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三星Galaxy Note10系列已上市两个月多了,在此期间,我一直把这款手机作为主力机使用,这过程中,我有许多感悟和体验想分享给大家,所以我打算写一个长篇随笔,尽可能全面详实的把我的所见所感写出来。

为避免“太长不看”的尴尬,我采用“简而精”的行文风格,以田字格衬底的小标题将呈现给你类似于词典的阅读感,尽可能的减轻枯燥,增添层次感。

闲话少说,今天我们就从Galaxy Note10系列的外观框架设计开始,来谈谈这款三星年度旗舰产品是如何在颜值上打动人心的。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所有熟悉三星手机的人,看到Note10的第一眼,它的感觉一定是“好方”,自从Galaxy S3以来,三星旗舰手机外形一直较圆润,即便是偏商务的Galaxy Note系列手机,棱角处也保留一分温和,但对于Note10,三星很明显的将其设计成一个真正笔记本的样子,方方正正,刚直中带着英气。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进一步思考不难发现,三星将Note手机设计语言的大胆改写是有原因的,这里边大多数考量是围绕“美感”和“商务感”如何融合在一起这个问题而设计的,美感的提升必然通过缩窄侧边框从而提升屏占比所带来的无边框感来实现,而商务感是Note系列的产品定位所在,其棱角必然不能过于圆润,这样一来,硬朗机身框架包围极窄边框屏幕就必须考虑到坚固性,如下图所示,Note10把机身处四角的金属框架设计的十分厚实饱满,这可以确保手机在四角落地式能最大程度的减缓冲击,保护屏幕和玻璃安全。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而高明的是,这样的设计不是硬凑上去的,而是一个自然的框架衔接的必然结果,三星将Note10的顶部和底部设计成一个平坦的圆角长方形,而衔接它们的中框则非常纤细,衔接处过渡的非常突然但不突兀,彷如浑然天成,这种平宽结构与细窄结构的反差设计的视觉冲突极大的提升了美感和档次,这是我对Note10的设计最满意的地方,你可以从下面这些图片中感受下上述这些细节。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此外,在Galaxy Note10的白色版本上,机身中框采用抛光亮银色,分隔开前面的黑色面板和背面的纯白色背壳,这也是一种反差设计,对提升整体颜值和精致感大有裨益,这也是我左思右想最终选择白色Note10+的最大原因。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Galaxy Note10唯二的物理按键位于金属中框的左侧,按键周围的中框设计就像是高速公路的紧急停车带,这是一个末代设计,将物理按键逼入绝境的设计,它传达一个讯息,当屏幕边框进一步收窄,曲率进一步提升之后,中框会变的越来越细,而按键终将无处容身,被压感隐藏式按键所取代,但Note10最终留下了它(早期版本取消了物理按键),在S10 5G之后,再度保留了物理按键,这里最大的考虑是压感按键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或者说是未能成熟到被三星用于出货量千万台的旗舰机上的程度。而目前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在机身顶部,Note10新增了一个扬声器导音开孔,用于弥补听筒扬声器微缝设计所带来的损失,经测试,这个孔确实能将部分声音导出来。这个设计将是一个趋势,预计在Galaxy S11等产品上,顶部开孔会继续做大,因上边框的继续收窄,听筒将进一步被压缩。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机身底部,3.5mm耳机孔消失了,这是见仁见智的,不过从长远来看,传统耳机孔的消亡是迟早的事,相信三星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这样做,随之带来的是极窄的下巴,也算是一种弥补。另一个锲而不舍的是SPen,作为Note系列的灵魂,SPen像是一个开国功臣,战果累累,却总是带着一种老气横秋的落寞感,这个话题我会在后续的笔记中讨论,这里,我姑且认为它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元素。

三星Note10+体验笔记之设计篇:精致的框架

关于Note10的整体框架设计的感想就告一段落,下一篇,谈谈我对它曲线曲面设计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