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抛却政治、感情色彩而言,汉字和英文哪个更先进?

中华老宪


我只举最简单的例子,你用汉语从一数到一百,再用英语数一遍!汉语读阿拉伯数字全是单音节,而英语除了1,2,4,10外全是多音节,并且十以上的数字,英语读起来非常啰嗦,比汉语多很多发音,你就知道仅仅是数字表达方面汉语就甩英语几十条街!一篇同样内容的文章,你用英语打字,我用汉语打字,我们比谁打得快!英语不但同样内容的文章,字数比汉语多得多,并且英语打字不像汉语有电脑智能化联想!有些汉字你只需要敲打一下就出来了,用不着完全打!更要命的是,英语每个单词后面必须打一个空格,否则文章根本没法看,而汉语却没有这个要求,文章越长,你打的空格就越多!还有阿拉伯数字的表达,汉语有个十百千万亿,非常方便,而英语却没有万和亿这个单位,必须用繁杂的方式来表达,非常啰嗦!

还有一个汉语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新出现的事物创造新词汇方面更是英语无法比的,汉语对新出现的事物创造新词,只需要把现在的汉语词汇打散了重新组合起来,一个新的词汇就诞生了,不用增加新的汉字!比如激光,电脑,集装箱,量子等等,全是现存的已经有的汉字,而英语必须重新增加新的单词,现在的英语单词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个,并且每天还在增加!而汉语只需要基本的三千多个汉字就可以描述世界上所有的旧的和新的事物!这还仅仅是汉语的部分优越性!还有其他的比如汉字可以横着写,也可以竖着写,而英语却只能横着写,竖着写根本没法阅读!


李朕大爷


英文和汉字那个更先进?英文!因为英文更“适配”,原因是它是由26字母组成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把字母重新组合就成了一个新的语言。

而汉字显然不具备这种优点。

但正因为汉字有着不可更改的特性,所以不管我们的国家分裂多久,由文字所承载的文明始终是一致的。而由此带来的大一统的思想你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所以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处始终流淌着四海一家的祈愿,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不可能得呈。


烟雨楼ll落日孤鸿


看看我们还能读懂几千年以前的书,你就知道哪个先进了。

另外,告诉你一个数字,新华字典689页,新华词典1452页,牛津英语词典21728页[呲牙]!


焦虑老爸


掌握三千通用汉字就能搞科研搞项目,而英语你想搞科研项目需要多少词汇量。每出现一个新事物英语都要创造一个新的单词来代表它,所以英语的词库可以说是与日俱增,人们需要掌握的词汇量也越来越多,也许当英语词库增加到一定的数量时,人与人之间不说是搞科研了,估计交流都是问题。但在汉语看来不管你出现什么新事物我都能用已有的汉字组合成代表它的的词语,因此不管世界再怎么发展,汉字只要你学会那几千通用字就能打天下了[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各位看官评价下哪种好



85784611


大家都觉得计算机语言是英语,好多人误以为英语就代表着先进,这是个谬论,计算机语言本质上是二进制语言,为了开发的更方便产生了c、JAVA、和对应编译器,抛开英语,如果专门有一门标准的符号语言用于编程,也许编程会更简洁高效,而且更规范,语言的本质是用来表达人类的情感,用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类的感情复杂多变,很多时候是可意会不能言传,中文的意境很多时候是其他语言无法描述,所以,中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


bj_qq_net


汉字和英文,一个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是使用最广泛的,所以说这两种文字的优势是其他文字不可比拟的,要问哪种更先进,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汉字就好像成绩优异的文科生,而英语就是成绩优异的理科生,成绩都突出,只是各自的优势不一样罢了,作为文科生的汉字,它的艺术性,文化性,是英语比不了的,,汉字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而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书法,古诗词,成语典故,这都是汉字几千年的传承留下的瑰宝。

汉字还具有独特的娱乐性质,比如,猜字谜,成语接龙,对对联,歇后语,等等,这些英语都是不具备的。

而作为理科生的英文,它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也是汉字比不了的,由于英文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所以英文相比于汉字,它的优势是学习简单,用处广泛,英文的用处确实比汉字要广泛,比如在计算机编程领域,科学技术领域等,基本上都是英文的天下。

