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机油事件沸沸扬扬,到底打了谁的脸?

央视315晚会结束,一场几乎称得上堪比消费届春晚的全民狂欢也落下帷幕,不出所料的是,央视爸爸又把前几年反复报道过的“剩菜剩饭”拿出来炒,看晚会的时候都不禁替台上几位底气不足的主持人尴尬。而坐在电视机前的,有满心希望自己的权利能得到主张的消费者,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吃瓜群众,当然,更多的可能还是各行各业的公关相关人员,例如进口大众,在20:00预告中爆出后于22:28拿出了一份声明,前后不足2个半小时,可见应该是早就预料到了自己会“荣登”315榜首。这也不奇怪,毕竟有了5年前速腾断轴被曝光的经验加上常年盘踞各大投诉榜单上,对应起来理当是更加得心应手。然而笔者更希望大众系品牌能够把这份“得心应手”用在应对中国消费者的诉求上,至少改一下对中国消费者一贯傲娇的态度,不要时隔半年甚至长达几年才想起来身后还有一群苦苦哀求的消费者。

机油事件沸沸扬扬,到底打了谁的脸?

然而,比被曝光的大众更引起热议的,是另一个消费者期待上榜却安全着陆的CR-V机油事件。其实早在2月,CR-V就与长安CS75因为机油事件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几乎同样的问题,几乎同样的处理方式,受到的待遇却是云泥之别。怎么就一个那么不受待见,一个就能平安过渡还博得片片掌声呢?笔者妄自揣测原因有三:一、CR-V开创了城市SUV市场,可谓传奇般的存在,将这样一款神车从神坛上拉下来做个平民,是众多竞品和不堪加价重负的群众心之所向;二、东风本田近年涨势过猛,难免遭人眼红,所以才有网上流传的众多群众演员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都冒着严寒整齐划一的到店维权拍好照片上传到网络后就走;三、虽说是同样的问题,但东风本田实属首次遭遇,而长安早在几年前就被频繁爆出,无论是CS35还是CS75几乎无一幸免,其无论准备时间还是前有出头鸟的防护,都无疑占尽先机。

机油事件沸沸扬扬,到底打了谁的脸?

机油事件沸沸扬扬,到底打了谁的脸?

机油事件沸沸扬扬,到底打了谁的脸?

那么,闹得这么凶的机油事件,到底是什么个情况呢?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1.5T发动机机油增多的发生机理。发动机正常使用条件下,因为活塞环与气缸之间存在窜漏,燃油蒸汽或者未燃尽的液态燃油会少量的从这些地方跑进曲轴箱里产生燃油稀释。

机油事件沸沸扬扬,到底打了谁的脸?

燃油稀释在缸内直喷发动机上会更加突出。缸内直喷,会以极高的压力将燃油喷射到气缸中,而视喷射系统的布置和控制逻辑,会有或多或少的燃油被喷射到气缸壁上造成“湿壁”。这部分燃油是很难如喷射在空气中的油雾颗粒一样迅速汽化的,这些汽油会和气缸壁上的油膜混合在一起,被活塞环刮进曲轴箱内。

虽然每次喷气缸壁上的油量看起来量并不大,但是缸内直喷发动机在冷启动时会喷射过量的燃油制造浓混合气,如果是在冬季或者气温更低的高寒地带,冷机运行时间更长,直喷发动机会喷入过量的燃油帮助燃烧,而过量的燃油会渗入曲轴箱内稀释机油。

正常工况下,混入机油的燃油会及时挥发并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进入燃烧室重新燃烧掉,就不会导致机油持续被稀释,不会出现机油液面升高,机油有汽油味等现象。

汽油窜机油并非该发动机独有现象,而是内燃机常见现象

燃油稀释是一个非常非常古老而经久不衰的话题。古老到什么程度?在SAE的技术文库里,可以搜到的专题讨论文献最早出现在几乎100年前!而它直到今天依然在困扰着消费者和发动机制造商们。

机油事件沸沸扬扬,到底打了谁的脸?

事实上,燃油稀释问题一直困扰着主机厂,也不并是只有汽油机——柴油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比汽油机更加普遍。部分“放弃治疗”的柴油发动机,干脆在正常机油尺的上刻度线以上,再刻一个燃油稀释极限。

机油事件沸沸扬扬,到底打了谁的脸?

一些1.6T发动机的机油尺在上限以上还有一条标记,用户手册提示超过这个标记才需去4S店检查。

美国市场也有燃油稀释的受害者,相关厂商曾通过内部服务通告的方式对出现机油增多、机油中出现汽油味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过维修。

机油增多的因素跟低温、短途行驶有很大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因为发动机的高温和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作用,这些少量的汽油会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进入燃烧室重新燃烧掉,并不会导致燃油稀释,机油增多。

但在高寒地区,短途行驶的车子上,这个问题就会变得严峻。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热个机,怎么会有那么多汽油跑进曲轴箱里造成机油稀释?那么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好了。

4冲程发动机曲轴每转2圈进行1轮燃油喷射。假设冷机怠速1000rpm(实际更高),每缸每分钟完成500次4冲程循环,每缸每分钟喷油500次,每秒钟喷油约8次。意味着4缸机每秒钟在1000rpm的转速下总计喷油约32次,每分钟2000次!再加上为了提升冷启动性能,目前的发动机ECU设置在低温冷启动是都会多喷油的。

在本来就存在的过量汽油被刮入或渗入曲轴箱的增压发动机上,短途驾驶在机油温度还没升到足够让混进去的汽油被排出前,就已经停机了。接着又冻上几个小时,再来重复一次或者一天好几次这样的过程。1分钟2000次的过量喷油,每天加起来轻松上万次,甚至几万次,燃油稀释就很正常了。

因此,燃油稀释在缸内直喷发动机上更容易产生,在寒冷的冬天更容易产生,在短途驾驶的车上更容易产生,在频繁的停车-启动-停车-启动的车上更容易产生。

机油增多并不会造成发动机磨损

机油增多会否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案例、和国内目前的状况一样,美国市场也有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也同样存在燃油稀释的问题,许多车主将自己的机油送去第三方检测后发现,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的燃油稀释结果已超5%极限。

机油事件沸沸扬扬,到底打了谁的脸?

本田1.5T机油Fuel Dilution已超5%,但金属元素含量正常

但是上市时间更久、保有量更大的美国市场,本田1.5T发动机却暂未出现任何因为燃油稀释导致的大面积发动机故障的情况发生。另外,海外市场的CR-V机油更换间隔最长达1年,国内市场保养间隔为5000km或6个月,按照国内的保养要求进行保养及时出现了燃油稀释也不会导致发动机异常磨损。

刷ECU可以很快解决这个问题,并不会造成动力、油耗的变化

燃油稀释在低温、短途行驶的工况下尤为突出,ECU程序的变更只会针对低温冷启动工况的程序设置进行优化,不会对发动机的动力、油耗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气温和行驶距离才是机油事件的始作俑者,别有用心企图恶意抹黑、引起消费者恐慌的煽动者,才是最该被请上315晚会现场被打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