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现在农村白事程序复杂,我们大部分在城里上班,好多程序不会走怎么办?

那一角2


问:现在农村白事程序复杂,我们大部分在城里上班,好多程序不会走怎么办?

农村白事就是故去了老人,故去老人要比红事更看重,红事只要礼到人可以不到都行,白事就应前往吊唁。

如果是一般亲戚或朋友,人到礼不差,程序可以简单一些,如果是近亲,或亲密朋友,程序复杂也要应酬下来。

其实说复杂也简单,程序主要也就是灵前一吊的演示,农村白事的灵前都有一个司礼指挥,吊客来了,他会看你是亲戚还是朋友安排凭吊仪式的,亲戚来了就是趴下哭,朋友来了就是站立鞠躬,无论是哭还是鞠躬,他都会高喊指挥的,前去吊唁,你就按他指挥的去做就行了。

如果是朋友,特别简单,也就是脱帽按司礼喊的鞠三个躬或四个躬就算完成,以后除去出礼吃饭,跟着送殡外,就沒有什么事了。

如果是亲戚,司礼会喊:"客吊″!然后是男客就在灵前趴下哭,女客就到灵侧去趴下哭,两边有孝子陪哭,哭三声后,司礼会喊:"请啊″!吊客止哭,立起作揖,再跪下对灵磕头,神三鬼四,磕四个头后,司礼会喊:"还礼″!众孝子给吊客磕头,晚辈吊客可以还头,平辈吊客只还作揖,程序走完。再就是孝子跪献孝衣,晚辈跪接,平辈立接。

以后无论是送路,辞灵,还是摆路祭等,都是有司礼在喊,还按这个程序走就行。

如果对这些程序不甚了解,自己不敢独自去做,可结伴而行,跟在辈份或年龄大的后面,看前面他怎么做就学怎么做就行。如果就自己一人前往,也可先看前面吊客怎么做的,再学他样就行。不管怎么说,有司礼在旁高喊,听他指挥就能走完程序。

农村白事灵前吊孝,就跟唱戏亮相一样,哭的响亮,动作自然深沉,也就是响亮登场,不慌乱就是亮相成功。


生产队长老杨


农村人办白事规矩比较多,首先用的棺材的颜色就有要求,分为正常死亡和意外死亡,正常死亡用黑色的意外的用红色的,谁家人死了关系近的第一天就得回去,后代们得跪在冰柜前有人过来祭奠,就要行跪拜礼,一般死亡头几天都是放在冰柜里,只有下葬的头一天才会放到下葬用的木棺里放到街上的棚子里,下葬头一天就得在门前街上把棚子搭好,晚上后代们要在外面守夜,还会请来唱戏的表演,下葬的那天邻居和亲戚都会过来一起吃午饭,下葬都会选在下午,棺材上车准备走的时候,家里的长子要把胸前挂的碗摔碎,意思就是一刀俩断了,从此和家里的关系了断了,以后阴是阴阳是阳,启程以后每到一个路口都要下跪喊名,怕走错了路跟不上儿孙找的安息之地,最后下葬后把纸扎的房子小人仙鹤金银烧了就算是结束了。


农村大东哥


你好,我虽然在农村生活,但是对农村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不太了解。不过我们这边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都可以找一个院里管事的帮忙走流程。院里管事的一般都是一个姓氏的近亲里比较有威望的人,你可以在村里跟邻里打听一下,是不是跟我们这边有一样的习俗。



刘大姐生活记


这种情况多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别说是在城里上班的人了,就连在家的年轻人能搞明白白事程序的都不多。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1. 一定要提前和主家沟通好,提前说明情况,可以先问好需要走的程序。

  2. 如果提前没能来得及问好程序,到了现场一般主家会有专门主事的人,直接找他,他会给你们安排的。

  3. 一般主事人会安排你跟随别的和你需要程序相同的人一块行礼、祭奠的。或者直接给你简化程序,现在年轻人大多不懂程序,大家也都能理解。你能来捧场主家就很感激了,见过最简单的直接让你过去三鞠躬,这总没问题吧。

