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很多百岁老人,过了一百岁生日很快就逝去了。为什么啊?

同相宜古文化


20世纪有一个这样的说法:百岁老人多半都是被阎王爷遗忘的人,所以,很多人认为过百岁生日后老人多半很快死去的原因在于:百岁寿宴又是杀鸡宰羊,又是锣鼓喧天的,动静太大,以至于惊动了阎王爷他老人家,于是阎王爷就因此记起百岁老人了!于是乎,百岁寿宴后,老人就被阎王爷收走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调侃的说法,这一说法只能佐证“百岁老人通常过完百岁宴就过世”,而已。这背后的真正原因,还得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说起:

在开始解析前,我们先来说一下和老人死亡相关的另一桩奇事:有相关调查显示,在重特大节日期间,老人的死亡率往往会降低。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和“百岁寿宴后老人很快过世”的原因是一样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心理暗示,指人接受自己或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暗示又有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之分,德国纳粹分子在集中营就曾做过的相关实验,该实验就是用“心理暗示法杀人”。具体是:用黑布将囚犯眼睛蒙上,然后将他绑在座位上,告诉他,有人将用刀划破他的手让他的血慢慢流干而死。实际上,行刑者却只是用冰块轻轻划了囚犯的手,并用点滴不断制造血滴的声音。囚犯以为自己的手真的被划破,身上的血也不断在流干,很快,囚犯就死去了。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心理暗示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接下来,我们看看心理暗示是如何作用在老人身上的。

中国流传着 “长命百岁”的说法,于是,很多老人自然地把“活满100岁”作为人生圆满的目标,于是他们不断地暗示自己:一定要活一百岁,一定能活一百岁。在100岁以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但等到真的到达了一百岁,这种心理暗示就会自然地变成:100岁到了,100岁到了,任务完成了,圆满了。

于是,很快,百岁寿宴后,老人就过世了。说到底,他们的离开还是应该归根于他们的强大的心理暗示。同样的,在节假日,尤其中秋、过年这样的节日里,老人会很少过世,这也得益于心理暗示。因为中国人喜欢“团圆”,而节假日恰恰是团圆的日子,所以很多老人即使已经马上要断气,也会不断地暗示自己“我一定要活到中秋,一定能活到中秋”,在这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下,老人总能奇迹般地“多撑几天”,愣是等到节假日过完了才离开。

所以,结论是,要想老人多活久一些,必须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平常生活中,也要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记者李满


很多老人不要说活到一百岁就算活到九十多岁就已经被人称为高寿了,老人们普遍的年纪还是七八十岁的居多,有的年轻人从小生活不好,长大了由于太过劳累导致老了之后身体被各种的疾病折磨,就算可以活很久,也是受罪。这也是常识,排除疾病,一个整天干体力活的人肯定没有一个从小就是锦衣玉食的人活得久。不过这也不一定,现在的很多百岁老人也都是从曾经那个困苦的年代过来的。

其实有的学者说过人的极限年龄是120岁,不过却很难有活到这么久的了,连活到100岁都很难,活到120以上的还是有的。在我国传说的寿星中,彭祖活了八百岁,是位最长寿的老人。是否真活了八百岁?也确实无法考证。不过清代的李庆远,活了256岁。《李氏族谱》记载他生于1677年02月26日(康熙十六年),卒于1933年05月12日(民国二十二年),他是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李庆远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成功的一生,谁与争锋。这也是仅根据族谱记载,不过如果是真的,代表人还是有可能突破更高的年龄。不过我国现在最高龄的人是阿丽米罕·色依提。出生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拍昆吾伊拉村,生于1886年6月25日(清朝光绪12年),今年132岁。现在,她的孙子辈已有40人之多。

其实问题说为什么老人过了100岁生日后就开始消逝,其实我觉得这里面也没有其他原因。毕竟我们在祝福老人都是用“长命百岁”所以很多人都是人为人的大限就是百岁。毕竟人的年纪大了,活得越久对于有的身体不好的老人也是一件折磨。有的老人就算可以活到100岁,可是身体机能的日益低下,也没法让他活得更久。

老人们一旦活得久了身边以前老伴、姐妹、朋友肯定就不在了。内心孤单,这种孤单不是子孙满堂可以填补的。并且人们都向百岁看齐,觉得自己活到百岁了,好像使命已经完成了。也就想着早点见到那些亲近的人。

