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其实,好多真正的老藏品价格并不高,除非是精品官窑,那些“国宝帮”在想什么?

九洲泓德


我相信精品收藏民间绝对是有的,但是收藏品玩的是个心态而不是盲目追高,这种文化艺术产业不是用价格来衡量的,藏品的价值市场赋予的经济投资价值还是藏品本身的价值呢?当看到元青花鬼谷下山能拍出2.3个亿你觉得你的元青花也升值了?或者说雍正时期的粉彩最起码也值几千万吧?错!大错特错。这中间的行道,不是你自以为是的,这种虚荣心可以有,但是不能疯癫,若是上道,被这些拍卖公司一忽悠,你投钱的时候就开始了…你有什么自信觉得自己的藏品就是大开门能卖几百万?泱泱大国5000年历史沉淀,奇珍异宝何其多,就你的是孤品,就能卖高价,马未都那句话有多大的机率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所以,静下心来,根据藏品从实际情况出发,若真想出手,成交才是最终导向,否则你永远都别想卖出去。如果想送拍,那就把你的钱准备好,好藏品绝对能拍出去,就看你能不能跟得起!这些话送给哪些浮躁的藏友,希望能浇一下大家心头火,回归平常心态,谢谢



贝壳局座


动不动就这帮那帮的象文革时期的上纲上线 说穿都是被古玩的经济价值给整出来的事 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是人都是有私心的因此说话也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的 其实不管肿么说 收藏最终还是要靠器物来说才算 真正掏钱买的人说了才算……









迷死T~周


以前一提到收藏,便有很多津津乐道的捡漏故事,如今一提到古玩市场,人们马上想到的便是假货、破烂,捡漏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传说。诚然,现在的古玩大集上充斥着赝品以及众多年份浅的老物件,甚至很多七八十年代的器物都涌入了市场成了藏品。其实,与赝品不同,年份浅的老物终会有一天成为古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收藏认知也在不断变化,比如10多年前,民国时期的瓷器并不被收藏爱好者们看好,尤其是一些大收藏家压根就不屑一顾,家家户户常见的民国嫁妆瓶买到手也许就会被人笑话。

时过境迁,如今像样的民国时期的瓷器地摊上都已难找了,那些做工精致款识稀有的民国瓷更是当成了宝贝,一件难求。说到这里,前些日子,沧州一位爱好收藏的老先生意外地从民国大罐中找出一对浅绛彩小酒杯,不禁喜出望外。没想到20年前不经意的收获,现在竟成了宝贝,市场上已很难收到。这对酒杯口径6.6厘米,高6厘米。釉面洁净酥白,胎薄,浅绛彩山水细腻工整,画工一流,杯底为“江西瓷业公司”蓝料款,款识规矩,为民国年间不可多得的精品瓷器。甚至,如今很多人把这种款识、品相的瓷器称之为近代官窑。

民国时期也有“官窑”瓷!话说清朝末期,有识之士,奋发图强,振兴国瓷,先后成立了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等,迎来近代瓷器生产企业化时代。期间,江西瓷业公司生产的瓷器最为精良,在当时就有“当代官窑”的美称。江西瓷业公司也是近代最早创办的瓷业学校之一,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瓷业人才。

长期以来,收藏界对带有瓷业公司款的瓷器不以为然,认为年代近或名气不大,也没有名人落款,难登大雅之堂。因此长久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的兴起,大众收藏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被视作大路货的浅绛彩瓷,从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倍受追捧,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极具文化底蕴的民国文人瓷画得以跻身精华古玩之列。素有“官窑”之称,制作技术精良,产品为一时之冠的江西瓷业公司,以前也少有人研究,如今被越来越多的收藏人士所认可,以至于市场上难得一见。


时尚达人孟掌柜


收藏人群中有几类人可以说是失败的,第一是国宝帮,第二是片片帮,第三是老普大师。国宝帮是一心想捡漏,理论虽多,其实从未学进任何东西,只想几百元去买几百万的东西,他们不相信任何东西,就算一件大开门的真品放眼前,他们也会当仿品买,认为买仿品不吃亏,买一百件仿品碰上一件真的就发财了。片片帮稍好点,但他们在大力吹嘘片片的价值,事实上,片片帮也没深刻理解老片片中所反应的信息,当他们见到真品完整器时,反而不敢确认真假,他们的片片甚至会比完整器炒得更贵。最后一种老普大师,他们玩的都是老残普,对于稍好点的真品就不能辩认,但他们却经常以大师自居,教别人辩新旧。在片片帮和老普大师眼中,根本民间真品整器难求,存世很少,如偶尔获得一件稍好器物,则如获至宝,这其实是他们的圈子局限了他们的眼光。最后说一句,盯着拍卖会价格的人,基本完蛋!


过客233920455






杭团长


作为一名多古陶瓷越窑收藏者,清楚知道古代艺术品的珍品是大家梦似追求的目标,但是这些珍品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古代的瓷器并不是件件都值钱,象二晋普通的碟,有的大几十,几百就可买到。这些普品对刚入门的收藏者来说,作为标本来学习,是最好的老师,相当不错。还有一些好一点的残品,价格也相当便宜。是刚入门的藏家收藏的首选之物。既买到老物件,又锻炼自己的眼力,为今后的收藏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社会上一批国宝帮人物,每天都在招旗呐喊,把自己的赝品当作国宝,我经常在头条上看到这样的人,天天发图片,件件是国宝。如果按他们的谬论,他们早就富可敌国。为什么还在媒体上叫叫嚷嚷,国内的知名拍卖行拒收他们的东西,把有实力著名的专家称为砖家。真是可笑之极,他们到底听不进别人忠言,还是另有目的。我也不得而知。

因此,作为一个收藏者,本人认为现在捡漏是天方夜谭的事,如今通讯这么发达,电视台鉴宝栏目中捡漏的故事本人认为饨属娱乐行为。打好收藏的基础,练好自己的眼力。在收藏中找到乐趣,才是收藏者的人生之道。


仙洲石斛


与君探讨








高古斋主人


冷眼看骗子。收藏有快乐。



功德21




用户504885351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