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人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怎么理解这句话?

ly王天富


投资不过山海关,大家都知道了,东北地区糟糕的营商环境(主要是政府缺乏服务意识和契约精神),频频爆发的企业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比如东北特钢、辉山乳业、獐子岛等等),都对东北的企业形象造成了很大打击。不要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很多东北企业发债券,投资者也要收取更高的利息才会考虑。


为什么又说投资忘记玉门关呢?都知道,玉门关在今天的甘肃,投资忘记玉门关,其实就是说投资不要走出甘肃之外,具体包括甘肃、新疆、青海等。这里,我们单独讨论甘肃吧,新疆和青海就不说了。


甘肃可能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了。理由有三:


1,人均收入太低。在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2017年甘肃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011元,仅仅比西藏高554元,排名第30位,全国倒数第二,而全国平均水平是25974元。


为什么甘肃人均收入这么低?那是因为人均GDP低——GDP代表创造财富的能力,蛋糕不大,你哪里去切蛋糕分配财富?!2017年,甘肃人均GDP排名全国倒数第一,只有27508元,而全国平均水平是59660元。


2,地处大西北,自然条件不好,这情有可原。底子薄,基数低,但也带来另外一种可能——增长可以很快。都知道,越是发达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难提起来,毕竟基数太大了。但是甘肃作为欠发达低区,其增长的动能让人很难看到希望。2017年,甘肃GDP只增长了3.6%,全国倒数第一,而在2016年这一数据为7.6%。我们通常说东北、山西不行了,其实甘肃的情况,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3,留不住人。截至2015年年末,甘肃常住人口为2599.55万人,户籍人口2742.08万人,这中间相差的142万人,可能是最优秀的甘肃人——他们都流向了外地。


甘肃的投资,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困难。2017年,甘肃固定资产投资5696.3亿元,比上年下降40.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382.0亿元,下降43.7%;第二产业投资1188.3亿元,下降63.1%;第三产业投资4126.1亿元,下降26.8%。几乎都是断崖式下跌。


要知道,在欠发达低区,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效的手段,比如贵州、重庆这样的地方就屡试不爽,近年来风头正劲,社会关注度很高。但是甘肃历史包袱很重(过度依赖重化工、采掘等行业),经济腹地不强(周围都是欠发达的地区),融资困难(全省存款余额1.8万亿,人均6.6万元,而全国人均水平是12.5万)。这些共同构成了甘肃经济增长缺乏后劲的原因。


关注孔方财经,第一时间获得热点财经事件解读,让你的认知高人一等(欢迎点赞或转发支持)。


孔方财经


这个问题其实和另外一个问题关联,那就是东北还有救吗?

为什么投资不过山海关?因为去那里投资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投资人不去东三省,年轻人离开东三省,为什么那里成为了一片没有希望的土地。

东北的问题是什么?

1 年青人持续的出走,东三省成为人口净流出的省份,优秀的年前人纷纷离开到外地去打工了。

为什么会离开?因为觉得没有希望

大约在十几年前,我就在深圳,北海等地遇到过很多东北人,都是年轻的男女,他们男的大多开出租车,跑运输,东北女孩很漂亮,出来后也根本不愁没有活路,比呆在家里好的多。

因为打车的时候总是遇到东北人,我就问司机怎么都是你们东北的?“国企破产了”“下岗了”是最多的回答,继续问“为什么不在东北做生意,要跑这么远?”

“没有门路啊,混不出来”是最多的回答

我们假设自己是一个哈尔滨的年轻人

要上班只有几种途径,一种是自己去应聘

但是非常难找到工作,因为除了国企几乎没有什么民营企业,一个IT男,码农在东北几乎找不到工作,因为没有互联网公司,即使找到了工资也比南方的城市少一大半,只有4000-6000元,而在北京深圳至少10000以上。


找不到工作能不能进国企呢?

