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禹王溼地蝶變成景

禹王溼地蝶變成景

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熱切期盼。在寒亭區高裡街道,禹王溼地公園“蝶變”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登上十多米高的觀景臺,已經初具規模的禹王溼地景區猶如一幅幅秀美的畫卷向人們徐徐展現:萬畝水草茫茫一片,一望無際,四方美景盡收眼底,蔥綠的竹柳、浩渺的煙波,如詩如畫,頓感心曠神怡。

禹王湿地蝶变成景
禹王湿地蝶变成景

如詩如畫 心曠神怡

今年以來,寒亭區秉承“經濟發展、環保先行、民生優先”的發展理念,將生態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載體,由高裡街道與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聯合打造,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濰坊禹王溼地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對禹王溼地公園進行系統提升,打造濰坊北部生態高地。

禹王湿地蝶变成景

科學規劃

打造溼地生態建設新典範

作為國家級溼地公園,禹王溼地公園位於寒亭區西北部,佔地面積670餘公頃,是濰坊乃至山東地區溼地景觀的點睛之筆。

讓綠色成為發展最美底色。遵循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以溼地自然資源為基礎,在保護和恢復生態的同時,持續進行基礎設施維護、水系溝通疏浚、道路治理、景區綠化提升以及休閒設施的完善。

“要把禹王溼地公園做成濰坊的一張生態名片,打造成為以原生態地貌保持為目標的溼地保護區,最終發展成為山東半島乃至北方地區首屈一指的集生態觀光、科普宣教、動物棲息、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原生態複合型溼地生態文化園區,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共贏。”禹王溼地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國慶表示。

禹王湿地蝶变成景

系統提升

助推禹王溼地美麗蝶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溼地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和市民對旅遊休閒需求的不斷增長,由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投入800餘萬元對溼地內8000餘米的道路進行完善提升,同時對溼地木棧道、觀鳥塔、公示牌等基礎設施進行了維護和改造。會同林業等部門實施了溼地綠化提升工程,更新補種適宜生長的白蠟、垂柳、香花槐等近3萬株。

好水好景孕育新動能。為有效改良鹽鹼土壤性質,經過積極對接洽談,今年6月,袁隆平海水稻工作室正式落戶禹王溼地,主要進行適宜溼地環境生長的海水稻種植技術研究。“通過海水稻種植,建設生態農業項目,發展生態農業休閒旅遊,造福一方百姓。在這裡,播綠、護綠和綠色經濟同步發展,真正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雙贏。”禹王溼地提升項目負責人高強說。

禹王湿地蝶变成景

擔當作為

跑出拆遷清零加速度

拆不動就建不動,建不動就發展不動。高裡街道從生態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成立專項拆遷組,對溼地內養殖戶和租戶進行了摸底排查、評估拆遷。截至目前,已完成對86戶養殖戶、40處違章建築,共計120000平方米的拆遷工作。

速度背後是擔當。高裡街道以“作風建設年”為統領,街道黨員幹部比境界、比思路、比擔當,由等靠要變為比趕超。尤其是徵遷工作人員,靠在一線,掛圖作戰,建立微信群,嚴格按時間節點推進建設,實行“日通報,周調度、月巡查”制度,全程跟蹤跟進,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打贏了拆遷攻堅戰,也拆出了底氣,拼出了精氣神。

“籠子”騰出來,關鍵是要引來“俊鳥”。高裡街道把項目建設作為工作主抓手,全力保障重點項目提速提效。今年以來,先後引進了山東晶海板材、濰坊祥運機動車檢測線、四季田園綜合體、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校寒亭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園等多個項目,集聚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禹王湿地蝶变成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