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恨纠缠十年,悲情艺术人生源于没有自我

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恨纠缠十年,悲情艺术人生源于没有自我

孙多慈,作为一个民国史上一个有名的小三,她插足徐悲鸿和蒋碧薇婚姻,并导致其婚姻破裂,却又让人恨不起来,她与徐悲鸿轰轰烈烈爱恨纠缠十年,最终却并没有与他在一起,而是选择嫁给国民党高官许绍棣并远走台湾。

1953年,54岁的蒋碧薇在台北观看画展现场遇见了40岁的孙多慈。时隔23年,当年为了一个男人争的死去活来的两个人终于见面,蒋碧薇云淡风轻地说,徐先生前几天去世了。

一向不多言的孙多慈震惊落泪,当场晕倒。1953年起,孙多慈与许绍棣商量,在家里,她为徐悲鸿守孝三年。三年间她素服素食,郁郁寡欢。

1975年,63岁的孙多慈因乳腺癌病逝于美国。

一 出身

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恨纠缠十年,悲情艺术人生源于没有自我

孙多慈,又名韵君,1913年出生于安徽省寿县的一个书香名门。

她的祖父孙家鼐是清末重臣,曾一手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父亲孙传瑗(养癯)乃一代名士,母亲汤氏是某女校的校长。家中姐弟三人,孙多慈是老大。这样的家庭出身,决定了孙多慈从小就能收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孙多慈自幼天资聪慧,酷爱写作和丹青。1930年暑假,孙多慈报考南京中央大学的文学院,但是没有考取,于是,她以旁听生的身份来到美术系旁听。当时徐悲鸿正好是美术系的主任,时常亲自授课。

初初相见,在35岁风华正茂的徐悲鸿眼里,"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徐悲鸿有时会邀请孙多慈到家中为她画像,有时带她一起游玩。

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孙多慈而言,彼时的自己何其幸运,在学业和生活上能有这样一位名师提携指点,内心自然有着一番激荡和温暖。1931年7月,孙多慈以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考入中央大学美术系,开始了四年的求学生涯。孙多慈除了追随徐悲鸿学习素描,同时选修了宗白华的美学课,胡小石的古诗选,徐仲年的法语课。

二、相爱

1927年,32岁的徐悲鸿担任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在画坛声名鹊起。

共贫寒也许可以,同繁华不行。很多人都是这样,比如成名后的徐悲鸿和已相处十年的蒋碧薇。

彼时的他们已经褪去当初的热情,他喜爱安静画画,沉溺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而她热爱社交,周旋于不同的场合和朋友之间,他怪她奢华浪费,她怨他不知体贴,彼此的嫌隙越来越大。

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恨纠缠十年,悲情艺术人生源于没有自我

可以想象,孙多慈这样一个冰雪聪明,秀美温文的少女,在豆蔻年华该是多么的光彩照人,犹如一束光投射入徐悲鸿的心间。

对于徐悲鸿而言,十八岁的孙多慈,青春明朗、聪明、单纯、乖巧,他是真真实实地爱上了;而孙多慈眼中的徐悲鸿,才华、博学、阅历、温存、沉稳,这些品质也令孙多慈迷恋。

两人之间的感情渐渐升温,徐悲鸿的爱太过强势任性,狂热浪漫,他的方式往往如疾风骤雨、劈头盖脸,孙多慈如向日葵一般,只能仰面承受,感恩顺从,回报以满腔的敬重与爱。

他毫不掩饰对她的赏识,偏爱之情溢于言表,夸张到有时上课只教她一个人。如此以来,许多同学心生不满,暗地里便流传出各种埋怨和指责,更有好事者,添油加醋,渲染附会。

当时女生宿舍是禁止男士出入的,徐悲鸿毫不避讳,经常到宿舍去找孙多慈。

1932年底,徐悲鸿的南京公馆落成时,孙多慈以学生身份送来枫苗百株。蒋碧薇得知后,让佣人尽数折断,当柴火烧掉。徐悲鸿愤不能言,遗憾之余,遂将此公馆称为"无枫堂",称其画室为"无枫堂画室",并刻下"无枫堂"印章,加盖于那段时间的画作上。

1934年10月,徐悲鸿带学生去天目山写生,行至僻静处,徐孙两人情到浓时,不由得深情拥抱相吻,这一幕被同行的同学收入进了镜头……

天目山上,层林尽染,在山间的小路旁,孙多慈摘下红豆,带着满怀愁思和柔情,娇羞地捧给徐悲鸿。徐悲鸿回到南京,定制了一对戒指,将红豆镶入其中,一个刻着慈字,一个刻着悲字……

此事便演化成一件轰动一时的花边新闻,连报纸都煞有介事地登了出来, 导致徐悲鸿与夫人蒋碧薇之间顿生龃龉。

有的资料中说,徐悲鸿与孙多慈曾合绘"台城夜月"图,图中的背景即是玄武湖畔的台城。画中,先生席地而坐,孙多慈则侍立一旁,白色围巾飘扬,天际悬着一轮朗月,作品意蕴十分清幽。此图后来落入蒋碧薇手中,不知所终,也有说被白蚁所噬无法修复。

