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成吉思汗打仗最爱屠城,但总会放过三种人,这使蒙古大军所向无敌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蒙古帝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统治者。他在一生的南征北战中,率领蒙古铁骑先统一蒙古,之后又席卷了中亚、东欧等地,所到之处也创造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暴行。因为蒙古大军人数并不多,只有15~20万,为保证所到之处易于统治,成吉思汗往往会选择的屠城。据历史学家粗略统计,死在成吉思汗手中的百姓,至少在3000万以上。虽然成吉思汗打仗最爱屠城,但每次总会放过数千人,而这些人主要分为三种。

成吉思汗打仗最爱屠城,但总会放过三种人,这使蒙古大军所向无敌

第一种人是工匠

成吉思汗在刚开始打仗的时候,发现蒙古军人甲不坚,刀不利,而军队大多以骑兵为主,如果面对高大的城墙,是无论如何都冲不过去的。1212年,成吉思汗攻打金国,面对敌方高大城墙,就是望城兴叹。经过几次惨痛的教训后,成吉思汗痛定思痛,决定在屠城前,先筛选出有手艺的工匠,让他们帮助自己制造精良的攻城武器。后来强大的投石器、火弩等攻城武器加入到蒙古大军的行列。从此以后,城墙再也不能阻止蒙古铁骑。例如蒙古人在攻打波斯大城——尼沙普然时,成吉思汗就命令工匠在数天之内制造了弩机3000,抛石机30,火焰放射器700,云梯400,如此精良的装备,加上蒙古铁骑,尼沙普然很快被拿下,此战中成吉思汗的女婿脱忽察儿战死。为了报复,成吉思汗允许自己女儿亲自带人屠城,为丈夫报仇。然而成吉思汗仍特意交代女儿,工匠人决不能杀!因此在此战中有174万人不幸丧命,但4000工匠的性命却被保留了下来。

成吉思汗打仗最爱屠城,但总会放过三种人,这使蒙古大军所向无敌

第二种人是充当炮灰的

成吉思汗虽然没有受过教育读过兵书,但他从实战中明白了战争的残酷,也总结了作战经验。他深刻知道蒙古人数量不多,经不起严重的伤亡,因此在攻城略地中,他往往会选用各种方法,减少自己的损失。首先他在攻下一座城池后,会先赦免一大批平民,在其中找出年轻力壮的,之后把剩余的老幼病残全部杀掉。幸存下来的人强迫他们搬运辎重、挖掘防御工事,之后驱赶他们前往下一座城池,而这些人也被蒙古人称为签军。攻城时,这些人就是蒙古人的人体盾牌、当做垫脚石扔进护城河或战壕。若这些签军受伤或不管用了,蒙古人会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杀害。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才能使蒙古大军损失甚微。

成吉思汗打仗最爱屠城,但总会放过三种人,这使蒙古大军所向无敌

第三种人是散播谣言制造恐慌的人

成吉思汗不仅是个军事家,还是个有名的政治家。他深刻的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城为下”的道理。而要想不用征战就拿下城池,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散播谣言制造恐慌的人,让他们瓦解敌人的信心,因此成吉思汗每征服一个城市,在俘获大批俘虏的同时,会故意网开一面,放跑一些人。这些逃跑的人就成为了成吉思汗的“信使”,他们会向还未被征服城池的民众讲述成吉思汗勇士们近乎超自然的力量,以及所造成的的空前恐怖。这些谣言从我国传到中亚,东欧等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亚学者伊本·阿西尔就曾经哀叹道:“哎呀!我宁愿我的母亲没有生我,或者我已经死去,我不再想面对那些鞑靼人恐怖。”因此,当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到达这些城池,这些城池会选择不战而降,因为蒙古人许诺,只要不进行抵抗,就不会屠城。虽然蒙古人常常食言,但是很多城池的守卫者早已没有了抵抗到底的信心。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写作风格,可以关注我的今日头条账号“清谈点点滴滴”,每天为您送上一篇不一样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