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戰馬一般可服役多少年?

角樓日落


中國古代的統一戰爭中,除明朝由南向北統一,其他的基本上是由北向南。因為南方政權缺少戰馬,在戰爭中只能用步兵對抗北方的騎兵。在戰場上,騎兵無論是機動性還是靈活性,都遠勝於步兵。他們可以憑藉自己的高機動性,對步兵進行多種戰術。所以歷代大一統王朝,幾乎都是由擁有騎兵的北方政權完成的。

即便是朱元璋由南向北統一,也是因為元朝統治者的退耕還牧,戰馬主要來源於南方的養馬基地。所以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戰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三國曹魏憑藉一己之力,壓制著蜀吳兩家,正是自己擁有騎兵的優勢。與普通的馬不同,,戰馬的標準要比普通馬匹要高,飼養戰馬的成本相對也高。

首先,戰馬吃的飼料有講究。和牛羊不同,馬是奇蹄目動物,無法進行反芻。馬的消化率只有40%不到,所以戰馬吃的飼料要格外講究。比如黑豆和苜蓿,因為消化能力弱,所以馬還得吃“宵夜”,所謂“馬無夜草不肥”。

相比於牛,馬除了速度快之外,別的方面都沒法和牛相比,牛的糞便可以用來肥田,但馬的糞便是酸性,不僅不肥田,反而影響莊稼的生長。就肉質而言,牛肉至今仍然是人們所青睞的食物,所以對普通老百姓而言,養馬的性價比太低。

“王安石變法”中有一項是保馬法,就是讓老百姓替官府飼養戰馬。來組建大規模騎兵部隊,宋朝也是如此。最後由於對老百姓的負擔太重,取消了。騎兵部隊的馬大多是被騸了的。因此軍隊的馬匹不能生育小馬。這就使得對戰馬的需求,只增加、不減少。

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培養戰馬、組建騎兵部隊必須克服的困難,但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戰馬的服役年限。騎兵部隊的精銳與否,直接取決於戰馬的優良程度。一般來說,一匹戰馬的巔峰時期只有2---3年左右,在二線服役的時間也就3年左右,好一點的最多5年。一匹頂級戰馬,最多服役8年。

在中國,馬的歷史一定程度上反射了中國古代的發展歷史。車的出現在當時是將社會當中的上中下人區分開的標準,馬和馬車便成為了當時主要的交通運輸。據史書記載,夏王啟時代可能是最早的使用馬匹來作戰的時期,從此馬匹開始在戰場上飾演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

到後來,中亞遊牧部族的興起,馬上作戰這一形式也出現在了歷史當中,為抵抗遊牧民族的侵擾,中原人也開始學習如何在馬上作戰,中原人鑽研出了一套針對戰馬的培養方案。中原地區由於地形原因,產出的馬匹腿短,不適合奔跑作戰,就只能向西域國家進口,所以中國曆朝歷代貴族王侯都大力收集駿馬,有名的良馬就比如汗血馬,西漢時漢武帝出兵十萬攻打大宛就為了一匹良馬,這件事情也反映出中國古代戰爭與馬的緊密關係。

由於北方遊牧民族侵擾不斷,中原人在培養戰馬的同時,也培養出了騎兵。商紂王與周的戰爭,就是商人不重視發展戰車兵,用步兵和周的馬拉戰車兵交鋒,商兵難以抵擋戰車的速度與衝擊。所以以後的各朝代都開始重視戰車在戰爭中的作用了。

除了良馬精兵,武器裝備的優良也很重要。中原人仿造了北方遊牧民族騎兵所使用的武器---環首刀,環首刀的設計便能使騎兵在馬上也能輕易靈活地取敵人首級。甚至有一個騎兵能比得上幾十餘名步兵。再後來改良了馬鞍、馬鐙之類的輔助裝備,騎兵在中國古代戰爭的重要性日趨提高了。

從最初的方便交通運輸,到借馬匹之力壓制敵人,再到專門地對戰馬進行培養,將其投放到戰爭中,馬匹作為一個主要角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時光隧道2019