除非你家里有人,而且是说话管用的人,要不根本就进不去。国企成为了裙带关系最严重的地方,只要有新人进来,马上打听是谁谁的人,关系不硬,混的肯定就不顺心。

要进好一点的国企都需要花大价钱,但是这个钱除非是油水很足的职位,否则也需要很多年才能收回来。而且进去之后基本也是人生希望破灭的开始,上午10点到,喝喝茶晒晒太阳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就打牌去了,基本就是这样混吃等死。

所以有点追求的年轻人不会进国企,没有钱的青年人进步了国企


那自己创业怎么样?

更是找死

你去办理一个营业执照,需要跑几十次,盖十几个章,等几个月。下午2点过去既然说已经下班了,第二天一大早过去,又是这个资料少了,那个没有带齐,从来没有人一次性的告诉你到底要带哪些资料,找这个盖章,不在,那个签字,又不在。

于是找人,给红包,速度就明显不一样,有时候一个电话,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

这还只是办一个执照,过程就只有艰难,公司开起来各种部门来找你,吃拿卡要,别说利润根本对付不了,就算可以,你也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代价,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把企业搞好?

所以找工作找不到,进国企进不了,创业创不了,所以大部分年轻人觉得没有希望,只能是离开。


2 东三省的经营环境到底有多恶劣呢?

前几天网络上有个视频,说的是去东北旅游的人,被导游抛弃在零下一二十度的室外,直接冻伤,理由是“没有买1699元的套票”

在说一下华晨的事情,这个故事可能年轻人不知道,只知道华晨宝马。

10年前我读《大败局》这本书,看到这个故事,它的创始人叫做仰融,也是穷孩子出身,但是有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在一个高人的指点和帮助下,大量的收购当时一个破烂国企的股份(一个由很多破烂停止运营的汽车维修点,汽修厂,客车厂组成的国企,他们厂长还算有追求,打算救活这个企业,于是发行原始股份,在大街上摆摊卖股票,仰融在贵人的支持下收购了一大半的股票),之后转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把这样一个破烂企业运作在美国上市,融了很多钱,反过来又去找宝马,福特,丰田等世界一流汽车厂合作,很快成为了辽宁最有希望的民营企业。那时候仰融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大车企,但是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时为了顺利在美国上市,把华晨放在一个国企的基金下面,当时厂里面实在太破烂了,没有办法,通过辽宁zf找到了新的婆家,接待美国的投资人时,人民银行都出门接待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小错误,所以从名义上说华晨的产权上成为了国企,后来仰融和辽宁zf因为建发动机工业园的选址出现纷争,仰融要在温州建,而辽宁省不同意,因为他们需要华晨整个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都留在东北,于是有了很大的纷争,很快华晨被收为国有,仰融被通缉,逃亡美国,至今未归。

这就是一个在东北创业者的经历,假设整个故事发生在深圳结局会如何?会不会出现另外一个企业领域的华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是不是和现在不一样?

这一切都只能是猜想了,但是大量企业家类似的遭遇导致更没有人敢去东北开公司了。

讽刺的是,为了改善东北经济不断下滑的局面,现在又出售华晨的资产



3 从经济发展的数据看,东三省持续成为最慢的地区,大连上半年GDP下降346亿,哈尔滨实际GDP为负数,辽宁GDP暴跌2500亿,沈阳和长春也是问题一大堆。

为什么经济这么差?就是前面描述问题导致的,国有企业太多,体制僵化,新的民营企业没有存活的空间,年轻人找不到出路,创办企业也是极其的艰难,而且不仅仅新办的少,大量的企业还在大批量的撤出。

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大量优秀企业和人才外出,剩下的都是一些僵尸,将死国企,老弱病残,东三省成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地方。


4 东北的病是怎么得的?

