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汉宣帝刘洵继位后,为什么只追尊自己的祖父卫太子为戾太子,而不是追尊为帝?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因为礼仪不允许。古代的礼仪: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所以汉宣帝也没有办法。因为汉宣帝不是以汉武帝重孙、卫太子孙、刘进子的身份继位的。而是以汉武帝孙、汉昭帝子的身份继位的。按照礼法宣帝称帝昭帝为父亲、武帝为爷爷。而称呼卫太子为伯父、称呼刘进为侄儿。汉宣帝是过继给汉昭帝为子的。就如明朝嘉靖是过继给明孝宗为子,要称呼孝宗为皇考。称呼原来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为此暴发数年的大礼仪之争。最后嘉靖赢了,称兴献王为皇考,孝宗为皇伯考。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当时昭帝没有儿子。当时大臣提议由武帝剩下的唯一儿子广陵王刘胥继大统。但是如果是昭帝的哥哥广陵王继位,那昭帝这一脉不就绝嗣了。汉书: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最后霍光等人选了武帝孙、昌邑哀王子刘贺。也就是让昭帝的侄子刘贺继位,侄子也叫从子。刘贺是以昭帝儿子身份继大统的,是过继给昭帝的。汉书:孝昭皇帝早弃天下,亡嗣,臣敞等议,礼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昌邑王宜嗣后,遣宗正、大鸿胪、光禄大夫奉节使征昌邑王典丧。但是刘贺不到一个月就废了,还是要再选过。霍光等人上书: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大宗指文—景—武—昭帝。小宗指景、武、昭的兄弟。但要跟大宗血脉最近的。)最接近大宗的当时昭帝兄弟的儿子们。会选择刘询也是因为他捡了便宜。广陵王这一支排除在外、燕刺王曾谋反也排除在外、昌邑王这一支就更不用说了。群臣上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曾面是夸奖的话)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嗣孝昭皇帝后,就是说刘询从此在宗法上是昭帝的儿子)

宣帝继位后还是想追尊卫太子的,但没有后来明朝嘉靖那么强硬。继位几个月就下诏让官员给卫太子定谥号,这是一个信号。汉书: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当时就有官员上书:《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就是礼法规定做了人家的继承人,就要做人家的儿子,所以自己的亲生父母就降位屈尊享受不到祭祀,这是出自对祖宗的尊崇。陛下是孝昭帝的继承人,要继承对祖宗的大祭,制定礼仪不能逾限越规。当时官员提议谥为戾太子。刘进谥为悼,按照诸侯王的标志来。宣帝暂时接受了,必竟自己才继承几个月。



八年后宣帝的统治越来稳,这次官员稍微让步了。汉书:有司复言:“《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就是说按古礼父亲为士人,儿子当了皇帝对父亲的祭祀应该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应该给悼园(刘进)上尊号皇考(皇考是父亲的意思,到了宋代只能皇家用。就是当朝皇帝称呼先帝为皇考)把刘进的墓稳为寝。(寝指皇帝的陵墓)刘进成为有皇帝之实无皇帝之名。这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了,不可能再追尊卫太子为皇帝了。

而且追遵卫太子为皇帝于礼不通,古代只有开国皇帝才会追谥爷爷辈的。爷爷追谥了父亲追不追谥?汉朝皇帝系是高—文—景—武—昭—宣。如果把卫太子追尊为帝,请问把卫太子排在那里?请问卫太子以什么身份追尊为帝?如果按照爷爷身份来追尊,汉昭帝不就变成汉宣帝的叔公。那汉宣帝还怎么以昭帝儿子的身份继大统,那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面对这样的问题。刘秀虽然是但实际是继承自汉,所以史称光武中兴。刘秀是汉景帝儿子长沙王刘发之后,刘秀的父亲也只是县令。跟后来后刘备也非常之像。估计刘秀也常对人讲:孝景帝玄孙、长沙王之后。虽然也是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按照礼法来讲排队也轮不到刘秀当皇帝,必竟隔的太远了。一开始刘秀在洛阳设宗庙供俸西汉诸帝,后又立亲庙供俸他父亲以上几代先祖。这样做法受到群臣反对纷纷上书: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就是要认西汉皇帝为父)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春陵四世指的是刘秀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等。他们是臣,西汉诸帝是君。把他们同列,不合礼)刘秀很矛盾,也想保留亲庙。大臣再上书: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就是说刘秀应以宣帝—平帝为亲。认宣帝为祖父、元帝为父亲。逢年过节刘秀要亲自去拜,成帝以下的皇帝让大臣去拜。对于刘秀的直系先祖就立皇考庙(改了名字),供俸刘秀父亲—刘买(刘发儿子)。由大臣去拜。刘秀也不得不妥协,必竟直亲的庙保留了。从宗法礼法刘秀就是宣帝孙子、元帝儿子。


