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聚焦学习】

明代末年,生活在东北的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先是联合东蒙古科尔沁部打败林丹汗,又逐步将内蒙古、外蒙古、新疆、青海蒙古诸部纳入管辖范围。蒙古人成为满族统一全国的中坚军事力量。为了巩固满族的天然政治盟友,清统治者对蒙古族采取了联姻制度、大兴喇嘛教等一系列措施。在蒙古族鞍马艺术中,景泰蓝马鞍成为蒙古族鞍马艺术的一朵奇葩。本文通过景泰蓝马具艺术,探讨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一、联姻政策的产物:阿拉善景泰蓝马具

阿拉善有两部蒙古部落组成,和硕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蒙古人原来生活在新疆青海境内。清初,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崛起后,生活在新疆境内的和硕特部和土尔扈特部被迫迁往青海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下游等地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阿拉善和硕特部得到康熙皇帝首肯,赐牧于贺兰山西套一带,后逐渐在阿拉善地区固定下来。准噶尔汗国策妄阿拉布坦时期,远在伏尔加河下游游牧的土尔扈特部500人,前往藏区朝佛,后由于策妄阿拉布坦的阻挠,被截留在阿拉善地区。乾隆皇帝干脆将该部留在阿拉善额济纳地区游牧。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阿拉善末代王爷达理扎雅的景泰蓝马鞍

清初,位于中亚、新疆境内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对清朝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准噶尔首领噶尔丹以喀尔喀部在宗教法会上,慢待达赖喇嘛使者为由,发动了正对喀尔喀部的军事行动,一度将战事引发到内蒙古境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通过70多年的时间,才彻底将准噶尔的军事危险消灭,并逐步将新疆、青海、西藏等漠西蒙古的势力范围,纳入了清政府的管辖范围。在针对准噶尔汗国等军事行动中,阿拉善和硕特部成为急先锋,是清朝统治者的中坚力量。由于清政有“恩”于阿拉善和硕特蒙古,阿拉善和硕特部在清政府控制新疆、青海蒙古逐步起到起到重要的作用。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股子皮福寿纹景泰蓝马鞍

康熙四十三年,阿拉善和硕特部首领和罗理的三子阿宝,迎娶了清宗室郡主。康熙命阿宝为御前行走,还赏赐了位于北京的府邸。阿宝于康熙四十八年袭爵位,回到阿拉善管理该部。乾隆三十年,阿宝的次子罗卜藏多尔济,在北京建立罗王府,并得到乾隆皇帝赏赐:黄辔(级别较高的鞍辔)。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成吉思汗陵蒙元博物馆藏阿拉善马鞍

阿拉善和硕特部为何受到清统治者的重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阿拉善牧地是在阿拉善和硕特走投无路下,由清政府所赐的牧地,所以阿拉善和硕特部“受恩”于清统治者。其次,阿拉善蒙古与青海蒙古和新疆蒙古属于同种同源,在必要时,可以作为政治资本:利用阿拉善和硕特号令漠西蒙古诸部。再次,清政府为了在漠西蒙古与东蒙古之间建立起一条防线,防止漠西蒙古与东蒙古建立联盟,因此将阿拉善和索特部安插到鄂尔多斯蒙古与青海和硕特之间。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阿拉善和硕特部受到清皇室的优待,采取联姻制度。清宗室公主下嫁阿拉善王公屡见不鲜。阿拉善上层蒙古与满清贵族保持了长时间的联姻制度,即使是辛亥革命后,阿拉善最后一任王爷达里扎雅仍然迎娶了溥仪的堂妹。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欧洲回流金玉满堂纹景泰蓝马镫

阿拉善地区的景泰蓝马具是整个蒙古地区经典马具,就是因为该部与清皇室的特殊关系。整个清代,阿拉善上层贵族不断得到清朝皇帝的赏赐,其中包括大量的宫廷马具。这些精美的马具都出自造办处等专业的马具生产作坊。晚晴民国期间,晋商和穆斯林商人穿梭于北京与大西北之间,为了满足阿拉善地区对精品马具的传统需求。他们将北京生产的景泰蓝马具大量销往阿拉善地区。清代民国阿拉善地区最大的山西商号祥泰隆,在北京、天津、宁夏银川、包头、山西蒲州等地设有分号,专门采购蒙古族的特需商品:马具、首饰、绸缎等。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鄂尔多斯地区景泰蓝马镫

