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传统典籍-孙真人千金方

传统典籍-孙真人千金方

孙思邈(约581-682)唐代杰出医药学家。世称孙真人或孙处士。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时善谈庄老,通百家说,兼好佛教经典。因幼遭风疾,刻意学医。凡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有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求教。医德高尚,对病家不论贵贱贫富,一心救治,故乡邻之间多有济益,自身疾患也经调理而愈。唐太宗、高宗曾多次征召,均固辞不就。一说显庆四年(659)曾受承务郎直长藏药局之职,后辞疾请归。当时宋令文、卢照邻、孟诜等均执弟子礼师事之。鉴于古代诸家医方浩繁散乱,难以检阅,乃博采群经,勤求古今,删裁繁复,并附己验之方,约于公元652年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三十年后又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对中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内容简介

《孙真人千金方》系清末发现的一种《千金要方》古本。全书仅存二十卷(即卷一至卷五,卷十一至卷十五,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书中分别介绍了医学总论、妇人方、少小婴孺方、脏腑病证治(肝、胆、心、小肠、脾)、消渴淋闭及疔肿痔漏的证治。另外,还阐述了各种急救方法、养生导引法、食治及针灸等方面的内容。该书在编次先后、篇章段落、字句方药等方面均与宋本《千金要方》有一定的区别。

所附之《真本千金方》系日本和气嗣成氏据唐写本抄录而成的写本。仅存一卷。其体式文字与用药篇中药品次序均与宋本《千金要方》不同,保存了孙氏原著的本来面目。

以上两书均未经宋人校改,相当程度上保存了唐代《千金要方》的原貌,虽皆成残卷,但仍为研究《千金要方》和孙思邈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以及研究唐代医学的珍贵文献。

流传版本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著名藏书家兼学者黄丕烈于书肆酉山堂偶然发现该本。黄氏初步考证后认为,该本为北宋刻本,未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最为接近孙思邈《千金要方》原著面貌。清光绪年间,该本归于著名藏书家陆心源。公元1894年陆氏卒,其子陆树藩将其藏书悉数卖给日本岩崎氏家族。1980年代末,日本将该书影印出版,流传回中国。

本书附以《真本千金方》一卷,200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校注整理

本书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点校出版的古籍。

影响评价

本书对研究《千金要方》和孙思邈学术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审核:虫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