  4. 切记不可不懂装懂。农村白事规矩很多,根据你和主家的亲疏关系会有不同的安排。比方说外甥和女婿的礼节是最重的,如果你碰巧在其中千万不要乱来,会招惹麻烦的。主家主事人一直都在现场指挥,很好认。遇到经验丰富的主事人就算你不找他,他也会找你的,一般都会叮嘱好该走什么程序。

  5. 白事现场人很多很乱切记不要乱跑,按主事人安排跟着顺序走,最好是能跟着别人一起行礼。一般主事人会安排和主家同样关系的人在一块行礼,一定要记住什么时候该自己上场,该跟谁一块上场。


没有颜值的颜值哥


农村传统的乡俗文化,虽然农村实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但是这一传统文化还是一直保留继承着。虽然也些改变,但是不大,基本上还是过去繁琐而复杂的老一套东西。我以我们这里的办白事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农村老人快要乘鹤西去了,在外面工作的有关亲属们都要尽量回到家中,守护在亲人傍边。既然自己常年不在家,村里办白事的程序规矩肯定是摸不着不懂。自己不懂不怕,就怕不懂装懂,还不用人。打肿脸充胖子。这个时候你是办事的主办方,就要和家里的叔叔、大爷或哥嫂、弟媳们(我们这里统一称乎为家道们)商量一下,具体走程序方面的事情叫他们操作,不懂的地方或者事情告诉你怎么办,如何办。这样自己也省心了,也不怕办错,村里人笑话。

村里办白事的事情很复杂,就连在村里居住的村民们也不可能全知道,只是每个村子里有那么几个,上了年纪的,经常主办白事的人比较通达。这个时候就可以主动邀请人家给你操办好了他会给你安排的妥妥当当的。根本不用你跑前跑后,忙左忙右。顾了头顾不了尾,顾此失彼。焦头烂额。

当然了邀请人家给你办事,咱们也不能亏待人家。像这种事儿我们这里,要是请互相帮忙的,那不用付工钱的,但是烟酒吃喝是必须有的。如果常年在外和村里人来往比较少,那烟酒吃喝总要比村里人好一点。不懂不怕,只要和村里人搞好关系,不要弄僵,没事的,一切都会办的合乎规矩,把白事办好的。

现在农村近几年来,对外面的人回村里办白事,又出现了一种更好的办法。村里人叫‘’揽出去‘’,或‘’大干包‘’。如何操作?实际上很简单,如果老家还有家人,和他们商量一下,谈明你的主意,交流一下村里以前办白事,是如何揽出去的。摸个底里。然后找一个你认为比较靠的上的人,给你负责操办。谈好方方面面的事情如何办,价格多少,谈妥后,由他们办了。事儿办完后,最后到饭店管一顿饭,結清工钱了事。这个办法很好,东道主也很省心。基本上双方不会发生什么矛盾纠纷。

外面的人回村里办事,老实说还是肯采用这个办法,办法稳妥可靠省心,费用比邀请帮忙还少。不用说外面人,常住村里人都想用这个办法。

车到山前必有路。虽然在外工作,不懂村里办白事的规矩也不可怕,只要和村里处好关系,村里人都会通情达理,给你帮忙把事情办好。


三农孺子牛


农村人一般把白事看得比较威严庄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老传统,老习俗也慢慢淡化,但也不是全都减免了,该有的礼节,和禁忌和细节还是要知道的,不然会出丑,主家嘴上不会怪罪你,但心里可能会想,你这个人不会办事,一点礼节都不懂,所以说还是要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懂的多,会的全,比如说进家门先别进屋,在堂屋灵堂门口先哭一会,有人会去拉你,然后去遗照面前作揖,磕头,至于作几个揖磕几头,各地规距不一样入乡随俗吧!至于当天去几个人,几男几女,去双还是去单,要看对方两个人是不是都去世了,如果都去世了就去双,如果还有一个健在就去单,还有要买什么东西,拿些啥,接桌子,桌子上摆多少钱等等,反正规矩挺多的,要先前问好,多问一些细节问题,别遗漏,!






豫东骆集小刘


农村白事程序复杂,好多程序不会走怎么办?