小鸿哥


很简单,汉宣帝没有追尊自己的亲祖父刘据为皇帝,是因为要捍卫自己的合法性,所以不能追尊亲祖父为帝。

如果,刘据是正常早亡的,汉宣帝是按班就部继承皇位的,那他追尊父祖并没有什么问题,也不会遇到任何阻挠。

但是,刘据是起兵逼宫败死的,汉武帝自始至终也没有赦免过刘据的罪过,那他的身份还是罪人无疑,包括刚出生的汉宣帝,也是罪人的家属。直到武帝临死大赦,汉宣帝才摆脱罪人的身份,恢复皇室身份。

而汉昭帝刘弗陵则是汉武帝临死前确立的合法继承人,虽然汉昭帝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但是自从刘据被杀就已经失去大宗宗子的地位,汉昭帝就是合法的大宗宗子,继承了皇位,成为新的大宗。

只因为昭帝无嗣,权臣霍光为了继续掌权,抛弃昭帝的兄长刘胥不立,转头给昭帝立嗣,就是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刘贺在位时间太短,仅仅27日,就因为染指兵权被霍光废掉,还被扣上一堆鸡毛蒜皮的罪名。

霍光第二次为汉昭帝立嗣就选择了生活在民间毫无势力的汉宣帝,随着祖父被杀已经沦为小宗的汉宣帝,被选择成为大宗汉昭帝的嗣孙,按照宗法制度,刘询就必须降其私亲恩义,尽心奉事所承帝室大宗,意思就是忘记你自己的本生父祖,侍奉你承继的父祖了。

本始元年【前73】,才继位几个月的汉宣帝第一次提出自己父祖的问题,下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

毫无意外的招致全体官僚的抵制,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

就是说陛下你已经是昭帝之后了,不能逾礼,就追上宣帝生父刘进谥号悼,母王曰悼后,祖父太子刘据谥号戾,祖母史为戾夫人,改葬一下,其墓地称为戾园、悼园,仅此而已。

地节二年【前68】三月,霍光去世,汉宣帝迫不及待的亲政,地节四年【前66】七月,铲除霍氏家族真正的亲政后,汉宣帝才再次提出父祖的问题,这次大臣们就没有那么强硬了,退了一步,“《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益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奉明县。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园奉邑,及益戾园各满三百家。”

也就是说汉宣帝可以称生父为皇考,但是他做为昭帝嗣孙的事却是不容更改,所以他无法为亲祖父上尊号,如果给亲祖父刘据上尊号,就是表示不承认昭帝了,但是昭帝可是武帝合法的继承人哦!是谁也不敢否定的。

因此,为了自己的正统性,就是贵为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不管汉宣帝多么的憋屈无奈,他也不能为其父祖彻底平反,能够让生父称皇考都不错了,还是不要奢望那么多。毕竟汉宣帝的情况和后世的汉哀帝以及宋英宗明世宗大不一样。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我们来看刘洵的即位,他是在汉废帝刘贺后,当时的权臣霍光立的第二个皇帝。在即位之初,吸取了刘贺被废的教训,巩固了自己的帝位,并最终在霍光死后,清除了霍氏一族,把大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此一个深谙帝王权术的人,对于自己冤死的祖父却只能追尊为戾太子,其中原由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下西汉时期的皇帝列表,汉武帝后正统的继位为汉昭帝刘弗陵,而汉宣帝是顺位继承大统。如果他强封自己的祖父为帝,没有正统可言。最后的结果必定会引起自己的帝位不稳,引起宗室人员乘机作乱!这是不被允许的,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肯定是不能让自己失去帝位的。

