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那些发朋友圈后每次都统一回复谢谢点赞和关注的人是什么心理?

用户2772622273104


一般发朋友圈后每次都统一回复谢谢点赞和关注的人都是50岁以上的,越是年龄大的人越喜欢这个动作,可能这个群体的人大家都这样做就成了一个形式,在他们的圈子里流行起来,大家都彬彬有礼,每一代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式,就像年轻人流行的网络语言一样都是普遍现象。


云蕾蕾


我前年就有这种行为!我等着别人点赞,:然后谢谢之类语句不断!后来我发现,其实那些给你点赞的都是碍于情面!都是一般朋友,同学,互动点赞而已!有的迎合你虚荣心,给你点个赞。虽然点赞也属礼节礼貌。但我发现真正对你好的却很少给你点赞。所以当时的互点赞行为真实性就不得而知!至从有了朋友圈,我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发朋友圈。然后等着别人的点赞!我自认为我发的东西,很有意义!理所当然别人会给我点赞。并且互相点赞嘛!要是某个朋友没给我点赞,嘿!我也不会给他点赞!真是自欺欺人,可笑至极!这说明了我当时不自信!太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属自卑行为!去年春节过后,我就渐渐的退出朋友圈点赞怪圈。'我也不再去关注朋友圈!如果同学群,亲人群!好友群有这类互相点赞恶性循环的行为,现在我会只限于要好的知己朋友,礼貌性点赞。其他我采取不参与,不评论。


手机用户50233687055


发朋友圈后每次都统一回复谢谢点赞和关注的人有以下这样几种心理:

1.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这样的人发朋友圈就是为了获得关注。因此别人的每一条评论、点赞都会看。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统一回复能让每一个回复他的人都能看到,等于是一瞬间所有人的焦点都在他身上。最好他统一回复之后有人再回复一下,那他的虚荣心就会爆棚。有人说,越炫耀什么说明越在意什么。这样的人说到底是属于讨好型人格,得到认可非常高兴,一被批评就开始怀疑人生,然后想办法找补,以得到认可。

这种情况有个升级版是回复别人的信息他有时候也要全体回复。一次或许是无意,多次就有点故意了。典型的求关注。

2.第二种情况就是消息太多,不便一一回复。

很多消息发出去之后别人回复都差不多,不回复显得不礼貌,一一回复又太浪费时间。比如生日祝福之类,统一回复一下就是告诉大家收到了,谢谢各位。

3.第三种就是营销类的信息。

这类信息本身就是要求得大家关注,越多互动越好,对关注表达一下感谢,增强好感度。

但是大多数属于第一种情况,靠统一回复刷存在感。

以上。


接地气的老灵魂


喜欢统一回复的人,其实给他们点赞和评论的人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他们之所以要那样做,是在假装他们的评论多,忙不过来,虚荣心有点强。我朋友圈给我点赞的人,我不会说啥,因为这个无法直接回复,给我评论的人,我都是一对一回复。我有一个同学,以前发朋友圈,我们三方互为好友的同学,都点赞评论,由于他喜欢刷屏,最近一年多,从来没有看到同学给他点赞评论,经常看到他回复别人,是回复跟我不是好友的人,只看到他评论,看不到他回复的那个人,即他不对别人直接回复(即不显示回复某某),又经常统一回复,我觉得,他发的朋友圈,可能一个人都没有评论,只是他在那里自言自语,让别人以为他其他朋友在评论。所以我觉得,喜欢统一回复的人,是掩饰他们发的朋友圈没人点赞每人回复。因为,你要看到别人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必须是要你、发朋友圈的人、点赞和评论的人,三方互为好友才行,如果一对一的回复(即显示回复某某),很多人是看不到点赞和评论的,于是,发朋友圈的来个统一回复,让大家以为很多人给他们评论。





宇宙天地


人是生活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是迴避不了的现实。每个人都有亲朋好友,谁都不希望被人遗忘,否则你与人交往为什么?你添加除工作关系以外的微信何用?你参与朋友圈难道是为了监控他人?显然都是为了找存在感,为了他人能够关注自己,为了拓宽自己的人脉关系,为了一旦有事能快速求助……至于喜不喜欢发朋友圈?如何回复那是视个人性格、环境条件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而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能凭自己的个人好恶而去指责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性格特点、条件制约,所以完全应该以包容之心、平衡的心态去对待事和人。只要对方不违背这个社会的公序良俗、不危害社会攻击他人就应该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你认为对方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你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让你难受、惹你愤怒那你大可屏敝他甚至拉黑他。而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评头论足,似乎天下只有你是正义的化身!



