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秦昭襄王时没有灭掉六国?

吉耶221


1.军事实力还不足以碾压六国。长平之战前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军事实力大增,具备与秦国扳手腕的实力。特别是武将廉颇、赵奢、李牧等武将的存在。长平之战中其他各国处于观望态度,希望秦赵鹬蚌相争。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秦国也伤亡20多万,几乎掏空秦国家底。

2.战神白起被杀。范睢为了自己利益,害死白起,导致秦国实力受损。

3.赵国长平之战后,六国唇亡齿寒,信陵君窃符救赵,赵、魏、楚三国联合,打败秦国。

4.时机还不够成熟,秦昭襄王年龄偏大,要是多活十几年就能统一。


木木大神0111


秦昭襄王,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的一个成就突出的国君,为什么没能在他在位时期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可以说是有很多因素在其中的,用孟子的话可以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


一、秦昭襄王时期的天时

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是秦历代君王中最长的,在最后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统治的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的总和。但是秦昭襄王晚年却听信应侯之言,丧失灭赵良机,冤杀了名将白起。不得不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此时的其他诸侯国,也处于兵强马壮,与秦国势均力敌的阶段。所以秦昭襄王做了41年的秦王,却未得“天时”之力。


二、秦昭襄王时期的地利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正是稳定秦王国土的重要历史阶段,他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

秦昭襄王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随后攻陷了东周王都洛邑,俘虏了周赧王,而后迁都到咸阳,彻底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可以说,秦昭襄王时期稳固了江山,正式进军中原,称霸诸侯国,也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地利”基础。


三、秦昭襄王时期的人和

秦昭襄王重用范雎、白起等人,他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较之秦王政也毫不逊色,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极为杰出的历史贡献。

但是此时的其他诸国,也处于相对稳定和繁荣之际,正可谓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个时代虽然赋予了秦昭襄王很多才能,但是也同样给其他诸侯国许多与其制衡的机会。昭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正如翦伯赞说,秦昭襄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是非常精辟的论断。


所以,综上所述,虽然秦昭襄王没有在他在位期间统一六国,但是却给秦王嬴政的最终实现天下一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草竹道人


秦昭襄王vs周赧王

秦昭王没灭六国主要原因是实力不允许,在位五十六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远交近攻,为秦奠定了秦统一基础。

在今天看来,秦昭襄王路子很野,也很对,对着东周正统猛打猛攻,最终灭掉东周,顺利成为周之后的正统,梳理这段正统替换史,主要离不开以下四个历史脉络:

1.东西周vs东周国、西周国

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到周赧王时,国势益弱,东周分为西周国和东周国,备受秦国欺凌。

2.齐秦互帝

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派魏冉建议齐湣王自为东帝,约请共同进攻赵国。齐王问苏秦,苏秦请齐王先予接受,但暂不称帝。秦王称帝后,天下各国如果不反对,齐王再称帝。秦王称帝若被天下指责,齐王不称帝,就可以收买人心。齐王同意,称帝两天就放弃。被迫无奈,秦昭襄王也去帝号,仍称秦王,有点像当年的美苏争霸。

3.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国左庶长王龁攻赵,攻占了上党(山西长治长子),赵国的大将廉颇心知不能硬战,依据山势守垒与秦对峙。秦国于是用离间计扬言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国果然任命赵括代替廉颇,秦人秘密派遣大将白起代替了王龁。赵括纸上谈兵,被秦军依靠地形用50余万大军围住了人数几乎相等的赵军,赵军断粮46天,大溃。秦军杀了赵括,在长平活埋了赵国40余万投降的士兵(山西晋城高平市),从此东出函谷关三门峡,无人能敌。

4.九鼎入秦

公元前256年,在秦国不断袭辱之下,周赧王郁愤而终,国权为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其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军民往东逃离,秦国于是轻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宝,并且未立新王,东周灭亡,同时宣告着历时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终结。

与此同时,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75岁,为后续统一六国奠定坚实政治、军事基础。


文史小笔记


纵观战国时期秦国的历代君王,我们会发现这几位秦王的表现都十分的出色,一代接一代最终得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其中在位长达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秦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取得了对于六国压倒性的优势,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主导的五国伐齐削弱了齐国,使齐国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鄢郢之战让楚国一蹶不振,使楚国迁都以避秦国的锋芒、伊阙之战重创韩魏两国,使韩魏离心、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四十余万,使天下胆寒。

以上一系列辉煌又耀眼的胜利使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虎狼之秦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虽然秦国如此的厉害,但是最终这一切在邯郸之战中化为了泡影,秦军顿兵于坚城之下,以至于遭到魏国和楚国军队的联合打击,大败而归。

邯郸之战是秦昭襄王时期也是秦国历史上罕有的一次惨败,此战一败使秦国国力军力损失惨重,六国对秦的战争出现了巨大转折,诸侯各国明白了只要能够互相联合起来,秦军还是可以被六国军队打败的。