其次,卫太子事件在武帝时期已经盖棺定论。而汉宣帝能即位是因为霍光为了自己的权势,看中他年纪小、势单力薄,虽为帝王却也不得不服从现实。

最后,礼法上面不允许,汉代从武帝时期,以儒学治国。而儒家非常看重礼法,因此,很难为自己祖父追封为帝。


江枫渔燚


历史上追尊皇帝的例子确实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开国皇帝追尊自己的十八辈祖宗,但是汉宣帝这种在一个朝代的中期入嗣大统然后即为的情况却比较特殊。

北宋英宗时期曾经出现了一个长达十八个月的“濮议事件”,原因就是宋仁宗驾崩之时并没有留下子嗣,只好让自己的养子(侄子)赵曙即位,赵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英宗即为之后觉得自己应该追封父亲濮王赵允让为帝,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驳,最终英宗也只能称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而不能称“帝”。明朝同样也出现了这种问题,除了追封父亲为帝会遭到反对之外,封在世的母亲为皇太后也是与传统礼法相违的,因为正宗的皇太后只能是先皇所立的皇后。

汉宣帝不能追封祖父,即汉武帝的皇太子刘据为帝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汉武帝虽然在晚年对太子被杀一事充满懊悔,但是却没有给他平反。可以说汉武帝的做法是非常理智,并且符合一个政治家的思维方式的——他将于儿子刘据的关系分割开来,从父子之情上来说,他做“思子宫”表达自己的哀思与悔恨;从君臣关系上来说,他没有认同刘据的造反事实是出于被逼无奈等原因,而是肯定了刘据的造反事实。在封建社会,凡是造反的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板上钉钉的死罪。

所以,汉宣帝虽然是刘据的亲生孙子,但是他名义上是继承了汉昭帝的皇帝,在政治上来说与刘据没有一点关系,所以刘据并没有被追封的依据。从另一方面来说,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刘据就是一个曾经造反的反面角色,他犯下的政治罪并没有被汉武帝原谅,所以,汉宣帝当然也不能因为个人感情或者血缘关系而违反维护政治统治的基本原则。


国史通论


汉宣帝本是正统的皇室继承人,但是却因为卫太子巫蛊之祸,而成了罪人的后代,失去了继承人的资格。

卫太子刘据生于公元前128年-前91年,是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他可以说是高贵的出身,母亲是卫皇后,舅舅是卫青,公元前122年被立为皇太子。

刘据成年后处理朝政是非常得人心的,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都会把国事交给太子刘据来处理,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公元前91年,江充、韩说等人设计巫蛊之祸,而刘据不能自证,被逼起兵反抗杀了江充等人,而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刘据真的谋反,于是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

晚年的时候 ,汉武帝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

刘费陵是汉武帝的幼子,同时也是汉武帝的合法继承人,但昭帝死后并没有孩子能够继承皇位,本来应该立他的哥哥刘胥为帝,但是当时 权臣霍光为了自己的权力而选择了汉昭帝的侄儿昌邑王刘贺作为继承人,可惜了,这个皇帝也仅仅做了27天就被废黜了,还搞了一堆一地鸡毛的罪名。

刘询成为继位者实属运气,他因为祖父的关系,一出生便是罪人之后,非大宗,根本没有继承的资格,直到汉武帝去世,天下大赦,才被赦免,但是也被排除在宗亲之外。

如果不是霍光想继续掌权,也不会选择这个 并没有什么背景的武帝后代作为继承人。

虽然刘询从血脉上来讲是刘据的孙子,但是却是以汉昭帝的儿子身份继位的。尽管刘询也想追封自己的父亲、祖父,但是与礼不同。

首先:他不是以汉武帝重孙、卫太子孙子、刘进儿子的身份继位的,而是以汉武帝孙子,汉昭帝儿子的身份继位的,所以从礼法上来讲:刘据是他的大伯,而他爹刘进是他的侄儿。如果追封他的父亲、祖父都会遭到强烈的反对,也与传统礼法相违背。

