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母亲的看车处

母亲的看车处

母亲的看车处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座平原小镇上,逢农历四九赶集,从我记事起,每逢集市,母亲就在集市上看车。

母亲看了一辈子车子,特别是逢节假日,学生和回家探亲的人流多起来,母亲就更忙了。

早些年,乡下赶集的交通工作主要是自行车,存一辆自行车两毛钱,通常一个存车处有100米长,从头到尾,望都望不过来。

母亲的存车处总是车满为患,她是个善良和气的人,顾客没有零钱或者少给一毛,她也让人家推车走。

难过的是腊月里存车,母亲穿得再厚实,手上和脸上都会长冻疮。集市从早晨一直延续到午后,凌晨五六点钟,母亲给我和弟弟做好早餐,自己通常来不及吃,就赶往存车处。

中午时分,我和弟弟放了学,便去存车处找母亲,母亲便给我一些零钱,让我带弟弟去吃饭,她自个的午饭却吃到傍晚。

那些年,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地,我们姐弟上学的学费都是靠母亲存车一分一厘积攒出来的。

直到我参加工作后,还经常看到母亲把5元、10元的人民币一张张攒起来,再到银行换成一张100元的钞票。

在集市上熬一天是很辛苦的,对于这么个小营生,母亲尽心尽职,生怕出什么差错。

我们替她看一会儿车子,她总是不放心。集市上这家存车处丢自行车,那家存车处和顾客发生争执,这些琐事从来不会发生在母亲身上。

从老家搬到新家后,母亲就不在街道上存车了,存车处设到了自家院里。院子是个400平方米的方形停车场,不管自行车还是摩托车,私家车,顾客都愿意放到我们家院里。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乡下的电动车越来越多了,存车的价格也略有上涨。

我和弟弟都已经成家立业,在经济上不再拖母亲的后腿,母亲存车渐渐变成了消遣。她总是说:“我这么忙活着,就不老,就不给你们添心事。”

母亲一辈子没见过什么大钱,她是个非常容易满足的人。

夏天,她攒5个一毛钱的硬币给我们买一支雪糕也开心;冬天,她拿着一元钱给我们买串糖葫芦心里也甜丝丝的,小钱给母亲带来了大快乐。

她存车收入最大的面额不过10元钱,还经常因为找不开零钱不收人家的钱,收钱的盒子里大多是一元、五角、二角的硬币,更多的是一角的硬币。

家里人都知道母亲有一个收钱的盒子,尤其是小孩子,每次小侄女来家中玩耍,临走总要从奶奶的盒子里讨上五角、一元的零钱,去买零食吃。

在我们眼里,几毛钱、几块钱几乎是微不足道,经不起挥霍的,但在母亲眼里,凭自己劳动收入所得的小钱都让她倍感幸福。

作者简介:徐俊霞,媒体撰稿人,笔名:海风,一个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与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气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