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遇見澄澈透明的愛奧尼亞海

愛奧尼亞海,地中海中部的一個海域。北接亞得里亞海,西接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亞與西西里,東接阿爾巴尼亞以及許多的希臘島嶼。

由於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國土面積不大,也不夠有名,大部分人並不知道愛奧尼亞海除了希臘與意大利兩個古國之外,還與這個國家有甚淵源。

而實際上,在阿爾巴尼亞語中,愛奧尼亞海被稱為Deti Jon,意為"我們的海"。阿爾巴尼亞南部城市薩蘭達附近的海域,正是愛奧尼亞海的範圍。

八月初,我和朋友一起來到了阿爾巴尼亞南部小城薩蘭達,花費去希臘或意大利一半的低廉物價,去欣賞這片純淨無汙染的愛奧尼亞海。

遇見澄澈透明的愛奧尼亞海

遊蕩在海水之外

阿國人以薩蘭達為驕傲。

離開當天早晨,去快餐店買三明治。小哥聽說我要去薩蘭達,神情開心而自豪:"薩蘭達是個美麗的海濱城市,你一定會喜歡它的!"

公交車上,一位中途上車的阿國老奶奶突然在同伴的耳畔唱起"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令我們又驚又喜。她似乎很滿意我們的反應,下車時帶著微笑離開。

阿爾巴尼亞曾經是"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與中國一度親同手足。阿國許多老人都對中國建國初期的歷史和曾經的幫助耳熟能詳,會唱當時的歌曲也不足為奇。

第一晚的旅店老闆是個小姐姐,對中國人尤其熱情,她說之前住在這裡的中國遊客現在都和她成為了很好的朋友,還貼心地詢問我們有沒有忌口,好幫我們準備第二天的早餐。

第二晚的房東小姐姐對我們的到來也無比驚喜,說這是第一次有中國人入住她家的hotel。她對我們幾乎有求必應,還為我們預留了私人泳池旁的休息亭。

正是這些點點滴滴與中國有關的微小元素,或是周圍人對待中國人的友好態度,足以讓我在異國的街頭感覺到溫暖和安心。

遇見澄澈透明的愛奧尼亞海

旅店提供的溫馨早餐

海邊落日與晚霞

正是盛夏八月,白天太熱太曬。因此我們的出行大都選擇在傍晚。陽光失了些它的色澤,僅以餘暉照耀大地之時,海上旖旎絢爛的晚霞,顯得無比美麗。

第一晚在薩蘭達港口,從旅館到海邊要經過幾條與海水平行的街道。而在一層一疊的街道中,又穿插著可以直接走到海邊的小巷。從其中的縫隙往下望去,色彩斑斕的房屋外牆,垂下頭來的路燈,和遠處蔚藍色的海水,真有種日本動漫中描繪的的感覺。

一直向前走,有很多船泊著的,便是個小小的港口了。隨著天色逐漸黯淡下來,周邊開始隱隱約約發出些熱鬧聲。遠處錯落有致的屋子漸漸變成粉紅色,屋子背後的山巒之間,藏著一束炸裂開來的雲。

遇見澄澈透明的愛奧尼亞海

第二晚,我們來到了卡薩米爾海灘。終於見到了有沙灘的海,但離"沙細浪軟"的描述還距離很遠。風是無聲的,海浪也綿軟溫和。只是沙子裡還夾雜著些碎石子,脫了鞋去,光腳走在沙灘上,會有粗糙刺痛的觸感。

下午五點半,陽光沒有一點兒要休工的跡象。離主街最近的海域下餃子般擠滿了人,我們右轉,沿海岸線一路向北。這是條狹窄的小徑,不容機動車通過。沙子漸漸消失,鮮有人選擇步行,我們被層疊的衝擊岩石提升起來,漸漸沿著海面以上的空間平行線向前。

歸途看到夕陽,天光雲影。被染成金色的浮雲與裂開一個洞的藍天之間,群鳥來往於這一片綺麗,沒有留下痕跡,但已越過滄海。

遇見澄澈透明的愛奧尼亞海

與海水親密接觸

第一次與海水親密接觸,也是在卡薩米爾海灘。

我們沿海岸線一路向北,走著走著,看到沿海一側的道路被綠色的樹木切了個豁口。小心翼翼探身下去,赭色的大片礁石與清澈見底的海水出現在眼前。

像是對一切乾淨清澈水花的好奇,脫了鞋子,將雙腳浸泡在透明的海水中,一股自下而上的清涼頓時席捲全身,像夏日的一杯冰茶。適應這溫度後,索性調皮了些,用腳掌撥弄些浪花出來。滄浪之水清兮,卻以濯吾足,真是膽大包天的資源浪費。

第二天午後,我特意穿著泳衣和拖鞋出門,便是想滿足自己下海游泳的夙願,果然成行。路盡頭,亦藏著一片綿密的沙灘。太陽即將落下海平面,游泳的人不多。海水乾淨清澈,令我心動不已。

克服了對冰冷海水的恐懼,我將半個身子沒入海中。一種由外向內的舒適感席捲全身,這也是我這些年來第一次真正親近大海。那種被託舉的強大浮力,是任何游泳池裡平靜的淡水都無法比擬的。

遇見澄澈透明的愛奧尼亞海

我在海邊求學已有六年,即使來到異國他鄉仍在見到藍色大海的那一刻心動不已。或許,人類對海水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吧。更不用說這宛若仙境,純天然無汙染的地中海。

想來,似乎明白了阿國人不思進取的真正原因:有這樣性價比極高又唾手可得的風景,每年夏天都能夠放下心頭瑣事,來到這裡,只是靜靜躺著,幸福指數便層層提升。人生活至如此境界,身外之物也就不重要了吧。

當然,如果能夠選擇,我也願意擇一海邊漁村,看海日生殘夜喚醒新一天,枕海浪聲向晚入眠得香甜。這種閒適安然令我向往,海水能治癒一切不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