其次:汉宣帝更不能追封他的祖父,因为刘据是因为造反一事而被杀,尽管晚年的汉武帝也意识到这个事情是一个陷害,但是却并没有为刘据平凡,所以从法理上来讲刘据仍然是犯罪之身。

在封建统治时期,但凡是涉及造反的人,都是罪不容赦的,不论是什么样的原因造反,都是死罪,所以情感上汉武帝是后悔的,但是法理上,他是不能赦免儿子造反这个事实的。

所以,汉宣帝虽然是刘据的亲孙子,但是名义上他却继承的是汉昭帝的帝位,与刘据是没有 半点关系的,所以并没有给刘据追封的理由,如果强制追封,就等同于否认自己的合法继承人的身份。


雨霁视角


戾太子为何没有被尊为皇帝?

原因是:

一、汉武帝没有给戾太子平反

后面,汉武帝虽认识到,刘据造反是因为江充苏文等人离间皇帝太子的父子感情造成的。可哪怕建立了思子亭也没有平反,包括汉宣帝也是因为戾太子罪行牵累坐牢。

二、戾太子造反事无法抹杀

首先说巫蛊案。

巫蛊案中,戾太子完全无辜吗?

显然不是。

江充以皇命搜查太子宫,同行还有御史,算上随从也就最多两三百人,整个太子宫数千人不跟随这些人同时去观察挖掘嘛?

既然江充在现场挖掘出偶人,则戾太子必定有巫蛊事。

其后,戾太子听从石德建议,假皇命斩江充就已经属于大罪。

此后,戾太子急报母亲,卫子夫那也是猛女一位,急忙用皇后印征集卫队、射卒、宫奴,协助儿子向丈夫发出挑战。

戾太子以奸臣谋害皇帝名义,派卫队占领京城府库,征发长安市民,发放武器,正式发动武装叛乱。最终造成首都百姓伤亡数万。

对此,哪怕脸皮再厚的汉宣帝也不好意思公开为戾太子洗地。

最后,《谥法》曰:不悔前过曰戾。

汉宣帝认为,祖父刘据巫蛊于先;听谬言斩大臣于中;以子反父,叛乱于后,就根本没有悔改错误的任何表现,戾字就是自己作为祖父唯一后代给出的盖棺定论。


四川達州


这要从汉宣帝能够从一个闲散宗室成员一跃成为皇帝的缘由说起。汉宣帝能够继承大统是因为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没有子嗣。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幼子,得到托孤大臣霍光等人的辅佐,汉昭帝刘弗陵二十出头就去世,没有留下子嗣。按照周礼继承宗法,霍光先是选定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承大统,因为刘贺进京继位时过于高调,并过于重用自己做昌邑王时的下属,对实际掌握朝政的霍光家族形成威胁,刘贺在位仅二十七天,就被霍光以犯下两千多条大罪的名义昭告太庙废除帝位,贬回封地继续做昌邑王。

关于下一任皇帝的人选,霍光不希望迎立一位在朝中根深蒂固,自带体系人马的皇帝,希望能选择自己比较好掌控的偏远宗室人员,本着这一挑选原则,霍光最终看中毫无根基却根正苗红的刘询,将刘询推上了皇帝宝座。虽说刘洵的祖父是汉武帝的太子,但是,仔细权衡之下,刘洵最终放弃了追封自己的祖父刘据为皇帝的打算,主要是从以下方面的考量:

一是追封祖父刘据为帝,将置已故的汉昭帝绝嗣的地步。按照祖制,刘询承继汉昭帝刘弗陵的子嗣继位,如果追封自己的祖父为皇帝,这将置汉昭帝于绝嗣的地步。这样做虽合乎人情,却不合乎祖宗宗法,如果执意这么做必然会引发朝野质疑,也会让秉承汉武帝遗诏辅佐汉昭帝的权臣霍光深感不满。



