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河南一复读女孩志愿被同学恶意改成北大险失录取机会,嫌疑人为同学被拘9天!你怎么看?

瓜太郎


这种人很可恶,心性不好,国家应该针对这种出台一下新政策,不应该只是拘留几天,要从重处罚,比如拘留一个月,然后加入高校黑名单,既然她敢恶意篡改他人的人生,那他的人生也不应该按照他自己的意愿了,他这么做有可能会毁了一个人,甚至让别人的家人都遭罪,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很多家庭,他们的希望就在这上面,你这是毁了别人的希望,古人云: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种人就应该严惩,

以上观点属于个人 不喜勿喷 谢谢!!!


7706676


简要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

河南省中牟县复读女孩儿刘某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的时候,打开个人账号,发现有人已经捷足先登,越俎代庖,替她将志愿填好了。哇!雷锋转世了?还是观音显灵了?这是谁干的?她怎么知道我要报哪所学校?她着实有点惊讶不已。

她定睛一看,哇,竟然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莫非北京大学知道河南有我这样一个人才,这样想入非非不过几秒,她猛然发现,6个平行志愿只填了一所北京大学,而其他几个都放弃了。

这人怎么会这么粗心大意呢?

得改!

但是,系统提示:您已修改两次,不能再次修改报考志愿,莎瑞!

她这才感觉不对劲啊,想想自己的高考分数,只是超过一本分数线32分,离北大还差十万八千里呢。眼看着一本志愿就要泡汤,她选择了报警。

经过警方调查,那位替她报志愿的竟然是她的同学乔某某,两人有点小矛盾,也不是很大。那天,乔某某发现了刘某写在笔记本上的账号和密码,于是恶从胆边生,打开网站,来了一通胡乱填报,并且将两次修改都故意用掉。

刘某的事件得到了省招生办的重视,让她手写了一份志愿,只要确定有人恶意填报,改志愿就生效。

目前,刘某已经被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

乔某某因为篡改别人的志愿,性质恶劣,被行政拘留9天。

对于这件事情怎么看呢?我认为:

首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该案中,受害人刘某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差点给自己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虽然,我们相信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是正常的,但是,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正常。涉及到需要保密的、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给人犯错误的机会。

人心难测,有时候,害你的恰恰是你相处多年的朋友。有个短语叫做羡慕嫉妒恨,这是人的劣根性,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点,不过好的是,很多人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自身修养的原因,一般不会去做坏事,但是,有些修养不够的人,就有可能做坏事,甚至大坏事。

这两天北京开庭的中科院研究生谢雕被同学杀害一案,杀死他的不是别人,而是高中三年的同窗好友周凯旋。就是因为谢雕高考后比较顺利,四川大学,中科院研究生,但是却很不顺利,第一年高考不理想,选择了复读,后考上了西安交大学硕连读,按说也不错,但是,他上大学后沉迷上了游戏,终因挂科太多而失去了连读的机会。

这样,心胸狭隘的周凯旋心理极不平衡,就因为谢雕劝他奋发一些,就让他心怀怨恨,动了杀机。

在这里,由于谢雕没有防人之心,所以,当危险来临的时候竟全然不知,还一心想着为对方接风洗尘呢。

第二,我们的道德教育是否缺失

我们是否过分重视了智育,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案例中的乔某某能够忍心祸害同学一辈子,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由于自己的行为,就可能改变另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却能够不假思索的去做,可见人的心理是何等阴暗。

尽管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思想教育课一直都开着,但是,效果可能并不是很理想。远不如古代的诸如《三字经》《千字文》和《论语》等的教育效果更为深得人心。

第三,对行恶者是否惩戒有点过轻

该案中,行恶者乔某某已经成年,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恶劣影响。一旦得逞,对受害者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拘留9天的惩罚明显有点过轻,将其定性为一般违法行为,而不是犯罪,这样,对受害者是有些不太公平,对行恶者难以造成震慑作用,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您说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爱河北人


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吧。高考前要确认考生信息。当时确认表是一个班一个班传递的。

传到我们班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考生信息被改掉了。我的身份证被划掉了,改成另一个号码。我感觉不对劲,翻看别的班级的名单,发现一个和我同名的学生,她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3个A,3个B。而我的是5个A,一个B。这个学生不会看不到。