二、大兴喇嘛教的产物:鄂尔多斯景泰蓝马具是藏文化影响的结果

鄂尔多斯地区的景泰蓝马具不同于阿拉善地区景泰蓝马具,反而与青海、甘肃、西藏、云南藏区的景泰蓝马具极为相似,笔者认为鄂尔多斯地区的景泰蓝马具来源于藏区文化的影响。

鄂尔多斯景泰蓝马具样式有别于包括乌拉特部、察哈尔部等部在内的蒙古元宝马鞍,在外形上与青海、西藏、甘肃藏区的景泰蓝马具较为相似。鄂尔多斯部马鞍的样式与藏区马鞍的相似性源于:明代整个蒙古与喇嘛教交融时,鄂尔多斯部蒙古人大量参与蒙古本部西藏事务的结果。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鄂尔多斯地区福寿纹景泰蓝马鞍

鄂尔多斯地区宗教氛围较其他蒙古地方更为浓烈。明清两代,鄂尔多斯地区的召庙和喇嘛数量在蒙古地区保持第一。鄂尔多斯蒙古人将成吉思汗家族成员与印度西藏佛教王臣联系起来。鄂尔多斯蒙古在心理上对藏文化的巨大认同和吸引。甚至可以说:鄂尔多斯文化属于藏文化的边缘区,她鉴于蒙古文化和藏区文化的交界区。当然,由于鄂尔多斯文化由于成吉思汗祭祀的权威和持久性,造成她不会被其他文化轻易征服,但她的文化里包含了大量藏文化元素。青海、西藏等地区发现蒙古族藏化例子很多。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福寿团花纹景泰蓝马嚼子

鄂尔多斯由于上层统治者的推崇喇嘛教,也开始全民信仰喇嘛教。他们翻译经典、著书立说,沉静在佛国的精神世界中。在日常生活中名字、生产生活用具也逐渐部分藏化。因此就出现了包括马鞍等生产生活用具在内的藏化,宗教用品、生活用品、生产用品。可以想象,在喇嘛教流行的高峰时期,整个鄂尔多斯地区充斥着藏地文化元素。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到了清代,统治者采取扶持喇嘛教政策,对藏区高僧大德赏赐了大量高等马具,其中就包括景泰蓝马具。鄂尔多斯部僧众接触青海、西藏喇嘛较其他蒙古部落更为频繁。他们接触到藏区的景泰蓝马具,从宗教角度和游牧人热爱马具的两方面来讲,心里上喜欢这种高档马具。

鄂尔多斯部的景泰蓝马具来源可能:一是早期景泰蓝马具由喇嘛从藏区带入,献给鄂尔多斯上层王公等喇嘛教施主。二是历代鄂尔多斯王公也得到清朝统治者的赏赐,这些赏赐品种包含了一部分景泰蓝马具。三是清代蒙古王公年班制度,是的蒙古王公在北京接触到景泰蓝鞍具,可能在北京采购景泰蓝马具,用于自己骑乘、朝佛等用途。四是,晚清、民国期间,景泰蓝工艺由王室专用转为普通大众的消费品。鄂尔多斯地区由于历史传统等原因, 会向商人采购北京的景泰蓝马具。

游牧民族对于马具的热爱由来已久。近代,流行于蒙藏地区的景泰蓝马具成为鞍马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当然,笔者认为,目前市场上可以见到的景泰蓝马具绝大多数应是晚清、民国年间的作品。由于资料的匮乏和笔者未到藏区等作实地调查等原因,因此该篇文章可能有很多不足甚至不实之处,作为一名热爱鞍马艺术的发烧友,笔者想通过该篇文章抛砖引玉,与各位师友共同探讨景泰蓝马具的相关问题,请大家指导交流。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甘肃岷县地区宽头景泰蓝马鞍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甘肃省甘南地区双压条景泰蓝马鞍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国外回流全品景泰蓝马镫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股子皮松石蓝瓶纹景泰蓝马鞍

郭钱乐 : 从景泰蓝鞍马艺术看清政府的蒙古政策

景泰蓝鞍具配饰

本文参考了《理藩院则例》、《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绥远通志稿》、《阿拉善盟志》、《阿拉善蒙古研究》、《鄂尔多斯研究文集》、《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三十三集》、《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二集--旅蒙赏大盛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