要知道东三省曾经是中国最富饶的地方,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东北的经济基础是最好的,大批的优秀国企诞生,比如大庆油田,一汽,鞍钢,都是为共和国初期的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粱启东曾经公开表示:东北经济衰退的内因是二个集中,三个衰退。

二个集中:1 东北的体制性问题,机制性矛盾集中爆发;2 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问题集中显现。

解读一下:体制问题就是国企太多了,政企不分,导致创新动力不足,没有土壤,因为没有创新型企业,导致东北全是国企,都是一些重资产,效率低的企业。

三个衰退:

1 资源性衰退

2 结构性衰退

3 体制性衰退

过去都是依靠资源来发展,比如大庆油田,油经过几十年的开采,都挖没有了,所以经济肯定不行了,叫做资源性衰退

因为国有企业都不行了,所以叫做结构性衰退,为什么都不行了,因为国有体制问题导致的,所以叫做体制性衰退


5 投资不过山海关怎么破?

前几年,国家大力振兴东北,大量的财政扶持,但然并卵,没有任何效果。

为什么没有效果?

你设想一下,钱从财政部发到各个国企,会怎么用?

大部分通过各种形式进了有权有势者的腰包,无论这个钱本来是投资某个工程项目,改进某个技术环节,都最终会到个人口袋,没有人会关心那个什么工程和技术改造。

这就像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任何的营养都被癌细胞吃掉了,正常的细胞要不被癌细胞攻击死了,要不被同化,要不被饿死了,你说这个人还有救吗?


真正能救东北的,其实就是不搞任何振兴东北的计划

道理很简单,你给的钱都强化了这个癌症的机制,本来他们饿的奄奄一息,结果来了一大车吃的,他们又活过来了,继续霸占着这个地方,导致新的,健康的细胞无法生长,整个机体肯定死亡。


完全破产,完全从零开始,也比从现有基础上开始好的多,至少没有多大阻力。

深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今天深圳的GDP2.2万亿已经超过香港,但是深圳可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没有什么经济扶持,只有政策,说白了就是你自己干,怎么干都行,被触犯法律就行。


东北的振兴其实有很大的希望,少点振兴计划,少给点钱,就少一些创新的阻力,少一些癌细胞,东北人是聪明,勤劳的,只要给他们自由,给他们空间,他们就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起来的。

特别是东北的女孩,漂亮,高挑,白净,身材好,我喜欢,哈哈。

希望东北好起来。


黑马财经圈


最近对东北来说是多事之秋,先有毛振华控诉亚布力管委会,后有大信不接受东北审计业务、游客曝光雪乡宰客,再到沈阳交警误判车牌不清晰,2018伊始,东北就遭遇了投资不过山海关,审计不过山海关,旅游不过山海关,再到现在的开车不过山海关,其实作为一名东北人,个人还是感觉挺丢人的。

东北的思维还停留在国企思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东北注重人情往来和关系,讲究哥们义气和面子。

自从21世纪以来,东北发展已跟不上市场脚步,东北房价不低、工作机会少、工资低,很多人都在致力于满足温饱,久而久之,很多人为了谋取钱财走上了邪路。但我相信大多数东北人还是热情、善良的。

纵然东北有万般不好,我还是说说几个东北的有点吧:

1、东北人鲁莽,不攻于心机,讲究直来直去;

2、东北的雪地比棉被还厚,很漂亮;

3、东北的锅包肉、酸菜粉条很好吃!


蜗牛在搞笑


投资不过山海关,那是过去。投资就过山海关,那才是未来。

万达集团王健林,阿里巴巴马云,这样的企业家纷纷入东北投资,他们的投资决策都是深思熟虑,都是有预见性的。不信咱就把话放在这,东北一定会成为政策扶持的重点,新的投资热会让东北重新振兴。

要说之前,的确有一些东北的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不规范,在财务上有造假,虚增利润等行为,为东北的企业形象抹了黑,让外界认为东北的企业都不值得投资。

实际上,这和东北近二十年的经济没落有直接关系,要想在盐碱地上种出好庄稼有多难。

东北的优势自然明显。区位优势明显,东北亚重心,与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朝鲜相邻。有最密集的城市群,有相当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技术工人。

