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作家邵麗散文:感恩生命中的遇見

作者簡歷

邵麗: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現任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先後在《人民文學》《當代》《十月》等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作品爭鳴》《新華文摘》以及各種年選版本等選載。岀版長篇小說兩部、中短篇小說集多部、散文隨筆集兩部、詩集兩部。部分作品被譯介到法國、日本、希臘等國家。曾多次獲得《人民文學》《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當代》《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十月》等刊頒發的中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明惠的聖誕》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作家邵麗散文:感恩生命中的遇見

大約是2000年左右,我在雜誌上連續發了幾個中短篇小說,引起了一點小小的關注。那時候年輕,對文學上的事情還不甚懂,再加之面皮薄,參加什麼活動都是被動的、懵懵懂懂的,常常會開完了,人還沒認識幾個。記不起是哪位老師提醒我說,你可以申請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了。當時我還特別忐忑,寫這麼幾個小東西,就可以成為中國作協會員了?猶疑再三,最後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填了表,整個過程都忘記了,反正也沒抱太大希望。

那一年河南有7人獲批加入中國作協,其中就有我。得到消息,真有范進中舉般的心情,打問了半天,最後才確認自己真的是中國作協會員了。

在此之前,我哥哥已經先我加入中國作協,他當時是個小有名氣的詩人,發表了不少作品,還出版了幾本集子。今天想來還覺得不可思議,那時全國一共才六七千個作協會員,我們家就佔兩個,還是挺驕傲的。我父母都是新中國成立前的老革命,覺得我們的寫作是不務正業。在他們眼裡,跟工作和生計無關的事都不叫事業。我把我和哥哥的作協會員證拿給他們看,他們似乎無動於衷。

我生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們那一代孩子的家長,對兒女的期待遠遠沒有現在的父母那麼高。吃飽、穿暖、別學壞,足矣!我原以為我的父母也是如此,對於孩子們讀了什麼書,學了什麼技能,他們概不關心。後來父親不在的時候,我回去奔喪。他的那些老戰友跟我說,你爸經常拿著你的書給我們炫耀,說,看!我女兒寫的書。我真不知道,在父母心中,當一個作家還是這麼盛大莊嚴的事情。

2002年,我被河南省作協推薦去中國作協所屬的魯迅文學院學習,成為魯迅文學院首屆高研班的學員。當時我只覺得是一次例行學習,並沒有太多的高興激動。現在想來,真是無知者無畏。

我此前的寫作,僅僅是一種個人愛好,憑著熱情和一點點才氣,不說不足以遣懷而已。魯院我們那一屆同學,基本上都是成名作家了。置身其中,當他們說起文學、小說、流派的時候,我簡直像聽天書。原來寫作是這麼高深的一門學問!我至今不大愛講話,大約與那時有關,基本上都是聽,老師和同學們說些什麼,我就看些什麼。在魯院的深造讓我的寫作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寫作水平更是有了極大的提高。2002至2003年,我完成了兩本中短篇小說集,出版了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我的生活質量》。也就是在那一年,我正式調入河南省作家協會,終於敢坦然地向別人介紹:我是一個作家!

我常說我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作家,僅僅是為了想寫,為了表達自己。說起來很好笑,我哥哥去北京當兵,開始是作為儀仗隊員入伍。他經常給我們寫信,述說他們經過了何等嚴酷的訓練,今後要擔當何等的重任等等。可一年後,部隊卻莫名其妙地被換防去了唐山。這個小小的傷害,刺激他走上了文學道路。於是他開始寫詩,至今還保留著他與舒婷、張學夢等詩人的書信,保留著當年和鐵凝的合影。那時候,我哥哥高大威武,玉樹臨風,但畢竟只有十七八歲的年紀,在他們眼裡大概還是個娃娃。他勤奮好學,對詩歌也真是熱愛,先後在一些報刊發表了不少作品。

那個時代,一首詩的稿費基本不會超過10元,有一次,我哥哥回來探親,拿出他存的300多元稿費的存摺給我看。我不以為然,說,靠這掙錢,我也能。他說,如果你能在報紙上發表一篇東西,我就把全部稿費送給你。於是,我就賭氣寫了一個“東西”,是一篇短篇小說,發表在周口地區的《穎水》雜誌上。後來我持續地寫作,在不少報刊發表散文和詩,大約是期盼三百元稿費的贈予。我哥哥一直未曾兌現諾言,如果一定要說我寫作最初的野心,大約就是300元的誘惑。

畢業後我進入機關工作,結婚生子,文學變得更加遙不可及。我再也沒有從事過寫作,上班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小公務員,回家是一個好好相夫教子的妻子。但是,心中的文學情結總是放不下。生活看起來確實很圓滿,該有的都有了,什麼都不缺少。但內心卻猶如漂在水面上的浮萍,一直活得無根無據,打不起精神。我的父母,我周圍的人都過著同樣的日子,沒什麼好也沒什麼不好。生活單調而庸常地循環往復,除了家人,我甚至沒有自己的朋友。

後來女兒升入初中,不再需要我輔導作業了。一個最依賴我的人也不再需要我,我成了一個無用的人。就是那個時候,我又開始寫散文、寫小說,偷偷摸摸地寫,偷偷摸摸地投稿發稿,像是做著一件見不得人的勾當。直到正大光明地蹚出一條自己的路子。

倏忽之間,二十幾年過去了,我常常設想,如果沒有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如果不去魯院學習,我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呢?那些以文字為生的文學人,他們讓我換了一條跑道,並引領著我奔跑。我感恩,文學給予我的已經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期望。

2019年6月,中國作協會員審批名單公佈,河南又有30人成為國家級會員。一批批的年輕作者加入了中國作家隊伍。中國作協像一個搖籃,一代一代的作家們在這個搖籃裡茁壯成長。雖然寫作是個體的事情,但我們又是一個互相協助、相互溫暖的集體。我相信,他們會像我一樣,通過文學這條康莊大道,實現自己飽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