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啥时候数九?今年何时最冷?

小马话三农


我国古代人民习惯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作为计算年月日期,同时又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就属于干支纪年中的月份划分。一个轮回代表了一年。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又通过不断对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总结,掌握了了24节气中全年最冷最热的时间段。为了方便时间的确立,所以有了俗语“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

夏至三庚数伏:因为在古代的历法中,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单位组成,庚就是其中的一个单位,人们把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称为伏天,伏天的开始时间是从夏至开始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称为是头伏的第一天,因为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会出现一个庚日,由于一年365天,所以每年出现的头伏日期都不同。同时由于计算的方法不同,所以导致每年出现的伏天天数也不一样。有30天或40天伏天的区别。

冬至逢壬数九: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那么对应的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古人早就给了明确的时间定义,就是从冬至开始后第一个壬日开始,就是数九的第一天,因为古人认为九这个数字是代表无穷尽的意思,所以认为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数过9个九天,就会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所以就衍生出来了数九文化。

啥时候数九?

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而冬至在天干历法中属于癸巳日,所以往后排列的话到了12月31日才是壬寅日,所以按照这个说法31日才是数九的第一天。

但是现在人们常遵循的习惯是从冬至开始数九,这种说法就按照从一天中的壬时开始做为数九的第一天。

今年何时最冷?

一般来说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一般出现在三九四九天,所以数九歌中说:“三九四九冰上走”同时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小寒和大寒的节气,属于一年之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只不过现在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近几年感觉冬天最冷的时候也比以前暖和多了。

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啥时候数九?今年何时最冷?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啥时候数九?今年何时最冷?

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其中可以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是中伏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则是20天了。不同的年份,入伏和出伏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而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则是“三九天”,在北方地区流传的童谣“三九四九冰上走”,就说明了这个时间段是最冷的。不过,有些地方认为“三九”最冷,也有少数地方认为“四九”最冷。

这句俗语的前半句“夏至三庚数伏”,意思是说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要开始入伏了。对于何为庚日,估计有些人也不太明白,在古代的时候我国是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其中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数字,而地支的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数字,把它们相互组合,也就得到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组合,也称为六十花甲子。

所谓“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的日子,而在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因为天干是十个数字,所以庚日是每十天出现一个。但是一年中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因此庚日也是一直变化不定的,所以每年入伏的时间也不同!

看了上面的解释,估计大家对于后半句“冬至逢壬数九”也比较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说冬至节气后的第一个有“壬”的日子,如壬戌日、壬子、壬寅、壬辰、壬午等,只要遇到第一个有“壬”的日子就是逢壬日,也就是从这天开始数九的开始。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后面出现的第一个逢壬日是12月31日,农历腊月初六(壬寅日)。

不过在民间现在普遍认为冬至节气这天就开始数九了,也就是每年的数九时间都是固定的,从农历12月22日(或者12月23日,有少数年份是12月21日)开始“数九”了。冬至后的19-27天就是“三九”,而冬至后的28-36天是“四九”。

春节期间冷不冷?

农谚说“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可见冬至之后的19天—36天的这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因此今年最冷的时候是2020年1月9日-1月26日,这是今年最冷的一段时间。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的春节是在1月25日开始,由此可见春节期间已经过了最冷的时候,并且专家说今年冬季偏暖,到了春节也就不会太冷了,这样也方便了大家伙走亲访友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可删除)

附2019年数九时间表:

“一九”: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二九”: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三九”: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

“四九”: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五九”: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六九”:2020年2月5日-2020年2月13日

“七九”: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八九”: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九九”: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


农夫也疯狂


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啥时候数九?今年何时最冷?