东北还是宝地,福地,从辽,金,满清发迹,到东北王,到我们的辽沈战役,四野,建国后40多年的工业输出。

或许中国新一轮经济振兴,从东北开始。

关注“刘哥聊财经”,关注有意义的财经生活。


麦子财经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投资不过山海关,其实这个问题是经济发展力发展到今天,遇到改革瓶颈的问题。时过境迁,当地的社会不能够再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已。想当初这些地方为了国家发展重工业,出人、出力、出材料,奉献终身,献子孙。

为国家产出非常多石油、钢材、矿石、煤等基础工业产品,做出过重大贡献。而且很早就实施政府和企业同抓共管。

政府与企业相互扶持照顾,当外地投资过来,当地无论是什么地方,当然都要把投资者当成外来者,抢生意的人,所以外来人就得说两家话了,而且在中国与不熟悉的人办事,当然要"按规"办事,这样就阻挡了外来投资者做生意的先机,时机错过了,投资的钱当然打水漂了。

我们不应责怪,因为这事是因为中国发展力不断提升,技术设备不断升级,不再需要那么多重工业重污染、低效率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大多生活在那个地方,虽然经历过90年代的国企改革,下岗再就业,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生产的产品都是最基础的原料初级加工品,行业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人员依靠企业生存生活。

企业需要转变,国家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但是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想要把已经发展运行了6、7十年的企业和政府在几年内能够改革完成,快速跟进祖国大的发展势头,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点一滴的为当地群众办实事,不断扭转已经成型成规模的管理事物的态度,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设备不断升级,开发绿色工业,解决人员分流安置问题,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些事情办好,投资一定不是问题。以上是我浅薄的分析,请多多关注。


佑佑思密达


相对外界“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东北地区负责招商引资的群体,对待自己引来的项目与资金也有一个说法:“关门打狗!”,投资这东西,全世界也就那么大点圈子,更别说国内了,你那么爱打狗吃肉,狗儿们过门不入也就理所当然了,你没挣到钱的,敢跟人家挣到钱的抖着小机灵。

人家就捏着钱看着你自己在家穷机灵呗,有什么可说的,有问题尽管去问问那些打到狗,吃到肉的人啊。自己家养的鸡,是长远吃蛋,还是吃顿肉,都只能选一个,现在你家没鸡,跑出去借鸡生蛋,人家好心借给你,你连鸡吃了,现在借不到鸡,难道不正常吗?



就我所知,南方资本别说山海关,能过长江都要烧高香了,好容易弄几家出了山海关,你不弄点千金买马骨的事出来,直接生吞活剥。那就且等着新一批人傻钱多的慢慢成长起来去吧。至于东北人民,既然倒霉摊上了这么一群仆人,那就一起倒霉呗,有着这么一群人在,什么振兴了,复兴了的豪言壮语,都就这么听听笑笑就完了,大家都别当真,有志气的自己去南方混,没能力赶这帮人走,自己走也行啊,这世界又不缺投资环境优良的地方,干吗非要去山海关外花钱看别人的嘴脸?东北那地方,只要一帮不顾东北未来,只顾自己吃肉的人还在,投资就永远不会来。


李三万的三万里


首先我们看看黑龙江,吉林,辽宁的GDP与增速。我们可以发现东三省各省经济实力普遍偏后。辽宁GDP为23942亿元,吉林GDP为15288亿元,黑龙江为16199亿元。辽宁GDP增速为4.2%,黑龙江GDP增速为6.4%,吉林GDP增速为5.3%。三省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东三省经济实力不强,在全国排名靠后,同时也意味着市场需求能力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小,于是投资本地后的销量与其他地区相比将会较差。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虽然经济实力不强但是由于其地理环境,国家对其基于财政上的大量补贴,以及给予当地企业合理的优惠,所以这些地区的企业其经济成本也会较低。其实在建国初期,东北三省是中国最强大的重工业基地,为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其实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是其未及时转型导致部分企业效益不好,整体经济水增长减速。

其实最近又火起来这句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獐子岛的扇贝又跑了,央视在暗访期间采访村民时发现獐子岛这所企业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问题,从而引发舆论的讨论。

