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其實,好多真正的老藏品價格並不高,除非是精品官窯,那些“國寶幫”在想什麼?

九洲泓德


我相信精品收藏民間絕對是有的,但是收藏品玩的是個心態而不是盲目追高,這種文化藝術產業不是用價格來衡量的,藏品的價值市場賦予的經濟投資價值還是藏品本身的價值呢?當看到元青花鬼谷下山能拍出2.3個億你覺得你的元青花也升值了?或者說雍正時期的粉彩最起碼也值幾千萬吧?錯!大錯特錯。這中間的行道,不是你自以為是的,這種虛榮心可以有,但是不能瘋癲,若是上道,被這些拍賣公司一忽悠,你投錢的時候就開始了…你有什麼自信覺得自己的藏品就是大開門能賣幾百萬?泱泱大國5000年曆史沉澱,奇珍異寶何其多,就你的是孤品,就能賣高價,馬未都那句話有多大的機率這種事情發生在你身上?所以,靜下心來,根據藏品從實際情況出發,若真想出手,成交才是最終導向,否則你永遠都別想賣出去。如果想送拍,那就把你的錢準備好,好藏品絕對能拍出去,就看你能不能跟得起!這些話送給哪些浮躁的藏友,希望能澆一下大家心頭火,迴歸平常心態,謝謝



貝殼局座


動不動就這幫那幫的象文革時期的上綱上線 說穿都是被古玩的經濟價值給整出來的事 古人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是人都是有私心的因此說話也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講的 其實不管腫麼說 收藏最終還是要靠器物來說才算 真正掏錢買的人說了才算……









迷死T~周


以前一提到收藏,便有很多津津樂道的撿漏故事,如今一提到古玩市場,人們馬上想到的便是假貨、破爛,撿漏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傳說。誠然,現在的古玩大集上充斥著贗品以及眾多年份淺的老物件,甚至很多七八十年代的器物都湧入了市場成了藏品。其實,與贗品不同,年份淺的老物終會有一天成為古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收藏認知也在不斷變化,比如10多年前,民國時期的瓷器並不被收藏愛好者們看好,尤其是一些大收藏家壓根就不屑一顧,家家戶戶常見的民國嫁妝瓶買到手也許就會被人笑話。

時過境遷,如今像樣的民國時期的瓷器地攤上都已難找了,那些做工精緻款識稀有的民國瓷更是當成了寶貝,一件難求。說到這裡,前些日子,滄州一位愛好收藏的老先生意外地從民國大罐中找出一對淺絳彩小酒杯,不禁喜出望外。沒想到20年前不經意的收穫,現在竟成了寶貝,市場上已很難收到。這對酒杯口徑6.6釐米,高6釐米。釉面潔淨酥白,胎薄,淺絳彩山水細膩工整,畫工一流,杯底為“江西瓷業公司”藍料款,款識規矩,為民國年間不可多得的精品瓷器。甚至,如今很多人把這種款識、品相的瓷器稱之為近代官窯。

民國時期也有“官窯”瓷!話說清朝末期,有識之士,奮發圖強,振興國瓷,先後成立了福建寶華制瓷有限公司、萍鄉瓷業公司、湖南瓷業公司、江西瓷業公司等,迎來近代瓷器生產企業化時代。期間,江西瓷業公司生產的瓷器最為精良,在當時就有“當代官窯”的美稱。江西瓷業公司也是近代最早創辦的瓷業學校之一,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瓷業人才。

長期以來,收藏界對帶有瓷業公司款的瓷器不以為然,認為年代近或名氣不大,也沒有名人落款,難登大雅之堂。因此長久以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近些年來,隨著民間收藏的興起,大眾收藏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過去被視作大路貨的淺絳彩瓷,從逐漸被人們認識到倍受追捧,集詩、書、畫、印於一身,極具文化底蘊的民國文人瓷畫得以躋身精華古玩之列。素有“官窯”之稱,製作技術精良,產品為一時之冠的江西瓷業公司,以前也少有人研究,如今被越來越多的收藏人士所認可,以至於市場上難得一見。


時尚達人孟掌櫃


收藏人群中有幾類人可以說是失敗的,第一是國寶幫,第二是片片幫,第三是老普大師。國寶幫是一心想撿漏,理論雖多,其實從未學進任何東西,只想幾百元去買幾百萬的東西,他們不相信任何東西,就算一件大開門的真品放眼前,他們也會當仿品買,認為買仿品不吃虧,買一百件仿品碰上一件真的就發財了。片片幫稍好點,但他們在大力吹噓片片的價值,事實上,片片幫也沒深刻理解老片片中所反應的信息,當他們見到真品完整器時,反而不敢確認真假,他們的片片甚至會比完整器炒得更貴。最後一種老普大師,他們玩的都是老殘普,對於稍好點的真品就不能辯認,但他們卻經常以大師自居,教別人辯新舊。在片片幫和老普大師眼中,根本民間真品整器難求,存世很少,如偶爾獲得一件稍好器物,則如獲至寶,這其實是他們的圈子侷限了他們的眼光。最後說一句,盯著拍賣會價格的人,基本完蛋!


過客233920455






杭團長


作為一名多古陶瓷越窯收藏者,清楚知道古代藝術品的珍品是大家夢似追求的目標,但是這些珍品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古代的瓷器並不是件件都值錢,象二晉普通的碟,有的大幾十,幾百就可買到。這些普品對剛入門的收藏者來說,作為標本來學習,是最好的老師,相當不錯。還有一些好一點的殘品,價格也相當便宜。是剛入門的藏家收藏的首選之物。既買到老物件,又鍛鍊自己的眼力,為今後的收藏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在社會上一批國寶幫人物,每天都在招旗吶喊,把自己的贗品當作國寶,我經常在頭條上看到這樣的人,天天發圖片,件件是國寶。如果按他們的謬論,他們早就富可敵國。為什麼還在媒體上叫叫嚷嚷,國內的知名拍賣行拒收他們的東西,把有實力著名的專家稱為磚家。真是可笑之極,他們到底聽不進別人忠言,還是另有目的。我也不得而知。

因此,作為一個收藏者,本人認為現在撿漏是天方夜譚的事,如今通訊這麼發達,電視臺鑑寶欄目中撿漏的故事本人認為飩屬娛樂行為。打好收藏的基礎,練好自己的眼力。在收藏中找到樂趣,才是收藏者的人生之道。


仙洲石斛


與君探討








高古齋主人


冷眼看騙子。收藏有快樂。



功德21




用戶504885351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