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致敬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

10月19日是我所敬仰的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逝世82週年的日子。

致敬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

從小就特別喜歡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紀念劉和珍君》、《藤野先生》、《狂人日記》,那些熟悉的篇目,我都會揀自己喜愛的段落抄錄下來。也許那個年齡理解的不是魯迅先生文章中的憂患與憤懣,看不到他的冷峻反思和犀利自省,而僅僅是停留在"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這樣字面表層的意義。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重讀魯迅,越發覺得先生的文字是藥是喚醒,是刀是解剖!那種感覺就像窒息的人突然可以喘息,暗黑的房間猛地透進了光亮。我無法表述自己內心的撼動與敬仰,只能錄些先生作品中的文字,向他深邃的思想和戰鬥精神致以深深的敬意!

致敬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

1、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2、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3、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4、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5、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6、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7、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8、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10、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11、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12、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13、其實即使是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

14、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

15、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

16、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17、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18、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19、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即一天一天的墮落,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在事實上,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讚美那幾個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兇,自衛,卻只顧歌詠那一群烈女。

20、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於"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來"的就是。

21、戰士死了的時候,蒼蠅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營營地叫,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死了,不再來揮去牠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遠在戰士之上。的確,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22、中國人雖然想了各種苟活的理想鄉,可惜終於沒有實現。但我卻替他們發現了,你們大概知道的罷,就是北京的第一監獄。這監獄在宣武門外的空地裡,不怕鄰家的火災;每日兩餐,不慮凍餒;起居有定,不會傷生;構造堅固,不會倒塌;禁卒管束,不會再犯;強盜是決不會來搶的。住在裡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23、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致敬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逝世後,同時代作家郁達夫在文章《懷魯迅》裡這樣說:"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作家葉聖陶的悼念文章《魯迅先生的精神》表達了同樣的認知:"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榮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而這個,就是中華民族解放終於能夠成功的憑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斯人已逝,願其精神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