老人活得长久身体好很重要。不过更重要的还是身边人对她的态度,毕竟老人心里是很孤单的。家人们也应该注意老人的心里生活,不要让老人有太多的心理负担,有的老人会产生自己老了不中用给家里人带来了负担,这种情绪是很糟糕的。所以家里有老人的家庭还是对老人好点,毕竟自己也会有老去的一天。

不过我觉得人老了,就该好好的生活也不要去想着做什么几十大寿,我觉得做寿这东西很邪乎。因为身边有的老人做寿之后就……

年轻人还是趁着自己年轻不要过于浪费自己的精力,早睡早起,不要熬夜,经常锻炼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很多长寿老人的秘诀都是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锻炼身体。所以身体还是要年轻时候保护好。


神经饼大大


因为在医院老年病区工作了20年的原因,认识的百岁老人会比普通人多。人活到100岁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很多人会把人生百岁作为自己的目标,而百岁之后很多老人就仙逝了,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

1️⃣强大的意志力

不得不说,人的强大意志力是惊人的。人往往在困境的时候,一个坚持就是胜利的意志是活下去的强力支撑。而活过来100岁,自己的意志一放松,就可能撑不住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中那个被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可怜小伙子,刚高兴的说了句庆幸的话就突然死去。

2️⃣强大的健康基因

能活过百岁的老人,健康的基因是不容忽视的,当然后天潜移默化中养成的健康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但活到100岁,毕竟身体这台机器已经承受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更为敏感。所以,想长寿,就要像这些百岁老人一样心情坦然、有较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3️⃣潜意识中的人生终点

实验证明,人的潜意识是可以杀人的。当我们把自己的人生终点设定在100岁,而又有幸活到100岁时,会不会像终于跑完马拉松?但此时又接到通知再跑一个10公里,你还能马上重新设定目标继续奋斗吗?

4️⃣大庆大喜对心理的影响

老人活到100岁是一件大喜的事,家有儿女的多团聚庆祝,喜庆的气氛和忽然改变的饮食都会影响到老人,对老人的心脑血管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而很多老人的自我暗示对心理的影响也比较大,老了后会经常怀旧,回忆自己的父母亲人,甚至会梦到他们来接自己。当心理上已经逐步接受死亡的暗示时,离去的日子已经不会久远了........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我的悟空问答,您有营养或饮食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在此向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1. 中国营养学会全国首批注册营养师

    “9.3”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老兵方队专职营养师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家庭膳食营养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学会营养食品分会委员

    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委员会公众健康推广专家

    中国首届孕期膳食营养与月子餐大赛一等奖和特等奖获得者


营养师于仁文


“山中常逢千年树,世上难遇百岁人”;家有一老,好比一宝。百岁被称为期颐,也称为人瑞。截止到2017年,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6.5岁,目前中国百岁老人已超过6万,但相比于13.7亿的总人口,还不到万分之一。说明当超过人均寿命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目前100岁还是绝大多数人的寿命极限。


看看上海市的统计数据更直观,上海市现有百岁老人1959人。百岁老人年龄构成如下: 100-105岁百岁老人1909人,占97.4%。 106-110岁老年人49人,占2.5%。 111岁及以上老年人1人,占0.1%。说明超过百岁老人的寿命绝大多数在105岁以下,基本上越接近100岁比例越高。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很直观的说明很多百岁老人,过完百岁生日很快就逝去了,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百岁老人很快逝去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目前,百岁老人在一个地方还是相对非常少的,当老人百岁的时候,亲人一般都会为老人祝寿,社会关注度大大提高。百岁之后逝去会引入关注,有聚焦效应。

其次,百岁老人毕竟年事已高,宜清静、平和。祝寿、亲人探望、大家关注等因素,多少会影响老人原有的生活节奏,部分老人没能很好调节适应,容易生病...

最后,长命百岁是人生的美好期望,是努力的目标。老人一旦目标实现,感觉大愿已了,加之身体越来越老化,生机难免下降,致使死亡率攀升。喜欢我的观点就点个赞,加个关注,谢谢!