喜欢的麻烦点个赞或者关注,谢谢大家。


与财为伴


既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作投资不过山海关,那么我们就要分析一下形成这种说法的原因,当然在此抵制地域黑,大家一起探讨问题。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指的是东北的营商环境,对东北地区投资现象的综述,单纯资金和经济扶持政策是不可以解决的。东北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化到市场经济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体制对市场主体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产生阻碍作用,让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才有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不知东北当地有什么看法,可一同探讨。

东北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国土,在改革开放初期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作为全国工业的老大哥,经济发展在全国都是排头兵,进入九十年代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无论政府还是企业甚至百姓由于巨大的惯性观念上都没有转换过来,越拖越晚,到今天经济发展缓慢。外来投资在投资过程中感觉各方面不如关内市场环境好,不能适应才有上述说法。

至于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相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相信东北能够重振辉煌。


保定乡愁


年前正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也说一说。

废话不多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意指东北三省投资环境不好,那么东北投资环境为什么不好,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个,东北是共和国长子,计划经济时代中国GDP贡献最大的地区,最高时占了近85%;但巨大的计划经济和长历史使得东北在改革开放中落后了,即使到现在,东北地区还没有形成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策偏向国企,私企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谁还会去投资。



第二个,东北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想观念很不利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存。东北人情关系严重,在重要职务任用上很多唯亲不唯才,有很大比例的人生理想就是通过关系进国企,然后混到退休;家中话语权一般掌握在长辈手中,年轻人想改变会有很大阻力,等等等等吧。这样肯定是不利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增值的。



第三点,一次落后很难赶上。最初改革开放中东北比其他地区慢了一步,没有逐渐完成经济改革,那么当目前我国正进行制度变革时,我们又会发现没有经济改革的基础,制度改革又很难推进下去,所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东北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效,也就很难形成适合现代资本运作的环境了。

第四点,人才损失严重。东北地区名牌大学非常多,但流失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忘记在哪看过,好像光吉林省一年会流失三十万人才,引入只有五万还是十万来着,而且据东北某城居民说,当地人很多都借考学的机会出去就不想回来了。那自然没有人才资本无法增值呀。



小原因还有很多,在这不一一列举。但有一点我们是该清楚的,东北在很长一段时间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国防上;其次东北是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面临危险的几率比我们高很多,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尽量帮助东北走出困境,共同繁荣,尤其作为山东人,更不能忘记东北对于我们祖辈的恩德。


归陇伴杞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意思是指山海关以北的地区不适合投资经商,因为按照过往的经验,去北方投资的老板总是会遇到信用缺失,地方保护等重重问题导致的经营效率低下,最后公司倒闭铩羽而归,久而久之就流传下来了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北方不适合投资呢?如果只是从经济上找原因恐怕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把视野再放大一些,从不同地区的族群特性和生产生活方式来看,似乎能够窥见一些端倪。


在古代,按照地域和生产方式划分,人类可以主要分为游牧民族,一般主要聚集在大陆的北方;农耕民族,一般主要聚集在中原地区;渔猎民族,一般主要聚集在海洋沿岸。




北方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骁勇善战,一般以血亲关系为最主要的社会联系纽带。这些特性决定了北方民族更适合组成一个军事为主的国家,并靠掠夺来作为财富积累的主要手段,反而因为缺乏信用以及任人唯亲等习惯不适合商业社会。从历史来看也是如此,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掠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更北面的俄罗斯人更是被誉为战斗的民族,据去过俄罗斯做生意的人反馈说俄罗斯的经商环境更是惨不忍睹。



反过来,沿海的渔猎民族在经历地理大发现后,由于需要多人协作操控一条大船出海淘金,为了生意也更为了生存,大家只能订立契约并共同遵守,最后才能在残酷的大洋航行之中抵达对岸。只要有一人违反契约都可能造成全军覆没,因为大家同在一条船上。这样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现代商业文明的基础,重信用以及股份制等精神。所以,往往沿海地区的经商环境最优,而内陆尤其是北方地区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