我再三核对比对,确认我的身份信息被改了,赶紧报告给班主任。班主任签字,教学主任签字,上报给了教育局,改过来了。后来把那个学生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我父母准备找那个学生的,被班主任拦下来的。

鲁迅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

因为我们的身份证,出生年月,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甚至连班级都不一样。不可能看错的。

高考成绩出来,我特意看了一下,她二本分数。我很后怕,如果不是被我看到了,如果是我先确认,她后改。我的人生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所以看到这则新闻,我的观点是:

1.不要轻易相信人性,连父母可能都会篡改志愿,更何况同学。一定要保护好个人的信息。

2.犯法的代价很高。有人说,毁掉了别人人生的人,拘留9天太便宜她了。但是,一旦违法被拘留,一个人的前途基本上算是完了,这个要计入档案一辈子。而且,不仅影响自己的人生,还会影响自己的孩子。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切记。

3.已经发生了这件事,要想办法积极去面对和解决。也算是人生一课。我每次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都会对说这些注意事项。

4.对教育的启发:教育不仅是分数的事,道德培养也很重要。如果培养出有才无德的学生,对社会来说,是一种隐患,也是教育的悲哀。


陈老师谈教育


确实有这种学生。并且现在的高三班主任都会强调学生对填报志愿密码的管理一定要严格。不管是你多么要好的朋友,对于这个密码一定不要泄露。

我高三那年,在设置密码的时候,我的一个室友为了避免密码忘记,于是把登录密码告诉了同宿舍的另外一个室友,让他帮助记着点。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两个人因为一点点琐事闹僵了。高考成绩下来后,同学们都忙着填报志愿,当然我这个同学也不例外,本来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填报完志愿完全有学校读的,他就在家满怀期待的等待录取通知书,可是过了很久,迟迟没有结果,于是登录页面看了一下,他之前填报了五个志愿全部没有了,目前就一个志愿并且填报的是“清华大学”,以他的成绩读一本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读清华是肯定不能被录取的。

于是他去教育局查看了自己的登录时间,发现他的志愿全部被人为更改过。当工作人员询问他密码是否有其他人知道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那年,另外一个室友因为恶意修改别人志愿,取消了大学录取资格,并且拘留了一星期。而被修改志愿那个同学也因为自己的泄露密码行为重新复读了一年。

对于高三学生高考之后都会进行网上志愿的填报,登录账号就是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很多人都会知道的,登录密码是自己设置的,切记一定要妥善保管。一般情况下,考生填报志愿后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自己修改三次,如果密码泄露,被别人恶意的修改志愿,并且用完了三次机会,那么很有可能对考生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所以高三考生一定要切记保管自己的登录密码,不要告诉任何人,如果实在怕忘记,最好让自己的父母帮忙保管,因为父母是永远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的。


星期久看点


嫉妒是原罪啊。

其实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们身边。我高考是在十年前。当时我们当地的高考政策是先考试,再报志愿,要自己估分,报完志愿,再出分,最后出分数线和录取线。

当时我有个朋友,小姑娘学习挺好,本来稳走一本,但是自己的第一志愿报高了,录第二志愿或者补录应该也能上一本。不过她的志愿表就不知道被谁篡改了,第二志愿到专科至于全部空白,她最后一个录取通知书都没有,最后只能复读,白白浪费一年时间,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谁改的,冤啊。


瑶瑶的生活小屋


我到现在也一直怀疑我的中考志愿被人修改了,超出我们县城最好高中录取分数线30多分,最后差点没学校读,想当年填报志愿涂完机读卡后就高兴的交给同学,自己开心的回家了,按照评估的分数终于稳了(复读生),当领取通知书的时候,告诉我没有录取,原因是机读卡上报考学校涂错一位,最后只能去了一所最差的学校,到现在我也只能是怀疑,告诉自己没有那么坏的同学,可能真的是自己不认真涂错了


科技音符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我认为这个恶意篡改别人自愿的学生被拘留九天,实是罪有应得。这不仅仅是改了一个志愿的事情,而是关乎别人一辈子前途的事情,实在让人不能容忍。

同时我也想起了我上高中时,发生在我一位朋友身上的事情。我这位朋友高中比我高一届,但是经常在一起玩,彼此都很了解。我们县一高也是省重点示范高中,他的学习成绩在全校排名从来没有掉过前三名,特别是数理化,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满分,物理老师不会的,或者讲不明白的题都会请教他,由此可见数理化多么牛逼。在高二的时候就参加高考小试牛刀,分数线就达到浙江大学的投档线了,他的目标就是北清。