  一匹馬的壽命,一般在30~35年。馬大約4~5歲成年,最健壯的年齡段是3~15歲,有的能到20歲。以此來看,一匹馬大約可以有效騎乘的時間在12年到15年左右。

    但是,就像戰士與普通人的不同,戰馬與一般的馬,是有本質的差別的,他們需要能參與戰爭。如果一匹戰馬在戰場上死了,服役自然到期;如果它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再奔跑,那自然也會褪去戰馬的身份。

    戰馬的服役年限,是跟時代有關係的。

    戰馬最早是沒有馬蹄鐵這個神器的,當他們的腳趾甲——角質化的馬掌被磨損、馬蹄開裂後,不能繼續高速奔跑,自然也就退役了。羅馬在公元前一世紀出現了馬蹄鐵,而中國直到元代才推廣馬蹄鐵的使用(東北地區很可能在公元三世紀到六世紀就已經開始使用馬蹄鐵,但這項高科技當時並未傳到中原),在那之前都是靠炙烤來使馬蹄更堅硬,但終究再硬的指甲也硬不過鋼鐵。

    除此之外,戰馬所要承受的重量也是其可持續服役年限的重要因素,扛大包和養尊處優自然是不一樣的。從歷史上的車戰拉車,到後來的輕騎兵作戰,再到重甲騎兵的出現,戰馬承載的重量越來越重。當馬背上的重甲騎兵掉下來後都無法靠自己站起來的時候,戰馬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中國的主力戰馬,大多時候並不是阿拉伯戰馬這種高頭大馬,承載能力是比較有限的。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戰爭了。騎兵對沖還好一些,騎兵衝擊陣型嚴整的步兵的時候,前幾排的戰馬簡直就是專門去送死的——被蒙上眼睛,勒令向前衝擊如林的槍陣,以求為後來者闖開一條血路,或是直接殺散步兵陣營。

    戰爭帶來的傷害,並不僅作用於人類。一戰一共四年時間,使近千萬匹軍用騾馬死亡,英國一共徵調了55萬匹戰馬,損失了48萬多匹。這些戰馬的平均服役年限,會到達12年嗎?恐怕連一半都沒有。

    因此,問古代戰馬的服役年限是多久,只能說,看命吧。


今晚聊歷史


這個服役多久主要得看情況,有分性別(母馬時間短一點,公馬時間比較長一點);受傷的戰馬也是會根據情況提前退役。

正常來說,普通戰馬(由騸馬跟母馬組成,時的公戰馬一般會被騸掉(公馬會在發情期亂跑),這些騸掉戰馬可以服役10~18年,然後淘汰下來給民間作為畜力使用,大約再工作個8年~10年,然後賣給屠宰場,殺掉賣肉。有立下戰功的則會另外安排(基本上很少)。

在古代,戰馬大約在三~五歲的時候會被選拔送入軍營(不是每一匹馬都有資格當戰馬的),經過調教大約1~2年時間之後正式進入軍隊服役。然後服役個8~12左右,接著就得退役到後勤部,比如當役馬負責拉貨拉糧草等,再在後勤部工作個3~5年後退役。

至於母馬,則服役年限會相對短一點!母馬一般會在8~10歲左右退役(也就是服役5年左右),然後開始繁殖,以保證種群。


優己


戰馬在古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用兵打仗都離不開它,然而並不是所有馬都能夠成為戰馬,古的人通過長期的經驗,將後肢矯健、腰身有力、速度快的馬作為戰馬。我們先來了解古代戰馬的一些情況,再來探索古代戰馬一般服役多少年。

古代戰馬那些事

①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戰爭頻繁,這時候戰馬需求非常多,因此有了產馬區的形成。秦國早先也是為周國養馬,因此養馬技術很成熟,秦國的良馬很多,詩經中也有稱讚秦國的良馬的,比如“駟驖孔阜,六轡在手”(《詩經·秦風》)。

除了秦國,趙國等其他國家也都有了自己的養馬區,也都非常重視戰馬的培育繁殖,所以這個時候戰馬的來源主要是靠自己養殖,也有一些是從外面買來的,如《戰國策》中記載的“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就是記載了在民間買馬的情況。