“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这句话如果能正确理解,就知道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特别的聪明,庚和壬分别是十天干里面的第七、和第九;夏至和冬至分别在二十四节气里面代表,夏天到了和冬天到了。“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这句话只有十二个字,可包含了天干地支纪年法和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并且分解了一年最热的天数和最冷的天数。虽然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成功申遗,可惜最原始最基本的干支纪年法却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

干支纪年法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花甲子,记时、记日、记月、记年。十二个时辰,从子时到亥时就是地球自转的一昼夜;十二个月,从子月到亥月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太阳年。十二个月再一分为二,中间就有了一个中气,构成了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夏至到大暑30天,冬至到大寒30天,这是相互对应的。大暑是一年最热的节气,大寒是一年最冷的节气。把最热的大暑向两头延伸,就有了三伏,初伏、中伏、末伏,中伏最热。为了让大暑必须在中伏,就要求中伏开始的一天和夏至相距大于30天,再减去10天的初伏,就是初伏的第一天要和夏至相距大于20天,三庚之间就是20天,所以夏至后不论怎么变化,逢第三个庚日,都是大于20天小于30天,就是夏至三庚数伏。同理,冬至到大寒30天,三九27天,四九36天,为了逢壬,每10天逢一个壬,还有可能波动1至9天,这样最冷的大寒节就可能出现在三九或四九,所以老人就说三九四九是最冷的,这就是冬至逢壬数九。

到建国以后,国家规定了农历冬至当日就是一九的第一天。这样大寒节气只能在四九。所以每年的四九是最冷的。啥时候数九?今年何时最冷?这两个问题就很明白了。

总之,关于最热最冷,农历记住这两点就足够了:“中伏最热,四九最冷”;和“大暑最热,大寒最冷”,完全是一致的。


但愿人长久1169


这句俗语是典型的节气农谚,总结的很好,很有代表性,从一年当中的双至“夏至和冬至”里面特有的气候特点来说起总结起,咱们要搞清楚这两句俗语里面的“庚”字和“壬”字,这是理解这两句俗语的一个关键所在,是很重要的。

1、“夏至三庚数伏”,所说的意思就是“在夏至节气当天开始算起来,数到第3个庚日的时候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那么咱们首先来看今年2019年的夏至节气是在6月21日,农历的五月十九日。那么入伏这天是在7月13日,在农历的六月初十。那么六月初十这一天是“庚戌日”。

“庚”字在10天干里面是数字“7”,所谓“三庚”就是三七二十一天了。那么从今年的农历五月十九到六月初十就是刚好21天,因为五月是“大月”有三十这一天。所以这个就是“夏至三庚数伏”最有理有据的解释了。

2、同样“冬至逢壬数九”,所说的意思就是“在冬至节气这一天开始算起来,疏导第一个壬日就是数九的第一天了”。

那么咱们来看即将到来的2019年的冬至节气,这一天是在12月22日,农历的十一月(冬月)初七,恰好今年的数九“一九”这一天就是在冬至节气这一天,从万年历来看,冬至这一天就是数九的第一天开始。

“壬”字是在10天干里面是数字“9”,所谓“逢壬”,就是在冬至这一天开始往后数9天,在12月31日,农历的腊月初六,就是“壬寅日”,那么这样一个九就数完了,是“二九”的第一天开始。

大家在这里要注意,数九的时间是固定的,从节气来看就是在“冬至”节气这天开始数九,也就是“一九”的第一天。

那么今年何时最冷啊?肯定是一九到四九之间了。一九是冬至二九三九之间是小寒节气,四九是小年这一天,大寒节气在四九到五九之间,所以最冷的就是在小寒大寒节气了,也就是三九到四九五九之间。从立春节气开始算起,就开始不冷了,尤其是中原河南商丘地区感受很是明显。

总结

对于“九九歌”大家都是很熟悉的,这是很节气分不开的,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自然环境气温是这样,做人做事也是这样,种好庄稼,过好年,做好人,一定要熟悉24节气和物候了。


宁宁说的话


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啥时候数九?今年何时最冷?这是由四个问题组合而成的复杂问题,涉及到古代历法的综合性问题,让我一步一步地分别解答。


第一,“夏至三庚数伏”。古代人的历法与现在使用的公历和农历历法是根本不相同的。公历历法直接使用年月日,如今天是2019年12月18日,农历历法与公历相似,如今天是二0一九年冬月廿三日,古代人历法则不同,如今天是己亥年冬月己丑日。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智慧的古代人是使用天干、地支,有机组合,来记载日期时间的。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汉语次序数字组成,地支则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汉语次序数字组成,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相互组合,也就可以得到“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等60个序号组合,也称为六十个花甲子。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进伏,每10天为一伏,共有“初伏、二伏、三伏、末伏”之称谓。明年夏至是阳历6月21日,第一个庚日是26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6日,又是小暑节气,第三个庚日是阳历7月16日入伏,即初伏,阳历7月26日入中伏,阳历8月15日末伏。


