“十大罪状”。

包括“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 、“私故人财”、“家妇不夫而孕”、“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等,其中的“私故人财”,大概指的就是这件事。

虽然沈继祖所列罪状有捕风捉影的成分,但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比如他勾引尼姑给他做小老婆的事就“证据确凿”,还惹得皇帝老儿极为震怒,朱熹吓得赶紧上表谢罪,称自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朱熹还有过这样的“光辉事迹”:为了打击政敌唐仲友(台州太守),他污蔑唐仲友嫖妓,将一个叫严蕊的失足妇女抓来严刑拷打,逼她承认和唐仲友那个,没想到严蕊是个有骨气的失足妇女,宁死也不做诬告之事,朱熹只好不了了之。

评:坊间传闻 朱熹同学还与自己儿媳妇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六,海瑞妻妾成群饿死女儿

沈德符所著的《万历野获编·补遗》记载,大清官海瑞一生娶了三个妻子两个小妾,第一个妻子姓许,生了两个女儿,却被海瑞休了,理由是婆媳不和。 婆媳不和多了去了,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不少是婆婆的问题,海瑞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偏袒自己的母亲,把责任完全推到妻子头上,一休了之。

他的第二个妻子姓潘,进门不到一个月也被休了,也是因为“婆媳不和”。 海瑞的第三个妻子姓王,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却“暴死”,原因不明。

他一个姓韩的小妾也死了,死因是自杀。

从这两人之死可以推测,海瑞这个人一定有问题。

但这人是个大清官,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从来不搞贪污腐败,仅靠他一个人的薪水,显然无法维持一大家子人的正常开支,家里之清贫,比如今的特困户还过之而不及。

女儿5岁了,不仅没吃过零食,还连饭都吃不饱。

他府里一个男仆见小丫头饿得黄皮寡瘦,就给了她一块饼,刚开始吃就被海瑞发现了,质问她饼是哪来的,女儿用手朝那个男仆一指,海瑞骂道:“一个好女子,是不会随便接受男人的东西的。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

几天后,这个女儿真的被饿死了。

评:上辈子欠他的!做他女儿。


汉周读书


最令人吃惊的就是扬州十日了,汉奸当道为祸祖国跟人民。当时的清军攻入了扬州,在扬州遭到了最顽强的抵抗。当时的清军统帅以满八旗作为主力对扬州城发动进攻,虽然攻破了扬州城,可是清军也为此付出了八千人的战损代价。这使得清军统帅恼羞成怒,下令屠城十天。然后清军在这十几天里总共屠杀了八十万扬州百姓。而最让人吃惊的是,参与屠城的军队里有八万人是汉人军队。

按着当时清军的编制,一个方面军为两旗满军旗的人马,一个满军旗大约有士兵9550名,两旗共19100名士兵;除了这两旗人马外,还有大约80000名士兵的汉军旗或者汉军作为辅助部队。总计十万人。因此,扬州十日伤亡满军8000人实际上占清军主力的一半了,剩下的清军也不过几千人。在清军主力被重创以后这些汉军绝对有话语权,就算没有反抗的意思完全也可以阻止清军对扬州市民的报复。但是这些汉军却廉不知耻,竟然甘当满清的走狗,把屠刀伸向自己的同胞,最终残杀八十万人。


优己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哦。

有俩人大家一定都听过,俩人都是齐国人。

一个叫邹忌,就是天天问媳妇我和城北徐公谁漂亮的邹忌,也是那个天天没事儿向齐王进谏的邹忌。

另一个叫田忌,就是那个和孙膑关系不错,喜爱赛马,但是总赢不了,最后靠作弊赢了的田忌。

这俩人都是齐威王的手下,长得好看的邹忌是文臣领袖,喜欢赛马的田忌是武将领袖。话说当时齐国和魏国的关系不太友好,双方总是打来打去,一打仗,武将自然就吃香了,再加上田忌有个神一样的军事孙膑,所以田忌率军先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了魏军,又在马陵之战里杀死了魏军的主帅庞涓。

这一下,田忌在齐国的人气就噌噌往上涨,结果文官领袖邹忌不乐意了,怎么着哥们,这是要夺我的权呀。于是邹忌就想了一个损招,诬陷田忌谋反,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

给大家翻译一下。邹忌让仆人带着十金到大街上找人算卦,大家一看有人拿这么多钱算卦,就都围了上来。仆人说,我是田忌将军的手下,我们在外征战是三战三胜,现在班师回朝了,准备谋反推翻齐威王,你看能不能成?

事情很快就在都城里哄传开了,齐威王也知道了这事儿,邹忌就在旁边添油加醋,说田忌功高盖主,早就有反叛的心思,于是齐威王就立刻下令捉拿田忌,田忌提前接到信儿了,赶紧带着孙膑就跑到了楚国。

后来齐威王死了,齐宣王即位——就是那个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齐宣王——知道了田忌是被冤枉的,就把田忌和孙膑又请回了齐国,至于邹忌后来怎么样了,正史没记载,但据野史说,邹忌因为害怕报复,后来疯掉了


杨过的大仙


古代恐怖的监狱

中国古代的监狱十分恐怖,倒不是说其刑罚多么重,而是吃喝拉撒和死的病的都在一起,成为传染病的爆发区,再加上恐惧失眠带来的抵抗力低下。

很多犯人都容易病死在狱中。而这些病死的人中重刑犯倒没有几个,但到是犯了小偷小摸等轻罪的人员比较多。所以穿越了一定要当个守法公民!

古代残忍的砍头

在古代砍头也是个职业,并且需要师承。师傅会训练徒弟从学习人体的结构开始,如何做到一刀下去,从脊缝隙间穿过,而不伤刀刃,这就算是出徒了。但你如果不幸遇到一个生手,就和去医院割双眼皮遇到实习生感觉啥不多,自己成为实验品了。

一刀下去……没死,恭喜你,买一送一,再来一刀。

又一刀……没死,买一送二。直到最后反而可能不是被砍死的,而是被活活砸死的。

而这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在古代人的价值观中,讲究人死为大,死后都想尸体完好无损的下葬,因此在被判了斩立决后,都会给官员和侩子手点“小费”,让一刀完事,尸体和头颅经过细心缝合后,下葬时尸体就基本看不出来被砍过脑袋了。

而如果家属过于吝啬,或者苦主就是个你穷光蛋,往往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况。当然还有一些更无耻的官吏,会扣下死者头颅,让家属私下花钱买回。恩,真的是什么钱敢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