目前农村的白事确实比城市里面的白事要复杂一点,我来讲一下,我们那边农村办白事流程

首先要找两个专门问事的人(非常懂,怎么办事的人)他们会帮你安排好一切

1.首先有人去世,之前先安排人去报丧,通知每个亲戚和朋友,几号火化?几号安葬?现在比较方便一点,就是电话通知了,不用跑了!(简化了一部分)

2.对举办葬礼的地方进行布置,另外,请唢呐,社火(用纸扎的人,房子,车等)

3.过来吊唁的人,需要准备的东西,最好问一下长辈,在我们老家就是带上鞭炮,要烧的纸,贡品(没有贡品,给现金也可以)

4.进了主家门,就会有专门问事的人给你安排一切流程,这个就不用担心了!

有些东西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不能忘的!不会多请教一下老年人或者有经验的人!



豫锡浪子的生活


现在农村白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仪式程序都相对简化了。

白事程序相对复杂。对于年轻人和在城里上班的人接触的少,参加的少,当然知道礼规的就少。在不懂的情况下,向自己的长辈请教,难点的礼规向村里德高望重的总管请教,不耻下问。如果你参加自己村里的白事不懂礼规是小事情,不丢人。村里人也理解我们在城里上班,经见的少。可是有时你出村参加亲戚的白事,代表着你的家族,代表着你的村的形象,这时你不懂白事的程序,有时引起矛盾,别人以为你不尊重自己,这下人就丢大了。

农村白事不懂的地方,向懂的人一问便知,很容易学,一学就会,受用一生。别让人误会你在城里上班,看不起农村人,闹出笑话。


心系农村538873358716


我是阿金,在红白喜事行业做过很多年,农村白事一直办得比城里更有仪式感,而且程序繁琐,我来为你讲讲该怎么办?

农村的办理白事,可以请督管先生,一手操办毫无问题。

在农村红白喜事这个行业,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坚实的行业,在农村早已根深蒂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从未间断。

这是一个行业,同时也是一大产业,多数农村这个产业从业人员众多。所以各个行业早已分工明确,利益链条早已形成。作为城里人来说,面对农村的白事,可能真会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督管先生应运而生,也不是现在就有的,从古至今都有。他们一般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人物,对习俗这一套就轻驾熟。关键不是他们有多了解白事全套流程,而是能认识非常多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把这些人员快速的组织在一起,然后把控一些关键细节,督管先生的作用就达到了。

农村的白事是一个怎样的行业?

①现在农村老年人多,白事就多。白喜事这个行业容纳了农村相当多的就业,我的亲戚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部从事红白喜事行业。从搭灵棚、请厨子、放电子鞭炮、请道士、冰棺棺木、抬龙棺、十八金刚师傅、各种岗位的帮工、各种鸡鸭鱼肉菜的采购、烟酒需求、各种布景以及乐队。这里一场白事下来,基础就业人员就好几十人。

②农村里面的残疾人、智障等,有的人甚至没有人看护,一遇到白事,他们通常会帮忙扫扫地,收拾桌椅板凳,放鞭炮接花圈等这类小活,还能得烟抽,有饭吃,至少有鱼有肉改善生活,做不了事的也可以蹭饭,我们村这类人至少可以凑两桌。

③白事的场面必须生活在农村才能够深有体会,许多的场面和何其壮观!普通白事仅仅花钱请来的人就能坐满八桌,连续吃三天到7天。有的还要请舞龙队,戏曲班子,送葬的打军鼓,洋鼓洋号还有舞蹈队,各种车辆等等。

③白喜对物质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因为白喜事吃流水席的人多,排场非常大,而且持续时间很长。我们这里一般4~7天,越是穷乡僻壤时间越长,多的可以达到15天。亲朋好友那么多,过来帮忙的也那么多,随随便便几十桌,花钱如流水。

④丧葬品价格这一块不透明,而且不带还价的,因为白喜事的用品一般是专卖的,如果临时买要得急,不是内行人买,价格自然不会低。很多人想自己买,但习俗很繁杂,买错了不仅不能退货,而且还犯忌讳。拿寿衣来说,一套进价70卖300~800块。用在棺木上的钉子不叫“钉子”,而叫“子孙钉”,五毛的进价,卖十五块。前来追悼的人都要送花圈盒进价五块,其实盒子里就装了根棍,也卖30块。

正是因为涉及到的排场大,人很多,消耗的物资也极多,涉及到各行各业,这服务业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我们这里普通家庭白喜事丧葬大约四天花五六万块。有钱人家时间会久一点,排场会更大,多的可以花到几十上百万。

一场白事怎么组织起来呢?