总的来说,汉字是文化性质,它具有艺术性,娱乐性,而英文是技术性质,它具有实用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科学先锋官


这个问题有点大,专业的文字学者来回答这个问题估计也要开个讲座才能表述清楚,而且还得要求这个学者“学贯中西”才行。

我是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但是十几年前学的知识也差不多都交代给了酒局,实在是提不出多少令人信服的硬性知识来说明。我从这些年的经历来说一下我自己的感触吧,不对的地方大家指正。

语言文字是文明传承的最佳载体。

从一个事物的传承规律看,越是简单的实物传承的时候越有生命力,越是体系庞大的事物在传承时难度越大。从词汇量上来讲,汉语无疑生命力很强大,从仓颉造字到现在多少年了,这也全是汉语先进的一个因素。

汉语,全称是汉语言文学。不能把文学因素剔除了来看汉语。我们用最辉煌的汉语艺术来说这个问题,英语翻译唐诗,目前看还是不行。汉语意境,其他语言是学不来的。这里还有一个时间跨度问题,试问我们三岁孩子就开始背诵的唐诗,英语言国家的人得多大岁数才能顺利的理解其内涵。恐怕是不容易。或者说现在的英语言国家的学前儿童还能不能准确理解唐朝时代同一时期的英语言文学作品?

从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来看,做的最好的一项工作就是“统战”工作。和外族交流到融合的过程中,“兼容并蓄”的文字体系和文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和其他各国的交流中还依然还在使用。我认为这也是最大的先进性,有人会说英语的使用范围最大,但是这是建立当年“日不落帝国”强大的武力基础上的一种现象,而且当时英国人占领区的人们,大都还没有自身的语言系统处于蒙昧状态。在语言上有着先天优势。


草原野生娃


我曾经这样比喻,英语就像别人家山上有金矿,汉语就像你家的三分薄田,你再努力也无法超越别人,而且你还无法改变,这就是天生的命。

英语能成为世界语言,而不是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还用得着什么解释吗?就像金子还需要解释为什么贵吗?汉字的劣势是天生的,缺点太多,首先没有拼音的帮助太难学习了,一个不认识的字放你面前你就是读不出来,必须死记硬背,导致古人文盲率无法有效解决,第二难体现在使用上,不会写的字你想破脑袋也不会写,你儿子问你睡觉两个字怎么写?你只能手把手的教,而用英语你就可以告诉他sleep,难易程度天差地别。这两个原因也是导致现代汉语在世界范围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第三,英语有极佳的创新性,简单的排列组合就能创新一个英语单词,而汉字的偏旁部首已经基本上固定了,历史上只听说武则天创造了一个新的字:曌,所以英语的丰富程度远比汉字多,创新性汉语明显不如英语。第四,现代工业及科技上有很多缩写,比方说常见的ESP,中文是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中文干瞪眼没办法写出来,就算硬要写车稳控三个字也不如ESP来的简洁,更别提数学公式上的字母,就更没汉字发挥的余地了。

以上总总问题都是汉字天生的劣势,无法改变,也注定汉字汉语无法超越和取代英语和英文。薄田在你眼里再宝贵,耕耘一年不如别人挖一块金子值钱,但你还离不开这块薄田,只能说天生的命。

当然我丝毫没有贬低中文的意思,就像欧洲人天生比亚洲人高大一样,明知不如别人还能怎么办?不如就不如呗。


追逐星星


我们的祖先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就画了一个圈,中间点了一个点表示太阳,

我们的文字就诞生了,

如果在圆圈周围画上四簇小草,

就表示日落傍晚时分,

如果在圆圈之下画一个十字,就表示早,

是说太阳升起一人多高……,

想问各位大神,我们的文字没有逻辑吗?

我们的文字容易有歧义吗?

一个能让普通人轻易掌握的文字,

又能让专业人士穷尽毕生研学的文字,

难道出了问题?

试问,

世界上还有那种文字能,

5000年表达同一个含义?

还有那种文字到今天可以毫不费力的,

被解读、使用、共享?

汉字带给所有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快速协同,

这是不是智能时代最好的优势?

逻辑,具象,抽象,形声,会意,指示,

老祖宗把能想到的都做了优化,

用到今天,惹谁了?