②唐宋朝時期

唐朝安史之亂後,中原地區已經失去了西北的大部分養馬基地,到了宋朝,傳統上的優良戰馬基地又紛紛落入契丹等少數民族手裡,中原這時的戰馬來源已經非常的缺乏。於是中原地區只能想辦法如何多獲得戰馬。

宋朝非常重視馬監的建設,此時中原地區戰馬的來源也主要來自馬監的提供。馬監也是一個養殖馬的機構,雖然產出的馬不能跟西北的戰馬相比,但是也總比沒有戰馬好。

為了彌補戰馬的不足,宋朝還多次像西北少數民族購買戰馬,然而戰馬數量還是不夠,這也導致了宋朝的軍力的衰敗。

③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朝廷也很重視戰馬的培育,都設置了養馬的機構。清朝將戰馬的培育視為僅次於農業的一個重要的部門,清太祖皇太極時就特別強調要重視養馬業。

不僅如此,清朝還有蒙古上貢戰馬,又激勵滿、蒙、漢都多多畜養和繁殖戰馬,因此清朝的戰馬達到了繁榮的階段。清朝也會向邊地的牧馬民族買馬,或者用茶置換馬匹。

古代戰馬一般可服役多少年?

①古代戰馬的傷亡

古代戰馬服役後,也就是加入了軍隊後,傷亡率非常大。因為騎兵跟戰馬是合二為一的,而且戰馬體積比人大,受到擊打的幾率也大,而且古人還總結出了經驗,“射人先射馬”,這更加增加了戰馬的傷亡。

另一方面,士兵還可以通過兵器保護自己,也可以靈活地避開攻打,而戰馬的靈活性就不如士兵了,往往無辜送命。

在史料中也有很多戰馬傷亡的記載,如唐朝李世民征討高麗,一萬騎兵,歷經七個月,取得不少勝利,然而騎兵戰士死亡兩千多,而戰馬死亡為七八千匹,可以看出戰馬傷亡量之大,是士兵人數的幾倍。

因此,大部分戰馬服役的年數是非常短的,甚至有的剛剛服役就傷亡了。

②不會遇到傷亡的戰馬服役幾年

那麼,如果是運氣好的戰馬,能夠不用經常衝鋒陷陣,不會遇到傷亡,可以服役幾年呢?

宋真宗曾經說過,以往所買戰馬在三歲到十七歲之間,並規定今後所買戰馬要在四歲到十三歲之間,可以看出宋真宗將馬的年齡縮短了,也說明看出4歲到13歲之間馬的質量是比較好的。

到了宋神宗,又將戰馬的年齡規定到了4歲到10歲,可看出這個年齡階段的戰馬是屬於青壯年,比較矯健有力。

因此,可以看出,戰馬服役年限為青壯年時期,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這些戰馬服役的年限不會超過10年,但是在戰馬缺乏的條件下,很多戰馬到了15歲以上還在服役,甚至還有18歲以上的,也就是說戰馬的服役年齡到了15年以上。

結語

古代戰馬一般可服役多少年?一般古代戰馬傷亡量特別大,很多服役不久就死亡,如果運氣好不用衝鋒陷陣的戰馬,在戰馬充足的情況下,只需要青壯年的時期服役,大概不會超過10年,而戰馬缺乏的情況下,就需要終生服役了,很多要15年以上。


餘兒談歷史


馬匹,作為人類歷史較早一批馴化成功的動物之一,它既具備了野獸的爆發力,又具備了草食動物的持久力。也因此,他們是用於作戰的最佳動物。但由於騎兵的補給裝備、維護費用高昂、馬匹壽命等問題,這使得騎兵數量在古代軍隊中佔比往往很低,他們通常被作為古代軍隊的殺手鐧使用。而古代戰馬的服役時間則要結合很多種因素去看,例如馬匹的管理條件、戰馬的壽命等等。

