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不喜欢交朋友,不喜欢出门,总喜欢在家呆着,这正常吗?

好剧不晚


从心理学上来讲,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如下功能:

1,保障人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保障人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保障人正常的反应、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只要我们的日常活动能顺利进行,就是正常的,不用焦虑,这只源于不同的人格特征。

就像善于交际的人,很难理解性格内向的人跟陌生人交流的困难,完全不必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只是性格不一样,仅此而已。

但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如果超出一定的程度,已经对日常活动造成影响,或自己本身就有负性体验,就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逐渐改变。


大小豆谈心说理


我是一个长期不爱出门的人,特喜欢宅在家里,时间长了也觉得习惯了,也不喜欢接触人,觉得有些人两面三刀的,我适应不了,更怕人接触多了犯小话,说闲话,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家里也不想那么多,自己开心就行了,所以怕宅在家里孤独,就养了狗狗,无聊时逗一逗毛孩玩



悠悠点芳香


从你这些描述来说,不能就说一定正常或不正常,这些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


就比如我,我是个性格十分开朗的人,跟我接触的人不论熟悉不熟悉,好朋友或者一两次照面,都很想要继续跟我处事,觉得和我相处放松又敞亮,我的微信里也有很多人。

但,我却并不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纵然我有很多的朋友。如果你喜欢跟我在一起或者跟我分享一些什么,那我听着就好,我不太好奇你到底经历过什么故事,我也不太会主动去交往陌生人。

尤其,我不喜出门,如果不是必要的事情要出去,我是可以一直关在家里不出的,我会推掉所有的应酬,宁愿在家煮面也不会去陌生人的餐桌,哪怕其他全是熟人。比如疫情因素,别人可能憋不住,我反而觉得很好,我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那我是一个奇怪的人吗? 没有人这么说,我自己也不这么认为。相反的,我可能比一般人更来的理性、靠谱。


但是,也不敢说一定正常,因为你不出去或许是你不喜欢人群,或许有来自内心的恐惧,或许有轻微的社交焦虑这都未可知。

宅,不算病,宅出价值才更好。

所以,你不需过多忧虑自己正不正常,只要你的选择让你觉得舒适并且是有助于你的内心成长,不断在开创内心自己的价值,就是好的。

不需与外界对比,谁比谁更如何,人最难的,是勇敢选择自己想选的,并且坚守自己的选择。

就像:你喜欢繁华,而我热爱荒芜…


心覺


我觉得是正常的,

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我是同龄人找我玩我很开心的,但很少主动找别人玩,在城市没出门,没人说,没人知道,没什么影响,但是我也会找同学玩,和同事玩,经常聚餐,在农村不出门串门会被说,我娘家城市,婆家农村,不过也就间隔十几分钟路程,娘家没邻居说,婆家就是经常被说,儿子也随我性格,偶尔和邻居婶婶大娘聊天就是当着儿子面说你们不出门你儿子也不爱说话,太腼腆了[捂脸]怎么怎么的,小孩听了更不愿意出去,在城市带他去哪里玩都愿意出去的,我知道这个社会这个性格吃亏,改变也很难,但是和不熟的人硬找话题确实难受,比如村口很多大爷大妈,确实不想从哪里走,农村其它都很好,可以种菜,打球跳绳不怕吵到别人 ,等等跑题了哈😊。


农村小崔生活


不喜欢交朋友,不喜欢出门,就这么待着,这正常呀,我就是这样的,不喜欢交朋友,不代表不交朋友,我喜欢单独出门,不喜欢结伴,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思想,出去我想向东他想向西,我看好这个,他看好那个,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在家做自己想做的事


坚持是我的信条


不喜欢交朋友,不喜欢出门,就这么待着,这正常呀,我就是这样的,不喜欢交朋友,不代表不交朋友,我喜欢单独出门,不喜欢结伴,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思想,出去我想向东他想向西,我看好这个,他看好那个,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在家做自己想做的事


佳怡Joyce6321


挺正常的,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我也是这样的,性格偏向被动,这样的结果虽然让我的朋友数量不多,但是每一个的质量都很高,都是关系很好,关键时刻能互帮一把的朋友,我觉得一个人呆着的时间是最可贵的,能真正静下心去思考,去提升自己