高三第一次参加高考,分数下来,估分之后感觉离北清还有点距离,直接志愿都没填,就准备复习。他这成绩感觉复习一年,发挥正常北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结果第二年,命运又给他开了个玩笑,估分之后,对照往年清北录取分数线,还是没有把握,但是,除了清北,所有重点大学可以随便报,他就报了南开大学。谁知,改变他命运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他的班主任偷偷把他的志愿改成了北大。他的班主任本是出于好意,因为他的分数非常接近北大往年分数线,就是看你胆大还是胆小,报的话,还是有可能录取的。考上北大不仅是对学校,对班主任的奖励也是非常可观的。

结果,命运还是没有眷顾他,又一次与北大失之交臂。由于第一志愿没有报其他大学,但是由于他分数高,被河南大学法律系破格录取。他也就没有再复习,就去上了河南大学。最后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被应聘到广东人民高级法院工作。他的结果也还是完美的但是如果没有当初的偷改志愿,可能他的人生轨迹本不是这样的。

事关个人前途的事情,外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善意或恶意强加于别人。时也,运也,命也。


初中英语课堂


太轻了吧!差一点就毁了姑娘一辈子。还是有意的,拘留9天就没事了,那以后会不会还有这样的行为呢?


芯為她s


随意篡改他人高考志愿,这是一种比较恶劣的行为,可能影响别人的前程。这件事不算是小事,对于篡改者行政拘留9日的处罚,过于轻,可能起不到惩罚的作用,也不太可能令其有悔改之意。

河南2019界考生小刘,高考获得了超一本线32分的成绩,她报了省内一所一本大学。提交高考志愿后她偶然打开了自己的高考志愿报表,发现志愿都被篡改,一本被改成只有北京大学,二本则被改成了西藏农牧学院。这让小刘十分诧异,之后,她觉事有蹊跷便报警,经调查,小刘的志愿是被与她素有矛盾的一个女同学修改,只为了报复她。最终,那个女同学被拘留9日,但其并未向小刘道歉。事后,小刘又重新手写了一份高考志愿,待警方破案后方可生效。

对于此事有以下几点看法:

1、高考志愿的填报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它结合了考试本人特长、意愿、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是经过综合考量后才有的结果。因此,高考志愿并不是随意填写的,也不可被随意篡改。有朋友说万一小刘被篡改后的北大录取,不是正好歪打正着的好事。其实不然,如果小刘想考北大,自己便会填写北大,因此,报考北大不一定是每一个考生的意愿。而且,即便考入北大,如果家里没那个经济能力,不仅北大上不成,还可能耽误了进入其他院校的机会。所以,高考志愿的填报,还是应该遵从本人的意愿。

2、幸亏小刘事先多看了一眼高考志愿报表,否则,很可能因为志愿被篡改而给小刘造成遗憾或损失,甚至影响到她今后的人生路。那个女同学为了满足自己卑微的报复心理,而去拿篡改别人的高考志愿来开玩笑,这种行为不止是幼稚,而且及其可恶、可恨。与这样的同学为友甚是可怕,此人有一个不健康的心态,且心胸狭窄。不知9日的拘留能否使她自我反省。

3、篡改高考志愿需要登录账号和秘密,女同学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事,可能还是由于小刘对自己的账号、秘密等个人信息保管不严所致。小刘称,她的这些内容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放在班里,后来小本子不见了。我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刘还是缺乏对别人的防范意识,才给了小陈可乘之机,险些给自己造成重大影响,希望她能够吃一堑长一智。

4、而那个女同学除了恶意篡改他人高考志愿外,还涉嫌偷盗他人账号密码,她不止是一项错误。对于她的这些严重的错误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简单的9日行政拘留明显处罚过轻。她已参加高考,应该已年满16岁,具备了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因此,应该严惩。否则,这样的人走向社会,可能还会犯更严重的错误,严惩是为了挽救她。

结束语:高考对于每一个考生,是辛苦付出的一种回报,恶意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是可耻的行为,应该坚决杜绝。一旦发现这样的行为。必须严厉惩处,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龍族社


如果阴差阳错竟然被北大录取了,是不是要感谢篡改者?篡改者:你能行!我相信你!我帮你一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