养车智多星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高龄老人的死亡率在统计学上来说是很高的,并且岁数越大,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死亡的概率也越大。

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我国死亡率数据统计:

可以看到在我国百岁以上老人的死亡人数在某一段时间内,一千死亡人数中就有454个,这个占比可以说非常高了,再看一个趋势,我们发现五岁以后人的死亡率是逐年提升的,本来活到一百岁的都很不容易了,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很多都是疾病缠身,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所以给我们的一种感觉就是很多百岁老人刚过百岁就去世了,因为这个岁数死亡率毕竟太高了!!!

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一种人的错觉导致的。

为什么不是感觉过了95,98岁就很快去世了呢?因为传统的年代包括现在很多农村过生日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每年都过,而很多老人的年龄你根本不清楚,只有听说某人过多少岁生日了你才知道,百岁生日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也是一件相对稀奇的事,所以你更容易听闻到某人上百岁了,而不是上95,98岁了。

除了这两点,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值得商榷的原因就是高龄老人对于上百岁是渴望的,前面也说了具有非一般的象征性,以前看到一篇科学论文说如果一个胖子保持原来的生活作息但是整天想着我要减肥,我要瘦下来!!那么真的会瘦下来一点。(在排除因为整日渴望减肥又不能实现导致思想溃散而人日渐消瘦使得体重稍有减轻的这种变量情况下)同样的道理你懂了吧,也就是说本来可能99岁就死亡了,但是对于再活长一点的强烈渴望使得其真的多增加了一些阳数,而活到百岁以后,也就释然或者无生可恋了,于是撒手人寰!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补充其它可能的原因!


自由小帆


我们这里没有活到百岁的老人👵,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才九十多点儿,今年九十九明年还是九十九


我大伯就是这样的人。

爷爷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奶奶带着四个儿子和一个姑娘守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大伯长兄如父很快担负起了家庭的责任。

因为家里穷没人来说亲,奶奶就攒了一袋白面,托人物色了一个童养媳,十年后结婚生下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为了养活一家人和母亲弟弟妹妹,他顶着骂名到伪军据点里做饭当伙夫,一直到死都有人拿这件事儿恶心他,但他却不放在心上,因为他问心无愧,从来没有做过伤害别人的事儿,还利用自己在炮楼里做饭的便利通风报信救了好多人。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心胸宽广乐观自信,哪怕是二儿子去世儿媳妇改嫁小孙子智障也没有打垮他,大娘40岁就得类风湿关节炎丧失劳动能力也没有改变他风趣幽默的性格,所以长寿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八十多岁时有人问他笑说自己六十六,九十岁时告诉别人自己七十八,然后就一直这样好几年。。。。。。

大伯去世时是喜丧,大人们争抢着丧事上的红布给自家的孩子缝在衣服上,意为孩子祈福长命百岁!

这就是为什么老人百岁后很快去世的原因,因为他也许不止100岁。。。。。。。


我的房子我做主


这个现象并不奇怪,是最正常的自然规律,这与满一周岁的小孩会走路了一样的正常。

过了六十岁的老年人都有一个正常的存活规律,即60岁后以十年计,70岁后以年计,80岁后以月计,90岁后以天计,那百岁以后就是以时分计。

一般情况下,80岁后的老人去世己不属意外,90岁的老人去世己属喜丧,那百岁老人去世标致着是福禄寿喜都包含的家族齐盛,人丁兴旺的富贵丧事,少见难有。

人的生命的关键最好是无疾而终,其次是老人慢病好走,如果是依靠着器械和药物维持的生存,那对老人是最大的痛苦而存活,而对家属也是一种长期的守候,不安,又不忍的考量,当然,孝道的情义远高于矛盾的无奈,企盼着能多活一天是一天,让老人在世上活个够。


无言喽


好像真有点道理。因为老公的外婆活了100岁,而外婆也是过了百岁生日后不到一年去世的。


这是为什么呢?