Kyle


从心里学上来讲,这多少有些自闭症症状。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对出门和与人交流有些许恐惧,这种症状会越来越严重,直至让性格更加孤僻、自闭和厌世。人毕竟是群居动物,你不与人接触,生活的局限性就加大,更甚者给生活带来影响。不出门、不交朋友的现状需要改变,否则,一定是不正常的生活。

01 走出去

人是环境的产物。你在家里的环境闭塞、单调,致使你的性格也越来越孤默。但是,你尝试着走出家门,一次,二次,甚至更多,你就会发展外面的世界很有趣,你在不知不觉间,也适应外面的情景、事物。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关注、接触和参与一些事情,久而久之,你的性格就会开朗。另外,走出去你也许会遇到谈得来的和志趣相投的人,你的“宅”在家里没有朋友的局面就会改观。

02 请进来

即使你不愿意走出去,也可以把朋友请进家里来。请一些性情相投、兴趣相象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可以与朋友一起谈天说地,交流思想;也可以与朋友品茗聊天,也可以休闲娱乐。让自己曾经孤独的空间多一些人气,让自己自卑、却诺的性格也得到朋友的滋养。人不能没有朋友,有朋友心底不会苍凉,生活不会苍白。

03 兴长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你可以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发扬起来,自然就有同好粉丝围绕上来。有自己的圈子,慢慢就会有一些想同爱好者加入其中,朋友圈会越来越大。兴趣爱好也会随着朋友圈的扩大,形成更加浓厚的氛围,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交朋友的方式很多,只要有一颗激荡的心,就会有很多路径。

不要“自闭”在家里了,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外边的世界人潮涌动。


微观随笔


我认为不喜欢交朋友,不喜欢出门,总喜欢呆在家里,没有什么不正常。人和人的性格不同,也就造成了生活方式的不同。

有的人喜欢热闹,哪人多去哪,而且不喜欢呆在家里。特别是在农村,哪村有个红白事都少不了他,谁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谁家养的羊卖了2000

元,谁家一棵核桃树打了500斤核桃,谁家的孩子离婚了。他都一清二楚,如数家珍。

一个村或者周围几十里的人他都认识。今天这个村有什么新鲜事,明天那个村有什么新鲜事,他都第一个知道。当然了,结交的朋友也多,到哪个村想打听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一来二去的就和村里的人就混熟了。时间长了就和说到一起的人成了朋友。在家的时间就少了,也就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这种人的性格属于外向。

有的人,就不喜欢出门,喜欢呆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农村这样的人也有很多,每天在家,刷锅洗碗,收拾房间,喂喂猪,喂喂鸡。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院里收拾的整整齐齐。没事了就看看书或者电视,即便出门也是走到地里干活。和其他人没有什么接触,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朋友。农村一到农闲时,村里的人都出来在街上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话题不断,一讨论就是大半天。他们从不参与。村里有个红白事,勉为其难必须得参加,即便去了和别人也是没有什么话聊。这种人属于内向。

喜欢呆在家里的,不喜欢交朋友的,即便和其他人一个桌子上吃山珍海味,他也觉得没有在家独自吃白菜豆腐香。

只要是在家里有事做,每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开心。并不是在家里无所事事,东躺西就的。我认为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东昊宾馆吴华成


只是从描述上来看,如果社会化功能正常,例如工作,和工作有关的沟通没有受到影响,日常的沟通没有问题,有固定的交际圈。只是不喜欢交朋友,不喜欢出门,总喜欢在家里呆着,就是正常的,楼主不要过分担心。下面我会性格类型分析,仅供参考:

一、外向型性格:也称外倾型性格。一种人格类型,与内向相对应。指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兴趣和注意一般指向外部,指向他人或外部刺激,其行为主要是由外界事物而不是他们个人的思想感情所指导为特征的人格类型。这种性格的人喜欢社会交往,喜欢在公共场合出头露面,乐于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兴趣多指向于外界,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遇事能迅速作出决定;思想开朗,情绪易冲动,有进犯性;喜欢刺激和冒险;讲究实际,敢做敢为,但行动往往缺乏精密的思考。

二、内向型性格:心理学上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表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

分析:每个人都有二种性格类型即外向、内向,一个人不会出现绝对的外向或内向。楼主的这种情况来看,属于内向性。喜欢宅也是内向的一个特征,比如工作后或者遇见一些事情的时候,喜欢静静的一个人呆着,这个时候是自我恢复期;如果楼主是外向,突然之间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超过半个月,且上述社会功能出现一定的减弱,建议及时需求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