森林村人


这个事情,不能一概而论的评判,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没有人给点赞,发圈之人也统一回复谢谢,这是在使用“召唤”技能。

一种:的确有人给点赞,发圈之人回复谢谢,体现的是道德礼貌的心理。

我觉得发布朋友圈这个事情,除了商业化或者积赞换东西,那么一般分为两种人。

一种:很少发圈,一个月也不到一条,所以也很少看,更不会经常给人点赞。

一种:经常发圈,一周至少三次以上,给别人点,更希望别人给自己点。

朋友圈,逐渐变的不是私人空间,更多的是自己向他人宣泄情感、寻求安慰、找寻同类人的存在。一条朋友圈,体现的是丰富的中文文化。

发了朋友圈,有人点赞和关注,就会开心。没人点赞,就会失落,很多人有这个心理。这在心理学上体现的是马斯洛五层次需要的第四层:自尊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那些发朋友圈后每次都统一回复谢谢点赞和关注的人是什么心理呢?我们来详细说说看。

朋友圈有一种操作技能就是,评论回复的内容可以所有人一起看到,但是是自己在自说自话,还是在评论别人,他人却无法得知。

一个人发了朋友圈,接下来需要得到的就是他人的阅读、评论、回复、点赞等一系列操作。但是1个小时过去了,半天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和自己互动,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缘,怀疑人生。

为什么别人的动态都那么火爆,发了之后评论太多,到回复不过来,再看自己的,一片荒芜,丝毫没有存在感。

失落之际,突然灵光乍现,化解尴尬的大招,凸显我人气爆表的时机到了:统一回复,假装有很多人给我评论。

这样操作的目的有两个:

1、自我满足。不会因为一条没有动态的朋友而带给自己失落的心情。

2、召唤技能。有其他人看到了,或许给自己点个赞啥的,然后就可以上热度了。

第二种:既然别人评论了,当然要互动

朋友圈发布个人动态的时候,能够和你互动的人,一般分为两种人。

1、关心你的人,看到你的动态,和你互动。安慰或者为你点赞,支持你。

2、认可你的朋友圈内容,觉得写得挺好的,与你互动。

不论是那种原因,既然对方给了自己关注,那么自己当然要回复,当然要评论。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很没有素质修养吗?

当然,如果点赞评论的人太多了,一条一条回复不过来了,那就只有统一回复了。尽了自己的心意,让大家感受到就可以了。

这种内容,一般都是很生活化的内容。比如自己或者家人过生日啊,拍婚纱照啊,结婚现场啊等等。既可以“普天同庆”,又“愉悦心理”。


木林谈心理


点赞是一种习惯,回复谢谢也是一种习惯。

不管是点赞还是回复谢谢都能见证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爱发朋友圈的都喜欢得到更多的点赞,但是,如果你从不回复道谢,似乎别人的点赞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你以后获得的点赞将会越来越少。

如果你喜欢刷朋友圈,却没有点赞的习惯,那么,你发出来的朋友圈,点赞一定也不多。

发朋友圈,刷朋友圈,点赞,谢谢,都是为了和朋友圈的人们互动。既然是互动,总得互相响应一下,才有存在感,才有气氛嘛。当然,如果你不喜欢点赞,或你不爱道谢,也没人说你,发信息指责你。

点个赞,道一声谢谢,都是动动手指头的事,别太纠结。


湛江吴志贤


统一回复感谢是出于礼貌,每次都统一回复可能是此人过度关注朋友圈、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她的心理逻辑是:“我不知道我是谁,所以我要通过别人对我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巴菲特父亲一再教育他从小就要“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可见尊重自己比尊重他人更重要。

 

假若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这并不是你的天性,它来源于你成长的经历,那些当时没有处理潜入你潜意识的事件。你需要一下你的过往,这会帮助你从别人的评价中解脱出来,从而展开自己的内心,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

 

有丰富感受并被自己尊重、认可的人,都会形成强大的安全感,能很好的面对世界,而对复杂的交往和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莱因(Rhine,Joseph Bannks)描绘这种由自我认可而产生的安全感如下:

具有存在性安全感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他们能感觉到内在完整的自我身份和统一性;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在性、真实性以及内在的价值;具有空间的扩张性。

愿你和我都能活出这种感觉,不需要别人的评价,做真正的自己。



生活研修所


这是对关注和点赞的人一种礼貌的体现,也是有道得品质的人,有修养和教养的人,点点滳滴就能看出一个的人品



风雪寒梅9


我最看不起那些整天叽叽歪歪说别人发朋友圈怎么样的,没有人强制让你看,不愿意不喜欢你可以不加入微信,如果处于无奈加了那个你不喜欢的朋友你可以屏蔽不看他的朋友圈,不要一面要窥视别人的动向一面又叽叽歪歪说三道四。我有一个堂姐不熟悉朋友圈的功能,认为看了不点赞就不礼貌,不看就可以不点赞,所以她从不看任何人的朋友圈,属于人工屏蔽功能,你也可以不看就可以了,你这种行为我认为有心理障碍得去看心理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