二是不追封祖父刘据是为了彰显自己帝位的正统性。众所周知,汉宣帝刘询的祖父刘据死于“巫蛊之祸”事件,这一事件并没有得到汉武帝公开的平反昭雪。刘据和刘进死于“巫蛊之祸”后,汉武帝这才感觉受到江充等人的蒙蔽,认为太子刘据和孙子刘进等人是情绪恐慌自保而非真的造反,并在太子去世的湖县建造思子宫,寄托自己对儿孙的哀思,但毕竟没有对这一事件公开昭雪平反,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刘据的遭遇虽然广受同情,但仍被认为“忤逆之辈”。汉宣帝皇位的合法性来自汉武帝和汉昭帝,如果公开追封刘据为皇帝,与法不合,会损害自身皇位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权衡利弊之下,汉宣帝刘询并没有追封祖父刘据为皇帝,而是选择追封祖父刘据为戾太子。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只给前太子刘据一个“戾太子”的追封,也是对刘据在官方层面地位的恢复和认可,从这个意义上看,刘洵也借此彰显了刘据一系的政治地位为巩固自己的皇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沧海拾遗录


汉宣帝从什么地方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皇帝位置从什么来,这一点马虎不得。

中国历代王朝都非常讲究礼法,也就是所有王朝必须遵循的一套封建礼仪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正宗。

皇权社会里,皇帝的位置永远只能是一个,而能继承皇位的人是很多的,那么如何来确定皇位继承的纯正性、权威性和认同性呢,那就必须遵循一套礼制。

汉宣帝刘洵登基后,他的身份比较复杂,首先他是前朝废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刘彻的嫡孙,按照传承礼法来讲,他的祖父刘据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可是刘据在汉武帝后期的巫蠹案中被冤枉,受迫害,被迫造反,最后落得个自杀身死,也牵连了当时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自杀了。

汉武帝在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自杀后,首先废除了皇后卫子夫,其次废了太子刘据,并且新立太子刘弗陵,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那么这就从封建礼法和法统上确立了原皇位继承的正统由刘据一脉转移到了刘弗陵一脉。

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权臣霍光掌权,并在汉昭帝死后,由于汉昭帝无子可继承大统,就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虽然只有短短的27天,但是从法统来讲刘贺也是继承了汉昭帝的大统的。

刘贺当了短短一个月的皇帝,就被权臣霍光给罢黜了,再立刘病己,也就是汉宣帝刘洵为皇帝,而此时的刘洵从法统上来讲是继承刘贺的法统的。

我们从辈分来看,刘弗陵与刘据同辈,刘贺与刘洵的父亲刘进同辈,而刘洵就继承的是刘贺的大统,虽然刘贺只是个废帝,但从帝王法统来讲,这是相当严谨的。

解决了皇位继承的法统问题,我们就回到题主的问题上。

既然刘洵继承的是汉武帝——刘弗陵——刘贺的法统,那么皇帝的正宗传承就与自己的祖父原太子刘据没有半点关系了,如果刘洵要尊自己的祖父为帝,上帝号,那么他的法统地位就成疑了,也就是从传承关系上否定了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刘洵在登基后依然受制于权臣霍光,如果他做出这种有违法统的事情,指不定又变成了第二个刘贺。所以,刘洵能做的只能是以刘弗陵继承者的法律身份而忘记自己是刘据亲孙子的私人身份,给自己的祖父上“戾”太子的谥号了。


沉墨I方之城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最大的政治事件。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迫自杀,进而汉武帝几乎将刘据一支斩尽杀绝。幸得丙吉保住了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汉昭帝去世以后,由于没有子嗣,所以霍光只能从汉武帝的后代中在选择一个。开始霍光选择是昌邑王刘贺。谁知这个刘贺是一个极其不靠谱的主,在位二十七天干出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刘贺不仅荒唐而且还想从霍光手中夺取权力。霍光决定废黜刘贺,改立刘询为皇帝。刘询登基称帝以后,他和霍光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这位新皇帝是否合法。

从法理道义上说,刘询毕竟是卫太子刘据的后代。虽然汉武帝晚年曾经为了追思卫太子,建立了思子宫,而且杀掉了当年迫害卫太子之人,也赦免了刘询的罪名。可是终汉武帝一朝,他始终没有以正式文书的形式为卫太子平反。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卫太子依然是一位起兵造反的罪犯。汉昭帝一朝也没有为卫太子平反。汉昭帝和霍光不仅没有为卫太子平反,他们连汉武帝的尊号和庙号也没有确定。说到底霍光也是卫氏集团的一份子,其实霍光心中比较反感汉武帝后期的一些政策。只不过霍光是汉武帝钦命的顾命大臣,如果否定汉武帝就等于否定自己。所以汉昭帝一朝,霍光没有想过给汉武帝定尊号和庙号,汉武帝的问题大家都避而不谈。汉昭帝不为汉武帝定尊号,也没有任何问题。汉昭帝是汉武帝的儿子,也是汉武帝亲自指定的继承人,他的帝位合法性没有任何疑问。

