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三星Galaxy Note10系列已上市兩個月多了,在此期間,我一直把這款手機作為主力機使用,這過程中,我有許多感悟和體驗想分享給大家,所以我打算寫一個長篇隨筆,儘可能全面詳實的把我的所見所感寫出來。

為避免“太長不看”的尷尬,我採用“簡而精”的行文風格,以田字格襯底的小標題將呈現給你類似於詞典的閱讀感,儘可能的減輕枯燥,增添層次感。

閒話少說,今天我們就從Galaxy Note10系列的外觀框架設計開始,來談談這款三星年度旗艦產品是如何在顏值上打動人心的。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所有熟悉三星手機的人,看到Note10的第一眼,它的感覺一定是“好方”,自從Galaxy S3以來,三星旗艦手機外形一直較圓潤,即便是偏商務的Galaxy Note系列手機,稜角處也保留一分溫和,但對於Note10,三星很明顯的將其設計成一個真正筆記本的樣子,方方正正,剛直中帶著英氣。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進一步思考不難發現,三星將Note手機設計語言的大膽改寫是有原因的,這裡邊大多數考量是圍繞“美感”和“商務感”如何融合在一起這個問題而設計的,美感的提升必然通過縮窄側邊框從而提升屏佔比所帶來的無邊框感來實現,而商務感是Note系列的產品定位所在,其稜角必然不能過於圓潤,這樣一來,硬朗機身框架包圍極窄邊框屏幕就必須考慮到堅固性,如下圖所示,Note10把機身處四角的金屬框架設計的十分厚實飽滿,這可以確保手機在四角落地式能最大程度的減緩衝擊,保護屏幕和玻璃安全。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而高明的是,這樣的設計不是硬湊上去的,而是一個自然的框架銜接的必然結果,三星將Note10的頂部和底部設計成一個平坦的圓角長方形,而銜接它們的中框則非常纖細,銜接處過渡的非常突然但不突兀,彷如渾然天成,這種平寬結構與細窄結構的反差設計的視覺衝突極大的提升了美感和檔次,這是我對Note10的設計最滿意的地方,你可以從下面這些圖片中感受下上述這些細節。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此外,在Galaxy Note10的白色版本上,機身中框採用拋光亮銀色,分隔開前面的黑色面板和背面的純白色背殼,這也是一種反差設計,對提升整體顏值和精緻感大有裨益,這也是我左思右想最終選擇白色Note10+的最大原因。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Galaxy Note10唯二的物理按鍵位於金屬中框的左側,按鍵周圍的中框設計就像是高速公路的緊急停車帶,這是一個末代設計,將物理按鍵逼入絕境的設計,它傳達一個訊息,當屏幕邊框進一步收窄,曲率進一步提升之後,中框會變的越來越細,而按鍵終將無處容身,被壓感隱藏式按鍵所取代,但Note10最終留下了它(早期版本取消了物理按鍵),在S10 5G之後,再度保留了物理按鍵,這裡最大的考慮是壓感按鍵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或者說是未能成熟到被三星用於出貨量千萬臺的旗艦機上的程度。而目前看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在機身頂部,Note10新增了一個揚聲器導音開孔,用於彌補聽筒揚聲器微縫設計所帶來的損失,經測試,這個孔確實能將部分聲音導出來。這個設計將是一個趨勢,預計在Galaxy S11等產品上,頂部開孔會繼續做大,因上邊框的繼續收窄,聽筒將進一步被壓縮。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機身底部,3.5mm耳機孔消失了,這是見仁見智的,不過從長遠來看,傳統耳機孔的消亡是遲早的事,相信三星也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決定這樣做,隨之帶來的是極窄的下巴,也算是一種彌補。另一個鍥而不捨的是SPen,作為Note系列的靈魂,SPen像是一個開國功臣,戰果累累,卻總是帶著一種老氣橫秋的落寞感,這個話題我會在後續的筆記中討論,這裡,我姑且認為它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元素。

三星Note10+體驗筆記之設計篇:精緻的框架

關於Note10的整體框架設計的感想就告一段落,下一篇,談談我對它曲線曲面設計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