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根本就没有能力统一天下,六国当时只是短时间内被秦国压制住了,而六国并没有因此彻底丧失了元气,毕竟都是有一百多年或数百年底子的国家,秦国要一下子灭掉他们谈何容易。再加上,秦昭襄王不顾当时天下的形势,坚决要打邯郸灭赵国,以至于弄了个大败亏输,使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被推迟延后。


浮沉的历史


首先秦昭王时期,其余六国都有生存忧患,也都具备一定的实力。在冷兵器时代,实力差距并不太大,每一场大战,双方伤亡差距并没有大,比如长平之战,虽然秦军灭掉赵国40多万,但是自身也伤亡20多万,全国战争总动员,16岁以上都要从军。每一场大战,不只是歼灭敌国的兵力,也大量消耗自身的兵力。如果继续这样消耗下去,反而有亡国的危险。

第二,其余六国不会坐视秦国发起的灭国战争,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秦国发起邯郸之战时,其余五国迅速组织联军合力攻击秦军。长平之战,秦军的歼灭战惊醒了六国,六国再也无法坐视虎狼之秦国发起对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攻击了。这个时侯再和人家玩“远交近攻”,也玩不转了。秦国如果再攻击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招至另外五个国家的联合攻击,很难再找到下嘴的机会了。

再说,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人力发起灭国之战了,邯郸之战,秦军伤亡惨重。通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秦国兵力损耗巨大,再也无力战下去了。

再则,邯郸之战之后,秦昭王杀死了战神白起,秦军失去了最优秀的统帅。此后,秦国进入休战状态,休养生息了!



悠悠古今


因为当时还不具备统一六国的实力。

秦昭襄王46年长平之战,秦国虽然大胜,但是自己还是损失极为惨重。

据史记记载,”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据战国策,秦“国虚民饥”。

六国虽然不行了,但是秦自己也差不多了,需要一代人的时间休养生息。

另外长平之战后秦国好几次攻打邯郸,都失败了。所以并不是势如破竹的。


多尔衮爱新觉罗


秦昭襄王没有灭掉六国,非不想也,乃条件不具备也。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做了不少政绩:

1、创造性地运用了“远交而近伐”,“近交而远攻”,将军事打击和政治手段结合使用,收效很大;

2、稳固了对巴蜀的统治,有巴蜀安定的后方,也是秦后来能一心针对六国的必须条件;

3、消灭了义渠,解除了后患。并且补充到了善骑射的义渠兵员;

4、加强了郡县制的施政,国内的吏治民风都稳定;

5、取得长平之战等重大战役胜利;

6、消灭东周。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大事,因为周天子名为天之主,只有消灭旧主,才有新主诞生,为后来统一天下,入主中原做了准备;

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只是一时的军事打击,是政治上人心的向背和综合国力的对比。东方六国,看到秦国不断强大,并且四处征伐,他们已经意识到危亡。合纵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虽然各国之间貌合神离,为自己保存实力考虑,但是当时战国四公子为代表的六国贵族已经知道要辅国拒秦,说明秦要吞并其他国家的意图已经天下皆知,六国的神经已经高度敏感。

所以,秦昭襄王统治五十六年,灭了西周,通过战争鲸吞蚕食,也获得不少进展,弱化了其他六国。但是连年征战,自己也是消耗巨大。长平之战大胜,但是毙敌四十万,自己也战损大批老兵。国力也需要一个修整期。

秦昭襄王当时,六国中最强,但是综合国力还不具备完全吃下六国的条件。所以,灭东周后,三十多年的积蓄力量,最终两百多年的战国争雄,被秦国仅仅用了9年,一气呵成全部吞并。倒不是秦始皇就比其他秦王功劳大,本事大,而是经过历代积累,秦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具备了以一敌六的实力。

以上谨代表个人看法,不足之处请多多指导。





爱自学的羊先生


首先,史书上记载,秦昭襄王虽然在位期间,对诸侯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但是要做到彻底灭亡六国,还是时机不成熟。这样的情况,在于当时秦国虽然对山东六国,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六国在那时还是拥有一定的力量对抗秦国。这一点,我们从秦国长平之战第二年兵围邯郸,联军火速救赵这点上便能看出端倪来。因为,在秦国近乎要灭掉赵国的时候,列国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展现出了唇亡齿寒的状况。

  

这样的情况,在秦昭襄王离世之后,也有所展现。因为自秦昭襄王离世后,到嬴政灭亡六国之前,山东六国又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合纵攻秦。由此可见,六国虽然遭到了重创,但是即便秦昭襄王发动强力的灭六国攻势,必然会遭到六国的顽强抵抗。因为那个时候,诸如楚考烈王、魏安釐王虽然算不上雄主,但也可以勉力维持住局面。前者,在执政时期大力加强对江东地区的经营,而后者在长平之战后,完全成为了三晋的领导者。所以,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山东列国对于秦国尚有一战之力。 同时,秦国在那段疯狂扩张的时期中,虽然对六国取得了接连不断的胜利,但是这在无意间也极大的损耗了秦国的国力。我们回顾秦昭襄王在位的55年时间,便能发现,其在位期间,近乎年年都大举用兵。这样在削弱了六国力量的同时,自己的力量也受到了不断的打击。尤其是长平之战,虽然秦军将赵军悉数歼灭,但是秦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以至于,秦昭襄王离世的时候,秦国一度陷入了民生凋敝的状况。所以,这个时候的秦国,是不可能灭亡六国的,因为经过连年的征战,秦国也损失了很多士兵。要知道,若想要灭亡六国则需要强大的国力作为依仗,这个时候的秦国是不具备这样的国力的。秦昭襄王在位的这个历史时期,因此注定成为了削弱打击山东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 