可是到了汉宣帝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新皇帝的合法性问题急需解决。汉宣帝和霍光都有这个需求。毕竟这位罪犯之后是霍光拥立的,尤其是在废掉了一个合法的继承人后拥立的。霍光废掉刘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展示霍光的权威,巩固霍光的权威;另一方面废掉成年皇帝西汉并没有先例,霍光难免遭人非议。霍光需要通过某些手段,向天下证明这位新皇帝的资格绝对合法。汉宣帝也需要和霍光一起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在这点上,他们两个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如果想解决这个汉宣帝帝位合法性问题就要先解决三个人的问题,那就是汉武帝,卫太子和汉昭帝。

此时霍光要想证明自己废立皇帝的合法性,就必须拿出他钦命顾命大臣的身份,所以他必须重新搬出汉武帝这块招牌。霍光搬出汉武帝这块招牌也可以为自己拥立罪人之后提供法理支持。汉宣帝更需要通过尊崇汉武帝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否则他就坐不稳皇位。此时汉宣帝不可能到处标榜自己的卫太子之后,他只能标榜自己的汉武帝之后,这是他唯一的优势。所以霍光和汉宣帝都需要尊崇汉武帝。最后霍光和汉宣帝为汉武帝立庙号,尊汉武帝为汉世宗,并在全国范围内为汉武帝建立宗庙。

解决了汉武帝的问题之后,下一个需要解决卫太子的问题。卫太子是汉武帝的太子,如果不发生巫蛊之祸的话,他应该理所当然成为下一任皇帝。那时候刘询皇帝的合法性将不会有任何疑问。可是卫太子不仅没有成为皇帝反而背上了一个造反的罪名,直接导致汉宣帝生下来就是有罪之身。如果想证明汉宣帝的合法性首先必须剥除汉宣帝身上与生俱来的罪名。这时候为卫太子平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于是汉宣帝在为汉武帝追加庙号的同时,也为卫太子平反。公元前73年,汉宣帝下诏为卫太子平反,追谥卫太子为“戾”,所以我们也称卫太子为“戾太子”。同时以湖县阌乡邪里聚为戾园,改葬刘据。汉宣帝给卫太子追谥的这个“戾”,明显是一个恶谥。据《逸周书 谥法解》: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给卫太子追谥这个谥号明显说不通,我觉得东汉许慎的解释比较合理。许慎认为“戾”有蒙冤受屈的意思。汉宣帝为卫太子的平反至此基本结束。按道理说卫太子一支终于得到平反之日,身为卫太子之孙的汉宣帝应该为自己的爷爷和爸爸全部上帝号才对。可是汉宣帝只是追谥卫太子为“戾太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想解决上一个问题就需要解决汉昭帝的问题。无论是被废的刘贺还是新立的汉宣帝继承的都是汉昭帝的皇位,也就是说他们等于过继给已经去世的汉昭帝。如果这时候汉宣帝给卫太子追尊帝号的话,就等于否定了汉昭帝帝位的合法性。而汉昭帝的地位又是合法继承于汉武帝。也就说承认汉昭帝地位的合法性就不可能给卫太子追尊帝号。汉宣帝是一个做事谨慎的人,他不像明世宗那么个性,为了把自己的亲生父亲抬进宗庙甘愿与世界为敌。汉宣帝为了昭示自己帝位的合法性,他只能放弃卫太子,改投到汉昭帝门下。所以汉宣帝不可能为卫太子追尊帝号。整个汉宣帝一朝,汉宣帝为卫太子的平反也仅仅局限于公元前73年,此后二十几年,汉宣帝一直都在有意淡化卫太子一事。

