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科举四宴”是哪些?

Today9459


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至清朝光绪年间结束,其间大约有1300年的历史,这项制度和如今的高考制度其实是非常相似的,都是普通人通向官场或者改变命运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手段,因此千百年来有无数的学子踏入考场,期待金榜题名时,然而中榜者通常远远少于落榜者,发榜的日子里,有人笑,有人哭。哭只能躲起来哭,笑却是会有很多人陪着笑。如今高考之后的狂欢尤其是金榜题名后的各种宴会一场接着一场,而在古代,学子们金榜题名后也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宴会,甚至还有官方举办的宴会,这里就要提到古代科举的四个宴会,我们通常称之为“科举四宴”。

“科举四宴”形成定制并兴盛起来是在宋朝,而产生科举制度的隋唐时期,本身科举制度就不是很成熟,虽有宴会的举行,但应该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学子们自己凑钱举办或者有人支持等,比如唐朝时期著名的探花宴。探花宴并不是专门为探花举办的宴会,而是金榜题名的学子们凑钱在杏园举行宴会,会上众人会从进士中选择两名年轻俊美的人作为探花使,骑马在京城的各大园林采集名花,然后带回到杏园,在宴会上用来迎接状元出场。

被选为探花使是无上光荣的事情,也由此,探花在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第三名,与状元、榜眼列为进士前三甲,是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荣耀。明清时期,进士前三甲是可以从紫禁城的午门正门离开皇宫的,这可是仅有皇帝才能走的通道,即便是皇后,也只能在大婚之内才有资格从此门进入皇宫。

与探花宴相对的,唐朝时期还有官方组织的宴会,比如文科宴中的鹿鸣宴,提起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句子,实际上这个宴会中的“鹿鸣”二字确实取自《诗经》中的这首诗。

《新唐书》中对于鹿鸣宴的记载是这样的:“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

通俗点说就是乡试之后,中了举人的学子,以及考场中的工作人员,还有地方著名的长老级别人物,在地方官的组织下举行的一场宴会。宴会上宰羊杀猪,配有管弦之乐,吟唱《鹿鸣》这首诗。这既是对中举的学子们的庆祝,又是对他们的勉励,以期在接下来的会试和殿试中金榜题名。

殿试金榜题名后,会有礼部的琼林宴等着进士们,这是比鹿鸣宴规格要高很多的宴会,毕竟皇帝很大几率会在宴会上出现,而且参与的学子都已经真正金榜题名,下一步大部分都要进入官场。琼林宴是在北宋时期兴起的宴会,在此之前的唐朝,举行的是什么宴会,我们不得而知,但既然鹿鸣宴存在,那么殿试后的这个宴会应该也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记载下来,后人也无法得知具体的情形,索性都冠以北宋时期才兴起的琼林宴之名。

琼林宴的得名正是因为这场宴会在北宋都城的皇家园林琼林苑举办,殿试结束后,皇帝宣布金榜题名的进士名字,然后赐宴,于是琼林宴就开始了。不过琼林宴也不是一直都叫这个名字,后期还曾出现“闻喜宴”以及后来的“恩荣宴”,名字越来越直白、喜庆,但是都没有琼林宴传播久远,因此,后世仍旧用琼林宴来为这场宴会命名。

相较于文科宴中的鹿鸣宴和琼林宴,武科宴中的鹰扬宴和会武宴则名气小很多,并且朝廷也并不是特别重视,很多时候甚至直接就不举行,毕竟古代大部分时候都是重文轻武的,武官一向在朝中不怎么受重视。

科举考试一开始只是文举,选拔的是文官,而到了武则天时期,武举考试也被纳入了人才选拔制度中,但是武举考试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不过也有不少人经由此在历史上大放异彩,比如著名的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就曾是武状元出身。

有了武举考试,也就是有为武举金榜题名者举行的宴会,与文科宴中的鹿鸣宴和琼林宴相对应,武举乡试后举办的是鹰扬宴,而殿试后举办的是会武宴。

虽然明朝时期的李钺曾说过:“中府官之有会武宴,犹礼部之有恩荣宴也。”但其实朝廷对此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重文轻武的思想一直存在,武科宴的举办实际上也只是时有时无,没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虽然都是金榜题名,但文武到底有别。

因此,科举四宴之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和会武宴,传到现在,大家脱口而出的只有琼林宴,而对于武科宴中的最高宴会会武宴知之甚少,甚至从未听说过。而鹿鸣宴的名气也远远大于鹰扬宴。但不管怎么说,古代朝廷对于科举考试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才会在考试完毕之后经由官府出面组织考中的学子们参加宴会。