蒋碧微晚年曾回忆恋爱中的徐悲鸿,"有时晚上参加应酬,他经常也是吃到一半,就藉词要上夜课而退席,把困窘而尴尬的我留下。最令我难堪的是,他会在酒席上趁人不备,抓些糖果橘子在口袋里,后来我知道,这些也是带给孙韵君(多慈)的。碰到他这样做的时候,我只好装作视而不见。有时我也促狭起来,他把带给孙韵君的东西预备好以后,放在桌上。等他有事走出房间,我就悄悄地藏过,他回来一看东西不见,不好意思问我,也就讪讪地走了。"

曾经看到徐悲鸿儿子徐伯阳写回忆录说,在困难时期,徐悲鸿在外面开会,也会把糖果、点心装进兜里,带回家给他们吃。大师确实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的疼爱。

为了保卫他们的婚姻,蒋碧微做了五件事情:一是找人到黑板上画海报,羞辱孙多慈;二是找孙多慈算账;三是找学校领导去干预;四是舆论造势;五是找孙多慈的家人,劝他们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儿。

一个柔弱的女子在强势的妻子面前,徐悲鸿越发觉得孙多慈受到这么大伤害,自己应该更加疼惜她。

1935年,孙多慈大学毕业。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孙多慈很快出版了个人画集《孙多慈素描集》。徐悲鸿还积极帮她张罗画展,筹划她的出国留学事宜。

最后,蒋碧薇从中阻挠,留学计划以失败告终。

三、另嫁

抗战爆发后,孙多慈一家流徙到长沙避难,徐悲鸿奔赴长沙与孙多慈见面,后又将她全家接到桂林。在桂林,两个人与山水相伴,常去漓江写生,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1938年7月,徐悲鸿在《广西日报》上刊出了一则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事,想要借此对孙多慈表达真心。谁料孙多慈的父亲知道后坚决反对,于是带着全家离开桂林,去了浙江丽水。

妥协之下,孙多慈任教于丽水的一所中学。饱受舆论争议、身心俱疲的徐悲鸿也应邀去印度讲学,一去就是四五年。

因为父母年岁渐长,兄弟不成材,养家的重担便落在她的肩上,迫于生计和父母的双重压力,还有在徐悲鸿那里看不到希望,恋爱的后期,孙多慈终于疲惫了,比起担惊受怕、遥遥无期的爱情,她开始期望一份平淡稳定的生活。她终于下决心,要了断这份不被祝福的爱。

1940年,27岁的孙多慈在家里的安排下嫁给了许绍棣。

相较于蒋碧薇在追随徐悲鸿远赴日本时的义无反顾和果断干脆,孙多慈在爱情中的态度则是优柔寡断的, 这大概是她个人的性格使然,对于从小接受正统教育的孙多慈来说,懂事和温柔,但唯独缺乏一种果敢的决心和勇气。

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没有坚持自我,听从内心的声音,这大概就是造就她悲情艺术人生的最深的根源。

四、艺术成就

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恨纠缠十年,悲情艺术人生源于没有自我

婚后,孙多慈为许绍棣生了两个儿子。

许绍棣则带着她走遍了欧洲各地,让她流连在艺术珍品聆郎满目的博物馆里,仿佛是弥补她当年留学未成的遗憾。他还聘请她为英士大学的老师。后来,他帮助她办画展,送她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后来又在法国国立美术学院从事研究。

1947年孙多慈表妹陆汉民从重庆回到安庆。孙多慈带着儿子来送表妹。陆汉民问:是否还想着徐先生?孙多慈叹了一口气说: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啊!

廖静文曾说,"接触过孙多慈的人,都说她人品好,她一直希望有生之年能和悲鸿再见一次面。大家告诉我,她听说徐悲鸿死了,关了门哭了三天,后来为她的老师悲鸿戴了三年孝。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就是有情人未成眷属。"

许绍棣喜爱她,也容了她戴孝三年。他知道她心里苦,因为她在他眼里始终少言寡语,安静多思。她不说,不代表他猜不透。这个当年被郁达夫骂得无地自容,直言与妻子王映霞有染的糟男人,如今却把温暖都给了孙多慈。

在台湾,孙多慈被认为是天才卓越的全能画家,她一生勤奋,除了油画上的造诣以外,国画的山水、人物、花卉等无不技法工妙,画鹅更是号称台湾一绝,而且她多才多艺,除了绘画,书法、文学方面亦有相当功力。

有一首赠徐悲鸿的诗:"极目孤帆远,无言上小楼。 寒江沉落日,黄叶不知秋。风厉防侵体,云行乱入眸。不知天地外,更有几人愁。"

上世纪70年代初,孙多慈因患癌症3次赴美开刀,于1975年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其好友吴健雄(号称"物理女王")家中。孙多慈去世后,许绍棣倍感凄凉,曾写下多首诗词表达孤身一人的感伤。许绍棣死后,两人的骨灰合葬于阳明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