所以汉宣帝尊崇汉武帝,追谥卫太子,而又不给卫太子尊帝号,都是为了自己帝位的合法性。


依稀说史


汉宣帝刘询,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帝王。

相信有许多人看过,由孙耀威和曹颖主演的电视剧《乌龙闯情关》,这部电视剧除了汉宣帝与霍光之女的感情和鸠摩智的部分描述不符合史实以外,其他方面较为真实的将这位,在长安天牢度过童年生活的皇曾孙刘病已的人生履历给描述了出来。

要知道,在刘询登上帝王之前。还存在着一位短期的帝王,那就是汉武帝之孙刘贺。

但是这位被霍光扶持上位的汉废帝刘贺,并不是一位甘于寂寞的帝王。

这位历史被描述荒淫无道的帝王,在登位之后,便不断挑战霍光等辅政大臣的底线,安插自己的亲信进入朝中各重要部门之后,仅当了27天的帝王,便被霍光等人以27天干了1120次错事而废黜,成为了后世著名的海昏侯,觉得听起来挺熟悉的吧,没错!他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齐名的海昏侯墓编钟的主人。

我们暂且不说霍光为何废掉刘贺,且说他在废掉刘贺之后,根据刘贺的前车之鉴,霍光找到了长在民间,毫无政治根基的刘询作为新君,是为汉宣帝。

而从血脉角度来说,刘询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的儿子,正儿八经的皇曾孙,可是当刘询成为帝王之后,却没有追尊自己的祖父刘据为帝王,令人不经觉得奇怪。

但是,今古告诉你,他选择不为自己的祖父追尊为帝王是有原因的,下面我就为大家好好说说这其中的个中缘由。

首先,汉武帝已将太子兵变定义为谋反,法理上不允许推翻已成事实的判决

由于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将太子刘据发动的兵变定义为谋反,即使在之后汉武帝了解了真相,自己建了一座思子宫来想念他。

但是终究没有从法理上来为太子刘据平反,因此就法理正确性的角度来说也不允许将一位曾经的叛逆追尊为帝王,这会极大的损害王朝政治统治的权威性,不利于国家的统治。

如果一位曾经被定义为叛逆的人可以成为帝王,势必会诱导其他人为了帝王之位而谋反,这也是刘询所不能接受的,既然自己已经当了帝王,就暂且让爷爷委屈一下,好歹这一脉将皇位又拿回来了,也算对得起他老人家了。

其次,刘询的继位,是以汉昭帝孙子的名义继承的,亲缘族系上也不适合追尊刘据为帝王

刘询在继位之前,已由霍光等人将其族系转为汉昭帝刘弗陵一脉,是刘弗陵的合法继承人,这就使得刘询的爷爷的族系中只能是刘弗陵,而如果追尊戾太子刘据为帝王,势必会影响宗室族系的传承。

这对于极为重视血脉传承的汉朝而言,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而刘询曾经提出过这一个想法的时候,也就被满朝文武以此理由给拒绝了。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汉宣帝下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
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

第三,作为当时朝堂真正掌控着霍光,不会允许这种政治挑战的出现

前面我们说到了,汉废帝刘贺的废黜和汉宣帝刘询的登位都与霍光有着极大的关系。

作为这个时候汉王朝真正的掌控者,霍光很清楚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皇帝。

因此他不会允许新君做出挑战他政治权威的事情来,如果刘询追尊戾太子刘据为帝王,就是否认了他安排刘询为汉昭帝刘弗陵孙子的安排,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有?那么汉废帝刘贺就是前车之鉴。

而刘询显然比刘贺更清楚自己的势力建立的基础在于霍光,在初次提出这个提议就被群臣拒绝之后,便再也没有提起此事。即使自己任性了一把才娶到了青梅竹马的许平君,被霍光之妻给毒死也未曾发作,直到霍光死后才真正的秋后算账,可谓是十分懂得隐忍蓄势。

结语

汉宣帝刘询,在继位成为帝王之后,未能追尊自己的祖父戾太子刘据为帝王。其实是当时政治环境下的无奈选择。为了皇室的传承法度及维护其正统性,他虽然未能挽回自己祖、父辈的名誉,但在实际上却已将汉室的皇位重新导回戾太子一系,已然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程度,有孙如此,戾太子或许也能泉下有知了。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