第二,“冬至逢壬数九”。意思是说,每年过了冬至节日后,哪一天是“壬”日,就是入九的第一天,即一九的第一天。数九天就从第一个“壬”日开始的。

第三,“今年啥时候数九?”今年冬至是阳历12月22日,21日是壬辰日即壬日,冬至刚好进入一九的第一天;二九是阳历12月31日;三九是明年元月9日;四九是2020年元月18日;五九是元月27日;六九是2020年2月5日;七九是阳历2月14日;八九是阳历2月23日;九九是明年阳历3月3日。

第四,“今年何时最冷?”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应该是“大寒节气”十五天,是最冷的时期。判断一年中最冷的方法有两种,①种是依据节气来判断。今年大寒节气是腊月廿六日至正月初十日之间。这期间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期。第二种方法就是数九。每年最冷的两个九天是四九和五九。因为立春是六九第一天,立春后气温开始回升,天气就不是最寒冷的时候了。一般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候,也就是四九至五九,近半个月时间,是南方结冰期。因此,南方地区越冬农作物防冻,千万要注意这段低温结冰期的冷冻,加强防寒防冻保温保暖,确保越冬作物安全越过冬天。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鄂东三农


在过去,农村道路不好走,生活区域多为小圈子熟人社会,使得人们只能通过当地一些前人总结的经验常识来判断气象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和生活状态!而题主所提“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意思是说:过了夏至节气后天气会一天天变热,由于每年三伏开始时间并不固定,人们就会根据夏至后农历第三个庚日作为三伏天的开始,即入伏时间。而到了冬至节气后,一般会从冬至后农历第一个壬日作为“数九天”开始时间。



事实上,关于漫长冬季里数九寒天的开始时间在民间会有多种说法,目前较为常见说法有三种,即:第一种是以冬至时间为准,例如今年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这天便为“一九”的第一天;第二种则是按宋朝说法,以冬至次日为数九天开始时间,例如今年则为12月23日;第三种则以“冬至逢壬数九”为准,即冬至后第一个农历壬日开始,主要是因为古代认为“壬日”代表生发,也就是希望冬至阳生。例如今年冬至节气为12月22日,而第一个壬日则为12月31日,即农历腊月初六,壬寅日,要比常见第一种说法晚9天。

所以说,不同地域和说法下预判当年数九寒冬开始时间并不固定!再加上数九天是因过去人们御寒措施较少,为了客观体现不同时间段寒冷的程度,以及漫长冬季里缓解心理上焦虑,故而通过数九天来区分,而现如今随着暖冬影响,以及衣食住行和供暖等方面保暖措施越来越丰富,使得三九天不再那么耳熟能详,因而对于数九天开始时间大多固定为冬至节气,例如今年数九天时间为2019年12月22日~2020年3月11日。

关于今年何时最冷,这其实为气象预测范畴,虽然数九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为寒冷程度,但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入冬时间和受冷空气影响强度并不统一,使得各地最冷时间并不一致。而根据往年寒潮影响程度和范围来看,一般在三九至四九期间最寒冷,影响范围较大。例如去年1月9日~17日为三九天,基本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都较为寒冷,多地受冷空气和降雪过程较多,使得气温降至最低点。因此,我感觉今年最冷时间段应该会集中在三九天前后,即2020年1月9日~17日左右。



另外,我感觉入冬和初春前后也是挺冷的时间段,毕竟这两个时期昼夜温差大,是人们添衣减衣、供暖开始和结束之时,往往就会受到寒意侵扰,而在严寒冬天里因保暖措施得当,使得寒冷并不那么明显,尤其是北方一些农村人,在寒冷冬天里也是不可多得的农闲时间,往往坐在热炕头上更舒适惬意一些!(以上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冬至后开始数九,大寒是正值三九、四九,此时天气最冷。


laiyang168


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用农历计日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