我感觉有以下两个原因——


1、突然的饮食习惯改变对身体造成了伤害


百岁老人的牙齿基本退化掉光,对食物的消化也比较困难,一般都宜吃得清淡,食物也偏向流质和易嚼的,食量也不宜多。


百岁老人身体本身各部位器官就已经衰竭,他们应该静养素食。


如果突然改变他的饮食与起居习惯,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外婆生日时,小辈们簇拥而来,食物也是大鱼大肉,大家都纷纷让外婆吃一些肥肉和油腻的甜食,感觉喜庆的日子,吃一点没关系。


在生日热闹的气氛下,老人肯定会贪嘴多吃一点,但可能就是一点点就会造成大问题。


2、心理暗示很重要


虽然理论上人可以活到150岁,甚至到200岁,但实际上人一生中会有很多磨难,这些磨难和挫折都会影响人的身心,所以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但能达到的人很少。


人常说“长命百岁”,好像活到百岁是每个人的目标。



外婆是个心胸宽广淡泊豁达的人,尽管她45岁时外公去世,为了四儿四女她坚强柔韧地抵抗着人生风雨,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外婆95岁那年,五月端午时,贪嘴吃了两个粽子,结果消化不良导致水米不进,送到医院时医生说要开刀,不过岁数太大怕她身体撑不住。


没成想外婆福大命大,平平安安动了手术,又恢复如初,而且精精神神活到100岁。


之所以外婆安然度过,是因为外婆做手术时就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她想看到她最心爱的重孙和孙女结婚,所以强烈的求生愿望使身体出奇好转。


家里人高兴,就在她百岁生日风风光光地大摆宴席。


不过宴席之后,她就觉得自己活够本了,以前那种强烈的求生欲已经渐渐消失,虽然儿女和孙子重孙们很孝顺,但是其实她感觉很孤独。



人求生与求死的心理暗示作用是一样的,有了消极的心理暗示以后,在一次摔倒后就卧床不起,后来意识就开始模糊,不到三个月就走了。


能活到百岁的老人,一方面是有健康的基因,另一方面后天潜移默化中养成的健康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但活到100岁,毕竟身体这台机器已经承受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更为敏感。


所以,如果我们想长寿,就要像这些百岁老人一样心情坦然,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吧。


有书课堂


我国一直流传着长命活百岁的说法,很多老人也把活满100岁作为人生圆满的目标,但为什么老人过了百岁生日后很快就逝去了?

人活到100岁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很多人会把人生百岁作为自己的目标,而百岁之后就仙逝了也可能因为这个想法导致的。老人到了一定年纪会不断地暗示自己,孙子快结婚了,快抱曾孙了,一定要多活几年,坚持活到一百岁人生就圆满了。

这个心态在100岁之前,确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但过了一百岁后,这种心理暗示就起反作用了。100岁到了,任务完成了,我差不多也该走了。于是在百岁寿宴后很多老人就过世了。

同样在节假日,尤其中秋、过年,这样的团聚节日,很少会有老人过世,这也得益于心理暗示。很多老人即使已经很不舒服了,也会不断地暗示自己,马上就过年了,子孙就要回来了,我要见了子孙后才走。在这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下,老人总能多撑几天。

另外,老人的身体机能不断萎缩,耐不住操劳,百年大寿有满堂子孙来祝寿,气氛热热闹闹的,老人心情当然很激动。这种情绪异常了,身体却吃不消,再加上高兴了,多喝了两杯酒,多吃了两碗肉,导致消化不良,肾脏衰竭等问题,很容易就极乐生悲。

所以,想要延年益寿,除了良好的心理暗示,保持情绪稳定,健康饮食也是很重要的。从今天开始,我也要给自己一个暗示,我要活到世界末日,活到地老天荒啊~


找靓机科普君


也许是巧合吧,我国著名学者周有光老先生(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就是在刚刚度过111整岁生日的第二天去世的(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

他老人家直到105岁之后仍然保持了好几年的极佳健康状态(从超高龄角度看),完全没有严重病痛,智力、谈吐、饮食起居、心理健康都很正常,甚至每天愉快写作。最后是因超高龄的心血管自然衰竭,在睡眠中停止呼吸的。

周有光先生在青壮年时期根本就不算很健康,得过肺结核,有过“幼女夭折”的惨痛经历,一生从不搞什么刻意的养生,体育锻炼很少,而且也实在谈不上很富有。他的长寿,据他的自述和医学界的判断,主要归因于:

1.生活有规律;

2.性情淡泊乐观;

3.与夫人张允和始终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4.与人为善,很健谈,很可爱;

5.以读书写作为乐;

6.思想常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