历史上的秦昭襄王,对于秦国统一六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秦昭襄王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虽然几代人都励精图治,但是真正奠定秦国统一天下趋势的却是秦昭襄王时期,或许历史这样写更为合适一些,六国实亡于秦昭襄王。


风乱春灯江鸣雨


导语

秦昭襄王,秦国在位期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高达五十六年。五十六年间,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加上战国第一名将白起的辅佐,不断地向东推进,挑起战争。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长平之战,也正因长平之战,奠定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基础。

在长平之战前,秦昭襄王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人,将韩魏打废;楚鄢之战,由于久攻不下,白起引水攻城,城内死伤无数,占领楚国的鄢、西陵等五座城池。一年后,白起直接将楚国的国都郢都攻下,楚王被迫逃离;远在最东方的齐国也因占领宋国,引起各国的不满,秦昭襄王顺水推舟,派兵加入四国联军,一同攻齐,导致齐国国力大衰,再无崛起之日;除燕国外,其他五国都遭到了秦昭襄王的毒打。

之所以秦昭襄王是奠定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基础,不是一统六国,是因为当时兵力、粮食有限,而且秦昭襄王年龄过高。

兵力、粮食

秦孝公商鞅变法,鼓励人民努力种田,又设置军功爵制度,鼓励人民上战场打仗。无论种田,还是打仗,只要将田种好,收成增多,国家会给予爵位奖励;上战场作战骁勇,取敌方首级也能获取爵位奖励。正因这两条变法,使秦国成为一台战争机器。

粮食充足,兵力充足的秦国,到了秦惠文王时期,又将西边的巴、蜀两国攻占,兵力、粮食更加充足。但无论兵力、粮食多么充足,都抵不住秦昭襄王的不断征伐。

秦昭襄王除了在位前四年外,其余的五十二年,每年都对外发动战争,兵力、粮食不断消耗。到秦昭襄王奠定秦国一统的最后一场战役长平之战时,秦国能对外发动战争的兵马只有六十多万人,其中还包括辎重部队。而这六十多万人,其中还有一些是到了长平之战尾声的时候,秦昭襄王亲自前往河内征收的士兵。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六十多万的士兵,在长平之战死了二十多万。这样一来,秦国能够对外发动战争的士兵,只有四十多万。四十多万的士兵就想灭亡六国根本不可能。

年龄

长平之战发生在秦昭襄王四十八年,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已经年过花甲,距离去世仅仅只剩下八年。而秦国从长平之战到一统六国,还有二十多年的路要走,依靠这四十多万的兵力,就想一统六国简直是痴人说梦。

当时秦始皇嬴政派遣王翦攻打楚国,王翦足足要了六十多万的兵马才灭亡了楚国,而当时秦国能够对外发动战争的兵马只有四十多万。这四十多万的兵马,灭亡楚国都够呛,更加说八年内一统六国,除非秦昭襄王能再活二十多年。

总结

秦昭襄王是秦国除了嬴政之外,最伟大的君主。在位期间不断征伐,奠定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基础。如果没有秦昭襄王时期的那几场著名战役,嬴政都可能统一不了六国。


永乐解史


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秦国虽然经历商鞅变法变得强大,但是,战国末期各国都在寻求变法强国之道,赵国的胡服骑射,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等等,各国都在变得强大。秦昭襄王时期,各国都经历过变法变得强大起来,在统一的大业中,秦昭襄王扮演的角色是削弱各国实力,还没有到收尾的地步。

可以确定一点,秦昭襄王时期是秦国扩张最为疯狂的时期,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年时间里,秦国连年征战,攻占城池无数,长平之战后更是差点灭点赵国,秦昭襄王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对当时当时强大的齐、赵、楚三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齐国因苏秦的纵横之术被五国围攻差点灭国,赵国近乎失去了全部的军事力量,楚国失去了经营达八百年之久的郢都地区。这些大事件都与秦昭襄王脱不了干系。

但是,反过来思考,连年征战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战争的背后拼的是粮食、钱财。秦国自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也不过几十年,纵使秦国有天府之国作为后盾,也难挡战争的消耗。

这一点在长平之战就可以看出: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长平之战是决定战国末期走势的关键一战,这一战以秦国的胜利告终。但是,秦国的胜利只能以惨胜来形容,长平之战打了三年,秦国军士死伤过半,国库也成了空壳子。当时的秦国外强中干,面对形成合纵之势的山东六国只能用气势震慑,实际上已经没有吞并的能力。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秦昭襄王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中扮演着削弱各国实力的角色,是幸运也是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