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不惜花掉家庭全部积蓄,甚至贷款的代价购买学区房,有必要吗?

E线风筝用语言画像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yes”或者“no”的问题,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现在也在为孩子的小升初和教育的问题而努力着,谈一下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选择这种做法的人不在少数

不管有没有必要,现实的情况是有不少家庭已经这么做了,或者正准备采取这样的做法,为了孩子的教育,折腾着换房,换更小的、更贵的学区房,贷更多的款,就为了孩子能够上一个好学校。

我的同事、朋友中就不乏这种情况的,原本在非主城区住的大户型,在孩子准备上小学之前,卖掉了大房子,在主城区的优质学区地段买了不到原来一般面积的小户型住进去,换来了学位和上学的便利性。

这样的一种做法,几乎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为了孩子,这么做是值得的。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个现实的问题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地区间教育投入的失衡,导致教育资源不断的集中,教育资源的集中化最主要体现在优秀教师不断的流向城市、大城市,以及城市内的优势区域,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好的学校因为足够的投入,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老师,吸引到更多优质的生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风、口碑,形成良性的循环,进而获得更多的投入。而那些非优质学区的学校,则很可能面临优质师资流失,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这样的现状,不管你认可不认可,就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存在。

重视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是大多数家庭父母的期望

现在大多数家庭的父母以70、80后为主,这两代人经历过相对艰苦、简朴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体验过高考独木桥的艰辛,忍受过职场竞争的激烈煎熬,更深刻的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普遍认可“人生的奋斗要趁早”和“赢在起跑线”的观念,而他们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到两个孩子,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度远超过上一辈,因此,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再拿老一辈人那种放养的心态来做对比,“不管你的学习,也把你养大了,你不也考上大学”了的说辞,已经不合时宜了。

好的学区,意味着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更便捷的入学条件

正如前面说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按户籍地段入学的政策,意味着只有拥有更好的学区的房子和学位资格,才能够进入更优质的学校就读,更好的平台,更高的起点,更优秀的老师。

好的学区,高价学区房,意味着家庭条件更好的同学,综合素质更高的邻居和伙伴

现在这个社会,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洗礼,已经不是暴发户横行的时代了,高价学区房的社区里面,集聚的更多的是高学历、高素质、高智商、高知、高职位、高阶层、高收入的群体,这个群体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的,他们深刻的懂得知识改变命运、成就自我的巨大能量,也更加具有对自我、对家庭、对孩子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驱使着他们更用心的对待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培养孩子综合能力上面,在时间精力、财力的投入上,更加舍得。

这样的家庭和群体,无一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投入,不管是花钱还是花时间陪伴,只要有条件,家长都会尽力而为,不为别的,就为了孩子能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成就自我。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孩子,跟那些父母打麻将、抽烟喝酒吵架、整天为了琐事愁眉苦脸、经济条件差、对孩子不闻不问也无力过问的家庭的孩子比起来,谁更有前途?谁会发展的更好?

选择高价学区房,意味着你能有机会和这样的家庭比邻而居,你能跟更高素质的人交往,你的孩子能够和更多优秀的孩子成为朋友和同学,又怎么不值得呢?

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广为流传,成为佳话,现在为什么不能呢?

《烈女传》中的“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作为重视教育的正面典型一直被很多人捧为佳话,其实,孟母又何尝不是在选择学区房呢?

为什么现在的家庭做出这样的选择,就要面临诸多诟病呢?

提出质疑的人,难道不是因为穷、无能、胆小和羡慕嫉妒,才提出这样的看法吗?

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买房不贷款呢?数额比例多少的问题罢了

贷款作为一种杠杆的手段,已经深入到老百姓日常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信用卡、小额消费贷、支付宝花呗、车贷、房贷,各种贷款的模式层出不穷,数以亿计的人已经深深的陷入了这种借钱提钱花,挣钱慢慢还的生活模式。放眼看看周围身边的人,不管是有没有能力全额付款买房的,你看看有多少人不去贷款的?又有多少人不是花掉几个家庭的全部积蓄去买一套房呢?