①搭灵棚

白事一开始,立刻消息就放出去了,现在农村不用你去找,从事红白喜事行业的会主动找上门来。基本上都是提前预定了的,临时发生的,分分钟可能就行业皆知了。

要么当地的督管先生,叫人搭棚子,这个环节还要塞红包的,不然督管先生不叫你搭棚,叫别人,这个就是生意。要么搭棚子的自己联系到主顾,把棚子给搭上,农村搭棚子的一般都有比较广的交际面。

蜡烛、香案、纸钱、扎纸等祭拜用品一般由搭棚的提供。

②督管先生安排事务

金刚师傅就位,换衣服,搬抬入冰棺,抬杠进墓地等步奏,中间也有一些讲究。确认好安葬时间,地点等。

搭好棚子就布置灵棚,道士进场画符写各种文书,当然有的地方是信佛教,有的是基督教,可能方式不同,但大同小异。

厨师和帮工就位,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便餐正餐全部交给他们。酒席全包,采购全套就交给厨师;如果主顾负责,就安排采购人员,按厨师开单采购。

主顾接亲朋好友前来悼念,确认好披麻戴孝接待人员,安排人员跟督管接洽细节。

安排电子乐队、唢呐锣鼓、洋鼓洋号、香烛先生、军鼓队、鞭炮车、唱大戏、哭灵人等等。这些人员可能各地习俗不一样,但应该也是大同小异,主要是制造气氛。

总而言之只要白事一开始,有一套流程,基本上都能完成好,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找督管,也可以找身边可靠的比较懂的亲戚。无非就是节约一点为好,如果放开让督管先生干,可能要多花掉更多钱。

最后说一下要注意的关键

①礼节要到位,请人、说话、礼节等要到位。有时候可能就是一包烟,一条毛巾一把伞等这种小利益出矛盾,该到位的一定要到位。有不懂的可以让督管先生提醒。

②确认请人的时候,不要两头答应。第一,如果完全什么都不懂,就全交给懂的人。第二,亲朋好友如果有做这个行业,也要明确说好,不然很容易得罪人。懂得请人,这点主要是可以省钱。

③如果什么都不懂,虽然督管先生可以一手操办,但是关于钱的细节和账目一定要有。钱一定要管好,毕竟白事花钱如流水,一不小心就多花出去很多,连自己也不知道。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橙主阿金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是做为客人前往吊唁。农村过白事比红事复杂的多,人常说十里风俗不同。各地有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在城里的人往往对乡村的白事程序不是很了解,害怕在前往吊唁的过程中发生违反乡俗的事。其实这不用怕。前往吊唁相对是比较简单的事。只要看着别人怎么做就行了。一般不会发生大的问题。

二是作为主家,自己家办白事。农村在外工作的人往往父母都在农村老家。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若自己的老人去世了,我们从外边回来操办老人的葬礼应该怎样操办,操办得好,这是我们大家才关心的事。我认为在外工作的人,任何事都要想得周全。自己的父母在农村老家,那么在村里发生的红白喜事,自己都要关注,该帮忙的去帮忙,该随礼的去随礼,这是农村最根本的礼节。农村人过红白喜事都是大家互相帮忙。这在农村对每一家都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且白事显得尤为重要。

人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对村里发生的红白事不闻不问,当自己发生事的时候村里人也会不闻不问。这时候办事就很困难。如果平时村里发生的事都参与,那么对村里的风俗规定都非常了解,那么遇到事的时候,非常了解怎样去办,怎样能够办好。会对白事的办事程序了然于心。就不会发愁去该怎么办的事。

所以我认为在城里工作的人,特别是父母,还在农村生活的人,特别要关注村里的红白喜事,该参加的参加,该随礼的随礼,不能不闻不问。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会对农村的白事程序了然于心,那么村里人也会主动帮助我们,我们遇到事后也不用慌,那么老人的事也会顺顺利利地办好。

以上是我的观点和建议,不到之处可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