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现役NBA中有哪些球员的招牌动作杀伤力十足,前五名可以是?

篮球我看行


现役NBA球员都有自己的招牌动作……

詹姆斯哈登:无解的后撤步跳投

小学生库里:全场无盲点的甩狙三分

闪电侠韦德:令人眼花缭乱的迷踪步

小甜瓜安东尼:干拔跳投美如画

德国战车诺维斯基:金鸡独立,一招鲜吃遍天

克劳福德:背后运球跳步

勒布朗詹姆斯:霸王步

飞人卡特:扣篮霸气与美无缝对接

实在不少,剩下的有空再慢慢筛选分享给大家!杀伤力十足的前五名,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位!

1:詹姆斯哈登的后撤步三分,既没有艾弗森那种大幅度的变相去把人晃倒,也没有欧文那般运球的华丽,虽然在观赏性上差点,但是却非常的实用,从运球到加速再到后撤步投篮,这些动作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每个节奏都把握的刚刚好 。在比赛那种大环境下,你很难去分辨哈登的下一步要做什么,后撤步拉开空间投射,加上哈登高大几乎很难被封盖!

2:库里的库式三分,灵巧的运球,极快的出手速度,投篮点高弧度高,超高的命中率,每一次出手都让对方惊出一身冷汗!

3:韦德的迷踪步,同欧洲步相较,韦德的迷踪步升级有以下的优势:第一步更快;第二步幅度大同时左右皆可变;第三步爆发力突出,简言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达到极致。虽然韦德老了,但是这一招还是没有几个人悟到精髓!

4:诺维斯基的金鸡独立,2011年诺维斯基单核带队击败热火三巨头,打爆博士一战成名,夺得总冠军含金量十足!单腿支撑外弹,身子后倚拉开距离获得出手空间!

5:詹姆斯的霸王步,得益于詹姆斯强壮的身体,犹如坦克一般,只要发现防守球员重心转移立马如推土机一样杀到禁区得分,虽然詹姆斯年龄35岁了,但是这一招还是屡试不爽!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大家多多参与讨论补充哟!











用户5872954385


想要在全球最顶尖的篮球联赛立足,没有自己独有的杀招怎么说的过去?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现役NBA中那些“一招鲜吃遍天”技能专家!

No.1 德克 诺维茨基-金鸡独立后仰跳投



这位效力于独行侠队的队魂,将整个篮球生涯的青春都挥洒在达拉斯这片土地上,其和老板库班的友谊也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的绝活金鸡独立!这一绝学被“德国战车”使用得登峰造极,在应对大个子防守者的时候屡试不爽。德克的后仰,都是伴随单脚的抬起,这样的动作可以有效制造投篮空间,避免被干扰或吃到火锅。再考虑到德克七尺的身高和大个子中少有的运球技巧,这招基本无解,也是凭借这招他力挫迈阿密三巨头拿下了生涯一冠,也是近几年最有含金量的冠军。伴随着德克这赛季结束后的退役,可能以后再难见到如此有神韵的金鸡独立后仰跳投了。

No.2 詹姆斯 哈登-后撤步跳投



这位火箭当家球星凭着一手后撤步跳投让联盟无数和他对位的人苦不堪言。虽说是篮球界的常规动作,但在哈登这却是玩出了花。哈登喜欢将球放在离防守较远的一侧或是胯下运球寻找对方防守破绽,之后突然启动突破,在防守者上当的情况下动作回拉,急停后撤拉开空间。此时防守者若是尝试强行扑防,容易造成“脚踝终结”(韦斯利约翰逊就曾直接被晃飞1米开外)或者赔上犯规(甚至2+1,3+1)。

No.3 斯蒂芬 库里-逆天三分



小球时代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源自库里和他的勇士队的兴起,库里用他那一记记不讲理的三分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于三分球的定义,也不断刷新和打破由雷阿伦保持的各项三分球记录,向着三分球史上第一人迈进。灵动的运球,机敏的跑位,极其快速的出手,无球有球状态下,各种拧着身子投,无视距离投,即便是刚过中场,即便是两人扑防,瘦削的身体依然倔强。各种惊世骇俗的出手角度和出手位置,让主教练科尔一次次喊出“oh no no no yes~”这样啼笑皆非的话,库里就是这个球场上射术最准的精灵!

No.4 凯里 欧文-花式运球转身过人



德鲁大叔可以说是现役球星中将Crossver演绎到极致的人了,篮球之于欧文仿佛是身体的一部分。通过身体的晃动结合胯下运球,重心向一侧偏移,然后猛地把球拉回来,换手变向利用假动作晃开防守人,配合扎实的脚步,形成过人,最终在禁区完成终结或造杀伤,这也是欧文单打成功率高的根本原因。

No.5 凯文 杜兰特-干拔跳投



2.11的身高加上2.28的臂展,再加上柔韧的身体和超高的命中率,让死神杜拥有这个星球上最无解的干拔跳投。飘逸的出手配上极高的投射点和迅捷的出手速度,让所有与之对位的防守者难以寻得破解之法。强如詹皇也是对阿杜的这招神技无可奈何,凭着这招杜兰特也是接连加冕总冠军和fmvp。


欢迎喜欢篮球的朋友继续补充😁


影人瞩目


第一名:欧文的变相

第二名:字母哥的大三步

第三名:库里的摇头晃脑

第四名:哈登的欧洲步

第五名:拉文的扣篮


飞说天下事


字母哥的突破和快攻,杜兰特的中投,詹姆斯的上篮,哈登的后撤步,库里的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