过度的透支家庭能力确实不可取,影响生活质量,降低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这是个不得不面的问题,不少家庭在签下巨额贷款买房之后,除了每月的房贷和日常开支,几乎剩下不了什么钱,缺乏必要的积蓄和储备,缺乏应对各种风险的支付能力,而且房贷的压力过度的透支了消费能力,压缩了消费需求,生活品质大大下降,这样的生活确实很辛苦,也很危险。

不敢生病,不敢失业,甚至不敢要孩子,成了很多人最大的心病。

过高的期望,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过度透支家庭财务能力买了学区房,如果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的话,很可能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一种过于强烈的功利心,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一旦出现落差,则很可能产生负面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这样的结果,会对家庭的幸福感和孩子的成长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克服功利心,是这类父母所需要特别关注和自省的。

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一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对待生活、对待未来的态度,也都是值得尊重的,毕竟,这些家庭,从未放弃努力!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元宝爸爸聊育儿


我认为买学区房的事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区别对待。

不买学区房的理由:

1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足够好,无需买学区房。

2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紧张,会造成家里开支增大,增大开支压力。

3 .买学区房,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教学资源,如果孩子不上进,在哪住,学习效果都不会太好。

4 .如果家长足够上进,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的学习有保障,也不用买学区房。

买学区房的理由:

1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足够好,买学区房,可以更好的照顾学生,孩子可以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

2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紧张,而当地教育水平不高的话,学生有了更好的教学资源,有可能学习成绩更好。

3 .买学区房对小升初有用的,因为小升初是固定学区招生。

4 .在学区房附近会有很多高质量辅导班,让孩子学习多一层保障。

总之, 是否买学区房,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量力而为,不要跟风乱跑,人云亦云。抓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铺石先生


孩子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份额确实很大,但压上全家的底儿,甚至贷款去买学区房,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种行为有些孤注一掷。原因如下:

1.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外在的教育环境只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能我们做家长的也发现了,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育环境,而孩子们的成绩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我想除了先天条件之外,主要原因还是每一个孩子自身的努力程度不一样。

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孩子对于学习敷衍了事,而有一些孩子,他下课都会去找你,让你给他讲题,作业总是高质量完成,自己会在学习之余,买一些好的参考资料预习和复习。

这两种学生,最后的学习成绩自然差别也是很大的。

所以孩子学习,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辅助内因。

2.这样的教育投资,让家长和孩子都产生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在投资市场,专家都会建议投资人拿出自己收入的30%进行投资理财,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减少投资风险。

我们的家长在孩子上学这件事儿上,如果压上了全部家底,那他就是把自己逼上了一条绝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高压条件下,家长和孩子都非常的焦虑,而人在十分焦虑的时候,做事情只能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3.家庭支出结构不合理,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支出理念。

孩子的教育只是家庭支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赡养老人那部分支出,家庭成员的保险、健康支出等等,各部分支出合理安排,才是最理性、最智慧的家庭经营模式。

4.凡事要量力而行。

对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每个家庭都应根据自家实际情况,理性去做这件事,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与别人攀比,这样家长累,孩子也累。


遇见美子老师


相信我,没必要!

我就是卖二手房的主要负责的也是学区房,学区房价格相对比较高也比较保值,一般买学区房的人群也基本属于二次改善,如果您需要挂掉全部积蓄来买学区房确实有点不值当的。

所谓的学区房不单单是指学校教育质量,同时也是指孩子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个学区房的老师确实比一般的学校老师负责的多,主要体现是对孩子家长这方面,家长得有那个时间和精力配合老师共同辅导孩子的学习。

同时这些孩子周末比平时都忙,各种课外班报的一大堆,学区房的家长基本都是有一个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

所以说不是觉得能够上学区房就得买,那只是个开始!😃


玩具铸造师


想法可以理解,行动实属不必。也许有人会说,“咬文嚼字的鱼”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此我会说,若换成是我,我也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但不会为此“不惜花掉家庭全部积蓄,甚至贷款的代价购买学区房”。我的考虑有以下几点:

1.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以如此高昂的代价,换取更好的教育环境,其目的寄希望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同学伙伴的积极影响,让孩子能有更高的起点、更好的指点、更多的帮助。然而,学校、师资、同学只是教育的外部因素,孩子作为受教育者才是教育的内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能否在孩子身上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取决于孩子的思想、禀赋和基础如何。

2.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没错,花了资金、买了学区房,确实能争取到更好甚至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未必能发挥最大最好的作用。类比一下,很多家长绞尽脑汁让孩子进学校的尖子班或快班,但是实践证明,成绩中等的孩子基本上不能适应尖子班的教学:进度快、难度大,硬着头皮坚持,结果是心生焦虑、自信不足、成绩掉队。到后来,家长反思说,倒不如一开始在普通班做“鸡头”,也不去尖子班做“凤尾”。

3.教育只是人生起点不是终点。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家长竭尽全力直至无能为力。可是,家长们有没有考虑过“孩子教育的起跑线”其实是在家庭,而不是在学校?教育是一场人生长跑,不是靠起跑线上的争先甚至抢跑取胜的。家长以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方式去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实际上是“中国式家长”教育焦虑的体现,是押注于孩子的赌博式教育。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因为在此过程中,家长的焦虑或隐或现地传染给孩子,在输不起心理的重压下,家长和孩子都可能陷入困境而进退两难。

为孩子受到好的教育,的确需要一定的投资,但前提是家长和孩子要能承受这种代价。如果认同教育需要投资,那就要注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如果既为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又意在投资学区房,那有两说了。


有争鸣,欢迎转发分享异议!