在中國古代,好的戰馬來源往往來自於西北地區,而歷朝歷代對於馬匹的管理又大多設立在西北地區(現今中國的陝西、甘肅、寧夏一帶)和北方地區(靠近蒙古的地方)。而馬匹的管理好壞則又要取決於歷朝歷代設立的馬政是否良好運轉。馬政是什麼呢?通俗點來講就是中國古代對於馬匹的採購、牧養、訓練和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所以馬政的情況也關係到了戰馬的壽命和服役年限。而縱觀歷朝歷代,馬政最好的當屬唐朝。這也成為唐朝的軍事力量強大的一個因素。

一般而言,馬匹的平均壽命在30到35歲之間,家畜中最長的可達60歲。接著適合服役的馬匹訓練成戰馬則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而大多數的騎兵又都非常喜歡桀驁不馴的馬匹作為戰馬。對於戰馬的馬匹來源,每個朝代都不大相同。其中漢朝、隋朝、唐朝選取的優質戰馬大多來自於西北地區,而元朝、明朝、清朝的優質戰馬在大多來自於北方。

至於戰馬的服役年限,目前有一個普遍說法是20年左右。但這個所謂馬匹壽命在20年左右的的出處,來自岳飛所著的《論馬》。另外也有戰馬能服役15年的說法。關鍵是能服役15至20年的戰馬莫說是在戰爭年代,即便是放在和平年代無論是能夠服役15年的還是20年的戰馬都很少有。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戰馬能夠服役5至12年就已經算是不錯的。

因為馬匹在4至15歲的時候正式身強力壯的階段,能夠從事較累的訓練任務。如果馬匹管理得當,那麼馬的服役時間就會長。但是,考慮到一些服役時間過早、營養不良、使役技術不合理等情況,又會加快馬匹的衰老,進而影響到馬匹的服役時間。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古代的馬匹管理者在和平時期為了敷衍了事繼續用不適合服役的老馬服役的情況。而在戰爭時期,戰馬能服役多少年就全看戰爭的激烈程度了。

故而能夠隨著馬主人征戰半生的都已經算是戰馬中的佼佼者了。當然,像三國演義裡赤兔馬那樣的從公元190年(只是演義裡赤兔馬的登場時間,而赤兔馬剛登場的時候就已經是名馬了。可見開始服役的時間更早)服役到219年,並且長期進行高負荷作戰的逆天情況是完全不可能出現的。

另外,很多時候古代軍隊中的戰馬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戰馬,而是普通的馬匹臨時充做“戰馬”。那麼,這樣情況下的“戰馬”可服役的年限就另當別論了。例如在群雄割據時期,有些缺乏戰馬但又想擁有騎兵的勢力,往往會選擇購買等方式。這種情況下,“戰馬”的質量就參差不齊了。可服役的年限也不會有多長。


黎塞留的野望


戰馬:甲等,公馬選身強體健二歲半絕育,三歲半訓練,淘汰智力低下者,難於管教者,離群獨行者,體力及耐力不足者,四歲服役,七到九歲巔峰,十二歲退役。

乙等:甲等選剩者,雌性力鍵者,五歲入役,十歲退役。

丙等:選盛年無病者,六歲入役,九歲退役。可惜的是無論那種等級的戰馬在戰爭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永遠都等不到退役就倒在戰場上了。傷亡,疾病,累死,汗馬功勞不只是詞典中的一個成語。一將功成萬骨枯裡面不只是無名無姓的普通兵卒的生命,還有累累馬骨。


西窗聽雨9


馬的壽命一般是25年左右,戰馬的服役年齡我個人認為在5歲-12歲之間。5歲之前要育馬,12歲之後相當於中老年,在戰場上沒有不適應。所以我認為服役年限應該是7年。


簡道加油幹公益基金會


一般可服役11至16年。

馬在四歲至十五歲時期,正是身強力壯階段,具有高度的役用能力。在飼養管理良好,使役合理的條件下,馬保持高度工作能力時期高達十八至二十歲。


山山山上山


馬的壽命平均壽命在30-40年左右,最長的可以達到60年,一般可騎乘年限是3-15歲。一些保養好的可以騎到20歲


歷史微距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