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对号入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 “三类人”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全员齐参与,共同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

不同人群有不同“配方”哦,赶紧跟着做起来吧!


健康人群


1.需警惕,勿恐慌,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2.避免去疫情高发区,避免与来自疫情流行区的人员近距离接触。

3.家中有来自疫情流行区的人员,应尽可能安排与家中的其他人待在不同的房间里,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共用家居用品[1]。

4.多开窗,勤通风,做好室内消毒,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2],取消聚会活动。必须外出时切记戴口罩[3]。

5.尽量避免接触活禽,不食用、不接触野生动物[2];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袖口或屈肘遮住口鼻。


密切接触人群


1.主动向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反馈接触史,积极配合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2. 居家医学观察期间不得外出[4,9],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9],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接触,避免共同餐具、生活用品[4];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禁止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原则上不得探视,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不得使用空调系统[5]。

3. 多通风,勤洗手,心态平和,饮食清淡,营养保障,睡眠充足[4]。

4. 做好室内消毒:对居住环境每天湿式清扫,对卫生间、桌椅、水龙头、 门把手、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 500 mg/L~1000 mg/L,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30 min[5]。

5. 若出现发热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机构报告,并戴上医用口罩,等待医务人员到场诊治。

*注意:医学观察期限为被观察对象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或可疑暴露后14天[8];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末次接触后14天[9]。


发热、乏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人群


1. 既往身体健康、症状轻微的65岁以下患者无需立即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可做好自我隔离、卧床休息,或通过家庭医生、微医等网上平台进行在线咨询[4,5]。

2. 如病情持续加重,应立即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3. 患者本人和陪同人员就医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7],尽量乘坐私家车等非公共交通工具。

4. 如实告知医护人员自己14天内的出行经历和当前症状[8,9]。

5. 诊治过程应服从医院安排,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医疗工作。

如何正确洗手

对号入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 “三类人”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如何做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

对号入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 “三类人”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对号入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 “三类人”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对号入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 “三类人”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