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郭子仪是怎样做到“功高不震主”的?只因他hold住

安史之乱,给了郭子仪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他与李光弼一道,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成功镇压了这次叛乱。唐代宗时,多次率军击败入侵的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功高至伟。郭子仪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无论在皇帝眼中,还是在朝臣心中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郭子仪是怎样做到“功高不震主”的?只因他hold住

老郭明白,自己的功劳越大,麻烦也越大,他前面有文种(?—前472年,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继续留下为臣,却为勾践不容,受赐剑自刎而死)、韩信等前辈血淋淋的教训,让他不得不在和敌人作军事斗争的同时,还得时刻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功高不震主。这项研究也成了他除了学习《孙子兵法》之外的另一门必修课。

767年,郭子仪领兵与吐蕃、回纥联军作战时,太监鱼朝恩挖了他家的祖坟,鱼朝恩素来与郭子仪有矛盾,他想凭这事刺激老郭造反,进而借助皇帝之手除掉郭子仪。挖坟这事唐代宗也脱不了干系,因为皇帝基本都属于权力最大,胆最小的一类人,因为他们最怕功劳无限大的功臣觊觎他手中的权力,而挖掉郭子仪的祖坟,就破坏了他家的帝王之气,这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也算一种温柔的“兔死狗烹”的方式。

郭子仪是怎样做到“功高不震主”的?只因他hold住

事情传到老郭耳里,他怒火中烧,血压急剧升高,但头脑热了几秒钟,老郭马上冷静下来,暗暗提醒自己:淡定!淡定!控制!控制!他脑子飞快地分析着:如果自己带兵杀回去兴师问罪,岂不正中鱼朝恩和皇帝的诡计?一旦造反成为事实,皇帝就可以号召天下的节度使领兵前来勤王,对面的吐蕃联军正好趁火打劫,自己将腹背受敌,成功太过渺茫,再说自己手下的兵将能不能跟自己造反还是未知数,总之,造反成本太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将万劫不复。不到几分钟,老郭算清了利害关系,准备好了下面的剧本。

郭子仪回到京城,不等皇帝表演,先做自我批评,嚎啕大哭道:“我长时间带兵打仗,挖战壕、修工事时经常挖了人家的祖坟,而我却从不制止,现在我家的祖坟也被别人挖了,这不是有人故意要害我,而是上天的报应啊!”皇帝一看,人家老郭根本不怪自己,只从自身找原因,这么谦逊低调的将军怎么可能造反呢?赶紧给了点抚恤金打发他回前线去了。

郭子仪是怎样做到“功高不震主”的?只因他hold住

有一次,郭子仪举荐了一个州县级别官员,但是代宗皇帝没有批准。他的几个儿子都很生气,认为皇帝这样做太不给面子了,太伤自尊了。他手下的将官也都愤愤不平:大帅,现今有些节度使随便封几个官,皇上都批准,郭大帅您功高盖世,权倾朝野,是中兴股肱之臣,封个小官,皇帝就这样小气,实在没拿将军当回事。

面对这样的鼓噪,老郭却沉稳得很,他一点也不感到丢了面子。郭子仪对将士们说:“你们懂什么?皇上最怕武将造反,如果觉得你有二心,为稳住你,你保谁就封谁,绝不会说半个不字,如今我老郭的举荐皇上给驳了,那是将我当成心腹呀!”

老郭的逻辑,确实有点精神胜利。但他hold住了自己的不满情绪,换得的却是皇上的放心,用尊严换安全,值!大臣功劳越大,皇帝控制起来越困难,所以皇帝要时不时地借机会试探试探,看看你心里究竟在想什么?驳了你的折子,这叫小处发威,看你的动静,你要安分,那就是好同志,大处就好处了;你不安分,那就加入黑名单,找机会再把你挂了。

郭子仪是怎样做到“功高不震主”的?只因他hold住

经过两次试探,皇帝确信郭子仪忠诚可靠,便一顶顶大帽子往老郭头上加,加封他为中书令、太尉、汾阳王,到德宗时,更是尊其为“尚父”。

老郭卸甲归田后,为了表示自己没有野心,特意将自己的追求放在物质享受上,他求田问舍,府库珍货山积。并且,宅院采取开放式管理,无论贵贱乃至“里巷负贩之人”都可以自由出入。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个军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碰见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老郭站在一边侍奉她们。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京城都传开了,人们都把这当笑话来讲。

郭子仪的儿子埋怨说:“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这样一点威仪都没有。”郭子仪听后叹息道:“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保全我们全家的性命。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隐藏的危险。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对朝廷怀有二心,那时,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按说,居家过日子,谁也不想让自己的隐私现场直播给外人,老郭关上门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并不会给皇上制造什么压力。但关上了门,也就堵住了外面的眼睛,时间长了,皇帝会想:你老郭整天高墙闭户的,外面看不见听不着,你会不会打造点兵器,缝制套龙袍呢?老郭明白皇上的心理,他控制住自己需要隐私的情绪,开门过日子,这样就彻底打消了皇帝的好奇心,别人也就无法造谣兴事。

郭子仪不仅成功地研究清楚了皇帝的心理,还成功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所以他能位极人臣,富甲天下,子孙满堂,并能以85岁高龄寿终正寝,一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之千古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