我们不在乎是否先进,

我们只追求解决问题,

有些人一辈子可以无忧无虑,汉字支持,

有些人可以一辈子奋发图强,汉字支持,

有些人一辈子可以殚精竭虑,汉字支持,

一个更广泛,却不乏深度,

一个更便捷,却不乏厚重,

所有优化的目标都是两个字:“务实”,

而这个问题的目标其实很简单,挑事渔利。

《渔利》七绝【新韵·平起入韵】

竹舟脚踏驾鱼鹰,唯利只图善难行。

篙打潜深噙不空,岂能容汝下喉咙。

这首诗,是不是问题提出者身在其中的一个场景?

这个人是那个角色呢……?


冯立忠


汉字有29个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它的优势在于二维表现方式。常用汉字仅三千五,选取当代的常用字作为学习和使用汉字的重点即可;英文有26个字母,属表音文字,其词组对应的是一串字母,而且一个地名就是一个单词,由于在表达方面的缺陷(字母的一维线性组合),若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一种东西就是一个单词,宇宙无穷,英文造词亦将无穷——可惜人的精力有限!想正确认识,需要的时间精力只有少数人能够应付。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承载了形音义三方面的信息,因此较之表音文字优势在于信息量大。信息量大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文字本身的稳定,只要文字本身代表的事物其形态、含义没有太大改变,那么文字结构也不会发生改变(简化字不算)。如果说使用表音文字的语言如同逻辑严密的代码,那么汉语就是用一幅幅独立的图画构成了浑然的意境。

而另一方面,作为拼音文字英文单词表达的仅仅是事物的读音,那么随着语音或者语法的变化,单词的拼写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可以说,现存英文单词必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被废弃,如有异议,不妨参考古英语和现代英语在拼写上的巨大差别以及今人在理解上的巨大难度便可知悉,而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即使在语音上差异巨大,字形上却不存在差异,更无碍于今人理解,这是汉字高信息量带來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先进性的优势。

汉语的音节少,还有四声调,表达抽象概念时,汉语用双音节词解决,英语则不能(就总数来说,英语音节十万个左右,汉语只有四百个左右),所以用汉语的话,单位信息的表达速度以及思维速度更快。很多人认为汉语的这种不严谨性会妨碍法律及合同条文的制定,实际上,表音文字(英语)的严谨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实现,反而不如汉字表述严谨。当然,表音文字(英语)的长句、复合句,各种句子结构逻辑严谨,但这只是句子结构的逻辑严谨,而不是表述严谨,表音文字是通过句子结构来实现逻辑严谨,而汉语是通过逻辑关系达到严谨目的。

旧中国学界对文化的认同取决于西方的价值观和认可度,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极力迎合西方的审美,从而影响了汉语向世界范围的传播;新中国制定了汉语拼音和拼音文字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规定的《汉字人名地名和专用词语国际标准》认证,使中国文化在海外的认可度、接受度大幅提升。“以西为贵”的观点已不合时宜,我们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原汁原味”传播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对英语语料库的调查发现:汉语拼音词语的出现频率逐年提高,汉语中的新生词语更容易以其汉语拼音形式被“原装”借入;在外国人士撰写的小说中,如涉及中国人、物、事件,往往会直接使用拼音词语,以体现异文化特色,使描写更加真实、自然,而中国人外译小说,往往会考虑到受众接受问题而使用英语词汇进行翻译。研究证明,借助拼音“原汁原味”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并运用英语通过“文化补偿”的方式深入阐释,既能最大程度保留汉语源文化特色,同时又能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在当前国际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秉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探寻中国文化与世界发展的交叉点,继承发扬中国特色文化的魅力。

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公布报告称,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语中,汉语贡献了5%—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通过对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考察发现,被借入英语的汉语词语出现频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涉及的语义类型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从早期“奇珍异宝”的物质层面逐渐扩大至经济、文化、科技、制度等更广阔的领域。作为沟通的最主要工具,语言的变化能够体现国际局势的新变化,英语吸收汉语词汇的数量及语义类型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及中国文化在海外认可度的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是汉语拼音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而汉语拼音将汉语以更易拼读、更易接受的音素化形式表现出来,势必会增添亲切感,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