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貴族公子哥李淵,“家世”如此不凡

中國有句古語:“因人成事”,這句話用在大唐帝國的首位皇帝李淵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貴族公子哥李淵,“家世”如此不凡

儘管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一位好皇帝的概率很低,但一般來說,一個朝代的開基創業之主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蓋世英豪,這也可以算是一條歷史規律吧,不過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大唐王朝卻失靈了。

一千多年來,雖然有不少學者認為正史記載的李淵,其形象是太宗朝的史臣故意歪曲的。可是無論我們怎樣精心地整理散落的材料,善意地考察李淵的生平,想從中挖掘出一些符合開基創業之主的優點,甚至於想違心地給他一些過高的評價,都將是一項極其艱難,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當然,這也不是說李淵是多麼複雜的人物,相反,他的真實面貌簡單至極:

一個標準的貴族公子哥,胸無大志,追求奢侈的生活,肉慾的享樂。作為一位帝王而言,他註定只能是一個平庸無能之輩。

這種人在中國帝王世系譜中比比皆是,但作為一個朝代的締造者卻絕對是個例外,而且是唯一的例外。

原因倒也簡單:父親雖然平庸,兒子卻有“跨灶之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在李淵身上又遭逆轉,他是“兒子打江山,老子坐殿”。其實,如此評價李淵是不公平的。

貴族公子哥李淵,“家世”如此不凡

李淵(公元566~635年),北周天和元年生於長安,字叔德,肖犬,父李昞,母獨孤氏,後竇氏,共有22個兒子,19個女兒。廢楊侑建唐自立,時年53歲,在位9年(公元618~626年),年號武德,廟號高祖。

李家的先世據說是隴西成紀(現在的甘肅秦安縣東)人,自十六國以來,將近二百年,一直是關隴貴族。

李淵的八世祖李皓,在西晉未據敦煌、酒泉為王,建西涼國,自稱涼公,也就是涼武昭王。有人說李皓為西漢名將李廣的兒子李敢之後。

李廣曾祖李仲翔,為漢初將軍,奉命討伐叛羌,於素昌陣亡,素昌就是唐代的狄道。李仲翔的兒子李伯考奔喪,葬父於狄道東川,從此定居該地,後來成為西州右姓大族,也就是所謂隴西李氏。

西涼到李皓的兒子李歆的時候,為匈奴貴族沮渠蒙遜所建的北涼所吞滅。李歆的兒子李重耳逃奔南朝的宋國,後來歸附北朝的後魏(也就是北魏),任弘(恆)農(現在的河南陝縣)太守。

不久之後,被宋將薛安都所攻陷,又改任後魏豫州刺史。李重耳的兒子李熙,任金門(現在的河南洛寧縣南)鎮將,定居武川(現在的內蒙古武川西),後又遷至南趙都,從此李氏世居昭慶縣(現在的河北隆平縣)。

趙州原隸屬鉅鹿郡,與山東著姓李氏居地之舊常山都鄰接(漢代常山郡,治元氏,現在屬河北省)。

貴族公子哥李淵,“家世”如此不凡

李熙的兒子李天賜,為後魏同主。李天賜有三個兒子,第三子李虎擔任後魏左僕射,封為趙郡公。當時,後魏政權動盪,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後魏孝武帝受貴族官僚高歡脅迫,逃往關中。

不久之後,大將宇文泰謀殺孝武帝,改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李虎握有一部分軍隊,積極參與了這場字文泰為首的政變活動。

西魏開國,李虎與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人以佐命之功,皆封爵為柱國,號稱“八大柱國”。李虎官為太尉,還特蒙西魏皇帝的寵幸,賜鮮卑姓大野氏,李氏家族的聲望權勢至此達到了高峰,所謂“當時榮盛,莫與為此”。

李虎先是遷家馮翊郡同州治所(現在的陝西大荔縣),宅居城西北,建有宗廟,宇文泰常去同州探視,與李虎交誼很深。

晚年李氏一家又定居京兆府的三原縣(現在屬陝西)。等到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篡魏建立北周政權的時候,李虎已死,但由於他佐周代魏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唐,就是取三代唐堯之義。

因舊常山郡所屬的唐縣有座堯山,李氏先封趙郡公,現又封唐國公,也就進一步明確地把李家的先世託附到三代唐堯了。

李虎的兒子李昞,也就是李世民的祖父,北周的時候襲爵為唐國公,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舉家遷居長安。

貴族公子哥李淵,“家世”如此不凡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淵出生,七歲的時候,父親李昞逝世,承襲唐國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