尚宫女史


所谓的“科举四宴”是指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和会武宴。 由于科举制度自唐代以来,分设文武两科,所以科举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宴、会武宴为武科宴。

鹿鸣宴

“鹿鸣宴”是为乡试所设的宴会。明清时期,乡试放榜的次日,考官、新科举人和重赴鹿鸣宴的年老举人至各省巡抚衙门(清代顺天府在府衙)赴宴。齐唱《诗经·小雅》中的首篇《鹿鸣》诗,故称“鹿鸣宴”。唱毕,跳魁星舞。歌舞之后,丰席盛馔,相互庆贺。

琼林宴

琼林宴是殿试后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宋代赐新进士之宴会,初沿唐制为闻喜宴。太平兴国五年(980),在琼林苑举行宴会,故称琼林宴。政和二年(1112),改宴于辟雍,复称闻喜宴。元代以后,赐进士之宴称恩荣宴,然也有沿用旧称而称为琼林宴。

鹰扬宴

鹰扬宴是清代武乡试放榜后所举行的庆祝宴会,取威武如鹰之飞扬之意。清代规定,各省设宴会以款待新科武举人,主考官、外场考官等皆与宴。新科武举人要先拜谒各位考官,然后依次入座开宴。

会武宴

会武宴是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宴会,以彰显新科武进士的荣耀。清代规定,武进士放榜次日,在兵部举行宴会,赏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诸武进士赏银。例由领侍卫内大臣一人主宴,护军统领一人管宴。


跪射俑


古代的“科举四宴”是哪些?

中国老话讲人生的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自然是要对饮两杯,而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这样的喜事是要宴请亲朋、共襄盛举的。

如今我们依旧保持着这样的风俗,在即将来临的高考月过后,一大波饭店都会挂出“祝莘莘学子金榜题名,本店承接升学宴”的条幅了,在古代科举过后也是要摆宴庆祝的,与现代各家父母为子女操办升学宴不同,古代是由朝廷出资宴请榜上有名的学子们,所有人聚在一起搞得聚会,一是为庆祝高中,二是和未来的同僚搞搞联谊,久而久之,也就有了所谓的科举四宴。

自唐朝起,科举就有文武两科,选取文官武将,所以这科举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是文科取士的宴会,鹰扬宴、会武宴是武科选将的宴会!

鹿鸣宴

鹿鸣宴是为庆祝乡试中举而举办的宴会,在乡试放榜后第二天举行,由地方父母官主持,所有新科举人都会受邀参加,与会的还有参与乡试的工作人员,毕竟人家为乡试顺利举行作出了贡献嘛!

宴会之上,宰牛杀羊,美酒佳肴、管弦丝竹一应俱全,举人们歌《鹿鸣》之诗,鹿与禄同音,所以就把这宴会叫做鹿鸣宴,取祝福举子们高官厚禄指日可待之意。

琼林宴

琼林宴是科举四宴里档次最高的宴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代朝廷比较重视文科取士,尤其是在宋朝,所以文科宴规格高于武科宴,而文科宴中鹿鸣宴是庆祝乡试中举,而琼林宴是庆祝殿试后进士及第的宴会,也就是说参加琼林宴的一定参加过鹿鸣宴,参加鹿鸣宴的一辈子也未必能拿到琼林宴的邀请函。

琼林宴始于宋朝,在殿试后皇帝宣布进士名次后举行,因在皇家琼林苑举行,故得名琼林宴,参加的都是天子门生,在古代参加琼林宴可谓是读书人最高的梦想了!

鹰扬宴

鹰扬宴在武科宴中的地位与文科宴中的鹿鸣宴相同,都是在乡试放榜后举行,为中举的武举人庆功而举行的,考官与武举人都会参加,名字取自《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像雄鹰一般威武飞扬的意思,祝愿新科武举人都能如苍鹰飞扬,日后发愤图强,保家卫国!

会武宴

会武宴就是武科考生的最高殿堂了,与文科宴的琼林宴一样,是殿试放榜后,为庆祝武科进士及第的宴会,特别的是会武宴不在皇宫举行,而在兵部,这个他们即将效命的地方,主持宴会的基本都是朝廷中级别最高的武将,排面十分浩大,几个鹰扬宴都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在古代,只要参加过一次鹿鸣宴或是鹰扬宴,即使后半辈子也没能进士及第,也有骄傲的资本,够在乡里街坊面前吹嘘一辈子了,可见古人的科举比我们高考难多了!