咬文嚼字的鱼


其实必要性不是很大。

第一有些地区现在已经取消了学区房,在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上政策也在不断的干预,师资水平差异化会不断的缩小,孩子都往一个学校去挤肯定是这个学校的师资水平目前高于其他的学校,但这其实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现在教学分享是很普及的,教育的大纲也是统一的。

第二我认为也要去看孩子的状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并不能说学习好的孩子全是优点,学习不好的全是缺点,要根据自己的孩子安排适合他的学习环境,再好的环境里也有学习不好的,认为不好的学习环境依然有数一数二的。孩子天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放到哪里一样都会出类拔萃,天性有其他特长的孩子放到再好的教学环境真的是依旧不会学习,对于给孩子选校区也要看看孩子的想法。

所以我个人认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并陪着孩子走出一条适合他也喜欢的路,而不应该为孩子铺好路,但孩子未必会喜欢。不要最后给孩子压上了很大的赌注,孩子还不喜欢,最后适得其反,这种例子真的非常多,最后希望家长能够理智做出合理的决定。





一半见解


题主提到的问题很现实,在中小学入学方式主要以划片来进行的情况下,学区房还是家长肩头的一座大山!

任何人,没有例外,都想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都想给子女提供接受最好教育的条件。连梁启超都在强调名校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更何况我等俗人……而当地知名的中小学一般都汇集了当地最好的资源,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置。

这些学校里的校园环境也是其他学校无法相比的,这些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甚至有些学校还有游泳馆,篮球馆这些堪比大学的设施。学生在里面能够感受浓浓的学习氛围,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学习,这也是别的学校不能比的。

然后最主要的,也是家长最关心,就是这样的学校里面汇集了当地的名师!教学高手!当然其他学校也不排除有卧虎藏龙的情况,但是既然都是“卧虎藏龙”了,那就算有,也是凤毛麟角,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些凤毛麟角的老师们最终也会想方设法跳槽到那些名校。结果就是越有名气的学校名气越来越大,越差的学校最后有可能连学生都招不到,生源数量质量都成问题!

所以,家长们豁出老命也要买套学区房把孩子送到名校就读,实在也有情可原,为了孩子可以不顾一切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正解!


从语文课本看人生百态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都会尽其所能提供最好的条件,最大限度的为孩子服务,以免留下遗憾,出发点是好的,这说明您是一个特别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但是如果因孩子教育影响到全家人的生活水平与品质,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因为一些琐事,尤其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各种问题,家长就会有患得患失的心理,良好的情绪,才会有良好的教育,如果出现患得患失的心理,势必会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那么也就会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那也就违背了当初为了孩子创造更好学习环境的初衷。量力而行是最好的选择! @ 



石榴微教


完全没必要!首先,我们看一下上学规定,国家规定,按区上学的学生必须居住半年以上(各地时间有不同)入学学生必须提供居住证明(购房证明或者居委会提供的租房证明。)所以,个人认为你可以租房啊。原因有三,第一,租房可以不用考虑高价的房贷或者购买能力。可以找个绝对理想的位置。第二,更灵活,三年,五年,甚至于将来孩子住校习惯,一年就可以了。第三,更机动,如果您的孩子初中学习特别好,将来要选择更好的高中呢?退一万步讲,如果孩子跟不上现在学校的进度和压力呢?所以,个人意见,你真的没有必要购买学区房,完全可以租住!


靖涵集团李


什么是好的教育?

这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上一个优质学校好的教育了吗?

也是也不是。

给孩子找个好学校是所有家长都愿意去做的事情,但是好的教育绝对不仅仅是给孩子找一个好学校。

如果是中小学生选学校,据我的观察最好的教育就是:

1,在自己家长力所能力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找一个相对孩子的学校,这个学校还要和自己的教育观念基本一致。

这个学校生源家庭的大致圈子最好不要和自己家相差太大。

比如如果自己是工薪家庭,那么最好不要选明星子弟或者官员子弟比较多的学校。

2,家长不要过度地追求学校的各种好,一定要先自己明白孩子的成长基础首先是家庭和家长。

日常的言行身教是为人的教育,是成长的最好基础,这些和学校的教育是相辅相成,且是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最大动力。

如果家长对上述两点有真正的认识,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么还是会去买学区房的,但是在买学区房之间,一定会做更理智的思考和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