史论纵横


古代科举制度组织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参加的由官方、朝廷主办的盛大庆祝宴会,以示恩典,分别是: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由于科举制设文武两科,故四宴中,鹿鸣宴和琼林宴为文科宴,而鹰扬宴和会武宴为武科宴。

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它开始于唐代,之所以叫“鹿鸣”是源于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同时,也是因为鹿和禄同音,人们考科举是为了功名利禄,但鉴于比较含蓄,所以就选取诗经中的这个意象来作名字。它设于乡试放榜的第二天,宴席由地方官吏主持,除了宴请新科举子外,还请考场工作人员等。这个宴从唐一直沿续到明、清两代。

琼林宴: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起于宋代。宋太祖规定,在殿试之后由皇帝宣布名次,并赐宴来表达庆贺。“琼林”其实是来源于其举办的地方琼林苑,宋朝状元文天祥还有一首《御赐琼林宴恭和诗》专门描写琼林宴的盛况。后琼林宴一度改为闻喜宴,元、明、清称恩荣宴。

鹰扬宴:是武科宴。根据清制,武乡试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举的人要共同参加此宴,“鹰扬”意思是威武如鹰之飞扬,既是对新科武举人的勉励,又是考官们的自诩。清吴荣光《吾学录•贡举》载:“鹰扬燕(宴),仪与鹿鸣燕(宴)同”。

会武宴:是武科考殿试放榜后举行的宴会,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以示庆贺。会武宴的规模比鹰扬宴要气派得多,排场浩大,群英聚会,盛况空前。

然而清梁章钜《浪迹丛谈·武生武举》也说出这四宴在民间被人熟知的程度不一,“文称鹿鸣宴,武称鹰扬宴,人皆知之;文进士称恩荣宴,而武进士称会武宴,则罕有知者。”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是由于虽然进士的宴虽盛大,却在京城举办,普通民众无从见识,而鹿鸣宴和鹰扬宴都是在乡试结束后,普及性更强。


国家人文历史


诚邀,如题。金榜题名一直是古代读书人最渴望的事情,古代读书人千千万万,然而每年一次的科举考试,状元却只有一个,这比现在的博士还要稀缺,是真正的国家栋梁之才,那么您知道古代科举考试之后的科举四宴是什么意思。

由于科举制度自唐代以来,分设文武两科,故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宴、会武宴为武科宴。

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起于唐代,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而起名。从唐至明、清一向沿用。

琼林宴: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起于宋代。“琼林”原为宋代名苑,在汴京(今开封)城西,宋徽宗政和二年(112年)以前,在琼林苑宴新及第的进士,因此沿用总称“琼林宴”,后一度改为闻喜宴,元、明、清称恩荣宴。

鹰扬宴:是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举者共同参与的宴会。所谓鹰扬,是取“武如鹰之飞扬”意思。

会武宴:是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宴会,规划比鹰扬宴更大。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古代的“科举四宴”分别是: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其中鹿鸣宴和琼林宴为文科宴,而鹰扬宴和会武宴为武科宴。

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起于唐代。

琼林宴: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起于宋代。

鹰扬宴:是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

会武宴:是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宴会。


三度图堂


我们常说:“久汗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是人生四大喜事。今天我们便来说说有关历史上“金榜题名”的那些事。正好这几天也是“国考放榜之日”。

众说周知,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古代中国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制度。

在古代,科举考试一年有两次,称为“春闱”和“秋闱”。乡试由取得“生员”资格的人参加,是在各省省城(或京城)举行的考试,每三年一次。因多在秋季举行,又称“秋试”。考中者便称为“举人”,也就是“中举”了。第一名称“解元”。会试 由各省的“举人”会集到京城举行的一种考试,也是每三年一次。因多在春季举行,又叫“春试”。考中者称“贡生”,意思是贡献给皇帝选用的“生员”。考中第一名的叫“会元”。   殿试 由取得“贡生”资格的应试者参加,进京入朝上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考试录取的人十分有限,只取三甲,各甲只取三名。凡考中各甲头三名的都称为“进士”。考中一甲第一名的叫做“状元”,又称“殿元”、“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在考试过后,朝廷便会举行盛大的庆祝宴席因此称为“科举四宴”。

科举四宴分为:“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在古代科举分为“文科与武科”,文科将来提笔安天下,武科将来马上掌乾坤。

其中鹿鸣宴和琼林宴为文科宴,而鹰扬宴和会武宴为武科宴。

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它开始于唐代。

琼林宴: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起于宋代。


鹰扬:为考中武举人和考官准备的宴会。

会武宴:是武科考殿试放榜后举行的宴会,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以示庆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